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82)
2023(8377)
2022(7053)
2021(6628)
2020(5341)
2019(11833)
2018(11459)
2017(22226)
2016(11828)
2015(12631)
2014(12105)
2013(11622)
2012(10959)
2011(10026)
2010(10317)
2009(9376)
2008(9061)
2007(8425)
2006(7604)
2005(6696)
作者
(30529)
(25776)
(25196)
(24007)
(16427)
(12084)
(11380)
(9722)
(9609)
(9185)
(8618)
(8493)
(8338)
(8117)
(7950)
(7864)
(7691)
(7501)
(7344)
(7327)
(6389)
(6198)
(6012)
(5932)
(5824)
(5702)
(5602)
(5577)
(5161)
(4986)
学科
(47289)
经济(47257)
管理(39744)
(38328)
(32533)
企业(32533)
技术(16137)
地方(14636)
中国(14272)
(13915)
方法(13623)
技术管理(11997)
数学(11374)
业经(11310)
数学方法(11188)
(10944)
(10227)
(10095)
农业(9331)
地方经济(8803)
(8454)
银行(8446)
(8432)
贸易(8423)
(8199)
(8106)
(7969)
金融(7968)
(7505)
理论(7434)
机构
学院(157533)
大学(153335)
(68390)
经济(66906)
管理(64386)
理学(54801)
研究(54564)
理学院(54200)
管理学(53535)
管理学院(53189)
中国(42033)
(31584)
(31319)
科学(30479)
(25964)
(25958)
中心(25222)
财经(23727)
研究所(23213)
(21593)
师范(21478)
(21448)
(21107)
(20584)
(20480)
北京(19726)
经济学(19586)
业大(18884)
经济学院(17385)
财经大学(17257)
基金
项目(103774)
科学(84813)
研究(82154)
基金(74456)
(63329)
国家(62763)
科学基金(55490)
社会(53187)
社会科(50497)
社会科学(50490)
(42765)
基金项目(38985)
教育(37674)
(35191)
编号(33984)
自然(33707)
自然科(32967)
自然科学(32958)
自然科学基金(32399)
资助(28614)
(27891)
成果(27866)
创新(24999)
课题(24589)
(24582)
重点(23492)
(22696)
国家社会(21641)
(21042)
发展(20716)
期刊
(81590)
经济(81590)
研究(50530)
中国(36408)
管理(27183)
教育(23251)
(22640)
(19946)
科学(19096)
(18617)
金融(18617)
学报(16448)
技术(15843)
业经(14280)
农业(13481)
大学(13409)
经济研究(12859)
学学(12319)
财经(11099)
科技(10127)
(9682)
问题(9567)
(9206)
论坛(9206)
技术经济(8920)
(8540)
国际(7934)
职业(7755)
现代(7662)
(7585)
共检索到249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苏生  
我国区域政策的制定,建立在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周期等因素综合考量的基础上,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区域政策经历了从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到缩小区域差距向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区域发展战略也由最初的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1979年)、西部大开发(2000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03年)、中部崛起(2004年)转向"三大战略"(2013年),区域合作正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苏生  
我国区域政策的制定,建立在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周期等因素综合考量的基础上,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区域政策经历了从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到缩小区域差距向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区域发展战略也由最初的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1979年)、西部大开发(2000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03年)、中部崛起(2004年)转向"三大战略"(2013年),区域合作正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杰  刘汉初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从投资和外向型经济驱动为主加快向科技创新驱动和内需拉动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区域发展格局在转型发展中的变化将成为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新因素、新机制的新命题,而且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对转型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统计数据分析传统发展模式——投资和外向型经济驱动下形成的区域发展格局的基本特征,得出以下结论:投资拉动区域经济的力度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降低而显著增加,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明显增加;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贡献程度在省际层面正逐步超过投资和外向型经济的贡献;当前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大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科技创新能力对未来区域发展的作用及区域发展格局有可能强化"沿海—内陆"梯度的前景,提出在创新驱动下我国区域间发展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的预测结论,从而说明统筹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同协调、均衡、共享等区域发展理念的必要性。针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在新一轮发展中最大短板是科技创新能力落后,为避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新一轮起跑线上就落伍,提出了着力资源优势转化、激活"三线"科技创新潜力以及打造创新链条等培育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巍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基本理念。其中,"创新"被摆在最为核心的位置,成为五大基本理念之首。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十三五"时期尤其强调创新,是因为创新与发展是一个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方  
目前,我国企业创新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态势还未形成,总体创新能力薄弱的状况没得到根本转变。"十三五"时期,应通过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生态环境,加大鼓励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激励企业创新发展,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钟春平  
怎样提升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第一个要注意的就是公共部门跟私人部门之间的关联,简单地说就是政府跟市场的关系。在研发过程中我们的政策应该做什么呢?我们认为更多的应该是宏观的把关,进行推动,更多地推动创新能力的建设。公共部门不要轻易介入有风险的创新,企业应该从事研发和创新工作。第二个是资源配置。加大对我们的教育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钟春平  
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快速发展,经济规模不断上升,如何获得持续增长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而创新则是主要驱动力。创新在《建议》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创新实施起来难度巨大,需要对可能的困难进行前瞻性分析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实施谨慎的公共政策,以此提高创新能力。一、创新成为"十三五"规划的关键类似于在经济增长理论中所述,全要素生产率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而技术进步通常是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生产力学会课题组  郑新立  高铁生  翟立功  陈胜昌  常义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本文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状背景,分析其面临的形势与遇到的挑战,提出了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以及可行性政策建议。经研究认为,"十三五"时期创新驱动的战略重点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应从全球视野出发、战略高度着眼、密切联系实际,体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色,反映出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它会对"十三五"时期以及今后更长时间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具有战略性的深远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杰  郭锐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到新的高度。区域战略、规划和政策应成为区域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即将到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关键的五年规划中,需要进行重新审视,予以创新。面向"十三五",创新区域治理体系的需求体现在:区域发展"四大板块"战略应转向缩小政策单元、强化战略针对性;主体功能区战略应从理念创新阶段步入深入实施阶段;城镇化应从集中、单一的发展模式转入多样化全面发展和创新发展阶段;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和指导思想应从扶持绝对贫困转向扶持相对贫困。创新区域治理体系的若干重点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采用类型区和政策区两个维度共建我国区域政策体系;更加注重约束型、限制性政策的运用;明确主体功能区深化的路线图;适应国土空间精细管理的要求。未来经济地理学在面向区域治理体系创新时应围绕以下重点问题开展研究,为国家决策提供支撑:加强地域功能成因和空间结构演进规律的研究,提升对地域空间格局和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预测能力;加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研究,提升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评估能力;加强区域政策体系和空间规划体系研究,提升基于区域发展调控机理和途径研究的决策支持能力;加强数据、模型、研究方法等学科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济地理学科的科学水平和服务社会需求的能力。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钦  邓洲  张晶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代表更优的生产函数,更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还是创新成果产业化和未来战略布局的重要载体。目前,传统的以项目为导向的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不断减弱,甚至成为影响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环节的低端化和粗放化,甚至出现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问题。"十三五"期间,要将形成核心能力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导向,从改革政策着力点和实施方式两个方面形成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机理。针对现有政策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佳莹  鄢一龙  
中国即将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近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来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新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新的发展时期,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五年规划的制定与执行也需要进一步发展,五年规划的定位、内容以及实施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使五年规划的定位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五年规划的内容更能体现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规划任务更加具体明确,五年规划的实施更加有效,更适应市场机制,更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姜江  韩祺  
过去5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科技实力大幅上升,创新能力快速提高,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创新工作部署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各面。但总体看,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仍然偏少,与主要发达国家差距仍较大,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任重道远。迫切需要做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明确未来5年到10年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部署,完善激励创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强化企业主导的协同创新机制,夯实创新驱动的科教人才基础,建立健全创新驱动导向的评价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惠双民  
文章在分析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创新创业与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十三五"时期创新创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是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包括注册登记、住所规定、资本要求、登记审查等,变前置审查审核审批为过程监控监管和事后惩处惩治;二是创造和建设一个高效活力、优胜劣汰的培育和孵化企业家要素成长的创业生成环境;三是架构一个创新创业平台,该平台由政府、咨询机构、研发资助机构、中介组织、研究机构、其他支持性机构、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企业等组织共同构建一个融公共部门、关键技术、创新企业和公共政策于一体的创新挑战平台;四是设立一个政府专门的创新创业署,专司创新创业政策、服务、信息、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  原庆丹  
"十三五"期间,破解阻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障碍将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资源环境产权制度探索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将成为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环境经济政策创新要以此为着力点,重点从经济学的外部性以及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以及外部性内部化手段等,探讨利用经济手段,解决我国长期以来"资源低价、环境廉价"的不合理现象,让绿色环保企业获得更好收益,让"两高一资"企业或产业付出成本和代价的途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殿廷  崔丹  胡灿  吴迪  乔路明  
国家"十三五"规划是一个创新性明显、科学性与可行性都很强的规划。考察该规划在指标体系设计、规划目标设定等方面的突破,对比分析该规划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融合性,探讨规划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与艰巨性。"十三五"规划依据五大理念构建全新的目标体系框架,增加了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更有意义的新指标,调整了居民收入、国民平均受教育程度等传统指标。目标规定方面则提出"大于"或"小于"等要求,体现了弹性规划的现代取向。该规划在执行中应该注意的是:下大气力确保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万人发明专利数等的顺利实现;完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核算方法、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以及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城镇化关系等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