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66)
- 2023(3934)
- 2022(3293)
- 2021(3102)
- 2020(2562)
- 2019(5516)
- 2018(5177)
- 2017(9574)
- 2016(5609)
- 2015(6052)
- 2014(6116)
- 2013(6177)
- 2012(6191)
- 2011(5638)
- 2010(5495)
- 2009(4958)
- 2008(4787)
- 2007(4187)
- 2006(3682)
- 2005(3291)
- 学科
- 济(28051)
- 经济(28041)
- 地方(12320)
- 方法(10277)
- 数学(9690)
- 管理(9690)
- 数学方法(9607)
- 地方经济(8497)
- 学(7954)
- 业(7189)
- 中国(6571)
- 农(6046)
- 环境(5847)
- 教育(5377)
- 研究(4716)
- 农业(4468)
- 生(4203)
- 制(4187)
- 企(4046)
- 企业(4046)
- 业经(3914)
- 融(3705)
- 金融(3702)
- 及其(3652)
- 研究生(3539)
- 财(3357)
- 发(3327)
- 和(3234)
- 资源(3215)
- 度(3172)
- 机构
- 大学(81942)
- 学院(80154)
- 研究(36862)
- 济(30711)
- 经济(29862)
- 科学(25744)
- 管理(24304)
- 中国(23698)
- 理学(20780)
- 所(20405)
- 理学院(20390)
- 农(19791)
- 管理学(19690)
- 管理学院(19557)
- 研究所(19034)
- 京(18618)
- 业大(16058)
- 农业(15667)
- 中心(15133)
- 院(14121)
- 省(13390)
- 范(12809)
- 师范(12670)
- 江(12619)
- 财(12054)
- 北京(11748)
- 科学院(11672)
- 室(11555)
- 州(10600)
- 研究院(10444)
- 基金
- 项目(61135)
- 科学(47348)
- 基金(43310)
- 家(40673)
- 国家(40392)
- 研究(39897)
- 科学基金(32815)
- 省(25931)
- 社会(24360)
- 社会科(23088)
- 社会科学(23083)
- 基金项目(23005)
- 自然(22844)
- 自然科(22244)
- 自然科学(22236)
- 自然科学基金(21796)
- 划(21562)
- 教育(18368)
- 资助(17664)
- 重点(15345)
- 发(15047)
- 编号(14694)
- 计划(13533)
- 科技(12941)
- 部(12429)
- 课题(12181)
- 科研(12156)
- 创(12029)
- 发展(11538)
- 创新(11510)
共检索到121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田胜利 郝翠兰 张文润 容梦婕 穆妮热·喀迪尔 冯龙基 高仕文 张航 岳城
为了探明叶尔羌河流域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体内寄生线虫(Nematodes)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类型,于2019年5月-2020年7月对叶尔羌河长身高原鳅进行3次采样,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长身高原鳅感染线虫情况和分布类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捕获的414尾长身高原鳅中共检出2种线虫,分别为杆咽线虫(Rhabdochona sp.)、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rudolphii),其中杆咽线虫为优势虫种;线虫的总感染率为53.38%,平均感染丰度为7.00±0.99,平均感染强度为13.10±0.56;杆咽线虫和鲁道夫对盲囊线虫平均感染丰度均随着长身高原鳅体长增加而增大,在大于14 cm体长组取得最大值;不同体长段宿主中,杆咽线虫感染强度差异性极显著,鲁道夫对盲囊线虫感染强度差异性不显著;两种线虫在宿主种群中的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型分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瑾璞 石彩霞 刘彦君 张丽 魏念文 岳城 郝翠兰
为探明叶尔羌河5种土著鱼寄生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的群体遗传结构,基于其核糖体ITS-1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并利用线粒体COⅡ基因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5个对盲囊线虫群体均为鲁道夫对盲囊线虫B种(Contracaecum rudolphii B),共检测出71个单倍型,5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714~0.978,核苷酸多样性为0.005 40~0.010 91。系统发育树和网络图显示,5个群体间未形成与宿主相对应谱系。遗传分化指数为-0.001 3~0.108 6,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变异和群体内变异分别占4.33%和95.67%,5个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综上,叶尔羌河5种土著鱼体内寄生鲁道夫对盲囊线虫B种群体均属高遗传多样性群体,各群体间分化程度较低,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宏洪 廖金铃
病虫害影响竹子生长,制约着竹林产业发展。由于植物线虫病害症状比较隐蔽,植物线虫对竹林的影响通常难以评估且容易被忽视。本文对国内外竹子线虫的种类、分布和寄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全世界已报道竹子寄生线虫82种,隶属于4目、12科、29属,其中,国内报道了竹子线虫36种;美国和印度的竹子寄生线虫比较丰富,分别报道了38种和20种。植物线虫对竹子的致病性研究较少,印度报道了植物线虫对竹子造成的损失,美国报道了2种寄生线虫侵染竹子的组织病理学研究。本文对我国竹子寄生线虫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为今后竹子寄生线虫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竹子 植物线虫 致病性 防治 检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成伦 何万兴 兰庆渝 邓大林
报道了四川葡萄线虫12属21种及其分布,其中Helicotylenchusdelhiensis、H.borinquensis,H.caipora、Paratylencusbesoekianus、Pratylenchusneglectus、Criconemoidesxenoprax、C.teres7种在国内首次记述
关键词:
葡萄,寄生线虫,种类,四川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金发 邱龙辉 周琼 周小云 沈建忠
为探究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在车尔臣河的繁殖策略,基于2019—2021年在车尔臣河采集的544尾叶尔羌高原鳅样本,对其繁殖群体组成特征、繁殖期、初次性成熟大小、产卵类型、繁殖力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叶尔羌高原鳅的繁殖群体年龄范围为2~9龄,雌雄性比为1.16∶1,属于第二类型(P=K+D,K>D)。观测到的最小初次性成熟体长和年龄为:雌性111.0mm,2龄;雄性79.0mm,2龄;初次性成熟体长(SL50)和年龄(A50)为:雌性123.2mm,3.16龄,雄性90.9mm,2.95龄。根据不同性腺发育时期出现时间和比例、性腺成熟系数和卵径分布推测叶尔羌高原鳅为分批产卵类型,繁殖期为3—8月, 4—6月为繁殖盛期。绝对繁殖力平均为(61407±46143)粒,相对繁殖力平均为(743.87±321.78)粒/g。车尔臣河叶尔羌高原鳅群体相对于其他水域的叶尔羌高原鳅,拥有更大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初次性成熟体长、较高的绝对繁殖力和较低的相对繁殖力,这是车尔臣河叶尔羌高原鳅群体在食物稀少、生境恶劣且含沙量较大的环境中独特的繁殖策略。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生熬 谢从新 王智超 宋勇 欧阳晶
为探究高原鳅属鱼类系统分类和进化研究,2010~2011年对在塔里木河阿拉尔段采集的叶尔羌高原鳅鲜样,用常规解剖方法取下其脑颅骨骼,并鉴定分析。结果发现,叶尔羌高原鳅脑颅背视呈狭长的类似等边三角形,前端犁骨左右两端突出,中间前筛骨呈球状突出,左右侧筛骨突出并弯曲向前,后端尤为明显扩大,分为鼻区、眼区、耳区、枕区等4区。其中,鼻区4块,眼区7块,耳区12块,枕区2块,25块骨头组成。同时将其与其他鱼类相比较分析,叶尔羌高原鳅表现出与鲤形目鱼类相似,其脑颅骨骼中的翼耳骨发生了前移,基蝶骨未出现,无外枕骨,鳞骨退化,下颞窝1对,较小而浅,有其独特的进化特征和骨骼系统。
关键词:
叶尔羌高原鳅 脑颅 解剖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金发 邱龙辉 周琼 周小云 沈建忠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塔里木河流域叶尔羌高原鳅资源,基于2019-2022年在塔里木河支流车尔臣河采集到的348尾样本,对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采集到的样本体长分布范围为38~290 mm,体质量分布范围为0.8~271.6 g,年龄结构为1~11龄,体长体质量关系式为W=2.47×10~(-5)L~(2.8562)。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雌性为:L_t=407.2572[1-e~(-0.1117(t+0.9298))],W_t=697.2606[1-e~(-0.1117(t+0.9298))]~(2.8756);雄性为:L_t=327.9114[1-e~(-0.1572(t+0.7154))],W_t=373.9090[1-e~(-0.1572(t+0.9298))]~(2.8353)。表观生长指数分别为:?_♀=4.2678,?_♂=4.2280,拐点年龄和对应的体长、体质量雌性为:8.5龄、265.63 mm、204.04 g;雄性为:5.9龄、212.26 mm、108.94 g。研究结果表明,车尔臣河的叶尔羌高原鳅群体的生长规格和自然寿命较大,生长速度也快于其他支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娜 宋勇 王帅 陈生熬 阿达可 刘洁雅 谢从新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叶尔羌高原鳅盐碱胁迫下机体耐受和行为变化。【方法】以塔里木河叶尔羌高原鳅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生态急性毒理学试验方法,限定低温环境(13±0.5)℃,测定不同盐、碱浓度下高原鳅属鱼类耐受和喜好程度,分析低温环境中盐、碱胁迫对塔里木河水系特有叶尔羌高原鳅毒性影响。【结果】p H 6.57.5、温度(13±0.5)℃下,叶尔羌高原鳅12、24、48、72、96 h时盐度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0.0870‰、15.2560‰、14.1960‰、13.2990‰、12.9180‰,安全值为4.167
关键词:
叶尔羌高原鳅 盐度 碱度 毒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生熬 姚娜 王智超 刘洁雅 谢从新
为了探讨叶尔羌高原鳅在高盐碱水域环境的摄食和生长,本研究通过鱼类生物学和渔业资源调查等研究方法,对2012-2013年在塔里木河干流阿拉尔段、阿拉尔周边排碱渠和台南河等3个不同水域的叶尔羌高原鳅样本237尾、水生生物和水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塔里木河叶尔羌高原鳅口裂较大,下口位,有高原鳅属鱼类类似的摄食器官和肠道,体肠比约为1,杂食性偏肉型;3个不同水域水质和水生生物差异较大,叶尔羌高原鳅适口饵料缺乏,摄食强度明显降低,抢食现象严重,残食现象明显,成活率差,生长性状不稳定。研究表明:塔里木河叶尔羌高原鳅应对不同水域,摄食形态未发生改变,但其食物组成有所变化,长期的适应中摄食行为可能会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梅 徐建华 沈培垠 程瑚瑞
1991~1993年对江苏南京、句容、如东、海门、泗洪和宿迁6个无花果种植区无花果寄生线虫的种类和发生进行了调查。从采集的112份土样、71份根样中共发现5属4种寄生线虫。其中,南方根结线虫和咖啡短体线虫较常见,田间群体密度也较高,是无花果的主要致病线虫。对这两种线虫密度的季节动态调查表明,线虫的发生在5~6月和10~11月份都呈现明显的高峰,且与无花果的2次新根发生期和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密切相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蛟 刘铁 黄粤 包安明
在西北荒漠-绿洲生态系统中,山区水循环对下游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准确地理解高寒山区水文过程,以降水、温度和潜在蒸散发的遥感数据为模型输入,建立叶尔羌河流域的MIKE SHE模型。根据模型输出,从径流、积雪和蒸散发三方面探讨了流域的水文过程。结果表明:经校正后的遥感产品在叶尔羌河流域的水文模拟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出山口卡群站日径流的效率系数达0.71,相关系数达0.85。河道的年平均径流深为146.66 mm,其中稳定的基流补给占21.3%。流域的年平均降雪231 mm,占总降水的74%左右;7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蛟 刘铁 黄粤 包安明
在西北荒漠-绿洲生态系统中,山区水循环对下游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准确地理解高寒山区水文过程,以降水、温度和潜在蒸散发的遥感数据为模型输入,建立叶尔羌河流域的MIKE SHE模型。根据模型输出,从径流、积雪和蒸散发三方面探讨了流域的水文过程。结果表明:经校正后的遥感产品在叶尔羌河流域的水文模拟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出山口卡群站日径流的效率系数达0.71,相关系数达0.85。河道的年平均径流深为146.66 mm,其中稳定的基流补给占21.3%。流域的年平均降雪231 mm,占总降水的74%左右;73.9%的融雪发生在7-9月,积雪主要分布于5000 m以上区域。蒸散发以7-9月中低山区植被覆盖良好的针叶林和草地为主。选用合适的方法对遥感数据进行验证和率定,有助于提高对资料缺失的高寒山区流域水文过程的认识。对不同水文要素进行分析验证,可更准确地理解水资源的转化、储存方式及其时空分布,以便为下游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新月 张永杰 刘斐 陈生熬 林旭元 李大鹏
本研究基于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对叶尔羌高原鳅3个地理群体共计509尾样本的11个形态指标和22个框架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显示,叶尔羌高原鳅3个地理群体的31项比例性状中,4-9/BL存在显著差异(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25.00%、14.00%、9.30%,累计贡献率为48.30%,差异主要体现在机体头部和躯干前段;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叶尔羌河群体与塔里木河群体先汇为一支,后与和田河群体汇为一支,即叶尔羌河群体与塔里木河群体形态差异较小,和田河较另外2个群体形态差异较大;构建判别方程并进行交互验证,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8.48%、88.89%、87.73%,综合判别率为88.37%,表明由判别分析筛选出的9个形态比例性状对叶尔羌高原鳅不同地理群体的判定是可行的。研究表明,塔里木河水系特殊性,造成不同河流生境中叶尔羌高原鳅群体存在形态差异,可通过多元分析对其进行有效区分,然栖息环境的不同可能是引起机体形态学特征差异或适应进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婷 张永安 王玉珠 曲良建 王青华 李占林
从不同培养基、不同测定方法、不同菌株、不同孢子浓度4个方面测定内寄生真菌Esteya vermicola孢子对松材线虫的侵染活力,结果表明:该真菌离体分生孢子对松材线虫有侵染活力;PDA固体培养比PDB液体培养所得孢子能更有效的粘附和杀死松材线虫;在WA平板上,采用浸渍法测定孢子对线虫的侵染活力比其他处理效果好;在供试的3个菌株(CUN 120806、CBS 10082和CBS 115803)中,CBS 115803菌株对松材线虫具有较高侵染活性;4个不同浓度(1×109、1×108、1×107、1×106个·mL-1)孢子对线虫的作用中,随着孢子浓度降低,孢子对线虫侵染能力也随之降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怀文 陈松笔
本文综述了近20 年来国内外利用昆虫寄生线虫防治林业害虫的进展。指出自然存在的昆虫寄生线虫,是一类防治害虫的宝贵生物资源,它们对害虫种群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尤其是索科、新垫刃科、斯氏科、异小杆科的昆虫寄生线虫,已大量成功应用于控制树蜂、根象甲、木蠹蛾类害虫等。我国自1985 年从澳大利亚引进大量离体培养昆虫病原线虫技术以来,已在北京、天津、福建、湖北、辽宁、吉林等地开展了防治桃小食心虫、核桃举肢蛾、李实蜂、相思拟木蠹蛾、多纹豹蠹蛾、小木蠹蛾、桑天牛、桃红颈天牛、杨锉叶蜂、蛴螬等多种林业害虫的林间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