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92)
- 2023(5841)
- 2022(4729)
- 2021(4389)
- 2020(3319)
- 2019(7779)
- 2018(7353)
- 2017(13628)
- 2016(7464)
- 2015(8019)
- 2014(8099)
- 2013(8112)
- 2012(7763)
- 2011(6999)
- 2010(7401)
- 2009(7103)
- 2008(7025)
- 2007(6414)
- 2006(6019)
- 2005(4994)
- 学科
- 济(35999)
- 经济(35975)
- 农(23333)
- 业(22857)
- 管理(16587)
- 农业(16193)
- 企(13548)
- 企业(13548)
- 方法(13301)
- 数学(10993)
- 数学方法(10942)
- 地方(10792)
- 财(10592)
- 业经(10455)
- 中国(9180)
- 农业经济(7371)
- 制(6843)
- 发(6527)
- 务(6449)
- 财务(6449)
- 财务管理(6446)
- 企业财务(6305)
- 理论(5914)
- 融(5895)
- 金融(5895)
- 发展(5723)
- 展(5719)
- 收入(5712)
- 学(4956)
- 银(4846)
- 机构
- 学院(110663)
- 大学(105758)
- 济(43687)
- 经济(42636)
- 管理(40994)
- 研究(35910)
- 理学(34826)
- 理学院(34410)
- 管理学(33842)
- 管理学院(33625)
- 中国(27966)
- 江(23830)
- 京(21844)
- 财(21618)
- 农(21291)
- 科学(20798)
- 范(17460)
- 中心(17344)
- 师范(17283)
- 所(16852)
- 财经(16756)
- 州(15199)
- 业大(15175)
- 研究所(15110)
- 经(15024)
- 农业(14928)
- 师范大学(13804)
- 省(13641)
- 经济学(13158)
- 院(12813)
- 基金
- 项目(71376)
- 科学(56544)
- 研究(55758)
- 基金(51050)
- 家(42871)
- 国家(42386)
- 科学基金(37146)
- 社会(36963)
- 社会科(34655)
- 社会科学(34647)
- 省(30773)
- 基金项目(27995)
- 教育(25522)
- 编号(23321)
- 划(23055)
- 自然(21913)
- 自然科(21288)
- 自然科学(21285)
- 自然科学基金(20895)
- 资助(20730)
- 成果(18565)
- 课题(16621)
- 发(16464)
- 重点(15771)
- 部(15531)
- 国家社会(14980)
- 江(14465)
- 创(14409)
- 性(14306)
- 人文(14053)
共检索到170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林强 童逸璇
过去10年,浙江省始终践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和浓郁的地方文化积淀,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以旅助农、以旅兴农、以旅富农,切实走出了一条把"绿水青山"优势转化为乡村旅游产业优势、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出台,明确提出"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各类资本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民宿产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杜宗斌 苏勤
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构建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社区归属感的结构方程模型,对社区参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社区归属感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浙江安吉为例,采用Amos7.0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社区参与对旅游感知、社区归属感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路径系数在0.173~0.606之间,t值介于2.042~9.954,显著性概率P小于0.001或0.05,模型所建立的因果关系与研究假设相符合,模型可以接受。同时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兰岳云 陈觉 胡超
浙江省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过程中,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建设作为增强旅游发展活力、提升农村收入的重要策略。文章以浙江长兴县水口乡的旅游产业集群为案例,深入探讨了产业集群治理模式的演进路径及其治理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治理模式经历了从自组织型到政府主导型,最终发展为多元协作型的转变。在这一演进过程中,集群治理机制主要包括协商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决策协调机制四种类型。在自组织型模式阶段,由行业协会负责决策和协调工作,这一阶段的治理机制尚未成熟,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随着治理模式向政府主导型转变,政府成为决策的主导者,行业协会则提供协助。在这一阶段,政府推动了协商机制、约束机制和决策协调机制的变革,但激励机制的发展仍显不足。进入多元协作治理模式阶段,不仅引入了激励机制,还对协商机制、约束机制和决策协调机制进行了全面的完善和优化。研究结果强调了在不同发展阶段灵活调整治理策略的重要性,以确保治理机制与集群发展需求相匹配,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旅游产业集群 集群治理模式 演化过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清
以浙江江山市为例,通过"点—轴系统"和空间集聚理论对乡村旅游空间集聚和重构进行研究。在阐述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的现象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江山市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的现状和问题。基于该理论提出了江山市乡村旅游集聚的重构方案,即形成以重点旅游发展轴为纽带、以块状聚集为特色、以旅游增长点为载体、以大旅游品牌为中心、以旅游空间网络化为目标的发展格局。还提出"一核一轴三组团多点"的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结构,有利于高效实施旅游节点和轴线的建设,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也对该理论的应用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碧凡 陶卓民 郎富平
有效、公平的社区参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本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从社区参与的角度选择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黄土岭村、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富阳市东洲街道黄公望村三个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提炼出基层组织引导、企业(景区)带动、社区主导三种典型社区参与模式,并对这三种模式的共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式的参与主体多元化;社区参与内容较为单一,参与层次浅;社区参与的程度依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社区受益主要源自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就业和自主创业机会的获得和培训教育机会的提供等。总体而言,社区参与的有效性、公平性与旅游业所处的发展阶...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社区参与模式 有效性 公平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阮慧娟 吴雪飞
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业态资源;为浙江乡村生态旅游的跨越式发展、旅游业态的丰富创新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同时,也正是乡村生态旅游,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盘活农业资源、做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公共设施,提高文明素质,真正实现了旅游产业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
乡村生态旅游 发展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丽娜
[目的]文章旨在分析乡村旅游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方法]运用综合指数法建立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分析2000—2016年浙江省新型城镇化程度,进而利用数理统计模型分析乡村旅游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包括2000—2005年新型城镇化初始阶段,城镇化发展水平受基础设施等条件限制呈波动上升趋势,以及2006—2016年,属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政府对于新型城镇化的高度重视使城镇化指数由0. 436上升至0. 869,年均增长率高达0. 093。乡村旅游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主要包括3个方面:(1)在人均家庭经营农家乐收入比方面,其对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直接效应为正,间接效应为负;(2)在森林覆盖率方面,其对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效应为正,直接效应系数为0. 098,间接效应指数为0. 074,影响相对较大;(3)果园面积方面,其对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不大,但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正。[结论]乡村旅游的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具有一定影响,且正向影响远大于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传喜 唐代剑
以浙江德清外籍人士投资经营的洋家乐旅游新业态为例,分析了洋家乐族裔经济的经济业态、规模和空间分布、社会网络、运作模式以及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德清洋家乐族裔经济的经济业态包括乡村民宿、度假村、庄园、俱乐部等多种类型,主要分布在环莫干山地区,表现出复制性比较强和根植性比较强两种不同的社会网络特征,在运作上则形成了具有族裔特色的"生态循环"商业运行模式。在洋家乐族裔经济现象的形成过程中城市环境问题是推力,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市场结构中的机会是拉力,而族裔社会资本、区位交通、当地政策与社会文化是条件因素。研究可为我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与国际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杜宗斌 苏勤
乡村旅游地居民是社区参与的主体,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社区归属感对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研究较为薄弱。基于文献回顾,引入旅游获益中介变量,构建乡村旅游地居民的社区归属感——社区参与结构方程模型。以浙江安吉为例,通过实地问卷调查采集数据,探讨社区归属感对社区参与的影响机制及路径。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归属感对旅游获益和社区参与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获益是社区归属感影响社区参与的中介变量;社区归属感对社区参与既有直接效应又有间接效应,其直接效应(0.48)远远高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朝辉 汤陈松 乔浩浩 张伟 邢露雨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也是近年来研究热点,而在乡村旅游流领域研究相对不足。以湖州乡村旅游地为案例,通过对大样本数字足迹的数据处理,分析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特征,总结空间行为偏好。结果表明:①乡村旅游数字足迹呈现全年双峰值、月度差异不大的时间特征,"双核"多组团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古镇、古村、民宿等带有文化符号旅游景观导向的空间偏好特征;②网络密度0.27的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由连接度高的34个节点构成,除核心吸引的双核外,民宿集聚区构成了网络结构的核心点;③传统旅游吸引物、民宿集聚区等节点呈现较强的网络中心性,节点的网络结构特征反映乡村旅游流空间呈现的地理临近性,以及区域空间集聚、扩散与联动发展效应。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善与发挥节点集聚扩散功能,增强节点对数字足迹的有效吸引力,提升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路军慧
长期以来,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受各种条件制约一直处于一种落后且资源利用率低下的状态。为摆脱这种长期受制局面,乡村旅游业的3H(Health、Happiness、High)发展思想将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以浙江省新昌县为例,在深入了解新昌县乡村旅游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利用SWOT矩阵分析法评价新昌县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继而提倡健康、快乐及深度体验的3H发展思想,提出新昌县发展乡村旅游的3H发展战略,以期为促进新昌县乡村旅游产业链的稳固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决策数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韩悦 金露
时值安吉县践行"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年计划的收尾阶段,作为十年前发展无门、县域生态崩溃乃至被黄牌警告的"差等生",安吉充分发掘自身特色,建立生态博物馆群落,用十年时间交出了一份在乡村旅游发展赶考路上的满意答卷。本文在对"安吉模式"十年发展历程进行纵向梳理的基础上,通过针对性地与国外乡村建设路径进行横向对比,从中归纳总结出乡村旅游发展的借鉴性经验;并对现阶段安吉乡村旅游发展的代表性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安吉模式 生态博物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路军慧
长期以来,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受各种条件制约一直处于一种落后且资源利用率低下的状态。为摆脱这种长期受制局面,乡村旅游业的3H(Health、Happiness、High)发展思想将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以浙江省新昌县为例,在深入了解新昌县乡村旅游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利用SWOT矩阵分析法评价新昌县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继而提倡健康、快乐及深度体验的3H发展思想,提出新昌县发展乡村旅游的3H发展战略,以期为促进新昌县乡村旅游产业链的稳固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为政府决策部门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妍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划分析,旨在为浙江省及长三角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指标体系权重,在此基础上通过浙江省乡村休闲旅游分类体系对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区划研究。[结果]在准则层中, 4个部分的权重分布为乡村环境质量(0.465 8)>资源开发水平(0.277 1)>乡村社会发展(0.161 1)>乡村经济发展(0.096 0)。从指标层权重来看,处于第一层次的有景观平衡度(0.391 5)、乡村基础设施建设(0.389 7)、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0.383 6)和乡村旅游服务水平(0.365 5)。[结论]浙江省北部乡村旅游发展以杭州为中心,形成安吉、德清、桐乡和嘉善乡村休闲旅游带,中部和南部则以金华市为中心,形成了温州、金华和衢州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圈;浙江省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对乡村景观的承载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各县市应立足当地的优势乡村旅游资源,带动县域内的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乡村游。
关键词:
浙江省 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分类 区划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春文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浙江乡土旅游"基于信息化教学需要和差异化教学要求进行在线资源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在线分类教学、精准过程管理、个性化施教及分层分类考核评价等手段进行差异化教学,便利了师生的教与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该课程着力打造"课内外演练结合""校内外校企联合"以及"课程设置情景交融"等特色,以此顺应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加大校企合作以及教学实训相结合的大背景,对于同类专业在线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在线课程 信息技术 差异化教学 分类施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