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16)
- 2023(11428)
- 2022(10182)
- 2021(9577)
- 2020(8021)
- 2019(18445)
- 2018(18384)
- 2017(35554)
- 2016(19434)
- 2015(21622)
- 2014(21786)
- 2013(21491)
- 2012(19608)
- 2011(17463)
- 2010(17170)
- 2009(15448)
- 2008(14761)
- 2007(12705)
- 2006(10731)
- 2005(9310)
- 学科
- 济(71361)
- 经济(71279)
- 管理(53395)
- 业(51242)
- 企(42940)
- 企业(42940)
- 方法(36399)
- 数学(31751)
- 数学方法(31329)
- 财(18474)
- 农(18258)
- 中国(17777)
- 学(17732)
- 业经(15388)
- 地方(14045)
- 理论(13169)
- 制(12616)
- 贸(12442)
- 贸易(12436)
- 务(12222)
- 财务(12159)
- 财务管理(12139)
- 易(12085)
- 农业(12084)
- 技术(12065)
- 和(11761)
- 企业财务(11581)
- 环境(11157)
- 银(10803)
- 银行(10743)
- 机构
- 大学(271052)
- 学院(269050)
- 管理(106895)
- 济(99902)
- 经济(97535)
- 理学(93974)
- 理学院(92877)
- 管理学(90879)
- 管理学院(90399)
- 研究(88765)
- 中国(63304)
- 科学(58936)
- 京(57673)
- 农(46682)
- 所(44989)
- 财(44982)
- 业大(44968)
- 研究所(41600)
- 中心(40029)
- 江(37328)
- 财经(36978)
- 农业(36882)
- 北京(36119)
- 范(35263)
- 师范(34857)
- 经(33825)
- 院(32697)
- 州(30807)
- 技术(29636)
- 经济学(29280)
- 基金
- 项目(194444)
- 科学(151118)
- 基金(140464)
- 研究(137482)
- 家(123982)
- 国家(122998)
- 科学基金(104994)
- 社会(84108)
- 社会科(79671)
- 社会科学(79650)
- 省(76695)
- 基金项目(75479)
- 自然(71295)
- 自然科(69667)
- 自然科学(69647)
- 自然科学基金(68379)
- 划(64626)
- 教育(63403)
- 资助(58602)
- 编号(55088)
- 成果(44098)
- 重点(43357)
- 部(42026)
- 创(40354)
- 发(40343)
- 科研(38097)
- 课题(38066)
- 创新(37604)
- 计划(36716)
- 大学(36357)
共检索到373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李庆林 牛占文 崔庆安 刘超超
针对叶形板簧加工在流程工艺及噪声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现的成型不确定及质量低劣的现状,提出采用稳健性参数设计的方法对叶形板簧的加工过程进行参数控制以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以叶形板簧的自由高度作为优化目标,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传送时间、成型时间为可控因子,淬火油温度为噪声因子,分别采用田口方法和双响应曲面法确定了叶形板簧加工工艺的稳健性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两种常用的稳健性设计方法从效率、理论依据以及优化结果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及其优缺点,以对产品过程质量控制的稳健设计提供借鉴。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王丰超 潘毅 宋袁曾 孙中刚
借鉴统计学理论,将6-sigma稳健性设计方法引入工艺研发过程,探索管理学理论与民用飞机制造工艺研发相结合设计与优化的新方法,并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开展材料与工艺的匹配性研究,最后通过生产验证,该方法获得的工艺稳定,有效解决了某新型铝合金材料化学铣切表面质量问题。以化铣后表面粗糙度和晶粒末端腐蚀为响应值进行试验设计,确定影响化铣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是铝离子、氢氧化钠、络合剂和添加剂。综合单/双因素试验和RSM中心复合试验结果,新型铝合金可以采用化铣加工工艺,得出了一个较为合适的工艺参数范围。经验证,在参数范围内调节化学铣切参数,新型铝合金粗糙度和晶粒末端腐蚀参数均符合工艺工程应用的要求。
关键词:
6σ 稳健设计 化学铣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晓剑 顾翔
稳健参数设计是一种质量改进的重要技术,能够从产品生产的源头上减少和控制波动的产生。双响应曲面法是其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利用低阶多项式模型来拟合均值和方差响应,但当样本较复杂(如为非线性或者高维样本)时,低阶多项式模型的拟合性能往往较差,求解优化问题效果不佳。支持向量回归机对非线性数据有良好的拟合潜力,但其性能依赖于参数的合理设置,文章将贝叶斯优化应用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参数选择,并将优化后的模型应用于稳健参数设计中响应曲面模型的构建,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支持向量回归机的稳健参数设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和其他常见优化方法相比,可以获得更精确的响应曲面,可以在实际应用中近似得到可靠的最优因子搭配水平。
关键词:
稳健参数设计 支持向量回归机 贝叶斯优化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崔庆安 朱傲泉
为提高3D打印成型工件精度,降低其对不可控因子变化的敏感性,提出一种基于高斯过程回归建模和改进粒子群寻优的稳健参数设计方法。首先选择四个显著的可控因子:层厚、打印速度、热床温度、喷嘴温度,并确定其可行域;其次利用超拉丁方设计获取建模样本集,采用高斯过程回归分别拟合打印工件精度均值和方差的两个响应曲面模型;而后以均值方差之和最小化为寻优目标,采用惯性权重非线性递减的改进粒子群算法对模型寻优;最后通过现场实验对寻优结果进行验证。与传统双响应曲面法的对比表明,所提方法在优化结果、拟合性能、寻优能力等方面有显著的改善和提高。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任晓蕾 汪建均 丁春风 翟翠红
在复杂产品或先进制造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种影响产品质量设计的不确定性因素,会对模型精度和分析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针对模型不确定的非正态响应稳健参数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广义线性模型的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来解决非正态响应的模型不确定问题。首先,在贝叶斯广义线性模型的框架下纳入变量指示器和模型指示器,利用因子效应原则识别显著效应;其次,通过贝叶斯抽样技术计算变量指示器和模型指示器的后验概率以确定模型权重与模型结构,并利用模拟程序获得模拟响应值;然后,基于模拟响应值构建质量损失函数确定优化方案寻找最优解。最后,通过实际微纳钻孔和3D打印案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解决非正态响应下的模型不确定的稳健参数设计中,所提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质量损失更低且更加合理稳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菊朋
近年来公允价值计量的大量引入使会计稳健性再次陷入尴尬的局面。稳健性在我国有无继续存在的必要?本文在对会计稳健性的概念发展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探讨了会计稳健性的债务契约解释和经理报酬契约解释、经济后果。认为会计稳健性在我国具有持续存在的必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世朋 张辉国 胡锡健
文章在简要介绍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贝叶斯估计方法(BGWR),并分析该估计方法的稳健性。通过模拟实验研究贝叶斯地理加权回归在数据包含各种异常值情况下的稳健性,结果显示:贝叶斯地理加权回归比地理加权回归具有更好的稳健性。虽然贝叶斯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计算时间略多一些,但是在空间数据集可能包含异常值的情况下,贝叶斯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更为可靠和有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鲁宇童 张艺洁 丁丹阳 罗雯 马一琼 赵蓉蓉 邵惠芳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究松散回潮回风温度、加料回风温度、加料出口含水率、烘丝蒸汽流量、烘丝筒壁温度、烘丝热风温度、烘丝排潮负压7个工艺参数对叶丝整丝率、碎丝率、填充值和感官质量的影响,运用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综合平衡法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1)松散回潮回风温度显著影响叶丝碎丝率、填充值及感官质量,加料回风温度仅显著影响填充值,加料出口含水率对叶丝整丝率、填充值和碎丝率影响较小,烘丝蒸汽流量、烘丝筒壁温度、烘丝热风温度、烘丝排潮负压对叶丝整丝率、填充值和碎丝率和感官质量均有影响;(2)在试验范围内,制丝工艺参数的优选组合为松散回潮回风温度57℃,加料回风温度52℃,加料出口含水率19.5%,烘丝蒸汽流量700 kg/h,烘丝筒壁温度132℃,烘丝热风温度115℃,烘丝排潮负压–18μbar,经验证,整丝率、填充值及感官质量总分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3.84%、0.44 cm3/g、5.1分,碎丝率降低了0.23%,优化后的制丝工艺提高了叶丝质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宫斌 侯坤 檀论 范彩云 王典 兰儒冰 陆兴伟 卓钊 王菊花 程建波
杂交构树‘中科1号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Zhongke No.1’)属桑科构属落叶灌木,具有生长迅速、产量高、蛋白含量丰富的特性,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非常规蛋白质饲料资源。但其作为一种饲料原料,粗纤维含量高、蛋白质结构复杂,且含有抗营养因子。为了提高构树饲料适口性和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其中纤维素含量,本试验选用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作为发酵菌种,对半干构树采用正交设计来优化菌种组合、物料组合、含水量、青贮时间等条件,以感官指标、化学指标以及营养指标为判定青贮质量优劣的依据,最终确定最优的构树半干青贮饲料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构树半干青贮最佳工艺参数为水分含量55%、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布氏乳杆菌组合比例4:1:1、糖蜜添加量3%、纤维素酶添加量9×10~3 U·kg~(-1)、青贮时间60 d。该条件下有氧稳定性为226.33~245.67 h,粗蛋白含量为16.27%~16.62%,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32.25%~32.6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44.17%~44.81%。本研究确定了杂交构树半干青贮饲料适宜工艺参数,为构树青贮饲料在畜牧养殖业的应用提供依据。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杨方 高齐圣 于增顺
基于双响应曲面方法提出了一种解决多响应稳健设计的优化方案。对多响应稳健设计优化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双响应曲面方法与满意度函数法相结合的稳健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多响应均值满意度和多响应方差满意度,将可控因素和噪声因素的波动产生的方差结合到满意度函数中,并考虑了优化结果的稳健性。采用该方法对文献实例进行分析,得到了较好的优化结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流洋 马义中 任鸣鸣 李俊华
针对复杂产品质量设计阶段的静态多响应稳健参数设计中的模型参数不确定性问题,现有的多响应优化方法大都对响应的样本均值与样本方差采用双响应曲面法分别建模以考虑多响应的最优性与稳健性。文章在此基础上分析构建了均方根误差响应这一新的稳健性度量指标,提出了考虑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满意度函数方法,结合置信区间思想分析了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对均方根误差响应的影响,并依据复杂产品质量设计阶段的实例进行分析研究,验证了该方法能够得到多响应系统在模型参数不确定性情况下更为稳健的全局最优解。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吴锋 马义中 汪建均
在产品质量设计与制造过程中,通常假定产品或过程的最优参数设计能够准确无误地实施。然而,由于环境温度、湿度以及电压等噪声因素的干扰以及测量误差的作用,过程输入的最优参数设计值往往会呈现出一定的波动,与预定的设计参数值存在一定的偏差。为此,将离线的质量设计技术与在线调整技术相结合,考虑测量误差的情形下,提出一种在线调整的稳健参数设计新方法。首先,通过稳健参数设计方法确定离线控制变量的最优参数设计值;然后,利用传感器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可测噪声因子进行在线测量,并借助在线技术调整在线控制变量,对整个过程的期望损失进行调整与补偿,从而降低产品或过程的波动,最终提升产品或过程的设计质量。最后,通过半导体的实际例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赵媚 潘尔顺 郭瑜 孙志礼
针对焊膏印刷过程中,设计变量与输出质量特性间非线性关系难以获得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双响应曲面法的参数优化方法。以焊膏厚度均值及其方差作为优化目标,首先建立焊膏厚度均值及其方差与设计变量之间的响应曲面模型;其次,考虑焊膏厚度的波动,提出以置信度概念缩小设计区间,以提高设计结果的稳健性。最后,求解最优化模型,其最优解即为最佳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工序能力指数Cp从1.01提高到了1.52。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晓剑 高云龙
针对传统的稳健参数设计是离线设计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在线稳健参数设计方法。首先,选择更适合高维非线性复杂过程建模的高斯过程(GP)模型构建响应面,通过在线策略改进GP模型,使其具备处理流式数据的能力,将其称为在线高斯过程(OGP)模型。其次,结合响应面法(RSM)中的单响应优化策略构建在线稳健参数设计框架。将当前得到的可控因子设置水平和观测到的对模型波动影响最大的噪声因子作为新样本更新响应面模型,重做稳健参数设计,直至获得可控因子的最优设置水平。最后,结合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找到可控因子的最优设置水平,较好地兼顾了输出响应的最优性和稳健性,且参数设计效率更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红玉 吴全 钟应富 袁林颖 王万华 袁良军 蒋贵兵 杜英武 秦俭
杀青及干燥是桑叶茶品质形成的关键。试验比较了6种杀青工艺、4种干燥工艺对桑叶茶品质的影响,同时比较不同原料标准及品种制成的桑叶茶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汽热-微波杀青(投叶量4 kg/min、蒸汽温度120℃、蒸汽时间85 s、热风温度150℃、热风时间70 s;微波功率14组、投叶量20 kg/h、转速800 r/min、时间55 s,100℃烘干6.5 min、烘两次)效果最好。春季以沙二×伦教109的3~6位叶制桑叶茶品质较好。试验所制桑叶茶干茶绿润、汤绿亮、鲜香甜醇、叶底绿亮。
关键词:
桑叶茶 杀青 干燥 原料标准 品种 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