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
2023(888)
2022(665)
2021(617)
2020(527)
2019(1038)
2018(966)
2017(1561)
2016(1023)
2015(978)
2014(949)
2013(975)
2012(949)
2011(873)
2010(889)
2009(804)
2008(830)
2007(732)
2006(610)
2005(527)
作者
(3992)
(3409)
(3309)
(3193)
(1944)
(1609)
(1492)
(1343)
(1246)
(1197)
(1149)
(1135)
(1099)
(1098)
(1092)
(1051)
(1039)
(994)
(910)
(910)
(902)
(795)
(771)
(747)
(747)
(729)
(728)
(723)
(705)
(689)
学科
(2460)
经济(2456)
管理(1811)
(1641)
(1173)
(1014)
环境(1012)
生态(939)
(865)
资源(827)
地方(822)
中国(810)
方法(768)
(767)
企业(767)
(713)
森林(713)
(689)
农业(662)
业经(654)
数学(636)
数学方法(618)
(555)
及其(553)
(532)
(531)
(498)
理论(492)
(481)
(446)
机构
大学(14294)
学院(13893)
研究(6525)
(5553)
科学(5517)
业大(4720)
农业(4424)
(4036)
中国(4005)
研究所(3816)
(3786)
经济(3660)
管理(3535)
(3487)
(3280)
农业大学(3122)
理学(2917)
理学院(2854)
林业(2757)
中心(2756)
(2736)
管理学(2664)
管理学院(2646)
实验(2589)
(2497)
实验室(2490)
重点(2365)
科学院(2336)
北京(2257)
(2186)
基金
项目(11316)
科学(7888)
(7842)
国家(7796)
基金(7699)
研究(5926)
科学基金(5892)
(4874)
自然(4872)
自然科(4509)
自然科学(4502)
自然科学基金(4425)
基金项目(3951)
(3930)
资助(3227)
社会(3182)
科技(3151)
社会科(2945)
社会科学(2944)
计划(2932)
重点(2671)
教育(2477)
科研(2387)
(2380)
专项(2284)
(2077)
创新(1999)
编号(1991)
(1912)
(1842)
期刊
学报(6474)
(5478)
科学(4636)
大学(4396)
学学(4295)
(3949)
经济(3949)
农业(3742)
研究(3121)
林业(2899)
中国(2759)
业大(2197)
(1758)
(1739)
农业大学(1477)
科技(1292)
自然(1292)
(1288)
业经(1160)
教育(1126)
科技大(1077)
科技大学(1077)
自然科(1072)
自然科学(1072)
(1068)
农林(1006)
(1006)
管理(962)
图书(952)
资源(885)
共检索到21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伟  杨景  
叶赛宁是20世纪初杰出的俄罗斯诗人。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自然主题的诗歌,是"诗人在大自然的怀里,大自然在诗人的诗里"这句话的生动诠释。分析叶赛宁不同时期自然主题的诗歌,结合诗人的成长背景,以及当时俄罗斯所处的新旧时代变化的社会背景,探索诗人自然意识的变化、意象主义创作风格的形成和内心的冲突,了解诗人的思想、心中的渴望,以及思想意识中的哀怨,揭示诗人人生悲剧的根源是时代变迁导致的思想矛盾。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冷成金  
中国主流文化以人要"活着"的内在亲证为价值建构的原初动力和逻辑起点,以"人能弘道"式的自证为价值建构的基本方式,以悲剧意识的兴起作为建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保障机制,从而建构起指向审美超越的悲剧精神。李白诗歌以最本真、自然的生命与世事人生、社会历史、宇宙自然展开对话并进行追询,其诗歌的悲剧意识表现为在悲剧真相中深情地追询,追询自然、仙、梦中的精神乐园而不得的悲剧感,用"酒"来激发和超越悲剧意识,在怀古中抒写浓郁的历史悲剧意识以及由对生命存在的清晰感受而产生的生命悲剧意识,对展示中国文化中的悲剧意识具有典型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09年10月12日,诺贝尔基金会宣布,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经济学及公共和环境事务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家奥利姆·E·威廉森,以表彰他们对经济管理行为的卓越分析。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汉斯-维尔纳·辛恩  曹慧  
截至2015年3月,希腊已经从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洲中央银行的救助计划中获得了总额3250亿欧元的援助,但其经济状况却并未得到改观。本文对希腊债务危机的救助计划及其绩效进行了评估,认为当前希腊经济已经陷入"荷兰病",救援资金的流入无助于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文章还对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前景和当前危机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爱平  杨正喜  
中国古典诗歌中悲秋的表达方式很多 ,蟋蟀声、蝉声和雁声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典型的悲秋象征之一。古代诗人常常使用蟋蟀、蝉和雁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几种动物的声音在表达思乡、怀念故人、送别、哀怨、失意及悲秋上广泛使用 ,它们有共同性 ,也有差别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晓峰  
“反公地悲剧”是与“公地悲剧”对应的一个经济学概念 ,“悲剧”的产生也与产权的界定有关。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并日益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 ,很多领域都由于产权的支离破碎而带有明显的“公地”特性 ,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反公地悲剧”。在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 ,应当积极探索新的模式重新整合产权 ,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避免“反公地悲剧”的重演。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卫俏嫔  
干注册会计师这行已经大约十年了,每年的冬春季节都是在无比繁忙中度过,只有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能够理理思绪,想想审计以外的事情。上大学时,曾经和几个好友疯狂地迷恋上诗歌,到处搜罗有关唐诗宋词的书籍,还喜好现代诗。记得汪国真来学校讲演时,我们几个人晚饭没吃,跑到阶梯教室占座位。至今我还保留着当年汪国真的亲笔签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从容  
现实生活中公共物品广泛存在 ,“公共的悲剧”时有发生 ,“搭便车”现象也不乏出现。但实验经济学证明 ,“搭便车”现象并非无处不在 ,“搭便车”也有可能存在逆向选择。虽然“外部性”和“搭便车”是导致“公共的悲剧”———公共物品经验不足的重要原因 ,但不是导致公共物品短缺的根本原因。公共物品的“市场失灵”和公共物品的“政府失灵”可能是造成公共物品短缺更为关键的原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三勋  王宏武  李智强  
运用“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的理论,分析了高校校办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难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难等现象的根源,指出了校办产业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新型产业管理体制、加强资产委托管理及完善学校产业投入撤出机制等校办产业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定华  
叶舟的诗歌因其熔铸了昂扬热烈的青春气质、直抵词根的先锋精神、浑厚深湛的文化力量而观感独特,魅力突出。这样的创作对个体的人寄寓了别样的关怀,能够推动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发展,值得当今诗坛借鉴。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曙冬  
李碧华常因女性身份而被当作女权主义者解读,然而她所要解构的恐怕不只是男性中心话语。她的戏仿小说对经典文学形象(如潘金莲)、历史事件(帝王将相)或传统文化(京剧表演)重新书写的意图令人玩味。多元文化语境为文学评论提供了更多剖析角度,也给了读者更多阅读体验。文章试将研究注意力转向整体文本体验,从宗教、心理学等层面,探讨作者赋予人物形象更多欲望元素的意义,重新构想文本创作对传统文化的多重表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苗荣  
沿着埃米莉.迪金森极具个人色彩的人生经历,简要分析了她三首短小却意义深远的诗歌。指出长年沉浸在孤独、沉思中的诗人,所写诗句不仅清新、优美,那些有血、有肉、有灵的篇章更凝结着诗人的心血,也折射出她一生的智慧和情感。诗人坚持用自己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标准创作的诗歌必将会深深影响和启迪着读者的心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哈嘉莹  
杨维桢的诗歌思想体系是以“诗本性情”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了对诗歌创作、诗歌风格以及诗歌形式的论述,并有与其诗歌思想相辅相成的诗歌实践。将“诗本情性”这一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诗歌创作规范,扭转了元代以政教为中心的诗学观念,并对后世的“性灵”文学思想有不容抹杀的开启作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阳晓伟  杨春学  
"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在产权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公地悲剧是一种由于排他性产权缺失或太弱造成竞用性资源被过度使用的悲剧;而反公地悲剧则是指资源或产权过度分割以致破碎化,导致资源排他性过强,进而造成资源使用不足的悲剧,它在产权结构上与公地悲剧存在明显区别。虽然在数理模型上可以推导出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对称的结论,但是该结论在实验经济学领域存在较大争议——在两种不同博弈情境下,被试者具有不同、甚至相反的社会心理学反应,结果导致反公地悲剧造成的福利损失比公地悲剧更加严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石婷  
自古繁华的扬州在杜牧的笔下经常呈现出歌舞升平、声色犬马的极乐气象,杜牧不仅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了一座享乐之城,更给后人尤其是姜夔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文学记忆。处在时代动荡之际的姜夔再游扬州之时,此地已是萧瑟一片。姜夔尤为喜爱化用杜牧诗句,化用之处往往在原诗之外更增自身悲剧性感悟,其《扬州慢》实乃借杜牧诗句续发自身"黍离之悲"的产物,而且此词还包含了姜夔身世之悲与他对生存意义的拷问。而以"俊赏""怅然"为代表的古今对比更使得这种由黍离之音、身世之悲、生存之感三层情感交织上演的悲剧意蕴丰富起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