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88)
- 2023(4834)
- 2022(4106)
- 2021(3572)
- 2019(7028)
- 2018(7384)
- 2017(15202)
- 2016(7941)
- 2015(9239)
- 2014(9488)
- 2013(9846)
- 2012(9850)
- 2011(9377)
- 2010(9754)
- 2009(9622)
- 2008(9310)
- 2007(8522)
- 2006(8196)
- 2005(7763)
- 2004(6835)
- 学科
- 济(62178)
- 经济(62131)
- 管理(20816)
- 方法(19068)
- 业(17489)
- 数学(17338)
- 数学方法(17272)
- 地方(15423)
- 中国(15350)
- 企(12203)
- 企业(12203)
- 地方经济(12000)
- 农(10307)
- 制(10062)
- 学(9769)
- 业经(9517)
- 财(8860)
- 银(8764)
- 银行(8758)
- 贸(8614)
- 贸易(8606)
- 融(8571)
- 金融(8571)
- 行(8548)
- 易(8308)
- 体(7431)
- 环境(7196)
- 经济学(6978)
- 发(6697)
- 农业(6636)
- 机构
- 大学(137208)
- 学院(135254)
- 济(73172)
- 经济(71904)
- 研究(50796)
- 管理(47770)
- 理学(39794)
- 中国(39681)
- 理学院(39346)
- 管理学(38960)
- 管理学院(38691)
- 财(33972)
- 京(28908)
- 财经(26607)
- 所(26049)
- 科学(25878)
- 经济学(25039)
- 经(23851)
- 研究所(22945)
- 经济学院(22339)
- 中心(21224)
- 江(20036)
- 北京(19496)
- 财经大学(19477)
- 院(17342)
- 范(16987)
- 师范(16878)
- 农(16141)
- 州(15992)
- 科学院(14634)
- 基金
- 项目(72916)
- 科学(56808)
- 研究(56546)
- 基金(52753)
- 家(44357)
- 国家(44013)
- 社会(38460)
- 社会科(36479)
- 社会科学(36470)
- 科学基金(36401)
- 基金项目(26853)
- 省(26572)
- 教育(24902)
- 资助(22894)
- 编号(22479)
- 划(22243)
- 成果(19803)
- 自然(19546)
- 自然科(18993)
- 自然科学(18987)
- 自然科学基金(18620)
- 发(17919)
- 部(17480)
- 国家社会(16314)
- 重点(16276)
- 课题(15909)
- 发展(15644)
- 济(15626)
- 经济(15481)
- 展(15455)
共检索到221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伟丽 李楚童
成功的经济特区兼顾上层建筑创新与经济发展效率的双轨并行。随着经济特区尤其是中国深圳的成功崛起,东南亚、南美和非洲国家也试图依靠他国发展经验布局特区战略。从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社会人类学三大理论视角对世界经济特区的比较来看,各国经济特区均具有相似的发展特点,包括作为国家意志的探索者创造创新制度供给、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发挥内外溢出效应、自发创造内生性动力等。但各国特区在发展模式上仍有诸多不同之处,发展演进和发展效果也因地而异。世界各国经济特区发展历程及发展特点启示我们,特区应在新发展格局中有新的担当、新的作为;推动特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增强发展韧性;推动特区经济发展的“效率变革”,提高发展保障。
关键词:
经济特区 区域协调 特区比较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天祥 魏清泉
从1979年起,我国先后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划出共338.4平方公里的四小块地方,筹办经济特区。三年多来,特区建设进展迅速,举世瞩目。它们在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引进经济管理经验、扩大出口贸易和扩大就业机会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为了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的积极作用,本文试图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探讨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区位条件以及各区的发展方向。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建忠 陈钟婷
中外经济特区的模式差异与我国特区发展转型的思考厦门大学外贸系黄建忠,陈钟婷一、中外经济特区的经验模式比较与我国特区模式评价世界经济特区发展起步于15世纪的西欧。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特区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相互间既有普遍性,又各具特色。以中国经济特...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朴贞东 赵凤彬
经济特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具有自己的特色。韩国于1971年开设马山出口加工区以来也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根据笔者从1989年7月至1991年10月对中国南方几个特区、马山出口加工区进行实地考察所取得的宝贵资料,就两国经济特区的几个主要问题做一比较,以供研究参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胡仁霞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邓志平
我国的经济特区至今已走过了15年的光辉历程。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拓展,特区的“特”正在走向淡化,特区相对于非特区的竞争优势正在趋于减弱,特区正遇上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挑战。特区今后还会不会“特”?特区的前景怎样?已成为各界议论的热点,令世人嘱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桑百川
我国的经济特区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但进入90年代以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以及以市场为取向的体制改革,使经济特区与内地的政策、体制趋同,加之特区投资成本较高,特区的竞争优势正走向削弱。今后,特区还能再“特”吗?特区的前途在哪里?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哲民
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是经济特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问题,80年代这个问题曾经是讨论的热点。只有认真研究前10年的发展模式,选择好的发展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特区的发展战略目标。对80年代我国经济特区模式的评价我国经济特区是借鉴世界经济特区的经验创办的。世界经济特区按其功能可分为四种模式:自由贸易区、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崔冠杰
"经济特区"是指主权国家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开辟的实施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经济政策的地区。根据其特点,经济特区大致可分作五类: 1、自由港。这类经济特区是在国境之内、关税之外的免税区,一般来讲,它与国内其它地区是隔离开的。它通常规定,外国商品进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伟丽 方晓萌
中国特色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的“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以实行特定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来达到建设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文章利用制度演进视角和动态分析视角,梳理世界经济的历史演进发现:中国特色经济特区具有世界经济特区的主要基本特征,但在发展背景、建设基础、历史使命等方面具有特殊性。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经济特区的演进机理与发展问题,借鉴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经验,从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的竞争优势、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模式、提升特区的协调协同发展水平、推进营商环境制度化建设、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中国特色经济特区的发展路径选择,以此丰富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中的中国样本。
关键词:
经济特区 制度演进 开放型经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钟坚 罗海平
原生市场起源的内在规律同样支配着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形成。市场内在化起源于共同体的边界和尽头,特区模式是我国非均衡、渐进式对外开放和转型市场形成的帕累托改进。作为内地共同体的"人拟边界",特区充当了共同体与外部世界的"市场集聚地"和"交换中介"。而作为"公共产品",特区既要为转型市场提供试验,又需迅速成为渐进市场化"诱致极点"。特区功能的实现取决于旧体制能否生产出具有"改革家精神"的"改革家"。因为"改革家"是中国式转型经济的独特增长要素,是"经济增长的国王"。
关键词:
原生市场 转型市场 经济特区 改革家精神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孔淑红 李家才
我国特区经济国际化的环境与条件孔淑红李家才一、我国特区经济国际化的环境当今世界,经济国际化的浪潮汹涌澎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日益加深介入世界经济,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取得了巨大成功,一跃而进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斯琴 王林
作为改革先行者,经济特区在深化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对1979—2020年深圳、珠海、厦门、海南和汕头5个经济特区的发展效率进行测算,通过比较中国早期经济特区发展效率,对各具特色及时代特征的5个经济特区40年来差异化发展以及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历史经验并结合深化改革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新契机,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发展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
经济特区 效率模型 深化改革开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玖立 吴敏 包群
设置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制度试验的重要战略步骤。凭借各种优惠和政策,经济特区在转型经济中营造出了适宜企业成长的局部环境。本文基于中国海关细分贸易数据考察了经济特区的制度优势。研究发现,除了拥有更多的平均出口之外,设立经济特区的城市在契约密集型行业上具有比较优势,这种制度优势主要是沿着集约的边际实现的。本文结论不受样本选择、度量指标和贸易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特区 制度 契约执行 出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斯琴 王林
作为改革先行者,经济特区在深化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对1979—2020年深圳、珠海、厦门、海南和汕头5个经济特区的发展效率进行测算,通过比较中国早期经济特区发展效率,对各具特色及时代特征的5个经济特区40年来差异化发展以及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历史经验并结合深化改革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新契机,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发展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
经济特区 效率模型 深化改革开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