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28)
2023(7102)
2022(6051)
2021(5296)
2020(4328)
2019(9847)
2018(9546)
2017(17352)
2016(9038)
2015(9946)
2014(9981)
2013(10207)
2012(9932)
2011(9437)
2010(9455)
2009(8775)
2008(8392)
2007(7410)
2006(6873)
2005(6298)
作者
(28368)
(23932)
(23766)
(22785)
(15286)
(11374)
(10862)
(9256)
(9102)
(8449)
(8419)
(8039)
(7801)
(7675)
(7468)
(7379)
(7112)
(6800)
(6769)
(6735)
(6088)
(5868)
(5779)
(5531)
(5500)
(5334)
(5102)
(5003)
(4948)
(4647)
学科
(68843)
经济(68802)
地方(24166)
管理(21543)
方法(18747)
(18072)
数学(16880)
数学方法(16744)
地方经济(15403)
(14297)
中国(14027)
业经(12093)
(11790)
(11564)
企业(11564)
农业(10674)
环境(9695)
(7907)
经济学(7892)
(7862)
金融(7860)
(7694)
资源(7215)
(7184)
(7166)
产业(6680)
(6485)
(6209)
贸易(6204)
(5985)
机构
学院(141367)
大学(140403)
(71321)
经济(69970)
研究(56969)
管理(50457)
理学(43175)
理学院(42560)
管理学(41822)
管理学院(41539)
中国(41142)
科学(33883)
(29472)
(29314)
(27782)
研究所(26681)
中心(25208)
经济学(23320)
(23171)
(22338)
财经(22023)
经济学院(20692)
(20217)
(20201)
师范(20069)
(19808)
业大(19470)
(18626)
科学院(18580)
北京(18482)
基金
项目(94233)
科学(74628)
研究(70012)
基金(67540)
(58841)
国家(58377)
科学基金(49556)
社会(46908)
社会科(44444)
社会科学(44430)
(39338)
基金项目(35930)
(31129)
教育(30216)
自然(29476)
自然科(28685)
自然科学(28678)
自然科学基金(28111)
编号(27516)
资助(26728)
(24205)
重点(22031)
成果(21800)
发展(20234)
(20230)
国家社会(20018)
(19953)
课题(19781)
(19051)
创新(18038)
期刊
(89183)
经济(89183)
研究(46498)
中国(29099)
(21644)
学报(20249)
科学(19864)
管理(19145)
(18949)
大学(15293)
农业(14834)
经济研究(14823)
学学(14663)
技术(13532)
(12523)
金融(12523)
业经(12334)
教育(12024)
财经(11357)
问题(11278)
(10040)
资源(9511)
技术经济(9062)
统计(8373)
(7861)
世界(7544)
经济问题(7516)
(7388)
(7276)
国际(6991)
共检索到223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庞智强  
省域经济的开放实质是由国际开放、省际开放、省内开放构成的三重开放。本文利用外贸依存度等反映三重开放的20项指标对我国各地区开放程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各地区省域经济开放程度不仅整体水平低、相差悬殊,而且具有明显的梯度分布和先对内再对外开放的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荣  马敏娜  
我国各地区的发展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文章通过定量分析,找出各地区发展的共性及差异,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依据不同地区的优势和劣势提出相关建议,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小差距或控制差距扩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翔  彭代彦  
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传统GDP衡量经济总量的做法忽视了经济活动的资源、环境代价。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资源与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我国各省份2002~2009年期间的环境综合指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各省份环境综合指数基本稳定,表现较好的主要集中在东部,较差的集中在西部;三大区域的环境综合指数无论是区域内省份间的差异还是纵向变化趋势,东部都最为稳健,中部和西部较差;环境综合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东、中、西部,西部与中部地区的差距正逐渐缩小,而中部与东部间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田辉  孙剑平  朱英明  
本文应用联合国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概念,从经济、教育和健康水平3个方面综合测度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4年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各省区历年人类发展指数进行了估算,并对其变动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各地区的人类发展水平进行了初步的国际比较、为有效衡量各省区经济发展成效以及客观评价各省市可持续发展状况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泽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历史上几次大的经济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农业生产水平下降或徘徊的影响。因此,科学地、合理地对各地区农业生产水平进行评价与比较,对于国家科学地制定地区农业政策和国民经济宏观规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评价模型的选择 地区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发展水平的比较评价,旨在通过选择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综合反映各地区农业生产的水平、规模、效益的状况以及各个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於世为,诸克军,黎金玲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超  
利用熵值法、聚类分析与区域分布图对我国31个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全面反映其发展水平与差异,剖析各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中西部发展层次较明显;从状态层与分行业来看,多数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基于熵值法的现代信息服务业评价体系同样适用于区域和国家等层面的现代信息服务业评价。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红英  张晓媛  
科技支撑能力是通过对科技的综合利用,达到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本文从科技投入、科技组织和科技产品三方面建立了科技支撑能力体系,利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应用多层次综合评判模型求得各地区的综合测度值。通过对各地区数据的实证测度,结果表明各地区三方面发展的程度不尽相同;各地区普遍倾向于科技投入的增加,而在科技产品方面提升得最慢。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盈之  吴海明  
本文以构造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以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期望产出,利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环境约束下2008年我国各地区FDI的综合利用效率水平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大多数地区在环境约束下FDI的综合利用效率都低于无环境约束下的综合效率;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FDI的综合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环境污染对三大区域FDI的综合利用效率的影响性质及程度不尽相同;劳动力、FDI和技术投入过多,环境污染指数过高是导致部分地区不能有效利用FDI的主要原因。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海敏  陈钰芬  
对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行分析 ,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以第一主成分对各地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因子分析用各个公共因子反映地区特征 ,以了解各个方面的优势与差距 ,并由此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芳林  张海斌  
为了解我国目前的卫生服务水平发展的地区差异,促进我国各地区卫生服务水平协调发展,本文在建立地区卫生服务水平指标体系基础之上,通过因子分析对各地区卫生服务水平进行综合排名,结果表明我国卫生服务水平地区差异较大,且卫生服务水平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较为密切,居于前10名的基本上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和东北部地区,排名较落后的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姚奕  倪勤  
二氧化碳的减排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考验,也是艰巨任务。本文综合考虑我国各地区的碳减排能力影响因素,构建了碳减排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对我国1996~2008年碳减排状况进行分析,并计算出各影响指标的贡献率,通过最佳投影值的比较,考察我国各地区碳减排能力和潜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东坡,孙文生  
本文选定了13项反映农村居民生活的指标构成了我国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考察了各省(市、区)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情况。本文还根据各个地区在“最高值”上的隶属度,利用快速聚类法将全国各个省(市、区)划分为6个种类,为在全国范围内有重点地扶持落后地区加快发展,争取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京鸿,葛永军,刁承泰  
根据 1997年统计数据 ,对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从规模和结构两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并作了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地区 ,提出了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