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4)
2023(1417)
2022(964)
2021(1023)
2020(888)
2019(1909)
2018(2094)
2017(2884)
2016(2299)
2015(2947)
2014(2923)
2013(2236)
2012(1874)
2011(1702)
2010(1809)
2009(1505)
2008(1471)
2007(1498)
2006(1287)
2005(1073)
作者
(4507)
(3803)
(3783)
(3665)
(2420)
(1749)
(1737)
(1513)
(1473)
(1399)
(1348)
(1267)
(1223)
(1196)
(1147)
(1131)
(1122)
(1094)
(1082)
(1056)
(1011)
(993)
(971)
(920)
(897)
(879)
(877)
(849)
(843)
(810)
学科
教学(4862)
管理(4386)
教育(3869)
理论(3494)
学法(3450)
教学法(3450)
学校(2926)
学理(2871)
学理论(2871)
中国(2644)
工作(2508)
研究(2310)
政治(1992)
思想(1972)
思想政治(1951)
政治教育(1951)
治教(1951)
德育(1950)
(1479)
经济(1477)
(1454)
(1294)
企业(1294)
图书(1248)
书馆(1090)
图书馆(1090)
科学(1068)
读者(1057)
高等(1040)
组织(1009)
机构
大学(24912)
学院(22341)
研究(5866)
(5810)
师范(5775)
教育(5569)
管理(5383)
(5272)
图书(4703)
书馆(4642)
图书馆(4642)
(4476)
职业(4400)
技术(4299)
理学(4255)
理学院(4194)
师范大学(4046)
(4003)
管理学(3907)
管理学院(3872)
(3806)
经济(3716)
科学(3510)
中国(3458)
北京(3439)
职业技术(3178)
业大(3131)
技术学院(3095)
大学图书馆(2979)
科技(2916)
基金
研究(13862)
项目(13139)
教育(9497)
科学(9280)
成果(7916)
编号(7327)
(7202)
课题(6570)
(6275)
社会(5866)
基金(5723)
高校(5646)
社会科(5415)
社会科学(5411)
(5386)
研究成果(4990)
项目编号(4709)
规划(4140)
(4018)
(3892)
大学(3825)
国家(3808)
(3755)
(3683)
年度(3672)
(3404)
(3393)
阶段(3390)
(3337)
重点(3258)
期刊
教育(16055)
中国(11493)
研究(8739)
图书(5363)
(4982)
经济(4982)
职业(4301)
高等(4261)
书馆(4113)
图书馆(4113)
技术(3459)
高等教育(3453)
成人(3131)
成人教育(3131)
大学(2838)
(2691)
学报(2672)
管理(2603)
(2254)
论坛(2254)
教研(2048)
高教(2048)
技术教育(1972)
职业技术(1972)
职业技术教育(1972)
(1749)
情报(1738)
(1550)
科学(1438)
学学(1417)
共检索到40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德广  
针对目前一些地方高校在学校定位和办学方向上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各类高校都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要集中有限人力、财力创办一批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各类学校应各就各位,有所作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文丰安  蒋利佳  
当前我国科教兴国这个战略的确立是依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而做出的重大决策,而人才强国这个战略就是是根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做出的重大决策。文化强国是国家强盛的重大标志。当前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与文化强国三大战略的重要意义,它的提出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并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与文化强国三大战略具有机遇和挑战,当前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积极实现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剑英  
“科教兴国”已立为兴国的基本国策。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全面地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首先,对于“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要有深刻的认识。早在1988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他在这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秋明  
1992年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组织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的10个县(市、区)与淮阴、徐州、盐城、连运港四市的10个县之间,实行南北挂钩,互派干部,对口协作。按照一要扶持,二要互利的原则,帮助苏北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这一重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惠永正  
2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放眼周边的动荡局面,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都呈现出稳定和兴旺的局面,这是中国人的幸运。这个大好的形势有四个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二是十五大的路线和方针的保证。三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牛俊杰,姚启明  
本文从分析区域管理人才需求及地理人才素质着手.提出了区域科学管理的必要性.得出地理人才所具备的区域观念、综合分析能力在区域管理工作方而可发挥其优势.并提出有关区域管理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毕美林  
科教兴国是中国跨世纪发展的选择 ,也是本届中国政府最大的任务 ,但资金不足是目前实施科教兴国面临的最大困难 ,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科教兴国的有效途径 ,刻不容缓。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陈凡  邢怀滨  马会端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科教兴国"创新体系的建立,以及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主力军的地位与作用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曾德聪  
科教兴国与福建的战略选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教授曾德聪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全国都在认真贯彻实施。一、英明的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秀臣  
科教兴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战略,科技兴贸发展战略是由科教兴国这一发展战略派生出来的,科教兴国和科技兴贸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这既是我们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惠永正  
作为影响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之一,知识经济正在蓬勃兴起。它有力地说明了党和国家作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大决策的英明和及时,表明了工业经济不是我们的终点,中国必然走向知识经济。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知识经济的有关问题,以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 知识经济的特点和意义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按照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浩   李云盈   孙礼荣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AUL·KRUGMAN)曾经指出:“东亚地区经济增长不过是投入驱动型增长的典范,二十几年的增长都能由可计量的投入增长来解释,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效率有所增长”。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偏颇,但是这种对增加资本投入高度依赖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确是很容易达到极限的。一年前开始在整个东亚及东南亚地区蔓延的金融与经济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所累积的弊病突然暴发的结果。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经济增长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模型——哈罗德一多马(HARRODDOMAR)模型:GNP增长率=资本产出率×资本投资率。从这个模型中可以看出,要节约资本投资率必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韦钰  
发挥高校科技优势为科教兴国作贡献●韦钰现在,我们国家已确立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我国经济提前完成了翻两番的战略目标,经济体制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科技和教育已成为实现两个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文  刘益东  
科教兴国和教育强国作为近年的热点政策话语,体现了科技和教育作为孪生性概念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高等教育作为科技和教育的交汇处与联结点,通过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呈现科教兴国与教育强国的联动效应。科教兴国战略正迅速有效地推动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稳步迈进。深度耦合科教兴国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需要深入理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知识—社会—文化”的内在逻辑和分析框架,在坚持已有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经验的基础上,特别关注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一是树立辩证科学观,警惕披着科学外衣的“反科学”倾向;二是继续深入实施制度化改革,推进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能力建设;三是建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剖析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逻辑,重塑高等教育话语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