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90)
- 2023(16086)
- 2022(13845)
- 2021(13020)
- 2020(10726)
- 2019(24618)
- 2018(24643)
- 2017(46306)
- 2016(25798)
- 2015(29055)
- 2014(29446)
- 2013(28961)
- 2012(27170)
- 2011(24792)
- 2010(25131)
- 2009(22922)
- 2008(22608)
- 2007(20184)
- 2006(18142)
- 2005(16507)
- 学科
- 济(101085)
- 经济(100969)
- 管理(68389)
- 业(64251)
- 企(52177)
- 企业(52177)
- 方法(40394)
- 数学(33826)
- 数学方法(33373)
- 中国(31278)
- 农(28215)
- 地方(26148)
- 制(25870)
- 学(25831)
- 银(25674)
- 银行(25527)
- 行(24142)
- 业经(23469)
- 财(22880)
- 融(20683)
- 金融(20674)
- 农业(18928)
- 理论(18882)
- 贸(17115)
- 贸易(17099)
- 和(16788)
- 易(16457)
- 环境(16333)
- 技术(15960)
- 教育(15569)
- 机构
- 大学(368504)
- 学院(365346)
- 济(137904)
- 管理(137337)
- 经济(134375)
- 研究(132715)
- 理学(116564)
- 理学院(115091)
- 管理学(112809)
- 管理学院(112161)
- 中国(102854)
- 科学(85021)
- 京(82428)
- 所(69474)
- 农(68066)
- 财(65005)
- 研究所(63279)
- 中心(59641)
- 业大(57814)
- 江(57486)
- 农业(53401)
- 北京(53023)
- 范(52095)
- 师范(51504)
- 财经(50811)
- 院(48246)
- 州(46928)
- 经(46000)
- 技术(42023)
- 省(41662)
- 基金
- 项目(244271)
- 科学(189211)
- 研究(176900)
- 基金(172877)
- 家(152499)
- 国家(151171)
- 科学基金(127228)
- 社会(106819)
- 社会科(100900)
- 社会科学(100873)
- 省(97082)
- 基金项目(91588)
- 自然(84062)
- 划(82540)
- 自然科(82026)
- 自然科学(81999)
- 教育(81923)
- 自然科学基金(80477)
- 编号(72860)
- 资助(71794)
- 成果(61007)
- 重点(55465)
- 发(55196)
- 部(52568)
- 课题(52300)
- 创(50156)
- 创新(46766)
- 科研(46604)
- 计划(45441)
- 大学(44495)
- 期刊
- 济(162523)
- 经济(162523)
- 研究(114192)
- 中国(81244)
- 学报(64890)
- 农(62757)
- 科学(57941)
- 管理(52312)
- 教育(49597)
- 大学(47922)
- 财(47655)
- 学学(44724)
- 融(43843)
- 金融(43843)
- 农业(42282)
- 技术(32463)
- 业经(26742)
- 经济研究(24495)
- 财经(24443)
- 图书(21858)
- 业(21611)
- 经(20750)
- 问题(20350)
- 科技(18696)
- 理论(18430)
- 版(18193)
- 业大(17098)
- 实践(16830)
- 践(16830)
- 技术经济(16655)
共检索到568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士美 邢世岩 李保进 王利
叶籽银杏是银杏资源中一个极为奇特的种质,具有重要的观赏和学术价值。目前,中国和日本已报道的叶籽银杏共有47株,树龄36~1200年不等,叶生种子发生率为5%~25%。银杏的可育短枝整体上相当于松柏类的一个雌球果(大孢子叶球)。叶籽银杏可能与种子蕨和苏铁类等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叶籽银杏的发生机制有返祖学说、衰老学说、环境诱变学说等,综合分析后提出嵌合体学说,其发生可能与同源异型盒基因的表达有关。本文对目前叶籽银杏的分类地位的多种观点进行评述,系统概述叶籽银杏的分布状况,形态解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分析银杏雌性生殖器官的形态学本质,及叶籽银杏可能的亲缘关系,对叶籽银杏可能的发生机制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邢世岩 张倩 付兆军 刘莉娟 刘晓静 辛红 吴岐奎
垂乳银杏是银杏家族中的一特异种质,银杏垂乳分根生、干生和枝生垂乳。中国现有垂乳银杏348株,分布在19个省(市),日本有43株。垂乳银杏与性别无关,但以300年以上古树居多。银杏垂乳呈圆锥状,外皮粗糙,并且垂直向下生长。这些垂乳生长到地面时可以产生根系和叶片。垂乳在树体上可以单一出现,也可以几个聚生。垂乳的顶部没有顶端分生组织,只出现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韧皮部。从距垂乳顶端1cm处纵断面显示它的管胞具有许多取向,从距其顶端7cm处取的断面显示,管胞接近正常的形成层取向。银杏垂乳发生机制通常有生长素说、愈伤或不定芽说、环境诱变说、病变或衰老说、子叶芽说。银杏垂乳也许对该物种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繁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长禄 陈力耕 何新华 Syed Asgar Tori 袁海英
Embryonic axis and cotyledon of immature and mature embryos were induced as explants for embryogenesis in Ginkgo biloba. Results showed somatic embryos could be induced only through embryonic axis and cotyledon of immature embryos. MK + NAA 1 mg?L -1 + 6_BA 1 mg?L -1 was the best medium for so...
关键词:
银杏 胚轴 子叶 胚状体发生 植株再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邢世岩 孙霞 李可贵 有祥亮
银杏叶生长发育规律了研究邢世岩,孙霞,李可贵,有祥亮(山东省林业学校林木栽培室泰安271000)关键词银杏,叶,生长发育,叶面积系数当前,银杏(GinkgobilobaL)叶用栽培及加工利用已成为法国、德国、荷兰、瑞士、比利时、新西兰、美国、日本、韩...
关键词:
银杏,叶,生长发育,叶面积系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莉 金飚 陆彦 金鑫鑫 滕年军 陈鹏
银杏为雌雄异株、风媒传粉植物。其雌花为裸露的胚珠,胚珠在传粉期不仅负责捕捉和识别空气中漂浮的花粉,而且形成花粉进入胚珠体内的通道和贮存花粉的结构,因此胚珠结构对银杏传粉效率和繁殖成效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半薄切片和扫描电镜等技术观察传粉前后银杏胚珠形态与结构特征的变化,以揭示银杏适应风媒传粉的机制。结果表明:银杏胚珠发育过程中珠柄原基于当年12月首先发生,翌年1月珠被原基分化;3月中旬珠心组织和珠托分化形成,珠心组织分化的同时,周围珠被组织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在珠心上方围合形成珠孔道,珠心内则分化形成孢原细胞;3月下旬胚珠珠孔开始开张,珠孔道伸长,珠心组织靠近珠孔端细胞发生解体死亡,贮粉室逐渐形成...
关键词:
银杏 胚珠 风媒传粉 传粉生物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庆 于明志 洪晓月
通过研究核糖体28SrRNA的D1~D2部分序列来阐述蜱螨亚纲叶螨科6个属11个物种的系统发生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形态学上定义的叶螨属(Tetranychus)、全爪螨属(Panonychus)、双叶螨属(Amphitetranychus)、裂爪螨属(Schizotetranychus)、缺爪螨属(Aponychus)和岩螨属(Petrobia)等6个属分别形成一个单系,然而在叶螨属内截形叶螨(T.truncatus)、土耳其斯坦叶螨(T.turkestani)、神泽叶螨(T.kanzawai)、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和二斑叶螨(T.urticae),及全爪螨属内苹果全爪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岳根华 谢成侠 程瑞禾 张泉福 徐苏标
选择湖羊公羔32头,以考力代公羔24头作对照,研究生殖系统的发育及精细管内精子的发生,并用放射免疫方法侧定了两品种血浆中的睾酮水平。结果湖羊公羔生殖系统发育明显快于考力代。湖羊30日龄精细管内就可见少量初级精母细胞。60日龄精细管内可见次级精母细胞,最早在精细管内可见精子细胞和精子日龄为80日龄。湖羊出现性爬跨的平均日龄和体重分别为75.00±3.25d 和14.78±0.48kg,阴茎出鞘时的平均日龄和体重为80.75±3.75d 和15.19±0.19kg。血浆中睾酮水平各采样阶段湖羊均高于考力代,这可能与湖羊公羔性成熟早有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付兆军 刘莉娟 邢世岩 刘晓静 辛红 吴岐奎
以1,2和5年生银杏实生苗为对象,研究平茬、平放、移栽处理对根生垂乳发生、形态、生物量和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生苗木根生垂乳发生率为22.00%,2年生苗木平茬的发生率最高,为58.81%,5年生苗木平放、移栽的发生率均为100.00%。1年生苗木根生垂乳数平均为1.11个;2和5年生苗木中均为平茬的最多,分别为1.99和1.81个,对照的最少,分别为1.08和1.07个。1年生苗木根生垂乳基径平均为0.38 cm;2和5年生最大的分别为平茬和平放处理,达1.39和2.67 cm,最小均为对照,分别为0.99和1.93 cm。1年生苗木根生垂乳长度平均为0.20 cm;2和5年生苗木中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钱莲芳 黎章矩 池方河 倪丽芬 王文潮
3月上中旬,用10年生和30年生银杏母树1~2年生枝条为插穗,细砂土作扦插基质,采用荫棚加地膜的硬枝扦插,平均生根率45%以上。10年生幼树枝比30年生结果树枝条生根率高。银杏属愈伤组织生根类型,生根时间相对较长。
关键词:
银杏 扦插 生根 愈伤组织 成活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学伟 吕全 孟贤静 白雪松 黄国军 李秀玲 张星耀
【目的】对我国东北异域分布的3种落叶松林内齿小蠹粘束孢属(微囊菌目:粘束孢科)伴生真菌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为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为控制森林病虫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异域分布的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八齿小蠹(鞘翅目:小蠹科)的虫体和坑道组织进行伴生真菌的分离纯化,进行生理学特性、菌落特征、微观形态学的观察,以及基于rrNA-ITS和TEF-1α多位点DNA序列的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落叶松粘束孢和黑梗粘束孢2种粘束孢属真菌与我国的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其中落叶松粘束孢为中国新纪录种。落叶松粘束孢和黑梗粘束孢都是首次从亚洲落叶松八齿小蠹上分离到,与落叶松八齿小蠹形成新的小蠹虫-真菌伴生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冯景 沈永宝 史锋厚 郭聪聪
本研究围绕银杏种子发育的全过程,探究胚乳内含物质动态变化规律,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胚乳内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与淀粉酶、磷酸己糖异构酶(PGI)、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H)联合酶、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旨在为银杏胚胎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育早期(花后40~120 d),胚乳的淀粉、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逐渐增加,糖酵解途径(EMP)首先被激活;在受精及胚分化过程中(花后120~160 d),戊糖磷酸途径(PPP)途径活化程度不断推进并维持在较高水平,MDH活性在胚分化完成时达到高峰,三羧酸循环为胚分化发育提供了能量。在胚胎发育后期(花后170~190 d),a-淀粉酶活性持续升高,表明a-淀粉酶可能对后期胚发育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淀粉处于不断累积和被利用,参与了胚胎发育的代谢过程。
关键词:
银杏 胚乳 生理生化 淀粉酶 呼吸代谢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刘霞
杨柳科(Salicaceae)是一个分布极广的植物类群,自林奈创建杨柳科以来,该科只包括杨属和柳属两个属。根据经典形态学分类方法,杨属分为6大派。由于早期的研究所用分子标记包含的系统信息不足或取样的限制,杨属6大派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杨属起源、演化历史和进化的时间框架等都是系统学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首先以蓖麻属(Ricinus)的蓖麻(Ricinus communis)为外类群,选取54个代表了广义杨柳科中的11个属的物种,使用matK和rbcL联合序列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彩云 陈俊愉 Maarten A.Jongsma
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的基本关系就是在DNA水平探索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以生物大分子的信息推断生物进化的历史 ,重建系统谱系关系。该文分析了几个在菊花及其近缘种起源与亲缘关系研究中有代表性的CHS基因、CDS基因和核糖体nrITS基因等的分子进化和以其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进化差异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 ,概述了前人基于RAPD、AFLP和SSR等分子标记的以基因组DNA扩增片段的多态性构建的菊花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展。作者比较了基于分子特征和表征特征研究菊花及其近缘种及品种起源与亲缘关系的异同点 ,认为只有将分子进化的系统发育研究与传统的基于形态、细胞和生理学研究的表征特征结合起来 ,才能最终...
关键词:
菊花 近缘种 分子进化 系统发育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尹明华 李文婷 欧阳茜 王美暄 徐子林 张钦荣 张牧彤 黄添慧 何凡凡 乐芸 张嘉欣 柴桑雪
通过DNBSEQ-T7测序平台对苏丹草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对其结构特征、系统进化关系以及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丹草叶绿体基因组为典型的四分体结构,长度为140754 bp,共注释了86个CDS(蛋白编码)基因、38个tRNA(转运RNA)基因和8个rRNA(核糖体RNA)基因,缺失ccD和ycf1基因;苏丹草叶绿体基因组共检测到27个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和47个长重复序列(long repeat sequence,Longrepeat);LSC(大单拷贝)区和SSC(小单拷贝)区的核苷酸多态性显著高于IR(反向重复)区,LSC区的变异性大于SSC区和IR区,Pi(核苷酸多样性)变化范围为0-0.01852,通过Pi(≥0.01215)筛选出10个高变异区域,均位于LSC区;苏丹草及其11个近缘种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各位置GC含量不同,偏好以A/U结尾,平均ENC值为47.50,密码子偏性较弱;影响苏丹草及其11个近缘种密码子使用偏性的主要因素为自然选择,内部突变压力的影响较小;苏丹草叶绿体基因的最优密码子共15个(CAA、AAA、UUU、UAU、AUU、UAA、GCA、CCA、ACU、GUA、AGA、CGA、CUU、UCC、UCU),均以A、U结尾;苏丹草与高粱双色亚种Sorghum bicolor subsp. drummondii (MW999225)亲缘关系较近。本试验结果能为苏丹草分子标记的开发、遗传多样性以及进一步研究高粱属植物的保护生物学和种群遗传学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文植 杨琳懿 曹正英 辛静 马路遥 王飞 李卫英 辛培尧
【目的】根据基因组浅层测序结果,解析无毛青藤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大小、基因组成、密码子偏好性、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及系统发育关系。【方法】以无毛青藤为材料,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后获得其叶绿体DNA全长序列并进行基因组特征、密码子偏好性、SSR位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无毛青藤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6 513 bp。其中,GC含量为39.1%。其结构包括大单拷贝区(LSC,85 225 bp)、小单拷贝区(SSC,18 779 bp)以及反向重复序列(IRs,26 254 bp)。4个区段中,IR区的GC含量最高(43.3%),LSC区的GC含量为37.7%,SSC区最低。共注释得到131个基因,其中,84个位于LSC区,SSC区13个,两个IR区各17个。鉴定出61个SSR位点,碱基组成以A/T碱基类型为主;33个无毛青藤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具有偏好性,并以A/U碱基结尾。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青藤属6个种分为两支,其中大花青藤与无毛青藤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IR/SC边界分析结果显示除红花青藤外,其余5种青藤属植物的JLB(LSC/IRb)边界较为保守。6种青藤叶绿体基因组的基因构成和顺序较为保守,大多数变异存在于相邻基因间隔区内。【结论】无毛青藤的叶绿体基因组相对较大,且较为保守,并与大花青藤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无毛青藤及其近缘种叶绿体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无毛青藤 叶绿体基因组 特征 系统发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