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65)
- 2023(15795)
- 2022(13440)
- 2021(12422)
- 2020(10470)
- 2019(23909)
- 2018(23761)
- 2017(46032)
- 2016(24985)
- 2015(27950)
- 2014(27804)
- 2013(27820)
- 2012(25494)
- 2011(22844)
- 2010(22856)
- 2009(21433)
- 2008(21270)
- 2007(19024)
- 2006(17020)
- 2005(14958)
- 学科
- 济(108288)
- 经济(108155)
- 业(100333)
- 企(82008)
- 企业(82008)
- 管理(81201)
- 农(48643)
- 方法(48081)
- 数学(38576)
- 数学方法(38131)
- 业经(33803)
- 农业(32590)
- 财(30573)
- 中国(25908)
- 地方(22139)
- 务(21858)
- 财务(21792)
- 财务管理(21765)
- 企业财务(20617)
- 制(20547)
- 技术(20350)
- 学(19593)
- 和(18788)
- 理论(18771)
- 贸(18208)
- 贸易(18197)
- 易(17667)
- 策(17446)
- 划(17037)
- 环境(15821)
- 机构
- 学院(364381)
- 大学(359504)
- 管理(150842)
- 济(148832)
- 经济(145855)
- 理学(130733)
- 理学院(129395)
- 管理学(127446)
- 管理学院(126797)
- 研究(117752)
- 中国(90324)
- 京(76280)
- 科学(73126)
- 农(72881)
- 财(65666)
- 业大(59252)
- 所(59158)
- 农业(56058)
- 中心(54507)
- 江(54312)
- 研究所(53802)
- 财经(52852)
- 经(48047)
- 北京(47515)
- 范(45708)
- 师范(45326)
- 州(43578)
- 经济学(42833)
- 院(41977)
- 经济管理(41413)
- 基金
- 项目(247889)
- 科学(195749)
- 研究(183023)
- 基金(179660)
- 家(155909)
- 国家(154474)
- 科学基金(133855)
- 社会(116274)
- 社会科(109917)
- 社会科学(109887)
- 省(98612)
- 基金项目(96073)
- 自然(86507)
- 自然科(84500)
- 自然科学(84482)
- 自然科学基金(82973)
- 教育(81888)
- 划(80984)
- 编号(75668)
- 资助(73046)
- 成果(59448)
- 重点(54529)
- 部(54508)
- 发(53865)
- 创(53221)
- 课题(50487)
- 创新(49093)
- 业(47859)
- 国家社会(47451)
- 科研(46882)
- 期刊
- 济(170262)
- 经济(170262)
- 研究(103751)
- 农(72233)
- 中国(66898)
- 管理(55638)
- 学报(55330)
- 科学(52932)
- 财(50585)
- 农业(49373)
- 大学(42777)
- 学学(40692)
- 教育(35148)
- 业经(33720)
- 技术(32986)
- 融(30909)
- 金融(30909)
- 业(25628)
- 财经(24867)
- 经济研究(24406)
- 问题(22692)
- 经(21309)
- 技术经济(20307)
- 科技(18079)
- 版(17926)
- 现代(17656)
- 理论(16873)
- 资源(16735)
- 商业(16701)
- 世界(16560)
共检索到531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泽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历史上几次大的经济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农业生产水平下降或徘徊的影响。因此,科学地、合理地对各地区农业生产水平进行评价与比较,对于国家科学地制定地区农业政策和国民经济宏观规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评价模型的选择 地区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发展水平的比较评价,旨在通过选择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综合反映各地区农业生产的水平、规模、效益的状况以及各个地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超
利用熵值法、聚类分析与区域分布图对我国31个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全面反映其发展水平与差异,剖析各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中西部发展层次较明显;从状态层与分行业来看,多数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基于熵值法的现代信息服务业评价体系同样适用于区域和国家等层面的现代信息服务业评价。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曾先峰 李国平
本文用DEA方法估算了我国28个省份1980~2005年的农业生产率,分析表明:①我国农业生产率在1980~2005年间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2%,其中技术进步率为4·2%,而相对技术效率则以1·9%的速度恶化;②1980~1989年间,农业生产率的变化较好地解释了农业生产的波动,而1990年以后,农业生产波动更多地受到生产率以外因素的影响;③从地域上看,东部地区的生产率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要快于中、西部地区。在技术效率上,中、西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④我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收敛性检验表明,我国农业生产率在总体上存在收敛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翔 彭代彦
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传统GDP衡量经济总量的做法忽视了经济活动的资源、环境代价。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资源与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我国各省份2002~2009年期间的环境综合指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各省份环境综合指数基本稳定,表现较好的主要集中在东部,较差的集中在西部;三大区域的环境综合指数无论是区域内省份间的差异还是纵向变化趋势,东部都最为稳健,中部和西部较差;环境综合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东、中、西部,西部与中部地区的差距正逐渐缩小,而中部与东部间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
绿色GDP 环境综合指数 主成分分析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芳林 张海斌
为了解我国目前的卫生服务水平发展的地区差异,促进我国各地区卫生服务水平协调发展,本文在建立地区卫生服务水平指标体系基础之上,通过因子分析对各地区卫生服务水平进行综合排名,结果表明我国卫生服务水平地区差异较大,且卫生服务水平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较为密切,居于前10名的基本上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和东北部地区,排名较落后的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关键词:
卫生服务 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京鸿,葛永军,刁承泰
根据 1997年统计数据 ,对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从规模和结构两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并作了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地区 ,提出了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发展水平 综合评价 地区 中国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群勇
本文基于随机边界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有效性的现状及其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研究认为:(1)我国农业生产的平均技术有效性为0.6542,总体上来看,存在较严重的技术无效使用;(2)农业生产的技术有效状态基本上是时不变的,即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3)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东、中、西部地区的平均技术有效性各为0.7290、0.7253、0.5230;(4)农村教育、农村研发、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是影响技术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大农业研发力度、提高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地区倾向性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有效性的重要政策趋向。
关键词:
农业 随机边界生产函数 技术有效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东坡,孙文生
本文选定了13项反映农村居民生活的指标构成了我国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考察了各省(市、区)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情况。本文还根据各个地区在“最高值”上的隶属度,利用快速聚类法将全国各个省(市、区)划分为6个种类,为在全国范围内有重点地扶持落后地区加快发展,争取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村 全面小康社会 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姚奕 倪勤
二氧化碳的减排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考验,也是艰巨任务。本文综合考虑我国各地区的碳减排能力影响因素,构建了碳减排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对我国1996~2008年碳减排状况进行分析,并计算出各影响指标的贡献率,通过最佳投影值的比较,考察我国各地区碳减排能力和潜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汪旭晖 刘勇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性工作之一。运用DEA模型对我国31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发现2003—2005年间一些农业大省农业生产效率始终在较低的水平徘徊,对此应从调整农业人力资源配置、建立科技导向型农业以及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等方面着手寻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
DEA DMU 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承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为了对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进行比较评价,现选择了反映社会保障水平、“安全网”覆盖面、救济扶贫、社会社区福利水平、医疗卫生、离退休职工、残疾人保障7个子关系的24个主要指标,用综合评分法得出综合分和分类分。根据24个指标的综合得分,社会保障总水平较高居全国前10位的是:上海81.5、北京77.9、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曾先峰
本文使用DEA方法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率及其变化趋势。我们的分析表明,我国农业生产率在1980~2005年间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2%,其中技术进步率为4.2%,而相对技术效率则以每年1.9%的速度恶化;从地域上看,东部地区的生产率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要快于中、西部地区。在相对技术效率上,东部地区基本保持稳定,而中、西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我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缩小农业生产地区差异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遏制技术效率恶化的困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盈之 吴海明
本文以构造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以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期望产出,利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环境约束下2008年我国各地区FDI的综合利用效率水平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大多数地区在环境约束下FDI的综合利用效率都低于无环境约束下的综合效率;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FDI的综合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环境污染对三大区域FDI的综合利用效率的影响性质及程度不尽相同;劳动力、FDI和技术投入过多,环境污染指数过高是导致部分地区不能有效利用FDI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