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06)
- 2023(2714)
- 2022(2409)
- 2021(2150)
- 2020(2047)
- 2019(4117)
- 2018(4010)
- 2017(6995)
- 2016(4464)
- 2015(4870)
- 2014(4765)
- 2013(4721)
- 2012(4402)
- 2011(3990)
- 2010(3983)
- 2009(3623)
- 2008(3500)
- 2007(3128)
- 2006(2651)
- 2005(2298)
- 学科
- 济(12216)
- 经济(12212)
- 业(7474)
- 管理(7351)
- 方法(7004)
- 学(6701)
- 数学(6477)
- 数学方法(6406)
- 企(5164)
- 企业(5164)
- 农(4199)
- 害(2971)
- 农业(2874)
- 中国(2816)
- 虫(2795)
- 环境(2695)
- 防(2671)
- 及其(2540)
- 业经(2517)
- 贸(2441)
- 贸易(2439)
- 易(2370)
- 虫害(2360)
- 水产(2304)
- 财(2272)
- 防治(2189)
- 治(2182)
- 生物(2115)
- 病虫(2083)
- 病虫害(2083)
- 机构
- 大学(64528)
- 学院(64093)
- 农(27497)
- 研究(27380)
- 科学(23843)
- 农业(22399)
- 业大(20287)
- 济(18501)
- 经济(18034)
- 管理(17728)
- 中国(17540)
- 所(17183)
- 研究所(16400)
- 理学(15853)
- 理学院(15526)
- 农业大学(15209)
- 管理学(14836)
- 管理学院(14751)
- 京(14006)
- 室(13114)
- 实验(12582)
- 省(12505)
- 实验室(12132)
- 业(11545)
- 中心(11508)
- 重点(11484)
- 江(10906)
- 技术(10601)
- 院(9805)
- 科学院(9539)
- 基金
- 项目(51353)
- 科学(36884)
- 基金(35392)
- 家(35316)
- 国家(35052)
- 科学基金(27305)
- 研究(27212)
- 省(22856)
- 自然(21361)
- 自然科(20856)
- 自然科学(20840)
- 自然科学基金(20483)
- 基金项目(19128)
- 划(19102)
- 资助(15038)
- 社会(14932)
- 科技(14626)
- 计划(14325)
- 社会科(14151)
- 社会科学(14146)
- 教育(12975)
- 重点(12442)
- 农(11514)
- 专项(11077)
- 科研(11019)
- 发(10911)
- 业(10608)
- 创(10485)
- 创新(9938)
- 部(9555)
共检索到88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慧芹 刘慧平 韩巨才
以番茄不同抗性品种的幼苗为材料,采用浸渍法研究了低浓度的叶霉菌粗毒素对番茄叶片防御酶(SOD、POD、PAL)活性及活性氧(O2-和H2O2)的诱导作用,为探讨病菌毒素诱导植物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番茄经叶霉菌粗毒素诱导后,抗、感品种叶片的SOD活性下降,但抗病品种的下降比率小,且比感病品种具有较高的酶活性;抗、感品种的POD活性变化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二者间的酶活性变化差异不大;抗、感品种PAL活性均升高,但抗病品种增加更快,且增加比率高于感病品种;抗、感品种的O2-产率和H2O2含量的变化呈增加趋势,抗病品种的增加比率均高于感病品种,且增加峰值出现早。说明叶霉菌粗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笑宇 于肖夏 于卓 张武全 琚亮亮 薛玉凤
试验选取对黑痣病菌抗性不同的马铃薯材料,研究黑痣病菌毒素处理后马铃薯幼苗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黑痣病的关系,以探讨马铃薯抗黑痣病机制。结果表明,经毒素处理一定时间,POD、PPO、SOD和CAT这4种防御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处理36~96 h时,POD、PPO、SOD活性快速升高,抗病品种底西芮酶活性的增加值明显大于感病品种大西洋的增加值;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60 h达到最高,但处理时间内酶活性的增加值和品种抗病性不相关。处理96 h以后,POD和SOD的活性仍升高,但酶活性增加值在抗感品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PO和CAT的活性增加值降低。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毒素 马铃薯 防御酶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慧芹 刘慧平 韩巨才 王建明
以番茄叶片为材料,研究了番茄不同抗、感品种于苗期经叶霉病菌粗毒素处理后,叶部细胞CAT酶及保护性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经叶霉病菌毒素处理后,抗、感品种叶部细胞内CAT酶活性均降低,抗病品种(中杂8号)下降比率大于感病品种(823番茄),但抗病品种的CAT酶活性高于感病品种;从平均水平上看,两品种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较对照增加,而V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对照下降;处理后,抗病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Vc含量二者相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荣丽 陈万权 陈广艳 黄云 刘太国 蔡治荣 张胜恒 易红华
以感病材料Thatcher和抗叶锈菌近等基因系TcLr28为材料,麦苗长至一叶一心期时,用浓度为200 mg/L的BION(有效成分为苯并噻二唑,BTH)喷雾处理并在4d后接种叶锈菌,测定不同时期SOD、POD、PPO、PAL、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变化的分析表明,经BION诱导后的小麦其体内的SOD、POD、PPO、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的活性均高于未诱导小麦品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力 郭世荣 阎君 朱为民
以番茄‘1479’和‘2300’为材料,研究了苯并噻二唑(BTH)诱导番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的抗病性,并测定BTH处理对番茄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和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0~2.00 mmol·L-1BTH均有不同程度的诱抗效果,其中0.50 mmol·L-1BTH处理效果明显,诱导效果可达42.7%。BTH可以提高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能缓解由TYLCV侵染带来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的趋势。喷施BTH或接种TYLCV均可提高番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但喷施BTH诱导并接种TYLCV...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朝阁 周娣 吕亭辉 李天来
为研究钙对β-氨基丁酸(BABA)诱导番茄抗病性的调控与防御酶活性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外源增钙和缺钙处理,系统探索β-氨基丁酸诱导的番茄抗病性和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用β-氨基丁酸处理番茄叶片后,处理叶片及其上位非处理叶片对灰霉病的抗性均显著增强,二者病情指数比对照分别降低35.4%和23.9%;外源CA2+可以显著促进BABA诱导的番茄抗病程度,用BABA诱导同时外源喷施CA2+,番茄诱导叶和非诱导叶的病情指数分别低于对照53.6%和34.4%;而EGTA(CA2+螯合剂)和LA CL3(质膜钙通道抑制剂)则不同程度地抑制了BABA诱导的抗病性。外源BABA同样提高番茄处理叶片和非处...
关键词:
番茄 灰霉病 钙 β-氨基丁酸 防御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宇 刘建华 刘伟成 裘季燕 刘德文 段玉玺
利用利迪链霉菌生防菌株A02发酵液和番茄灰霉病菌对番茄植株进行诱导和接种处理,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处理前和处理后1~5 d番茄叶片组织的主要防御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不接种灰霉病菌而单独诱导处理、接种灰霉病菌后诱导处理和诱导处理后接种灰霉病菌这3种处理都能提高番茄植株各防御酶系的活性,后者酶活性峰值最高,对番茄植株灰霉病的抑制作用也最明显,控制效果达94.9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春生 肖淑芹 韩洪强 高颖 陈捷
【目的】探讨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抗、感自交系的诱抗机理及效果。【方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处理及不同毒素处理时间后,玉米植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研究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寄主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及毒素与诱导抗性的关系。【结果】抗病自交系78599-1的PAL、POD和PPO活性高于感病自交系K12,而感病自交系的CAT和SOD活性高于抗病自交系。微晶纤维素处理毒素的诱抗效果高于炭柱处理,玉米抗病自交系的诱抗作用略高于感病自交系。【结论】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灰斑病具有诱导抗性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单丽萍 王昌禄 李贞景 陈勉华 李风娟
采用体外抑菌活性和盆栽试验测定方法,研究了白黄链霉菌TD-1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及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TD-1菌株发酵液对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8.1%和98.3%;TD-1发酵液在番茄植株上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6.98%。喷洒TD-1发酵液24 h后接种灰霉菌孢子悬浮液,番茄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均有所提高,分别在处理后第4,3,2,3天达到最高。
关键词:
链霉菌TD-1 灰霉菌 防御酶 生物防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清洁 李建明 潘铜华 常毅博 刘国英 黄红荣
【目的】探讨亚低温下干旱胁迫对番茄幼苗叶片水分状况以及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为日光温室冬春季水分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金鹏1号”番茄为材料,利用植物气候箱,采用盆栽试验,以常温(昼/夜温度25 ℃/18 ℃)下正常水分(田间持水量的75%~85%)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常温下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的55%~65%,以下简称干旱胁迫)处理及亚低温(昼/夜温度15 ℃/8 ℃)下正常水分(以下简称亚低温)处理和干旱胁迫(以下简称亚低温干旱胁迫)处理的番茄幼苗叶片中水分含量、渗透调节物质、活性氧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及AsAGSH循环物质的变化。【结果】亚低温处理下番茄叶片水分含量减少,亚低温干旱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小红 陈耀锋 闵东红 权军利
以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幼胚发育时间和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小麦幼胚培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胚发育时间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有较大影响,花后10~13 d的小麦幼胚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质量较好,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是适宜的取材时间;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胚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和苗分化的影响趋势相同,粗毒素为6.0 g/L时,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有明显抑制,低于6.0 g/L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粗毒素在0~6.0 g/L对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及苗分化的影响随浓度增高抑制作用增强,在6.0 g/L时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能力较低或丧失;适宜的粗毒素筛选浓度为1.5~4.5 g/L。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立华 杨婷婷 邱润霜 何思洁 余萍 郑雪 张丽珍 张仲凯
【目的】番茄斑萎病毒(TSWV)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危害多种作物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筛选应用具有高效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是防控TSWV引起的病害有效途径之一。前期研究发现三列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中提取的贝壳杉烯酸(AHK)具有抑制TSWV侵染的活性,本研究探明其具体的抑制机制。【方法】通过测定接种TSWV前、后用AHK处理的烟草植株相关防御酶活性以及RT-qPCR检测抗性相关主要代谢通路关键转录因子基因表达量,解析AHK防御TSWV侵染的机制。【结果】AHK在病毒接种前后处理中能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而抑制TSWV的侵染;同时AHK能诱导茉莉酸(JA)通路重要转录因子MYC2、NAC表达量升高,增强了系统获得抗性。【结论】AHK主要通过诱导SOD酶活升高以及诱导JA通路增强寄主系统抗性从而抑制TSWV的侵染,具有作为植物源农药研发的潜力,为TSWV引起的病毒病绿色防控积累基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春生 何瑞玒 肖淑芹 孙佳莹 钮梦燕 冯辉
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Pc-2,分析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tr409诱导辣椒茎基部防御酶活性变化及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tr409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处理后辣椒体内防御反应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厚垣孢子比分生孢子处理的酶活性高峰峰值更高,且出现的时间更晚,其中厚垣孢子灌根24h后接种辣椒疫霉菌的处理中辣椒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6.26,2.33,6.41和4.28倍。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处理后辣椒疫病的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春红 范尉尉 董文琦 李运朝 崔四平 贾银锁
【目的】对黄萎病菌毒素滤液诱导棉花体内抗病性相关酶的研究,探索棉花黄萎病菌诱导抗性的生理机制。【方法】以4种浓度[病菌滤液原液(VD)、1﹕20、1﹕40、1﹕50]的黄萎病菌毒素液,在0、12、24、48、60、72 h预处理后,观察4~6叶龄棉苗叶和根的外部表现及发病情况,测定其植株形态的4~6片真叶萎蔫指标和体内相关抗性酶的变化。【结果】(1)不同浓度的毒素液浸泡棉根48 h后,1﹕20组,真叶萎蔫,子叶倒挂;1﹕40组,真叶轻度萎蔫,子叶萎蔫;1﹕50组,仅表现为子叶失水,1~2片真叶略显失水,大多数真叶完好;而VD对照组表现为3级危害,严重萎蔫。当毒素液浓度降至1﹕50时,预处理棉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艳青 庄敬华 高增贵 徐韶 陈捷
测定了木霉菌对甜瓜枯萎病的室内及田间防效。分析了应用木霉菌后,甜瓜根组织中部分防御酶系比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木霉菌对甜瓜枯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室内防效和田间防效分别为72.73%和79.00%,接种木霉菌后-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挑战接种尖孢镰孢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酶活性有明显的增强,表明木霉菌能明显诱导甜瓜对枯萎病的抗性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