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35)
- 2023(7420)
- 2022(6550)
- 2021(5948)
- 2020(5394)
- 2019(12411)
- 2018(12531)
- 2017(23558)
- 2016(13630)
- 2015(15553)
- 2014(16189)
- 2013(15832)
- 2012(15071)
- 2011(13693)
- 2010(13829)
- 2009(12954)
- 2008(13000)
- 2007(12082)
- 2006(10229)
- 2005(9073)
- 学科
- 济(53405)
- 经济(53344)
- 管理(34307)
- 业(32087)
- 方法(26129)
- 企(24846)
- 企业(24846)
- 数学(23172)
- 数学方法(22961)
- 农(15733)
- 学(14614)
- 财(13953)
- 中国(13855)
- 制(11625)
- 地方(11086)
- 农业(10060)
- 业经(9841)
- 贸(9772)
- 贸易(9772)
- 易(9451)
- 理论(8935)
- 银(8901)
- 银行(8839)
- 体(8755)
- 和(8562)
- 融(8483)
- 金融(8475)
- 行(8433)
- 务(8128)
- 财务(8098)
- 机构
- 大学(200048)
- 学院(199615)
- 济(75925)
- 经济(74073)
- 研究(72463)
- 管理(69758)
- 理学(59621)
- 理学院(58849)
- 管理学(57497)
- 管理学院(57144)
- 中国(52800)
- 科学(49457)
- 农(46189)
- 京(43640)
- 所(39978)
- 农业(37015)
- 业大(37004)
- 研究所(36804)
- 财(35133)
- 中心(33122)
- 江(31661)
- 财经(27723)
- 北京(27403)
- 范(26654)
- 师范(26271)
- 院(25629)
- 经(24987)
- 州(24779)
- 省(24524)
- 农业大学(24184)
- 基金
- 项目(133826)
- 科学(101338)
- 基金(93510)
- 研究(92011)
- 家(84776)
- 国家(84099)
- 科学基金(68411)
- 社会(54591)
- 省(54210)
- 社会科(51480)
- 社会科学(51459)
- 基金项目(49711)
- 划(46120)
- 自然(46120)
- 自然科(44996)
- 自然科学(44975)
- 自然科学基金(44131)
- 教育(43141)
- 资助(39062)
- 编号(37934)
- 成果(31625)
- 重点(31346)
- 发(29014)
- 部(28901)
- 计划(27594)
- 课题(27434)
- 创(26970)
- 科研(26444)
- 科技(25475)
- 创新(25406)
共检索到293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新月 张永杰 刘斐 陈生熬 林旭元 李大鹏
本研究基于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对叶尔羌高原鳅3个地理群体共计509尾样本的11个形态指标和22个框架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显示,叶尔羌高原鳅3个地理群体的31项比例性状中,4-9/BL存在显著差异(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25.00%、14.00%、9.30%,累计贡献率为48.30%,差异主要体现在机体头部和躯干前段;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叶尔羌河群体与塔里木河群体先汇为一支,后与和田河群体汇为一支,即叶尔羌河群体与塔里木河群体形态差异较小,和田河较另外2个群体形态差异较大;构建判别方程并进行交互验证,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8.48%、88.89%、87.73%,综合判别率为88.37%,表明由判别分析筛选出的9个形态比例性状对叶尔羌高原鳅不同地理群体的判定是可行的。研究表明,塔里木河水系特殊性,造成不同河流生境中叶尔羌高原鳅群体存在形态差异,可通过多元分析对其进行有效区分,然栖息环境的不同可能是引起机体形态学特征差异或适应进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艳慧 陈生熬 程勇
本研究基于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体重(Y)及形态变量(X_1~X_9) 10个性状,运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等开展各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相关性及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量化计算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确定影响其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进一步确定了3个主要形态性状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模型。研究发现,叶尔羌高原鳅各形态性状与体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其他形态性状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生熬 谢从新 王智超 宋勇 欧阳晶
为探究高原鳅属鱼类系统分类和进化研究,2010~2011年对在塔里木河阿拉尔段采集的叶尔羌高原鳅鲜样,用常规解剖方法取下其脑颅骨骼,并鉴定分析。结果发现,叶尔羌高原鳅脑颅背视呈狭长的类似等边三角形,前端犁骨左右两端突出,中间前筛骨呈球状突出,左右侧筛骨突出并弯曲向前,后端尤为明显扩大,分为鼻区、眼区、耳区、枕区等4区。其中,鼻区4块,眼区7块,耳区12块,枕区2块,25块骨头组成。同时将其与其他鱼类相比较分析,叶尔羌高原鳅表现出与鲤形目鱼类相似,其脑颅骨骼中的翼耳骨发生了前移,基蝶骨未出现,无外枕骨,鳞骨退化,下颞窝1对,较小而浅,有其独特的进化特征和骨骼系统。
关键词:
叶尔羌高原鳅 脑颅 解剖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丁严冬 藏雪 张国松 汪亚媛 陈树桥 王佩佩 刘炜 周国勤 尹绍武
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4个不同地理群体的15项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射阳群体(SY)和太湖群体(DXS)的形态最接近,与当涂群体(DT)、建德群体(JD)趋异程度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5个主成分,对不同群体间总变异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18.070%、16.717%、11.374%、9.504%、7.182%,累积贡献率为62.847%。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河川沙塘鳢群体在形态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体长、头长、眼后头长、体高和体厚这5个形态性状上。判别分析中采用8个不同的变量...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群体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荆圆圆 胡凡光 刘广斌 吴海一 孙铭 陈群 张天文
为研究山东沿海不同地理群体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形态差异和地理分化特点,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通过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日照东港(DG)、烟台海阳(HY)、青岛黄岛(HD)、威海文登(WD)和东营垦利(KL)5个中国蛤蜊野生群体形态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生长指标指数显示,文登群体贝壳最厚,黄岛群体贝壳最薄、肥满度最低,海阳群体软体部最肥;5个群体间最大差异系数为0.515~1.245,均小于1.28,尚未达到亚种水平;主成分分析共提取3个主成分,主成分1贡献率为33.71%,主成分2贡献率为27.16%,主成分3贡献率为14.42%,累计贡献率达75.2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中国蛤蜊群体聚为2类,海阳群体、文登群体和垦利群体聚为一类,东港群体和黄岛群体分别聚为一类;通过判别分析,共建立了4个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为70.0%~94.0%,综合判别率为80.0%。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蛤蜊的地理群体识别、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中国蛤蜊 地理群体 形态差异分析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么宗利 王慧 周凯 来琦芳
运用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我国青蛤5个地理群体(福建、浙江、江苏、天津及辽宁)的形态差异。选择了14个可量性状和6个地区生态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天津和辽宁的形态较接近,其中福建群体的趋异差异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28.05%,主成分2为18.6%,主成分3为14.0%,累计贡献率为60.65%。逐步判别选入8个贡献率较大的性状进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5个群体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了5群体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35%~90%,P2为73.7%~86%。综合判别率为67.5%。青蛤形态学差异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一萌 陈生熬 李瑶瑶 张庆杰 隋智海 张海光 全先庆 刘云国
为探究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earkandensis)免疫系统中TLRs基因家族的多样性、进化关系和功能特征,本文基于该物种鳃组织的高通量二代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对该物种TLR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系统发育和蛋白功能。结果表明,叶尔羌高原鳅鳃组织中存在11个TLRs基因家族成员,分别为TLR1、TLR2、TLR3、TLR5、TLR7、TLR8、TLR9、TLR13、TLR18、TLR22和TLR25,其中TLR7、TLR9和TLR13缺失5’端序列,而其余序列均完整。TLRs基因家族成员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可以将11个基因分为5个亚家族。蛋白功能分析发现,各个TLR基因都含有富含亮氨酸重复结构域以及TIR结构域。物种间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叶尔羌高原鳅与西藏高原鳅(Triplophysatibetana)和玫瑰高原鳅(Triplophysa rosa)在TLRs基因家族成员方面分别聚为一类,说明3个物种亲缘关系相近。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叶尔羌高原鳅TLRs基因家族的进化关系和免疫功能,同时也为该物种的遗传资源保护和养殖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娜 陈生熬 王帅 谢从新 刘洁雅 龚珊
利用生态学方法,研究盐度、碱度和体质量对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的呼吸和排泄等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度和体质量对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和排氮率有显著影响(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金发 邱龙辉 周琼 周小云 沈建忠
为探究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在车尔臣河的繁殖策略,基于2019—2021年在车尔臣河采集的544尾叶尔羌高原鳅样本,对其繁殖群体组成特征、繁殖期、初次性成熟大小、产卵类型、繁殖力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叶尔羌高原鳅的繁殖群体年龄范围为2~9龄,雌雄性比为1.16∶1,属于第二类型(P=K+D,K>D)。观测到的最小初次性成熟体长和年龄为:雌性111.0mm,2龄;雄性79.0mm,2龄;初次性成熟体长(SL50)和年龄(A50)为:雌性123.2mm,3.16龄,雄性90.9mm,2.95龄。根据不同性腺发育时期出现时间和比例、性腺成熟系数和卵径分布推测叶尔羌高原鳅为分批产卵类型,繁殖期为3—8月, 4—6月为繁殖盛期。绝对繁殖力平均为(61407±46143)粒,相对繁殖力平均为(743.87±321.78)粒/g。车尔臣河叶尔羌高原鳅群体相对于其他水域的叶尔羌高原鳅,拥有更大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初次性成熟体长、较高的绝对繁殖力和较低的相对繁殖力,这是车尔臣河叶尔羌高原鳅群体在食物稀少、生境恶劣且含沙量较大的环境中独特的繁殖策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永普 林志华 应雪萍
Based on nin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populations of Tegillarca granosa from Guangxi, Zhejiang, Shandong,of China and Lishui, Korea, multivariate morphometric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ir 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among the four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ANOVA indicated that four popu...
关键词:
泥蚶 种群 形态差异 判别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娟 幸伟年 何小三 段伟华 黄文印 龚春
为了选育食用、油用及药用价值较高的尾叶那藤品种,对9个不同地理种源尾叶那藤的果实经济性状、种子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果肉营养成分和藤条药用成分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地理种源尾叶那藤果实经济性状除了单果皮重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遂川县五斗江乡三和村和遂川县五斗江乡车坳村尾叶那藤的单果重及果肉重均处在前列,单果质量均大于230 g,果肉质量均大于70 g,且可食率均超过30%,食用价值很高;武宁县沅口林场尾叶那藤的可食率最高,达到40.80%,果皮最薄,只有0.25 cm,且两项指标与其他8个地理种源均达到显著性差异,同样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2不同地理种源尾叶那藤的种子含...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曹侦 冯广朋 庄平 侯俊利
为了确定长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洄游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形态差异,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系数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两个亲蟹群体的38个形态指标。结果显示,通过两个群体雌蟹与雄蟹的逐步判别分析,均筛选获得5个主要因子,分别对其建立了判别公式,雌蟹与雄蟹的平均拟合率分别为94%与92%,中华绒螯蟹洄游群体雌蟹与雄蟹的判别率均高于养殖群体。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群体之间有16个形态参数差异显著,其中有8个参数差异极显著,差异系数值范围为0.294~0.614。两个群体的雌蟹间有11个形态参数差异显著,而雄蟹间为12个。外额齿间距和第4步足指节长度跟壳宽的比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龙 石林林 梁宏伟 李青彬 李艳和
运用T检验和3种多元统计方法对长江流域10个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分析。T检验结果表明,体重、头胸甲长、宽和腹节总长是引起雌雄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显示,江苏高邮和江苏洪泽2个克氏原螯虾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最小;重庆忠县、江西湖口、湖北荆州和湖北洪湖群体与江苏高邮、江苏洪泽、上海崇明和四川宜宾群体形态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0个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群体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4.003%,其中第1和第2主成分是克氏原螯虾的腹节因子,贡献率最大;10个不同水域的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差异主要集中在腹节上。判别分析中,雌性综合判别率为64.7%,雄性综合判别率为65.6%,判别率较低。变异系数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0个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群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没有使它们分化到亚种水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慧荣 江世贵 周发林 龚世园
利用RAPD技术对取自胶州湾(青岛)、台湾海峡(厦门)和北部湾(海南)3个天然群体的24尾黑鲷(Sparusmacro cephalus)进行群体内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分析。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所使用的60个随机引物中,有28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片段,共计200条,大小在200~2500bp,其中多态性片段135条(多态性片段的比例为67.50%)。青岛、厦门和海南黑鲷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是0.1068、0.0939和0.1206,相似系数为0.8932、0.9061和0.8794;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是0.1550、0.1318和0.1228,其中青岛和海南黑鲷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青岛...
关键词:
黑鲷 遗传变异 RAPD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林 吴涛 何力
为探讨不同地理群中华鳖的pomc基因的多态性,建立区分中华鳖不同地理群的分子遗传标记,采用PCR-RFLP的方法扩增得到4个不同地理群(太湖鳖群体、沙鳖群体、台湾鳖群体和黄河鳖群体)中华鳖的pomc基因,比较4个地理群中华鳖的pomc基因的同源性,构建遗传进化树,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用AccⅡ、BscBⅠ、AsuⅠ和TscⅠ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omc基因进行酶切分析。结果显示:4个不同地理群的中华鳖均能扩增出786 bp的pomc基因。亲缘关系分析表明:在遗传上台湾鳖和沙鳖亲缘关系较近,而太湖鳖与黄河鳖亲缘关系较近。用酶切分析pomc基因扩增产物,结果表明:用AccⅡ内切酶对4种中华鳖po...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