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39)
2023(6306)
2022(5424)
2021(4896)
2020(4048)
2019(9166)
2018(9051)
2017(17119)
2016(9195)
2015(10510)
2014(10495)
2013(10457)
2012(10132)
2011(9433)
2010(9450)
2009(8794)
2008(8412)
2007(7429)
2006(6893)
2005(6368)
作者
(26621)
(22403)
(22223)
(21260)
(14459)
(10709)
(10168)
(8623)
(8484)
(7981)
(7791)
(7511)
(7485)
(7211)
(6800)
(6791)
(6538)
(6464)
(6354)
(6205)
(5767)
(5344)
(5272)
(5269)
(5054)
(4993)
(4841)
(4585)
(4478)
(4327)
学科
(62366)
经济(62314)
管理(21869)
地方(18584)
(18337)
方法(17104)
数学(15040)
数学方法(14925)
(13749)
企业(13749)
地方经济(12659)
中国(11941)
(11819)
(11018)
业经(10582)
(8514)
农业(7885)
(7691)
环境(7506)
(7351)
金融(7349)
经济学(7298)
(6876)
(6582)
(6579)
贸易(6577)
(6294)
理论(6211)
(6204)
产业(5962)
机构
大学(139921)
学院(137758)
(66674)
经济(65416)
研究(52901)
管理(46935)
理学(39789)
理学院(39196)
中国(38761)
管理学(38579)
管理学院(38291)
(29838)
科学(29801)
(28689)
(26585)
研究所(23862)
中心(23100)
财经(22737)
经济学(22311)
(21277)
(20410)
(20386)
师范(20243)
经济学院(19711)
北京(19256)
(19238)
(18829)
业大(17140)
(16978)
师范大学(16605)
基金
项目(85552)
科学(66762)
研究(64732)
基金(61207)
(52680)
国家(52203)
科学基金(43863)
社会(42764)
社会科(40390)
社会科学(40381)
(32584)
基金项目(32060)
教育(29031)
(27353)
自然(25952)
编号(25484)
自然科(25274)
自然科学(25269)
资助(25069)
自然科学基金(24794)
成果(21876)
(20321)
重点(19257)
(19106)
课题(18395)
国家社会(17849)
发展(16961)
(16897)
(16733)
教育部(16662)
期刊
(84081)
经济(84081)
研究(48985)
中国(26802)
(22191)
学报(18946)
管理(18268)
科学(18143)
(17795)
大学(14890)
教育(14405)
经济研究(14117)
学学(13784)
(12356)
金融(12356)
财经(12341)
农业(12106)
技术(11941)
问题(11118)
(10900)
业经(10549)
世界(8573)
(8084)
技术经济(7972)
国际(7538)
统计(7001)
经济问题(6790)
(6715)
资源(6676)
现代(6537)
共检索到221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董平均  
天下"皆为利"与善因论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以人的"利己"本性为前提,肯定人们求利、求富的合理性,在等级森严,"小不得僭大,贱不得踰贵"的秦汉社会,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亚当.斯密"经济人"与"看不见的手"的假设亦强调尊重个人的求利行为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司马迁与斯密研究求富、逐利行为,尽管皆以人的"利己"本性为前提条件,但因各自所处的时代不同,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及视角各异,二者又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经济思想。前者代表了庶民地主和工商业地主的利益和要求,而非为替资本主义辩护,后者则是上升时期工业资产阶级反对重商主义和国家干预政策,要求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伟  
文章对亚当·斯密在《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两部著作中的提出的"经济人"和"道德人",从人是两者的统一体这一思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经济人"中"利己"的人性假设包含着"道德人"的"利他"成分;而"道德人"中的"利他"却又常常意蕴着某种"利己"。并认为以亚当.斯密《国富论》为发端的西方经济学实际上存在两个假设前提:一是由"经济人"假设引致出的"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二是由"道德人"假设引致出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信用机制——它保证了市场自由交易能够长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漆光瑛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与市场经济的拜物教漆光瑛所谓“经济人”,是指以追求私人经济利益为唯一目的,并按经济原则进行活动的主体,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明确提出“经济人”概念的,是19世纪中期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然而,最早系统地运用“经济人...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心宇  
提及亚当·斯密,一般人都知道他的"经济人"理论。尽管"经济人"的概念不是亚当·斯密最先提出的,他甚至并没有直接提到"经济人"这个词,而仅在其作品中两次提到"看不见的手",但其描述显然已经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具有"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向荣  
经济人假设自诞生以来,一直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与挑战。"利他行为"的存在,和经济人的"自利性"假设存在矛盾,理论上被称为斯密悖论。通过对经济人假设内涵的逐一分析,发现经济人假设存在的核心问题是对人的行为目标描述不准确。人的真实行为目标不是功利利益或者快乐,而是平静。同情心支配下的利他行为,是为了自己内心获得平静,也属于自利的范畴。把人的行为目标界定为追求平静后,可得出"平静型经济人假设"这一概念,该假设包括自利性、信息不完备性和有限理性三个基本内容,可以消除传统经济人假设与现实之间出现的诸多矛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向荣  
经济人假设自诞生以来,一直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与挑战。"利他行为"的存在,和经济人的"自利性"假设存在矛盾,理论上被称为斯密悖论。通过对经济人假设内涵的逐一分析,发现经济人假设存在的核心问题是对人的行为目标描述不准确。人的真实行为目标不是功利利益或者快乐,而是平静。同情心支配下的利他行为,是为了自己内心获得平静,也属于自利的范畴。把人的行为目标界定为追求平静后,可得出"平静型经济人假设"这一概念,该假设包括自利性、信息不完备性和有限理性三个基本内容,可以消除传统经济人假设与现实之间出现的诸多矛盾。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吴大新  
一、"经济人"的涵义随着西欧商业社会的兴起,经济学在18世纪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渐成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显学"。如今,经济学的一些专门术语为社会科学各领域所广泛使用。"经济人"(Homo oeconomicus或economic man)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概念之一。不过,概念的广泛使用并不必然意味着对它的真正理解。直到现在,将"经济人"等同于"自私自利之人"的看法仍然存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于铭  杨鹏飞  冮毅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史记》一书中。《史记》成书距今已有2000多年时间,但其中所蕴含的经济思想与现代经济思想比较,却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基于此,本文以现代经济学的视角对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进行探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象平  
司马迁经济地理思想,通过《史记·货殖列传》得到集中反映,这一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分不开。一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其间高度的中央集权日益巩固,全国一统,国力殷实,“蓄积岁增,户口寝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特别是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后,交通大开,过去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以及地区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光辉  
试论司马迁的富利观罗光辉作为伟大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司马迁,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他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史记·平准书》和《货殖列传》中。司马迁根据历史资料和对当时各地经济情况的实际考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生产、扩大交换、富国富家的经济观点。这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怀国  
亚当.斯密是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在现代市场经济形成之初,首次提出了系统描述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经济理论。斯密的经济理论,是对包括经院哲学在内的"主流学术"、尤其是自然法哲学(欧洲大陆)和道德哲学(苏格兰)的继承和发展,但却被学术界长期忽略。本文试图在西方"主流学术传统"中,梳理出一条相对清晰的学术发展脉络,即"苏亚雷斯—格劳秀斯—普芬道夫—卡迈克尔—哈奇逊—斯密"之间的继承关系。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斯密的学术思想和经济理论,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完整地理解现代市场经济,并为思考现代经济理论和中国目前面临的诸多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启发。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莉  
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陈莉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将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归为分工和资本积累,并指出它们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是自由的经济制度。这种自由的经济制度,在我们今天看来,本质上就是市场经济制度。但我国历来对斯密的研究均很少涉及这方面,本文试图对斯...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伯重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经济史学的开创之作。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理论和方法都是经济史学赖以建立的基础。今天的经济史学界,虽然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新问题不断涌现,但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和话语体系仍然是亚当·斯密创立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