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86)
2023(17387)
2022(15123)
2021(14052)
2020(11933)
2019(27218)
2018(27361)
2017(53095)
2016(28940)
2015(32437)
2014(32708)
2013(32657)
2012(30509)
2011(28088)
2010(28685)
2009(27207)
2008(26295)
2007(23359)
2006(21019)
2005(19232)
作者
(86067)
(71545)
(71031)
(67915)
(45695)
(34234)
(32408)
(27752)
(27119)
(25880)
(24376)
(24209)
(23100)
(22887)
(22522)
(21978)
(21040)
(20930)
(20652)
(20497)
(18122)
(17629)
(17291)
(16449)
(16036)
(16025)
(16024)
(15795)
(14581)
(14005)
学科
(128024)
经济(127854)
管理(84904)
(78233)
(65251)
企业(65251)
方法(51503)
数学(44109)
数学方法(43622)
中国(32932)
(32861)
(30067)
(27851)
(27407)
业经(26784)
地方(26087)
(22520)
贸易(22507)
(22305)
金融(22301)
(21888)
(21856)
银行(21833)
(20902)
(19812)
农业(19800)
财务(19736)
财务管理(19693)
理论(19515)
(19170)
机构
大学(430650)
学院(424341)
(178232)
经济(174418)
管理(160537)
研究(151650)
理学(137288)
理学院(135673)
管理学(133406)
管理学院(132623)
中国(114077)
(92819)
科学(90557)
(86469)
(78203)
研究所(70576)
财经(67760)
(67686)
中心(66016)
(62980)
(61368)
业大(60415)
北京(59655)
(56905)
师范(56399)
经济学(55114)
(54236)
农业(53188)
(50601)
财经大学(50286)
基金
项目(274751)
科学(215341)
研究(201421)
基金(199647)
(174152)
国家(172743)
科学基金(146452)
社会(127386)
社会科(120725)
社会科学(120693)
基金项目(104944)
(104842)
自然(93919)
教育(92241)
自然科(91637)
自然科学(91609)
自然科学基金(89988)
(89400)
资助(82866)
编号(81279)
成果(69128)
(61992)
重点(61792)
(58690)
课题(56777)
(56315)
教育部(53127)
创新(52750)
国家社会(52539)
科研(52196)
期刊
(205283)
经济(205283)
研究(136113)
中国(82426)
学报(67452)
(65767)
(62212)
科学(61620)
管理(61605)
大学(51251)
学学(48008)
教育(46565)
(43857)
金融(43857)
农业(42646)
技术(35044)
财经(34443)
经济研究(33307)
业经(29985)
(29523)
问题(26865)
(22910)
国际(21900)
(21852)
理论(21066)
技术经济(21027)
图书(20700)
世界(20195)
现代(19361)
(19308)
共检索到649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君实  沈尤佳  
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世界各经济体自身经济周期的非同时性,各国所处的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通过种种渠道,相互传递挤压,对于各国的经济走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本文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全球联动开始,对各国经济周期的国际传递机制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贸易,能源,直接投资,金融等四个渠道入手进行论述,说明了世界各经济体之间非同时性的经济周期是如何相互传递和挤压的,并且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丹  何雅兴  
本文构造世界经济周期联动性指数,从区域和个体角度分析了经济危机传递路径,探讨近年来经济周期联动性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经济周期联动性经历了"倒U型"的发展过程。世界经济周期联动性并不是风险的传递载体,风险的传递链条集中在低联动性区域以及低联动性经济体。中国无论是在全样本还是危机中,均处于传染链条之外,相对独立。危机后,非关税壁垒和关税壁垒是降低世界经济周期联动性的主要原因。此外,贫富差距的扩大、贸易增长率放缓也对世界经济周期联动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结果表明:积极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增强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联系是避免危机在局部扩大和深入发展的重要途径。维持稳定有序的世界经济环境、形成非关税的贸易争端解决协商机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是推进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动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先玲  
2007年2月引发的美国次级债危机,对美国经济及全球股市影响巨大。这主要是由于次级债环境变化所致,包括信贷条件的放松、利率的波动、房价的波动及证券化市场的不规范等。我国应该从重视房贷风险、完善贷前审查、完善及推广抵押资产证券化和采取多种手段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等措施着手,防止类似次级债危机事件在中国的重演。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晓波  李杨  
由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化,以及参与美国次级债券的投资机构众多,美国次级债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却备受指责。这场全球性的信用危机为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晓鸿  常春龙  
2007年8月,美国次级债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波及世界金融市场。研究次级债的概念,并对次级债危机的成因进行分析。对此次次级债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在此次危机中并未受到实质性影响,但其中仍有许多经验值得我国商业银行认真的思考和总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游  
没有人可准确估量美国次级债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伤害,但至少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信用评级公司的失误是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根源之一,美国次贷危机给评级行业又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汤凌霄  
发端于2006年下半年的美国次级债危机,迄今已由单一市场波及多个市场、由单一国家传至世界各国、由金融领域蔓延至实体经济,迅速升级为对国际金融稳定、世界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的"全球次级债风波"。截至2006年底,美国次级房贷总额6000亿美元,占全部房贷的1/5,或占全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肖本华  
世界美元本位下,美国放纵的经济政策是美国次级债危机产生和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深层次原因。东亚经济体为世界美元本位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撑,而美元本位也放大了次级债危机对东亚经济的影响。加强东亚区域间货币合作是削弱美元本位、应对类似次级债危机的美国资产泡沫破灭对东亚经济冲击的根本之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葛颜祥  赵瑞莹  刘德玉  
本文讨论了我国农业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引致因素,并对内生因素及外生因素引起农业经济波动的传递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减缓农业波动,促进农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瑾  张丹俊  
两个世纪以来,经济周期理论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为经济监测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对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概况为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层面,在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研究基础上,引入新的监测指标、发现新时期的影响因素、改进了理论模型与实证方法;二是应用层面,学者们试图运用经济周期理论框架对近年来出现的全球热点与危机进行动态的、系统的解释,包括用RBC、VAR、DSGE相关理论与实证模型重点解释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传导、冲击与解决方案等。研究表明,经济周期已由一国的波动扩展到国家之间的协动,全球范围内经济周期波动与经济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前后轮危机之前的关联性也更加紧密。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董琦  
2007年2月以来,美国次级债危机上演了全球金融市场近几年最大一次"蝴蝶效应",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为之震荡。这场风暴已迫使世界主要中央银行不断地向金融市场提供巨额的流动性,以稳定投资者的信心。虽然这场危机目前对我国影响不大,但其展现出的现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深度和波及范围大大超出了我们对传统金融风险的认知,其根本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过度膨胀所带来的资产价格泡沫增加了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贷款机构在利益驱动下放松了信用风险的管理。观察这场危机的演变过程并剖析其根源,将对我国既有的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和监管模式带来有益的启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游  
一、信用评级机构在次级债危机中的表现指责在美国房地产市场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爆发后,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主要评级机构成为最直接的受批评对象。由于美国抵押证券等的复杂设计,最终的投资者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数据和资料来评估所购买证券的内在价值和风险,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就成为了购买者投资的主要依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磊  
本文在回顾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上,从技术冲击的角度对美国“新经济”下的周期传递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周期传递链条中的技术性质、市场结构、融资体系特征以及财富分配状况等是决定“新经济”走势的重要因素,它们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现实中美国“新经济”的周期特征。本文认为,美国“新经济”周期特征对于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宇  张广现  申亮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向全球传递的渠道主要包括国外投资者购买美国次级债;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调整效应;资产评级下降导致风险重新定价;实体经济传递和心里预期效应。次贷危机的国际传递引起全球金融市场恐慌,投资者大量抛售金融资产,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普遍大幅下跌;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全球大型金融机构出现巨额亏损,直接导致市场资金紧张和信贷紧缩;市场信心受挫。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乔飞鸽  
20世纪中叶以前,全球各国的金融行业都一直受到严格管制。然而在过去的25年间,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1999年欧元的诞生加速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欧元区的金融市场一体化。卡尔多(Kaldor)的经济增长定律,即非制造业(含服务业)的生产力增长率,是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