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0)
2023(1826)
2022(1523)
2021(1479)
2020(1386)
2019(2992)
2018(2861)
2017(5136)
2016(3234)
2015(3513)
2014(3520)
2013(3605)
2012(3556)
2011(3291)
2010(3369)
2009(3148)
2008(3272)
2007(2854)
2006(2517)
2005(2438)
作者
(11669)
(9838)
(9803)
(9584)
(6705)
(4939)
(4458)
(3971)
(3768)
(3660)
(3485)
(3482)
(3396)
(3388)
(3307)
(3110)
(3060)
(3010)
(2989)
(2975)
(2846)
(2560)
(2398)
(2346)
(2314)
(2190)
(2185)
(2153)
(2117)
(2082)
学科
(11690)
经济(11679)
(10218)
管理(4802)
(4693)
方法(4262)
(3678)
企业(3678)
数学(3304)
数学方法(3221)
水产(2798)
理论(2747)
经济学(2727)
中国(2628)
教育(2483)
动物(2315)
(2268)
(2162)
(2061)
动物学(2013)
地方(1985)
(1969)
贸易(1968)
(1777)
(1762)
金融(1761)
业经(1760)
(1623)
世界(1487)
农业(1477)
机构
大学(52428)
学院(48307)
研究(22516)
科学(17061)
(16022)
经济(15655)
中国(14554)
(13806)
(13600)
管理(13472)
研究所(12768)
(11708)
农业(11542)
理学(11195)
理学院(10976)
业大(10701)
管理学(10556)
管理学院(10463)
中心(9057)
(8364)
(8358)
(7981)
(7776)
(7572)
师范(7565)
北京(7532)
实验(7457)
农业大学(7359)
(7230)
研究院(7219)
基金
项目(33397)
科学(24049)
基金(22906)
(22539)
国家(22382)
研究(20134)
科学基金(16830)
(12953)
自然(12385)
自然科(12054)
自然科学(12048)
(11881)
自然科学基金(11833)
基金项目(11253)
社会(10998)
资助(10530)
社会科(10215)
社会科学(10212)
教育(9501)
重点(8536)
计划(8249)
科技(7979)
(7240)
(7192)
编号(7134)
成果(7113)
科研(7072)
专项(6784)
(6337)
创新(6040)
期刊
(17717)
经济(17717)
学报(15677)
研究(13755)
(11134)
科学(11007)
大学(10343)
学学(9670)
中国(9187)
农业(7646)
教育(6276)
(5436)
业大(4507)
管理(4199)
图书(4180)
(4173)
林业(4145)
农业大学(3467)
(3408)
书馆(3093)
图书馆(3093)
财经(2998)
经济研究(2846)
水产(2784)
(2622)
金融(2622)
科技(2597)
(2596)
技术(2512)
统计(2391)
共检索到74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柳淑芳   刘巧红   王焕   李昂   安长廷   万瑞景   庄志猛  
叶灯鱼与异灯鱼两属鱼类全球有道氏叶灯鱼、日本叶灯鱼和异灯鱼三个物种,隶属于灯笼鱼目、灯笼鱼科。目前我国仅在台湾东部海域有日本叶灯鱼成鱼和稚鱼分布以及东海外海黑潮流域有被鉴定为隶属于叶灯鱼属的盖氏翼胸灯笼鱼后期仔鱼和翼胸灯笼鱼稚鱼分布的记录。为了厘清叶灯鱼和异灯鱼两属鱼类的分类地位与隶属关系,明确其发育形态,本文在归纳两属分类要点、构建分类检索表的基础上,对1984年6-7月(夏季)和1984年12月-1985年1月(冬季)于东海外海黑潮流域两个航次调查采集的仔稚鱼样品再次整理,将原被鉴定为盖氏翼胸灯笼鱼和翼胸灯笼鱼的仔稚鱼分别订正为日本叶灯鱼与异灯鱼。描述了体长5.10 mm日本叶灯鱼后期仔鱼和6.80 mm异灯鱼稚鱼的形态特征,同时引述了日本叶灯鱼和道氏叶灯鱼仔稚鱼以及异灯鱼稚鱼的发育形态。通过比较三种仔稚鱼的发育形态特征,明确了翼状胸鳍是它们区别于其他硬骨鱼类仔稚鱼的独特形态特征;发现仔稚鱼体表黑色素的形状和数量与不同地理群体的发育生物学和生境有关,而黑色素的分布趋势具有物种特异性,可作为物种鉴别的形态学依据之一;还明确了稚鱼发育过程中鳃盖条区发光器的发育顺序与分布位置。同时,综合分析各大洋的仔稚鱼分布资料,提出道氏叶灯鱼仔稚鱼在西北太平洋分布的可能性很小的见解;根据黑潮流域的冬、春、夏季均有日本叶灯鱼生殖群体进行产卵繁殖,提出日本叶灯鱼的繁殖生物学及其种群动力学需要深入调查与研究的科学问题。研究结果提高了我国对叶灯鱼和异灯鱼两属鱼类的认知及对这三种仔稚鱼的鉴别能力,丰富了灯笼鱼科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的内涵,为今后开展相关海洋生态调查的仔稚鱼种类鉴别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灯笼鱼等小型鱼类的资源养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万瑞景  卞晓东  
为研究东海明灯鱼属鱼类仔稚鱼的发育形态与分类特征,为以后相关的海洋生态调查的仔稚鱼种类鉴定提供参考资料,实验以相关的明灯鱼属仔稚鱼形态与分类特征文献为依据,对1984—1985年4—7月东海外海黑潮流域调查采集到的明灯鱼属鱼类的仔稚鱼样品进行分类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了西明灯鱼、印明灯鱼和朗明灯鱼3种仔稚鱼,观察和描述了其个体的发育形态并构建了简要的种类分类检索表。结果表明,3种明灯鱼仔稚鱼在发育过程中臀鳍上方体侧的腹缘具有一列菊花状的黑色素分布,这是明灯鱼属仔稚鱼共有的形态特征之一;西明灯鱼仔稚鱼下颌端有一短的颌须,体侧中部有一丛大的枝状或星状或放射状或小型菊花状的黑色素分布;印明灯鱼和朗明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卞晓东  万瑞景  
研究灯笼鱼属仔稚鱼的发育形态与分类特征,为以后相关的海洋生态调查的仔稚鱼种类鉴定提供参考资料,以相关的灯笼鱼属仔稚鱼形态与分类特征文献为依据,对1978年4—5月和8—10月太平洋中部热带水域、1979年5—6月西太平洋热带水域,1984年4—7月、1984年12月—1985年1月和1985年4—6月东海外海黑潮流域调查采集到的灯笼鱼属鱼类的仔稚鱼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共鉴定了栉刺灯笼鱼、闪光灯笼鱼、粗鳞灯笼鱼、斑点灯笼鱼、金焰灯笼鱼、东方灯笼鱼、钝吻灯笼鱼和灯笼鱼Myctophum sp.等8种仔稚鱼。观察和描述了其个体发育形态,并引用发光灯笼鱼、双灯灯笼鱼、粗短灯笼鱼、短颌灯笼鱼、Mycto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炎璐  王清印  陈超  翟介明  吴雷明  马文辉  宋振鑫  孙芳芳  
以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为母本,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为父本进行种间远缘杂交,系统观察了杂交子一代胚胎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特征。对杂交子一代的胚胎发育按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各阶段进行观察,在水温21~22.5℃、盐度29、pH 8~8.1的海水中,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经35 h 20min完成。根据在卵黄囊期、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生长消退过程、鳞片生长、体表色素变化的不同,观察比较了胚后发育的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形态特征。鱼苗培育至58 d后完成了稚鱼至幼鱼的变态:初孵仔鱼4 d以前为内源性营养(卵黄囊仔鱼);...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冬良  李黎  钟俊生  葛珂珂  吴美琴  蒋日进  
通过对2007年6-10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采集的刀鲚仔稚鱼早期发育的观察,研究了其外部形态发育特征。卵黄囊期仔鱼已开口,各鳍无鳍条。前弯曲期仔鱼背鳍鳍条完全形成,胸鳍下部鳍条开始出现。弯曲期仔鱼上颌骨后缘开始向后延伸,脊索末端开始上弯;胸鳍开始出现2~3枚游离鳍条,腹鳍形成,尾柄部出现少量鳞片。后弯曲期仔鱼肌节呈"W"型,尾下骨完全形成,其后缘与体纵轴垂直;胸鳍6枚游离鳍条完全形成;稚鱼期体型已基本接近成鱼,上颌骨后缘伸达前鳃盖骨,胸鳍6枚游离鳍条延长,腹鳍明显后移至背鳍基底中部下方。比较同属鱼类的早期发育特征,刀鲚仔稚鱼除了肌节数最多的特征之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超  赵明  柳学周  王鲁  杨志  郭嘉瑱  
对七带石斑鱼胚胎和仔稚鱼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描述了从受精卵到仔稚鱼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在水温22±0.5℃、盐度30条件下进行七带石斑鱼仔鱼的饥饿耐受力实验,记录了饥饿条件下初孵仔鱼的存活与生长、卵黄囊与油球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胚胎发育可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0.5±0.5℃、盐度30.0条件下,受精卵历时38h45m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1.059±0.071mm,至4日龄全长2.27~2.36mm时,卵黄囊完全消失;16日龄,全长4.99mm时,鳔形成;至25~30日龄,尾鳍鳍条发育完整。在饥饿条件下,初孵仔鱼的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4~6d,...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炜  宋佳坤  
应用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技术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仔稚鱼发育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通过外部形态变化和内部器官发育情况,对西伯利亚鲟仔稚鱼发育各阶段进行区分。在水温(18.0±1.0)℃,pH 7.0~7.5的条件下,初孵仔鱼平均全长(9.05±0.14)mm,出膜后7日内为早期仔鱼阶段,仔鱼以卵黄囊作为营养来源,视觉是主要的感觉功能;8日龄至22日龄为晚期仔鱼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卵黄囊已消失,仔鱼转为底栖生活,开始主动摄食,各鳍条及其支鳍软骨逐渐发育完善,视网膜、味蕾、嗅囊和壶腹等器官的分化基本完成;23日龄至57日龄为稚鱼期,主要从骨板开始生长到骨板形成,各器官发育完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海发  刘晓春  刘付永忠  王云新  林蠡  黄国光  舒琥  罗国武  林浩然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研究观察结果,将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5±0.5)℃、盐度31.0p、H 7.8的海水中,斜带石斑鱼胚胎历时28 h 3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胚后发育主要根据卵黄囊、腹鳍棘及第二背鳍棘、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在水温24.5~29.2℃,盐度28.8~33.5,pH 7.5~8.5的海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胡发文  郭文  潘雷  高凤祥  菅玉霞  张少春  王雪  
2009~2011年开展了大泷六线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通过显微观察、测量、拍摄记录大泷六线鱼仔、稚、幼鱼形态发育变化,并对其生长特性、摄食习性等进行了分析。大泷六线鱼初孵仔鱼全长6.18±0.50mm(n=60)。在水温16.0±0.5℃、盐度31、光照500~1000lx条件下,大泷六线鱼仔、稚、幼鱼生长呈现先慢后快再慢3个阶段:0~7d生长较为缓慢,3日龄仔鱼卵黄囊尚存,少部分仔鱼开始摄食轮虫;6日龄仔鱼卵黄囊消耗殆尽,开始摄食卤虫无节幼体,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7d后进入快速生长期;48日龄仔鱼开始进行配合饲料转化,生长速度趋缓,并逐渐稳定。依照TL=aD3+bD2+cD+d的方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马凯   佟广香   张澜澜   孙慧智   卫明亮   赵成   何宝全   尹家胜   张永泉  
为查明中国现存茴鱼属(Thymallus)鱼类形态差异,以黑龙江茴鱼(T. grubii)、北极茴鱼(T. arcticus)、鸭绿江茴鱼(T. yaluensis)和下游黑龙江茴鱼(T. tugarinae)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和框架度量法结合的方式,对茴鱼属鱼类的10项分节特征和32项标准化可量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鸭绿江茴鱼全部分节特征与黑龙江茴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黑龙江茴鱼、北极茴鱼和下游黑龙江茴鱼两两之间均存在5项以上分节特征差异显著(P<0.05)。(2)差异系数分析显示除尾柄长/体长外,鸭绿江茴鱼与黑龙江茴鱼之间形态特征差异均属种内地理种群间的差异水平。(3)主成分分析共筛选出8项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1.170%,其中贡献率最高的第一、二主成分分别主要解释了茴鱼属鱼类之间的躯干部和头部差异,构建第一、二主成分散点图发现,鸭绿江茴鱼与黑龙江茴鱼个体交叉程度较高且无法单独进行区分,下游黑龙江茴鱼与黑龙江茴鱼的个体交叉程度次之,可以部分被区分开,仅北极茴鱼可以被单独区分开。(3)判别分析共筛选出14项标准化可量性状用于建立Fisher线性判别函数,个体被正确判入各自群体的判别率高达97.30%。(4)聚类分析显示,与黑龙江茴鱼相比,鸭绿江茴鱼与其相似度最高、下游黑龙江茴鱼次之、北极茴鱼与黑龙江茴鱼相似程度最低。综合分析表明:(1)鸭绿江茴鱼不应被定为有效种,其学名应修订为黑龙江茴鱼。(2)黑龙江茴鱼、北极茴鱼和下游黑龙江茴鱼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于其分节特征以及躯干部和头部的可量性状上。本研究将为茴鱼属鱼类的物种分类和进化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辉  戴伟湘  张岩  高天翔  吉田英雄  
对采自日本北海道宗谷近海的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和北方玉筋鱼(A.hexaperus)进行了部分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的分析比较。2种玉筋鱼在体长体质量关系式、性腺成熟系数等生物学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2种玉筋鱼的脊椎骨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有较高的重叠率(70%)。采用耳石角度对2种玉筋鱼进行研究,发现玉筋鱼耳石角度的平均值[(86.8±0.4)°]显著小于北方玉筋鱼[(93.0±0.5)°](P<0.05)。利用耳石角度对2种玉筋鱼的判别准确率较高,平均为84.3%,可以作为鉴别2种玉筋鱼的1个形态学参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宋振鑫  陈超  翟介明  李炎璐  马文辉  王鲁  庞尊方  吴雷明  
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了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表明:1)在水温22±0.2℃、盐度30、溶氧7.8mg/L、pH8.25的条件下,云纹石斑鱼的受精卵历时38h 17min开始孵化出膜。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原肠、神经胚和器官形成及出膜6个阶段,受精、胚盘形成、2细胞等28个时期。2)在水温23±1℃,盐度30±3,DO≥5mg/L,pH8.0±0.5的海水中,培育至5d,卵黄囊完全消失,成为后期仔鱼;培育至27d,发育最快的云纹石斑鱼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65d,发育最快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钱卫国  陈新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国柱  金锦锦  肖乔芝  仇玉萍  
对中国珠江流域及邻近区域主要的青鳉鱼类中华青鳉(Oryzias sinensis)、鳍斑青鳉(Oryzias pectoralis)和弓背青鳉(Oryzias curvinotus)初孵仔鱼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27.0±1.0)℃水浴孵化条件下, 3种青鳉鱼类初孵仔鱼形态存在差别。鳍斑青鳉初孵仔鱼体长为(4.64±0.18) mm,显著大于中华青鳉[体长(4.04±0.19) mm]及弓背青鳉[体长(3.88±0.17)mm]的初孵仔鱼。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者在22个形态测量及可数性状指标中20个指标(占90.9%)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梦淇  陈超  李炎璐  孔祥迪  刘莉  翟介明  
以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为母本、鞍带石斑鱼(EpinEhElus lancEolatus)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观察比较了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45)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以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及形态变化;测定了盐度为30时,正常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显示,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度范围是35–37,初孵仔鱼最适生存盐度为20–30。盐度为20–35时,仔鱼不投饵存活系数值较高(均在30以上);盐度为5、10、45时,仔鱼的sai值较低。胚后发育根据卵黄囊的有无、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的伸长与收缩、鳞片及体色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