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69)
2023(2857)
2022(2441)
2021(2430)
2020(1980)
2019(4811)
2018(4368)
2017(8020)
2016(4120)
2015(4391)
2014(3799)
2013(3755)
2012(3598)
2011(3176)
2010(3289)
2009(2872)
2008(2704)
2007(2562)
2006(2275)
2005(2219)
作者
(9908)
(8243)
(8169)
(7919)
(5363)
(3963)
(3731)
(3230)
(3046)
(2939)
(2847)
(2707)
(2605)
(2597)
(2561)
(2513)
(2421)
(2417)
(2363)
(2302)
(2021)
(1913)
(1906)
(1878)
(1814)
(1811)
(1769)
(1732)
(1658)
(1614)
学科
(15124)
经济(15103)
管理(11701)
(10683)
贸易(10676)
(10633)
(10614)
(10577)
(7746)
企业(7746)
出口(7744)
出口贸易(7744)
(7744)
方法(6042)
(5847)
(5582)
数学(5523)
数学方法(5481)
中国(4827)
农业(3855)
人事(3660)
人事管理(3659)
关系(3622)
财政(3592)
(3296)
对外(3137)
(3132)
外经(2849)
对外经济(2828)
业经(2819)
机构
大学(50377)
学院(49802)
(23512)
经济(23071)
管理(18860)
理学(16140)
理学院(15958)
研究(15876)
管理学(15714)
管理学院(15627)
中国(13726)
(11938)
(10287)
财经(8977)
(8298)
科学(8222)
经济学(8162)
中心(8139)
(8137)
经济学院(7579)
(7222)
(7139)
财经大学(6704)
(6365)
北京(6323)
(6320)
研究所(6291)
师范(6267)
业大(6221)
(6128)
基金
项目(33700)
科学(27042)
研究(26201)
基金(25545)
(21789)
国家(21594)
科学基金(18749)
社会(18022)
社会科(17164)
社会科学(17163)
基金项目(13106)
(12226)
教育(12103)
自然(10829)
自然科(10622)
自然科学(10621)
自然科学基金(10459)
资助(10333)
编号(10308)
(10097)
成果(8403)
国家社会(8078)
(8001)
(7308)
重点(7294)
教育部(7267)
人文(7170)
(7034)
课题(7031)
(7030)
期刊
(25402)
经济(25402)
研究(16304)
中国(14232)
(9224)
管理(7387)
学报(7088)
(6860)
教育(6854)
(6267)
大学(6065)
科学(6021)
(5678)
金融(5678)
学学(5411)
国际(5201)
经济研究(4643)
农业(4614)
财经(4460)
技术(4189)
业经(4001)
(3883)
问题(3739)
图书(3561)
世界(3009)
(2974)
贸易(2974)
书馆(2707)
图书馆(2707)
(2594)
共检索到85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五志  
司法工作人员奖励与惩戒机制的相关规范文本已大量出台,在大力推进司法公信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现有的规范文本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该机制依然存在与行政机关人员管理模式同质化、尚未完全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共享不足和激励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推进司法工作人员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势在必行。基于此提出建设司法工作人员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名单、完善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实施标准、优化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措施、形成失信惩戒名单退出机制的建议,以助推司法公信力建设行稳致远。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冉冉  
以干部考核指标为核心的政治激励在中国地方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讨论。与此不同,文章讨论了对地方政策执行者的道德激励和纪律惩戒不足给环境政策执行困境形成的影响。主要观点是:第一,以党校、行政学院为核心的干部环境教育没能培养出政策执行者对环境保护在价值观和心理层面的认同感。能够从道德层面激励地方政策执行者积极保护环境所需要的思想观念、价值信仰、模范榜样都十分匮乏。第二,党纪对于地方环境政策执行者的道德激励和惩戒作用都很微弱。环保在党员的纪律体系要求中较为模糊。惩处那些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的违纪行为不是纪委巡视和反腐的重点工作。第三,仅以"硬指标"、"军令状"等压力型的政治激励方式鼓励地方官员...
[期刊] 征信  [作者] 宋阳  
行政性失信惩戒制度是社会信用法治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信用体系目标和功能的关键手段。目前,行政性失信惩戒程序性法律供给不足,暴露出“一般失信行为”程序性规定缺失、失信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规定混乱及救济渠道不畅等问题。对行政性失信惩戒行为进行程序规制具有限制行政权力、保障失信相对人合法权利的价值内涵。在制度完善上,需要将“一般失信行为”纳入程序规制的范畴,赋予失信相对人知情权、行政抗辩权和获得听证权等程序性权利,拓宽失信相对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救济渠道,赋予失信相对人申请监督权等。
[期刊] 征信  [作者] 封星琦  蒋都都  
行业性失信惩戒是行业协会商会依据行业自治规范对失信会员采取符合失信惩戒原理的惩戒措施。行业协会商会依靠其支配和影响能力,以会员意志凝结的章程为权源,对违反行业秩序的失信会员加以惩罚,从而维护会员权益和行业利益。因此,行业性失信惩戒是社会公权力“处罚”,并由失信惩戒设定权、失信评价权和惩戒实施权所构成。基于社会公权力自制,行业协会商会在实施行业性失信惩戒中应贯彻法治原则。基于国家公权力介入,政府应加强对行业性失信惩戒依据的审查;以立法或司法解释创设社会行政诉讼制度,法院应对行业性失信惩戒进行合法性审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兰香  罗辉  
为遏制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加大了对污染环境罪的惩治力度。司法实践中,惩治污染环境犯罪仍处于立案处罚难、取证难、鉴定难、因果关系认定难等现实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有案不移,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程序不畅;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取证工作有其现实困难;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司法鉴定体系尚未建立;污染环境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本身具有特殊性。应当通过完善"两法"衔接机制、提升侦查取证能力、构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体系以及合理运用因果关系推定方法等措施走出司法困境。
[期刊] 征信  [作者] 邹焕聪  
跨区域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已在实践中成功实施,但还存在行政性联合惩戒措施清单不明、对接与联结机制不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联动不畅以及政社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究其缘由,主要是跨区域联合惩戒的法制供给不足、性质与功能存有争议、信用一体化机制发展不均衡以及类型化合作规制不力。为规范跨区域失信联合惩戒措施的实施,需以法治原理为逻辑,健全跨区域行政性联合惩戒措施的行为模式与清单体系;以合理行政为原则,建立跨区域行政性联合惩戒措施的联结与对接机制;以部门联合为模式,构建跨区域联合惩戒的强制性措施和推荐性措施;以合作治理为取向,对跨区域行政性、非行政性联合惩戒措施实行公私合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许慧霞  
在当前的高校学生惩戒制度实践中,往往出现悖逆于道德立场的一面,表现在制度的设计、执行、监督等层面。事实上,高校学生惩戒制度的存在具有着现实的合理性,应它符合法律的要求、立基教育的需要、彰显自由的价值、成全人格的完善。就其本意而言,高校学生惩戒制度须坚守道德的立场,这体现着制度的道德规约、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和个体的成长需求。因此,有必要从制度设计等层面入手,全面捍护高校学生惩戒制度的道德立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东朔  李帅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已经开始施行,但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教师"不敢管""不愿管"的困境,需要从制度供给层面加以完善。日本的教育惩戒制度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绝对禁止体罚为原则,以立法为基础,以文部科学省和裁判所的指导性案例为补充,以个案判断为具体适用准则的教育惩戒体系。借鉴日本的教育惩戒制度,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教育惩戒措施分类,确立教育惩戒实施中的个案判断原则和克制原则,容忍突发情况下教师对有形力量的使用,并构建我国的教育惩戒指导性案例制度。
[期刊] 征信  [作者] 蒋都都   李思瑾  
当前,列入行政性失信惩戒名单的行政诉讼,行政相对人胜诉率极低,且未经人民法院实体审理的案件占比较高。列入行政性失信惩戒名单的行政诉讼救济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院将部分“列入行为”因性质判断问题而排除在受案范围之外,二是对“列入行为”的程序合法性审查不足,三是对“一行为一诉”原则未能准确适用。困境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官对“列入行为”存在理解偏差、未能准确认定“列入并公开失信惩戒名单”行为的法律性质,导致对“一行为一诉”案件受理原则的适用存在偏差。破解这一困境,需要确认“列入并公开失信惩戒名单”的行政处罚性质,明确行政相对人的诉讼请求适用“一行为一诉”的例外裁判规则以及加强对列入并公开行为的程序合法性审查,从而化解行政诉讼救济困境。
[期刊] 征信  [作者] 蒋都都   李思瑾  
当前,列入行政性失信惩戒名单的行政诉讼,行政相对人胜诉率极低,且未经人民法院实体审理的案件占比较高。列入行政性失信惩戒名单的行政诉讼救济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院将部分“列入行为”因性质判断问题而排除在受案范围之外,二是对“列入行为”的程序合法性审查不足,三是对“一行为一诉”原则未能准确适用。困境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官对“列入行为”存在理解偏差、未能准确认定“列入并公开失信惩戒名单”行为的法律性质,导致对“一行为一诉”案件受理原则的适用存在偏差。破解这一困境,需要确认“列入并公开失信惩戒名单”的行政处罚性质,明确行政相对人的诉讼请求适用“一行为一诉”的例外裁判规则以及加强对列入并公开行为的程序合法性审查,从而化解行政诉讼救济困境。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鲁萍  
作为一项社会治理创新机制,守信联合激励是行政主体在对行政相对人信用信息予以收集、评价的基础上,据此实施联合激励与动态调整的复合型行政活动。它是优化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是建成诚信社会的关键之举,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实践中,其面临着合法性、精准性与有效性困境。为此,政府应当在转变观念的同时,通过完善制度供给、建立程序约束、健全救济机制等来共同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制度向纵深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江曙霞  刘二斌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的原理,对中小民营企业外源性融资市场进行分析,指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激励的"金融抑制"、"路径依赖"和融资"跛行"等问题,揭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行为惩戒的"柠檬市场"、"道德风险"和"内在制约"等问题,并逐一提出解决问题的制度性建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琪  肖冬梅  
生物识别信息是一类重要的敏感个人信息,科学界定其内涵和外延能为司法适用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考察我国立法例,《个人信息保护法》未界定“生物识别信息”,“生物识别信息”或类似概念的界定存在适用范围有限、边界模糊和滞后于技术发展的不足。考察欧盟、美国立法例,“定义+列举+排除”的界定方式,以及“特定技术处理”“互相结合识别”“不可变更”的表述具有可鉴性。建议出台有关“敏感个人信息”的立法解释,以“技术原理”“生物特征”“识别方式”“识别目的”四要素为核心对“生物识别信息”进行概念界定,从身体或生理特征、行为特征两个层面进行种类列举,排除未经特定技术处理以确认自然人身份的生物识别信息来源。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荣  李佳男  
本文在分析逃税罪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单位与自然人之间刑事责任混乱以及单位逃税罪中自然人之间的刑事责任配置不当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逃税罪主体认定时不应当偏离"单位犯罪理论"与"责任主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当以法定的税收义务为核心区分单位逃税罪与自然人逃税罪、以实质性地参与犯罪为核心确认单位逃税罪中自然人的刑事责任等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荣  李佳男  
本文在分析逃税罪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单位与自然人之间刑事责任混乱以及单位逃税罪中自然人之间的刑事责任配置不当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逃税罪主体认定时不应当偏离"单位犯罪理论"与"责任主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当以法定的税收义务为核心区分单位逃税罪与自然人逃税罪、以实质性地参与犯罪为核心确认单位逃税罪中自然人的刑事责任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