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25)
- 2023(14700)
- 2022(12847)
- 2021(11965)
- 2020(10078)
- 2019(22894)
- 2018(22906)
- 2017(42902)
- 2016(24206)
- 2015(27374)
- 2014(27517)
- 2013(26939)
- 2012(25110)
- 2011(22565)
- 2010(22619)
- 2009(20814)
- 2008(20256)
- 2007(17977)
- 2006(15839)
- 2005(13912)
- 学科
- 济(89241)
- 经济(89129)
- 管理(68064)
- 业(61281)
- 企(51304)
- 企业(51304)
- 方法(41535)
- 数学(35294)
- 数学方法(34768)
- 学(25586)
- 农(24846)
- 中国(24015)
- 财(22016)
- 业经(19863)
- 地方(17940)
- 制(17904)
- 理论(17592)
- 农业(16203)
- 环境(16036)
- 和(15290)
- 贸(15284)
- 贸易(15275)
- 易(14781)
- 技术(14555)
- 银(14291)
- 银行(14198)
- 教育(14004)
- 划(13704)
- 务(13687)
- 财务(13602)
- 机构
- 大学(346805)
- 学院(343307)
- 管理(129446)
- 济(123709)
- 研究(121309)
- 经济(120602)
- 理学(111819)
- 理学院(110428)
- 管理学(107884)
- 管理学院(107314)
- 中国(87851)
- 科学(82638)
- 京(76435)
- 农(70745)
- 所(64327)
- 业大(61668)
- 研究所(59239)
- 农业(56578)
- 财(56150)
- 中心(54528)
- 江(52189)
- 北京(48086)
- 范(46422)
- 师范(45753)
- 财经(44823)
- 院(44151)
- 州(41875)
- 技术(41422)
- 经(40683)
- 省(39342)
- 基金
- 项目(240528)
- 科学(185052)
- 基金(171145)
- 研究(166872)
- 家(153923)
- 国家(152657)
- 科学基金(127683)
- 社会(100102)
- 省(96358)
- 社会科(94528)
- 社会科学(94497)
- 基金项目(90867)
- 自然(87522)
- 自然科(85437)
- 自然科学(85408)
- 自然科学基金(83854)
- 划(81986)
- 教育(77200)
- 资助(71331)
- 编号(67403)
- 成果(55440)
- 重点(54822)
- 部(50860)
- 发(50832)
- 创(49335)
- 课题(48003)
- 计划(47964)
- 科研(46839)
- 创新(46092)
- 大学(43457)
- 期刊
- 济(137315)
- 经济(137315)
- 研究(96609)
- 学报(70677)
- 中国(70456)
- 农(64464)
- 科学(59479)
- 大学(51369)
- 学学(48401)
- 管理(48198)
- 农业(44748)
- 教育(42675)
- 财(42184)
- 技术(30460)
- 融(26228)
- 金融(26228)
- 业(23255)
- 业经(22193)
- 财经(21281)
- 经济研究(20890)
- 业大(20415)
- 图书(20236)
- 版(19423)
- 科技(18395)
- 经(18144)
- 问题(17472)
- 农业大学(16550)
- 理论(16151)
- 林业(16107)
- 技术经济(15962)
共检索到505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培洲 李云 袁澍 张红宇 彭海 林宏辉 汪旭东 吴先军
【目的】以叶绿素缺乏突变体水稻为材料,研究其光系统蛋白和叶绿素的合成特性,以揭示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机理。【方法】通过蛋白质电泳、Western杂交、Northern杂交以及叶绿素前体物质的测定等来鉴定叶绿素缺乏突变体W1的黄化原因。【结果】与野生型相比,叶绿素缺乏突变体W1的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与之对应的是其类囊体膜蛋白的减少,特别是光系统II捕光色素蛋白(LHCII)三聚体含量的急剧减少。Western杂交进一步表明,W1的LHCII含量仅为野生型的1/3。编码LHCII脱辅基蛋白的cab基因在突变体W1和野生型中转录水平相仿。突变体W1叶绿素合成的前体物质从合成的起始δ-氨基乙酰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邵继荣 谢戎 唐梅乐
以水稻1103s和亲本8902s为材料,研究在降温条件下植株间断失绿性状表达过程中叶绿体蛋白质谱带、蛋白质含量与蛋白酶活性、光合作用变化。结果表明,在降温条件下,随性状表达1103s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素a/b值上升;在叶绿体蛋白质谱带中,20KD、25KD、50KD等主带含量减少。从同一叶片性状表达的绿区与黄区叶绿体蛋白质比较看,黄区缺少18KD,这说明同一叶片不同区域叶绿体蛋白质低温反应不同,从而造成蛋白质降解也不同,这是间断失绿性状表达的基础。从降温结束到性状表达(约2d~3d),叶片蛋白质含量下降与蛋白酶活性提高呈显著负相关;当性状逐渐消失时,蛋白质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同步增长。据此认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栋 田曼青 沈仁芳
独脚金内酯是新发现的起源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的信号分子,调控着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各种生理过程。为了解独脚金内酯及其信号途径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独脚金内酯合成突变体max1和信号突变体max2为材料,测定叶片的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发现:max1突变体与max2突变体在光合荧光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max1叶绿素质量分数较野生型并没有显著降低,但叶绿素a/b发生了变化,max1突变体叶绿素初始荧光Fo和Y(NO)显著高于野生型,但F_v/F_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伍素辉 李合生
在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农垦58s光敏感期内进行暗期光间断(R、R+FR、R+FR+R)以及暗期无间断(SD)处理后,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从58s的叶绿体内分离出6条色素带。依其迁移率分别命名为CPI、LHCp ̄1、CPa、LHCp ̄2、CPa’、FC。经R和R+FR+R间断暗期后,CPa’的吸收峰只有痕迹,而R+FR和SD处理,CPa’的吸收峰很明显。在同样条件下,农垦58无论用何种光质间断暗期都没有出现CPa’。因此,认为CPa’是与育性表达有关并受光敏色素调节的叶绿素蛋白复合体。R间断暗期后,CPa的吸收峰明显偏向短波光。LHCP ̄1、LHCP ̄2的吸收光谱在红区和蓝...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绍玫 朱速松 沈文飚 郑天清 王益华 江玲 王春明 徐朗莱 万建民
根据水稻种子及其贮藏蛋白特性 ,结合普通实验室条件 ,对分离水稻种子全蛋白及其各蛋白组分的方法进行改进 ,建立了筛选水稻种子贮藏蛋白突变体的新方法。讨论了抽提水稻种子全蛋白时试剂加入的最佳方式以及各蛋白组分分级分离时的最佳条件。新方法简便易行 ,快速高效 ,重复性好。将该法用于种子资源库筛选 ,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水稻 贮藏蛋白 突变体 筛选方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喜 周春雷 任雅琨 杨春艳 何旎清 柳周 江玲 万建民
[目的]对水稻叶色白化转淡绿突变体WGL进行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为水稻叶绿素合成与质体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水稻白化转淡绿突变体WGL与‘日本晴’、‘越光’杂交构建F2群体,取隐性极端个体定位基因WGL。[结果]白化转淡绿叶突变体WGL由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籼稻‘南京11’获得,2叶1心期叶片开始转绿,但叶缘和叶尖仍表现白化。4叶期后,WGL叶色表现为淡绿色。与野生型相比,WGL的株高显著降低,剑叶长、剑叶宽、穗长、有效分蘖、千粒质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叶期和抽穗期光合色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3叶期WGL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下降,抽穗期叶绿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亚琴 施军琼 张婷 李燕 张天泉 张小龙 桑贤春 凌英华 何光华
[目的]对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3(yellow-green leaf 13)进行表型鉴定和候选基因检测,以便了解水稻叶色形成和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经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籼稻恢复系缙恢10号(Jinhui 10),从中筛选出1份遗传稳定的黄绿叶突变体命名为ygl13,对突变体的表型进行系统观察,调查其成熟期的主要农艺性状,分别测定野生型和突变体苗期和孕穗期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同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野生型和突变体ygl13的叶肉细胞及叶绿体结构。将表型正常的不育系西农1A与突变体ygl13杂交,根据F1和F2群体的性状表现与分离情况,分析该突变性状的遗传行为,并以F2作为基因定位群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安飞飞 陈霆 李庚虎 张振文 李开绵
为研究华南8号木薯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情况及其与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间的关系,采用调制式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ImagIng-Pam对光系统Ⅱ(PSⅡ)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记录各时间点的温度及湿度,然后利用软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华南8号木薯PSⅡ反应中心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的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及16:00左右,14:00左右出现最低值,为0.378。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及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的日变化规律与ΦPSⅡ日变化一致。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日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
关键词:
木薯 叶绿素荧光参数 日变化 相关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忠学 张渝竣 刘林 刘世家 田云录 周时荣 江玲 万建民 刘玲珑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水稻叶色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 4进行表型分析及基因定位和功能分析,探讨水稻叶绿体发育分子机制。[方法]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 4(ygl4)来自粳稻品种‘中花11’化学诱变突变体库。ygl4与籼稻品种‘N22’杂交构建F_(2)分离群体用于YGL4基因定位,并对基因进行初步功能分析。[结果] 相比于野生型,ygl4在幼苗2~3叶龄出现黄绿叶症状,在6月下旬移栽大田后,黄绿叶症状加剧,甚至开始出现白化,突变性状可以一直保持到全生育期直到种子成熟。温敏性实验表明,ygl4突变体在20 ℃下表现出更严重黄化表型。透射电镜观察表明,ygl4的叶片细胞结构中出现了较多的双膜囊泡结构。基因定位显示,ygl4突变性状由一个隐性核基因LOC_Os04g42000突变导致。该基因编码一个核黄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6,7-二甲基-8-核糖醇基二氧四氢蝶啶合酶(LS),且突变体叶色表型可被外施核黄素恢复为正常表型。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YGL4定位于叶绿体。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在突变体中,叶绿素暗反应阶段参与ALA到原叶绿素酸酯合成过程的基因表达上调。[结论]水稻LS基因通过调控植物体内核黄素合成途径,影响叶色和叶绿体发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军 杨杰 陈志德 范方军 朱金燕 杨金欢 仲维功
【目的】在温敏型白化转绿突变体v13(t)的表型特征鉴定的基础上,对其控制基因V13(t)进行精细定位。【方法】在籼稻品种9311中获得一个白化转绿自然突变体,并对其进行表型特征、温度敏感临界值的确定,同时对不同温度下叶片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以v13(t)与武运粳7号的正反交F2群体对其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的精细定位。【结果】在低温(<26℃)条件下,v13(t)前3张叶片均表现为白色,只有叶尖和叶鞘表现出少许绿色,以后逐渐死亡;在28℃条件下,1—3张叶片抽出时叶尖和边缘表现为白色,以后逐渐转绿;在30℃条件下,叶片表现正常。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叶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
关键词:
水稻 白化转绿基因 超微结构 精细定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汶珊 曾发梁 王雪莹 王嘉宇 王国骄
【目的】研究分裂期遮光对水稻叶片光合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选用沈农9816和沈农265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50%的遮光处理下遮光15 d,研究分蘖期水稻在遮光和复光过程中叶片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和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50%遮光处理使沈农9816和沈农265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气孔导度(G_s)、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光化学猝灭(q P)显著增加,使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电子传递速率(ET
关键词:
遮光 水稻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江鹏 刘海俊 黄志午 刘晓英 尤杰 徐志刚
【目的】探讨光谱对水稻剑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华粳5号为材料,采用660 nm(R660)和630 nm(R630)的红光及460 nm(B460)和440 nm(B440)的蓝光分别与专用植物灯(W)组成不同光谱,设R660+W、R630+W、B460+W及B440+W 4种光谱处理,于水稻灌浆期测定剑叶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蓝光能提高水稻剑叶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灌浆后期,B460+W处理水稻剑叶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红光处理,R660+W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最多,B460+W处理的千粒重和结实率高于其他处理。光响应曲线拟合表明,B460+W处理能提高水稻剑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响应曲线初始斜率(α)、暗呼吸量子效率、补偿点量子效率、捕光色素分子的本征光能吸收截面(σik)和捕光色素分子数(No)。【结论】B460+W处理能改善水稻剑叶光系统Ⅱ的性能,使其在灌浆后期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进而促进干物质积累,最终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即在白光背景中添加460 nm蓝光是人工环境水稻栽培灌浆期的适宜光谱。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淑秀 陈温福
对3个产量水平不同的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品种沈农606和高产品种辽粳294在整个生育期内叶绿素含量都高于秋光,特别是在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下降迟缓,成熟时明显高于秋光,但其叶绿素a/b值始终低于秋光。沈农606和辽粳294齐穗后积累的干物质较多,且产量高于秋光,可能与它们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较低的叶绿素a/b值有关。
关键词:
水稻 叶绿素 产量水平 生物产量 干物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英丽 江凯伦 刘亚帝 于正鑫 肖文 于丰华
针对东北粳稻叶绿素含量无人机高光谱反演中红边位置特征不明确的问题,基于2019~2020年沈阳农业大学水稻试验基地采集的高光谱数据和地面水稻样本叶绿素数据,开展水稻叶绿素含量红边光谱响应特性分析及反演建模研究。首先,利用线性外推(LE)、线性四点插值(LI)、最大一阶导数(MFD)、多项式拟合(PF)、拉格朗日插值(LAG)和倒高斯拟合(IG)6种方法确定水稻冠层高光谱红边位置,对比不同方法提取结果的分布规律,分析叶绿素含量的红边位置响应特性。然后,基于不同红边位置提取结果,利用极限学习机(ELM)、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两种机器学习算法以及5种统计回归算法构建水稻叶绿素含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LE方法适合东北粳稻冠层光谱的红边位置的计算,提取的红边位置变幅大,对叶绿素含量变化较为敏感;以LE提取的红边位置为输入特征,构建的线性外推-极限学习机(LE-ELM)和线性外推-对数曲线(LE-LNX)模型,叶绿素含量反演精度较高,两个模型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781,8.375,9.828和0.763,9.249,11.253,研究结果可为水稻冠层叶绿素含量高效监测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邸锐 杨春燕
为探讨激活蛋白对大豆生长、产量的影响,以大豆冀豆17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合仪与称重法测量了不同浓度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1,2,3,4,5,6μg/m L)处理后大豆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结果表明,随着施用的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浓度的增加,大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有效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施用1,2,3,4μg/m L浓度的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不仅提高了大豆叶绿素含量,而且增加了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