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1)
2023(1852)
2022(1638)
2021(1611)
2020(1384)
2019(3026)
2018(2886)
2017(5037)
2016(2815)
2015(3243)
2014(3330)
2013(3272)
2012(3056)
2011(2975)
2010(3119)
2009(3062)
2008(2960)
2007(2641)
2006(2372)
2005(2313)
作者
(10235)
(8577)
(8530)
(8248)
(5590)
(4154)
(3908)
(3442)
(3335)
(3022)
(2973)
(2925)
(2876)
(2859)
(2808)
(2756)
(2667)
(2562)
(2525)
(2454)
(2393)
(2181)
(2061)
(2032)
(2002)
(2001)
(1908)
(1900)
(1843)
(1758)
学科
(11384)
经济(11363)
(9579)
管理(8551)
(6831)
(6592)
企业(6592)
方法(4165)
理论(3632)
业经(2846)
经济学(2737)
(2713)
中国(2686)
(2555)
数学(2505)
数学方法(2451)
教育(2132)
(1921)
水产(1919)
图书(1894)
技术(1858)
书馆(1846)
图书馆(1846)
组织(1825)
(1821)
农业(1817)
(1758)
(1753)
动物(1742)
(1732)
机构
大学(49302)
学院(46045)
研究(17573)
管理(16285)
(14516)
经济(14143)
理学(13616)
理学院(13448)
管理学(13119)
管理学院(13035)
科学(12988)
中国(12857)
(11233)
(10226)
(9688)
研究所(9064)
业大(8458)
农业(8395)
中心(7768)
(7611)
(7289)
师范(7085)
北京(7058)
(6531)
(6297)
师范大学(5886)
(5882)
技术(5785)
(5662)
农业大学(5431)
基金
项目(31069)
科学(23679)
基金(22488)
(20742)
国家(20601)
研究(20274)
科学基金(16821)
自然(12032)
社会(11935)
(11823)
自然科(11723)
自然科学(11719)
自然科学基金(11517)
基金项目(11360)
社会科(11133)
社会科学(11131)
(10652)
教育(9685)
资助(9429)
编号(7634)
重点(7443)
成果(7235)
计划(6666)
(6473)
(6259)
科技(6257)
(6059)
科研(6056)
创新(5866)
大学(5648)
期刊
(17862)
经济(17862)
研究(12279)
学报(12204)
中国(10369)
科学(9448)
(8756)
大学(8515)
学学(7702)
管理(7045)
教育(6027)
农业(5984)
(5197)
图书(4968)
技术(4324)
书馆(3628)
图书馆(3628)
业大(3560)
(3183)
农业大学(2918)
财经(2904)
(2821)
情报(2788)
(2561)
科技(2543)
(2373)
金融(2373)
经济研究(2365)
业经(2351)
林业(2160)
共检索到70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曲秋芝  华育平  曾朝辉  齐艳萍  王永林  王兵  
通过对史氏鲟的活体解剖和对消化系统各组织的观察,结果表明史氏鲟具有胃、幽门盲囊和瓣肠,胰脏形成独立的器官,在肝门部有部分弥散于肝脏组织中。与同属的中华鲟比较,口腔粘膜褶数量和形态不同;食道分段数量不同(史氏鲟分3段、中华鲟分2段);史氏鲟瓣肠有7个螺旋瓣,比中华鲟少;中华鲟的幽门盲囊有17个小盲囊,而史氏鲟只有10~12个小盲囊。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关海红  匡友谊  徐伟  尹家胜  
采用活体解剖和显微镜技术对哲罗鱼(Hucho taimen)消化系统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描述了消化道、消化腺的形态特征及各消化段的基本组织结构特点以及各段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哲罗鱼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口端位,吻尖,口腔、口裂都较大;上下颌、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有细小的尖齿,齿多向内倾斜;舌肌不发达,舌前端游离,舌黏膜表面为复层鳞状上皮,内含味蕾和杯状细胞。(2)食道粗短,肌层发达,内壁上有较深的纵向褶,黏膜层有大量的杯状细胞。(3)胃U型,分3部分,胃壁内有纵向皱褶,纵褶之间有网状褶,胃底部有胃腺。(4)盲囊呈指状,约180~256个左右,盲囊腔内有灰白色的胶冻状物质,上皮游离面具有...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自豪  易建华  陈冬明  王志坚  
通过形态解剖和显微技术对大鳍异(Creteuchiloglanis macropterus)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大鳍异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征:口下位,口咽腔大,颌齿发达,鳃耙稀疏;食道粗短,肌层发达,黏膜层具有大量杯状细胞;U型胃,包括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具胃腺;肠道系数为0.93±0.11,肠长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肠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肠腔内有密集的肠绒毛;肝脏与胰脏分离,肝脏分为两叶,具有"腹腔外肝",胰脏弥散分布于前肠和中肠周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自豪  易建华  陈冬明  王志坚  
通过形态解剖和显微技术对大鳍异鮡(Creteuchiloglanis macropterus)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大鳍异鮡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征:口下位,口咽腔大,颌齿发达,鳃耙稀疏;食道粗短,肌层发达,黏膜层具有大量杯状细胞;U型胃,包括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具胃腺;肠道系数为0.93±0.11,肠长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肠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肠腔内有密集的肠绒毛;肝脏与胰脏分离,肝脏分为两叶,具有"腹腔外肝",胰脏弥散分布于前肠和中肠周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莫艳秀  王晓清  莫永亮  
为了给鱼类的分类以及营养学养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光镜技术对长吻鮠的消化道和消化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长吻鮠消化道分化为明显的食道、胃和肠.食道黏膜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胃U形,黏膜表层为单层柱状上皮,贲门部和盲囊部上皮下有一厚层胃腺组织,肠黏膜也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散布较多的杯状细胞,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肝小叶分界不明显,肝细胞索明显,胰腺外分泌部由许多腺泡组成,内分泌部即胰岛分散存在于外分泌部之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继丹  刘红柏  赵吉伟  孙大江  关海虹  
Larval digestive organs of Amur sturgeon,Acipenser schrenscki and hybrid sturgeon(Huso Huso♀×A.schrenscki♂) hatched out at 17~21℃ were successively observed under Olympus microscope after being sectioned. Histological development of yolksac, pharyngeal cavity, esophago, stomach, intestine, pyloric ...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永泉  贾钟贺  刘奕  佟广香  尹家胜  
采用解剖和显微技术对哲罗鱼(Hucho taimen)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哲罗鱼口咽腔内除分布有味蕾和粘液细胞外,还着生有丰富的齿结构;食道粗而短,内壁有9~15个舌状粘膜褶皱,在粘膜层扁平上皮细胞间分布有大量的粘液细胞和少量梭型细胞;胃呈V型在粘膜层形成丰富胃小凹,柱状上皮下有发达的胃腺;肠分前肠与直肠,纹状缘发达,粘膜层分布有3种粘液细胞和大量嗜伊红颗粒;数目在217~234的幽门盲囊开口于前肠,组织结构与前肠相似;肝脏和胰脏独立分布。结果表明,哲罗鱼消化系统具有典型肉食性鱼类特征。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任永丽  聂竹兰  杨志军  张升  魏杰  
利用传统石蜡切片、HE染色等方法对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塔里木裂腹鱼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和肠(前肠、中肠、后肠、直肠)。口咽腔内具有发达的咽齿。无胃,肠与食道紧接,前肠膨大。消化道由腔面向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但口咽腔只有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未发现有浆膜层。消化道4层中黏膜层差异最大:口咽腔黏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其间分布有味蕾和大量黏液细胞;食道粗而短,黏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黏膜褶两侧分布大量黏液细胞,且固有膜血管丰富;肠道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间分布有杯状细胞,其数量由前向后逐渐增加,而黏膜褶高度逐渐降低。消化腺由肝脏和胰脏组成,肝脏的肝小叶不明显,但明显可见肝血窦及中央静脉分布,肝门管区不典型。胰脏仅在肠系膜中出现,而未在其他组织中发现,胰小叶间中央静脉明显,中央静脉中可见大量椭圆形有核的红细胞。文章对塔里木裂腹鱼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与其食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丰富塔里木裂腹鱼的生物学研究内容,为其食性分析及饵料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吉哲慧  李清  蒋明  孙艳红  陆星  陈见  李佩  魏辉杰  李明光  王贵英  
为探究杂交鲌“先锋1号”(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的消化系统特征并分析其食性及消化吸收特点,本研究采用生物学测量、电镜扫描、苏木精-伊红(H.E)染色等方法对体质量为(192.04±40.45) g杂交鲌的外部形态特征、消化道、各部分形态学及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杂交鲌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管和肠3部分,无胃;肠道呈z字型盘旋,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胰腺组织在肝脏中成弥散性分布。(2)杂交鲌肠道系数为0.94±0.09,口咽腔长/头长比值为0.21±0.05,符合杂食性鱼类特征。(3)杂交鲌食道、前肠、中肠、后肠四者的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相互间都存在显著差异,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依次减小,其中食道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最长,分别为(522.59±34.06)μm和(3 489.5±114.38)μm;后肠最短分别为(163.94±4.76)μm和(1 937.37±64.32)μm。(4)粘液细胞在消化道内呈不均匀分布,食道内粘液细胞的密度显著高于肠道内粘液细胞的密度;食道中多为Ⅰ型粘液细胞,前肠内多为Ⅱ型粘液细胞。(5)杂交鲌食道及整个肠道均具有消化吸收功能,其中前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志强  李传武  刘明求  卞伟  余长生  杨奠元  
采用活体解剖、测量、HE染色等方法,对10尾体长(28.98±2.69)cm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Nichols)]消化系统形态学、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阐明其消化系统特征,并探讨其食性及消化、吸收机理。结果表明,湘华鲮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肝胰脏组成,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管和肠3部分,无胃;肠道极长,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比肠长21.42±3.51,肠盘旋次数42±5。(2)湘华鲮属于碎屑食性鱼类,其取食方式为刮食。(3)从前肠往后,黏膜皱褶由网状转变为Z形褶,且逐渐变稀疏,至中肠的中后段难于分辨。(4)食道和肠道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昊  张小民  轩瑞晶  李颖君  邹恩民  王兰  
为研究河南华溪蟹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及组织学特征,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和光镜等技术,对河南华溪蟹成蟹消化系统各组织器官的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河南华溪蟹的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主要包括食道、胃、中肠和后肠,消化腺为肝胰腺。胃包括贲门胃和幽门胃:贲门胃内有钙化的几丁质齿、隆嵴、短刺及刚毛等组成的胃磨,可磨碎食物;幽门胃内侧可见特殊形态的梳状结构,可过滤食物。在光学显微镜下,食道、中肠和后肠均由黏膜层、肌层和结缔组织层构成,其各段内表面均有由上皮细胞与基膜内凸形成的多级皱褶和嵴,有由环形、纵形和辐射状排列的肌层。仅中肠表面有典型微绒毛结构,无角质膜。食道与后肠上皮表面均有...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于娜  李加儿  区又君  
野生与养殖鲻鱼(Mugil cephalus)的消化系统在形态和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1)形态方面:食道粗而短,胃呈球形,包括贲门部、盲囊部、胃体部和幽门部4个区域,胃与肠相接处有2个指状幽门盲囊,肠道在腹腔内盘旋5圈。肝脏黄褐色,右叶较左叶大,未发现独立的胰脏。养殖鲻鱼消化道周围包裹更多脂肪,胃较小但胃腔更大,肠道比野生鲻鱼长。野生鲻鱼和养殖鲻鱼的肠道系数分别为2.909和3.080。(2)组织学研究表明:食道分扁平上皮层区域和单层柱状上皮层区域,粘膜肌层较厚;野生鲻鱼食道粘膜层的表面可见角质化细胞,野生鲻鱼纵行的肌束更粗。胃粘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在贲门部和盲囊部有丰富的胃小凹和胃腺,...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永波   高进   陈傅晓   刘金叶   谭围   符书源  
为了研究三叶唇鱼(Cheilinus trilobatus)消化系统组织特征,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三叶唇鱼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三叶唇鱼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小肠和直肠构成。口咽腔内颌齿和咽齿发达,颌齿单行排列,1对上咽齿呈三角形左右对称分布,下咽齿由颗粒状齿愈合而成,呈“T”型;肠道短粗,在体腔内形成一个弯曲,呈“之”型排列,比肠长0.32±0.11;消化腺由肝胰脏和胆囊构成,肝脏分成三片,中间大、两边小,包裹在小肠上,胰脏沿肝血管呈弥散状分布在肝脏组织内部,胆囊呈椭圆型,位于肝腹叶下部,肝总管在小肠前部紧挨食道后与小肠连通,比肝胰脏重(1.43±0.32)%。口咽腔壁光滑,粘膜层主要由复层扁平细胞组成,表层有少量杯状细胞,中间有圆形粘液细胞,表层分布有味蕾。食道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粘膜层由二级和三级指状突起构成,基部有“凹”型类似外分泌腺的结构;肌层特别发达,由外环肌和内纵肌组成,纵肌层呈不连续束状分布,外包一层浆膜,与粘膜下层分界不明显,两肌层间可见肌间神经丛分布。小肠和直肠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粘膜层多为一级和二级指状突起,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中间分布有大量粘液细胞,偶见梨状细胞,未见肠腺;粘膜下层含有大量被伊红染成红色的嗜酸性颗粒细胞;肌层由内层环肌和外层纵肌等两层平滑肌组成,肌层间含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其间可见肌间神经丛,最外侧由一层浆膜层组成。本文通过阐明三叶唇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特征,为开展肉食性无胃鱼类营养学及养殖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亚  龚全  李强  杜军  赵刚  
【目的】为探讨达氏鲟胚胎在各阶段的形态学特征和发育过程。【方法】用Leica EZ4 HD体视显微镜和Leica DM2500正置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分别对全人工繁殖达氏鲟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和组织切片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结果】全人工繁殖达氏鲟受精卵呈球形、灰褐色或淡黄色、不透明,卵径2.63.2 mm。受精卵在水温为1618℃下历时159 h后开始出膜,整个发育过程可人为地划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出膜7个阶段,34个发育时期。整个胚胎发育过程所需总积温为23222544℃*h。【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忠明  李明云  
根据哈氏仿对虾卵巢的组织学和外部形态特征 ,卵巢发育可分为六个时期 :形成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前期、大生长期后期、成熟期和恢复期。卵巢发育在浙江海区一年一个周期 ,产卵期为 5月至 9月 ,产卵高峰期在 6月至 7月 ,为多次产卵类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