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14)
- 2023(7709)
- 2022(6649)
- 2021(6144)
- 2020(5526)
- 2019(12895)
- 2018(12536)
- 2017(24657)
- 2016(13656)
- 2015(15628)
- 2014(15982)
- 2013(16043)
- 2012(15108)
- 2011(13814)
- 2010(13841)
- 2009(13193)
- 2008(13478)
- 2007(12461)
- 2006(10784)
- 2005(10014)
- 学科
- 济(56997)
- 经济(56913)
- 管理(36204)
- 业(34930)
- 方法(29258)
- 企(27746)
- 企业(27746)
- 数学(26409)
- 数学方法(26175)
- 银(19191)
- 制(19048)
- 银行(19045)
- 行(17710)
- 财(15356)
- 农(15282)
- 中国(14461)
- 融(12914)
- 金融(12912)
- 学(12351)
- 度(11884)
- 制度(11849)
- 贸(11463)
- 贸易(11457)
- 易(11144)
- 业经(10676)
- 地方(10383)
- 业务(9789)
- 农业(9780)
- 体(9153)
- 务(8863)
- 机构
- 大学(204632)
- 学院(201335)
- 济(85050)
- 经济(83249)
- 管理(74793)
- 研究(69468)
- 理学(63788)
- 理学院(63061)
- 管理学(61934)
- 管理学院(61553)
- 中国(58582)
- 科学(43325)
- 京(43201)
- 农(41432)
- 财(41178)
- 所(36781)
- 研究所(33503)
- 中心(33339)
- 业大(33284)
- 农业(33101)
- 财经(32724)
- 江(31455)
- 经(29633)
- 经济学(27767)
- 北京(27238)
- 经济学院(25388)
- 州(25079)
- 范(24729)
- 师范(24467)
- 院(24348)
- 基金
- 项目(132205)
- 科学(102071)
- 基金(96200)
- 研究(92161)
- 家(85247)
- 国家(84590)
- 科学基金(70700)
- 社会(58396)
- 社会科(55371)
- 社会科学(55352)
- 省(51016)
- 基金项目(50978)
- 自然(46318)
- 自然科(45218)
- 自然科学(45198)
- 自然科学基金(44418)
- 划(43448)
- 教育(42398)
- 资助(40193)
- 编号(36333)
- 重点(30199)
- 成果(29947)
- 部(29877)
- 发(27764)
- 创(26894)
- 科研(26152)
- 创新(25323)
- 教育部(25250)
- 课题(25239)
- 计划(25072)
共检索到304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岳忠 王开芳 刘元铅 吴德军 陈宝泉 刘维国 王华田
利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3种密度与4种定干高度对叶用银杏Gingobiloba枝梢生长量、叶片产量及叶片主要有效药用成分黄酮和内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密度与定干能明显改善林冠光照条件,促进枝条萌发和枝条生长,增加单株叶片数、叶面积和叶产量,在采叶园的经营初期,较大密度(60~40cm×20cm)仍能获得较高的叶片产量;叶片黄酮和内酯含量随定干高度的降低而增加;在不影响产叶量的前提下,定干高度宜适当降低,可采用离地30~50cm截干。表10参5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家胜 应叶青 周国模
采用1年生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苗为材料建立喜树叶用园,设置造林密度为1.0m×1.0 m(处理A为1.00万株.hm-2),0.5 m×1.0 m(处理B为2.00万株.hm-2),0.5 m×0.5 m(处理C为4.00万株.hm-2),0.3 m×0.5 m(处理D为6.67万株.hm-2),0.3 m×0.3m(处理E为11.11万株.hm-2)5个水平的密度试验,分析不同密度对喜树个体高、径生长,叶面积,叶片数和叶生物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密度对苗高生长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明显规律,差异不显著(P>0.05)。②平均地径、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叶产量均随密度的增...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喜树 叶用园 密度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汪贵斌 曹福亮 方升佐 褚生华 李群
对来自浙江、河南、山东、江苏等银杏产地的 1 3个优良单株 3年生银杏嫁接苗的叶产量、黄酮含量、黄酮的组成成份、内酯含量、内酯的组成成份及黄酮、内酯的年变化规律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银杏优良单株间的叶产量、黄酮含量、内酯含量等存在显著差异 ;黄酮和内酯在叶中的含量以 9~ 1 0月最高 ,银杏植株各器官中黄酮的含量以叶最高 ,茎最低 ;在总黄酮中 ,槲皮素所占比例最大 ,其次为山奈酚 ,最后为异鼠李素 ;内酯的组成成份中则以银杏内酯A为最大 ,其次为白果内酯 ,最后为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 ;根据叶产量、黄酮产量、内酯产量等指标 ,将 1 3个银杏叶用优良单株分成 3类 :优 E4...
关键词:
银杏 叶用园 优良单株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谢友超 曹福亮 吕祥生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 yield with good quality Ginkgo biloba leaf-producing plantation, coppice management of 1,2,3-year-old Dafuzhi seedling at different stump heights (or top bud pruning) were taken and som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and yield of Ginkgo biloba leaves were d...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费本华 阮锡根
该文对北京地区 1 7年生银杏 (GinkgobilobaL .)木材年轮宽度、木材密度及变异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年轮宽度近髓心部位较窄 ,进入正常生长年轮较宽 .木材年轮密度、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近髓心部位略大一些 ,随着年龄的增加 ,略有下降趋势 ,之后呈平缓的生长状态 .年轮宽度、年轮密度、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均值分别为0 72 0cm ,0 5 49g/cm3 ,0 6 46 g/cm3 和 0 4 77g/cm3 .年与年之间的年轮密度有一定联系 ,年轮相距越近 ,正相关系数越大 ,年轮相距越远 ,相关程度变小 ,往往呈负相关形式增大 .年轮宽度与年轮密度、最大...
关键词:
银杏 木材性质 年轮宽度 年轮密度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康志雄 陈顺伟 金民赞 许以强 王侠剑 朱志明 张汝忠
对叶用银杏进行不同施肥方式和不同肥料种类、用量和比例的研究。结果表明: 用30 g· L- 1 绿丰威2 号或尿素+ 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施肥, 单株叶质量增加2228 % ~3778 % 和2033 % ~2444 % 。播种苗基肥用量750 t·h m - 2 的单株叶质量比基肥用量为375 t·h m - 2 的增加9207 % 。采用施尿素277 g·m - 2 、过磷酸钙384g·m - 2 和氯化钾111 g·m - 2 的配方施肥, 单株叶质量增加1202 % 。为叶用银杏栽培提供了适宜的施肥技术。表3 参3
关键词:
银杏 叶质量 施肥 营养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傅芸 钟寅枭 许薇 刘玉华 张心娴 魏启轩 曹福亮 付芳芳
【目的】探究雌、雄银杏叶片中萜内酯和黄酮醇苷及其主要组分的含量差异及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差异。【方法】选取雌、雄银杏各10株,以叶片为试验材料,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分别测定萜内酯、黄酮醇苷含量,并选取萜内酯和黄酮醇苷含量具有代表性的3个雌株和3个雄株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雌株中萜内酯及其主要组分含量均略高于雄株,但差异不显著;黄酮醇苷及其主要组分含量均高于雄株,但各组分中仅槲皮素含量差异显著(P=0.045)。转录组测序共得到288 023 696条Raw reads,257 059 884条Clean reads,Q30≥91.24%,GC含量≥45.95%,唯一比对率≥85.04%。共鉴定(P <0.05且|log2FC|≥1)出676个差异表达基因,与雌株相比,雄株有340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表达,336个差异表达基因下调表达。GO富集分析显示有372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氧化还原过程、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解毒、催化活性等163个GO条目中。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互作、其他聚糖降解、类固醇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有关。银杏萜内酯和黄酮醇合成通路上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在雌株中均高于雄株,与雌株中萜内酯、黄酮醇苷含量高于雄株的趋势相一致。【结论】不同性别银杏叶片中萜内酯和黄酮醇苷含量及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有差异,雌株略高于雄株。研究为基于不同性别的叶用银杏优良种质的筛选和培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邢世岩 倪国祥 张运吉 李廷涛
本文对银杏实生成龄优树叶子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3 0个性状指标的F检验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性状的遗传方差、变异系数及重复力 (R)的枝龄有关。 1年生枝段的ECV >GCV ,而 2、3年生枝段恰好相反。 2、3年生枝段叶性状的R >1年生枝段。有 1 0个指标的R大于80 %。 3个重量指标的相对遗传增益达 70 %以上。有 9对性状的遗传相关达 0 80以上。单叶面积与叶宽、单叶鲜重 ;单叶鲜重与干重 ;单叶干重与叶干重 /m·长枝相关遗传力达 70 %以上。银杏叶个体间变异较大。本研究对银杏叶性状指标的直接和间接选择进行了探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景江 葛志宏 严军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旭
本文基于2008-2021年我国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在分别测算批发业和零售业纯技术效率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路网密度对商贸流通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路网密度的增加显著提升了地区商贸流通效率;第二,路网密度与商贸流通效率之间存在关于市场一体化与商贸流通规模的中介效应,即路网密度的增加通过推动市场一体化和扩大商贸流通规模,提升地区商贸流通效率。最后,文章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交通与商贸物流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增加路网密度,提升商贸流通效率,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费本华 阮锡根
以北京地区 17年生银杏为试材 ,研究了气温和降水对银杏木材年轮宽度、年轮密度、最大密度、最小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月份的气温和降水 ,对银杏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生长季节中的 7月份气温与年轮宽度有 - 0 .4 4的负相关 ,对木材密度影响不大 ;而 7月份降水量与年轮宽度呈 0 .6 9的正相关 ,在 0 .0 1水平相关显著。 8月份降水量与年轮密度、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呈 0 .70、0 .74和 0 .74的正相关关系 ,在 0 .0 1水平相关显著。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银杏 年轮宽度 木材密度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朱玉球 张国泉
以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了1989~1995年间《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收录的银杏研究文献,探讨了银杏研究的年代分布、主题分布和期刊分布,初步总结了当前国内银杏研究的现状,并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银杏 研究 文献分析 中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卫星 甄珍 周春华 张秀萍 于建友 陈鹏
【目的】研究江苏省46个银杏实生雄株(系)叶片和花粉类黄酮化合物主要成分及其含量,为合理开发利用银杏雄株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HPLC技术分析不同株系叶片和花粉甲醇(乙醇)-盐酸水解溶液中主要黄酮苷元的含量,并采用三因子法计算总黄酮苷含量。【结果】不同银杏雄株叶片和花粉的黄酮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设定黄酮苷元和总黄酮含量的选择域值,发现扬州有4个品系(扬州03、04、10、20)、泰州有2个品系(泰州08、13)、徐州有2个品系(徐州04、09)符合叶用标准,扬州有10个品系(扬州02、03、04、08、09、10、12、15、18、20)符合花粉用标准。银杏雄株叶片和花粉均含有槲...
关键词:
银杏 雄株 叶片 花粉 类黄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琴 邹凯 陈爱佳 郭雪 刘学端 梁伊丽
以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的9株(3组)不同树龄银杏为研究对象,应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银杏叶片组织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银杏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的多样性、群落结构与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随着树龄的增加,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增大;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绝对优势菌门;曲霉属(Aspergillus)、假丝酵母属(Candid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等真菌为银杏叶内生真菌群落优势菌属;通过对银杏叶黄酮含量进行检测,发现不同树龄银杏叶的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树龄的增加,3种黄酮醇苷(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含量均呈递减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重要环境因子,可能通过影响优势菌门子囊菌中优势菌属的定殖与生长对内生真菌群落的形成与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宋晓琛 熊彩云 娄永峰 陈兴彬 孙世武 李彬 肖复明
【目的】探讨陈山红心杉不同良种和初植密度对其幼龄期生长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旨在为红心杉良种的初植密度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5年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白云山林场营造的红心杉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连续5年树高、胸径等调查数据,分析2个陈山红心杉种子园良种(1代良种和1.5代良种)和4个初植密度(1 667、3 333、5 000、6 666株/hm~2)控制下的早期生长动态效应。【结果】1)造林初期,不同初植密度对树高和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但造林6 a,低初植密度(1 667株/hm~2)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显著高于其他3个密度,且低初植密度对1.5代良种影响大于1代良种;2)6年生红心杉早期生长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各密度林分间红心杉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差异达极显著,而良种效应未达显著水平,但林龄越大,良种对红心杉树高、胸径生长的正效应越明显,如造林6 a,低、中密度林分(1 667、3 333、5 000株/hm~2)1.5代良种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高于1代良种,但高密度林分(6 666株/hm~2)则相反;3)红心杉2个良种密度较大的林分(6 666株/hm~2)多为小径级林木,中密度林分(3 333株/hm~2和5 000株/hm~2)多为中径阶林木,大径阶林木则集中在低密度林分(1 667株/hm~2),造林密度越低,大径级林木株数越多,1代和1.5代良种大径级DBH> 11 cm,单株出现频率分别达22.22%和23.33%。【结论】1)初植密度1 667株/hm~2有利于红心杉良种早期生长,且适合大径材培育;2)低、中密度种植对陈山红心杉1.5代种子园良种生长优势更明显。
关键词:
陈山红心杉 初植密度 良种 幼龄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