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33)
- 2023(11780)
- 2022(9745)
- 2021(8870)
- 2020(7255)
- 2019(16666)
- 2018(15973)
- 2017(30941)
- 2016(16175)
- 2015(18396)
- 2014(17953)
- 2013(18104)
- 2012(17525)
- 2011(16133)
- 2010(16433)
- 2009(15429)
- 2008(14513)
- 2007(12685)
- 2006(11425)
- 2005(10770)
- 学科
- 济(83665)
- 经济(83592)
- 业(44797)
- 管理(42191)
- 企(33520)
- 企业(33520)
- 方法(33350)
- 中国(32462)
- 数学(30630)
- 数学方法(30526)
- 融(27914)
- 金融(27914)
- 银(25650)
- 银行(25642)
- 行(24975)
- 地方(23088)
- 农(21915)
- 财(19222)
- 贸(17901)
- 贸易(17882)
- 制(17608)
- 易(17393)
- 业经(17274)
- 农业(15334)
- 发(12864)
- 地方经济(12116)
- 环境(11930)
- 体(11529)
- 务(11514)
- 财务(11490)
- 机构
- 大学(232486)
- 学院(232473)
- 济(114154)
- 经济(112278)
- 研究(86700)
- 管理(86201)
- 中国(74891)
- 理学(73024)
- 理学院(72224)
- 管理学(71494)
- 管理学院(71048)
- 财(52589)
- 京(49773)
- 科学(45659)
- 所(42687)
- 财经(41475)
- 中心(40467)
- 经济学(38210)
- 研究所(38204)
- 经(37939)
- 经济学院(34632)
- 农(34467)
- 江(33819)
- 北京(32707)
- 财经大学(31072)
- 院(30772)
- 范(30020)
- 师范(29775)
- 州(27942)
- 业大(27725)
- 基金
- 项目(147151)
- 科学(118025)
- 研究(112819)
- 基金(109495)
- 家(93453)
- 国家(92667)
- 科学基金(79903)
- 社会(76537)
- 社会科(73011)
- 社会科学(73000)
- 基金项目(56203)
- 省(54490)
- 教育(50766)
- 自然(46491)
- 划(46046)
- 资助(46003)
- 自然科(45455)
- 自然科学(45446)
- 自然科学基金(44705)
- 编号(43920)
- 发(37861)
- 成果(36580)
- 部(34793)
- 重点(33398)
- 国家社会(33343)
- 发展(31975)
- 展(31467)
- 课题(31372)
- 创(31087)
- 教育部(30841)
- 期刊
- 济(126474)
- 经济(126474)
- 研究(79825)
- 中国(51008)
- 融(41810)
- 金融(41810)
- 财(38204)
- 管理(32910)
- 农(32790)
- 科学(29915)
- 学报(29162)
- 大学(23658)
- 教育(23502)
- 经济研究(22422)
- 学学(22165)
- 农业(22127)
- 财经(21750)
- 业经(19417)
- 经(18791)
- 技术(18776)
- 问题(16903)
- 贸(16397)
- 国际(15191)
- 世界(14930)
- 业(12312)
- 技术经济(11950)
- 统计(11011)
- 理论(10865)
- 商业(10808)
- 经济问题(10581)
共检索到374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司光月
政府对金融市场的过多干预弱化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理论上,司法独立性的提升有助于制衡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提高政府保护契约自由和财产权利承诺的可信度,进而促进金融发展。本文以2008年法官异地交流作为刻画地方司法独立提升的一次自然实验,研究发现地方司法部门独立性的提升显著地促进了金融发展。同时,司法独立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期限结构,显著地促进了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这给实现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司法独立 法官异地交流 金融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司光月
政府对金融市场的过多干预弱化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理论上,司法独立性的提升有助于制衡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提高政府保护契约自由和财产权利承诺的可信度,进而促进金融发展。本文以2008年法官异地交流作为刻画地方司法独立提升的一次自然实验,研究发现地方司法部门独立性的提升显著地促进了金融发展。同时,司法独立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期限结构,显著地促进了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这给实现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司法独立 法官异地交流 金融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毛晓蒙 王仁曾
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检验了数字金融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绿色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其中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相较于北方城市和中小城市,数字金融对南方城市和大城市绿色发展的赋能效应较强;人力资本在数字金融影响绿色发展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市场化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调节效应不明显;机制检验得出,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社会环境认知能力,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江春 许立成
本文运用内生金融发展理论这一新的理论框架来理解中国的金融发展。我们利用中国1978年以来的数据,通过计量研究发现,产权改革、法治水平的提高以及金融的自由化,将有利于增加私人信贷,但对整体信贷量以及金融深化并无显著的作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提高私人信贷水平,而且对于整体信贷量的提高以及金融深化都有显著的作用。本文的结论是:构建合理的制度体系是中国金融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制度 产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姚耀军 董钢锋
主流文献认为,在推动技术进步上,重要的是金融发展水平而非金融结构。但根据新结构经济学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只有适宜的金融结构才能够满足不同产业和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促进技术进步。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金融发展水平综合测度指标,可以从银行中介与金融市场的比例构成及其大、小银行的相对重要性两个方面来测度金融结构。同时,基于2005-201 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金融发展与中小银行在银行业中相对地位的提升皆有助于技术进步。因此,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发展水平、优化金融结构,对于促进技术进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分重要。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金融结构 技术进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杰 任丹阳
基于2008-2014年沪深A股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金融发展能否缓解企业R&D融资约束、促进企业R&D投入,并进一步考察这种作用在规模、区域、所有权、行业等4种因素影响下的差异性。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能够显著缓解企业面临的R&D融资约束,并且这种缓解作用对小规模企业和民营企业更加明显;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而中西部地区则未能有效刺激企业R&D支出;与高科技行业相比,非高科技行业能够从金融发展中获利更多,其R&D投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
金融发展 R&D投入 企业特征 融资约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柯 张超林 刘可
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持有水平两个角度出发,考察了金融发展对中国上市公司流动性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持有水平。同时,相对于低融资约束公司,高融资约束下,以上两种负向影响更为显著。结论为金融发展与微观层面融资约束及公司流动性管理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春涛 王立威 周鹏
在公平竞争机制缺失的转型经济中,良好的政企关系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更多额度的短期债务融资。本文使用世界银行2005年中国企业的微观调查数据,并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合并,实证考察政企关系对企业负债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良好的政企关系对企业获取短期债务融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企业长期债务融资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和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政企关系对企业获取短期负债的促进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弱化了内生性问题后,以上结果依旧稳健。因此,地区间金融市场的均衡发展、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构建是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关键。
关键词:
政企关系 企业融资 金融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应千伟
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可以作为银行信贷的一种有效替代机制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从而在企业的经营和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成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受融资约束企业和民营企业而言,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地还发现当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商业信用对企业成长,尤其是民营企业成长的作用相对较大。随着金融改革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企业成长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依赖将逐渐减弱。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珂 严丹 傅勇
本文采用Hansen(1999)平行数据阈效应模型的检验与估计方法,利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28个省份的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存在阈值点以及阈值点进行估计与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个重要的阈变量。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金融发展阻碍了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地区,金融发展不能用来解释经济增长。研究还表明,通货膨胀率和开放程度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阈效应并不明显。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非线性 阈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耀军 鲍晓辉
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波动的联系属于学术研究前沿课题。文章基于1994-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尽管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具有显著的货币冲击减震效应,但总体而言,中国还未到达金融中介发展对经济波动产生平抑效应的阶段。文章还发现,中国正从金融中介发展对经济波动具有放大效应的阶段步入临界区间。因此,文章研究结果所蕴含的一个重要政策涵义是,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已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快发展必定会为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
金融中介发展 经济波动 货币冲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彤进 任碧云
本文从个人职业选择效应和资本回报率效应两个方面探讨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2004—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计算各省包容性金融发展指数,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理论分析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即随着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显著上升;金融中介效率对包容性金融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偏效应显著为负。结合上述结论,本文主张积极构建包容性金融发展体系,加快经济民营化步伐,尽早破除旧经济制度对金融中介效率造成的不利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唐松 杨勇 孙铮
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0-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若债务比例增加1%,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与低的地区相比,公司市场价值平均多提高0.54%,并且,债务融资与公司价值的正相关关系只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才存在。这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对债务治理作用的发挥有重要影响,公司所处地区的金融发展程度越高,债务治理的作用越强,越有利于提高公司的价值。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债务治理 公司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卫民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存在前提条件,这一前提条件是金融发展能够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但我国的金融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1995-2014年我国省际经验数据表明,金融发展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不仅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而且降低了资本积累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形成和劳动力投入,对外开放、城市化、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则抑制了经济增长。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金融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抑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珍珍
以2008-2013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和审计意见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债务期限更长;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上市公司更容易获得长期贷款;金融发展水平与审计意见都能对债务期限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标准审计意见有助于上市公司获得更长期限的债务融资。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审计意见 债务期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金融发展缘何抑制了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数字金融发展能驱动区域技术创新收敛吗?——来自中国284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现金持有调整——来自中国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金融科技发展如何影响制造业服务化?——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公众环境关注度促进了绿色金融发展吗?——来自中国284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金融发展、内控质量与银行贷款——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影响机制的研究——来自中国1980-2004年的经验证据
金融发展与企业家精神: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商业银行净息差——来自中国36家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
金融发展理论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