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6)
2023(7244)
2022(6078)
2021(5463)
2020(4634)
2019(10198)
2018(10000)
2017(18814)
2016(10321)
2015(11239)
2014(11233)
2013(11056)
2012(10205)
2011(9226)
2010(9178)
2009(8621)
2008(8726)
2007(7886)
2006(6913)
2005(6537)
作者
(31700)
(26825)
(26360)
(25414)
(17113)
(12902)
(11972)
(10075)
(10010)
(9576)
(9276)
(9027)
(8945)
(8848)
(8681)
(8234)
(7970)
(7892)
(7862)
(7623)
(6801)
(6691)
(6441)
(6218)
(6012)
(5946)
(5886)
(5880)
(5470)
(5325)
学科
(35482)
管理(35419)
经济(35398)
(31268)
(26850)
企业(26850)
方法(14782)
(14245)
(13565)
数学(12610)
数学方法(12448)
(10291)
(9919)
中国(9585)
(9434)
业经(9026)
(8970)
财务(8949)
财务管理(8925)
企业财务(8576)
体制(8163)
(8019)
银行(7992)
(7624)
(7506)
金融(7504)
技术(6946)
(6382)
农业(6212)
理论(6170)
机构
大学(151691)
学院(149626)
(60203)
经济(58918)
研究(54084)
管理(53453)
理学(45904)
理学院(45398)
管理学(44511)
管理学院(44234)
中国(40616)
科学(34298)
(31992)
(31099)
(30501)
(28470)
研究所(25833)
财经(24727)
中心(24373)
农业(24304)
业大(24267)
(23951)
(22486)
(19848)
经济学(19281)
北京(19023)
财经大学(18586)
(18305)
(18169)
(18019)
基金
项目(102776)
科学(80390)
基金(75630)
研究(71726)
(68033)
国家(67513)
科学基金(56829)
社会(45897)
社会科(43564)
社会科学(43555)
(39847)
基金项目(39377)
自然(37689)
自然科(36809)
自然科学(36797)
自然科学基金(36179)
(33972)
教育(33318)
资助(30996)
编号(26312)
重点(24131)
(24049)
(23476)
成果(22469)
(21704)
(21091)
(20698)
创新(20518)
科研(20376)
国家社会(19899)
期刊
(66360)
经济(66360)
研究(43902)
中国(32253)
学报(28683)
(27070)
(26910)
科学(24637)
管理(23147)
大学(21256)
学学(20401)
农业(17995)
(15044)
金融(15044)
教育(14512)
财经(13201)
技术(13040)
(11287)
经济研究(10319)
业经(10038)
(9440)
问题(8712)
(8328)
业大(7446)
科技(7364)
财会(6848)
(6624)
理论(6505)
农业大学(6365)
世界(6331)
共检索到226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苗玉涛  王安利  王维娜  刘媛  
根据氨基酸对史氏鲟幼鱼的诱食活性试验 ,研究了添加氨基酸的配合饲料对史氏鲟食性转化的影响 ,以便为研制史氏鲟幼鱼适宜开口配合饲料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用添加氨基酸饲料养殖史氏鲟幼鱼的效果要优于生物活饵水蚯蚓 ,摄食添加氨基酸饲料的史氏鲟幼鱼存活率为 56 67% ,而摄食水蚯蚓的史氏鲟幼鱼存活率仅为 42 50 %。添加氨基酸饲料诱食性强 ,可以替代生物活饵成为史氏鲟幼鱼的开口饲料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龚宏伟  陈葵  蔡春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金平  杨代勤  杜浩  罗江  熊伟  刘源  朱建强  危起伟  
为了解锌对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类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本研究配制了14.77,57.71和364.5 mg/kg的3种不同锌水平的饲料,养殖长江鲟幼鱼8周,采集了后肠粪便,测定了后肠粪便的肠道α-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与OTU数量。结果显示:随饲料锌水平的升高,基于丰度的覆盖估计值(ACE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Chao1丰富度估计指数(Chao1指数)出现了下降的趋势,364.5 mg/kg组最低,364.5 mg/kg组与14.77 mg/kg组之间差异显著,与57.71mg/kg组之间无显著差异。香浓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与普系α-多样性(Phylogenetic diversity, PD-whole tree)值也表现出随饲料锌水平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且三种指数均在364.5 mg/kg时最低,但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科水平上,梭杆菌科、肠杆菌科与梭菌科类的总和分别占前10种科的80.82%、92.89%、93.37%,表明在不同锌饲料处理水平下,上述3个菌科在鱼类肠道菌群的组成中占据优势。在属水平上,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梭菌属类(unidentified_Clostridiales)、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与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总和分别占前10种属的总和百分比分别达78.32%、81.56%、89.28%,表明这4种细菌属是优势属。三个处理组的总OTU数随饲料锌水平的升高而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三个处理组的OTU数分别为1 160、790、654。上述结果表明,饲料锌含量对长江鲟幼鱼肠道的α-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及OTU数量产生了影响,且饲料锌含量过高时会影响长江鲟幼鱼肠道的α-多样性、群落结构丰度及OTU数。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同庆  郝玉江  安瑞永  高英杰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蛋白水平对史氏鲟 (Acipenserschrenki)幼体消化率的影响。试验设计了四个饲料蛋白水平 ,分别为 :2 8%、 32 %、 36 %、 41 %。结果表明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对史氏鲟幼体总消化率 (干物质消化率 )影响不显著 ,但对饲料中各主要营养成分的消化率有明显作用。饲料蛋白质含量对鲟鱼幼体的蛋白消化率影响极显著 ,二者呈三次曲线关系 :y=0 92 +0 0 0 0 5 (x - 36) 2 +4 44(x - 36) 3,饲料蛋白含量 36 %的试验组幼鲟对蛋白质的消化率最高 ,达到 93 % ;鲟鱼对饲料粗脂肪的消化率也受到饲料蛋白水平的显著影响 ,蛋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文华  严安生  高强  刘伟  危起伟  
通过生长饲养试验研究史氏鲟幼鲟对饲料中磷的需要量。以Ca(H2PO4)2·H2O为磷源,配制含磷水平分别为0.18%(对照组),0.40%,0.71%,0.98%,1.38%和1.66%的6组等能等氮纯化饲料,每组饲料饲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20尾初体质量约为4.7g的幼鲟。经过8周的饲养后,对生长、饲料效率、成活率、幼鲟肌肉常规组成及脊椎骨灰分和钙磷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饲料中磷含量的升高,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P<0.05),直至0.98%组达最大,然后随着饲料磷含量的增加,这些指标显著降低(P<0.05);试验各添加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温小波  冉晓荣  
用三种营养水平不同的饲料饲喂史氏鲟 ,以各自对应组实验鱼的增重率、饵料系数为评判依据 ,对不同营养水平饲料的投喂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当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 4 3%左右 ,粗脂肪含量为 8% ,粗纤维含量不超过 2 %时 ,能较好地满足一龄史氏鲟的营养需求 ;实验还表明 ,饲料中Ca、P比以 2∶1左右为宜 ,且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于信勇  田希文  王云山  陈海涛  苗玉琴  
史氏鲟受精卵、仔鱼和幼鱼的运输试验于信勇,田希文,王云山,陈海涛,苗玉琴(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佳木斯154002)史氏鲟(AcipenserschrenkiBrandt)是黑龙江特产鱼类之一,由于它的经济价值高和自然资源的下降,近年来就其人工繁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玉龙  陈百灵  鲍相渤  周遵春  刘卫东  李云峰  
为详细了解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的食物组成,以黄海北部海水池塘养殖环境下不同发育阶段的沙氏下鱵(Hyporhamphus sajori)幼鱼为对象,提取其胃含物及水环境样品DNA,选用18SrDNA V4区作为分子标记进行扩增,通过DNA宏条形码技术(DNA metabarcoding)鉴定其食物组成及摄食选择性。结果显示, 33日龄沙氏下鱵幼鱼胃含物样品中共检出17个物种门类,其中节肢动物门(45.29%)序列数占比最高,其他物种序列数占比超过1%的门类依次为绿藻门(20.34%)、硅藻门(12.35%)、甲藻门(12.42%)、纤毛虫门(2.41%)、链形植物门(1.75%)、鞭毛虫门(1.24%)和子囊菌门(1%),同期水环境样品中甲藻门序列数占绝对优势(76.64%),其次分别为纤毛虫门(2.52%)、刺胞动物门(1.50%)、异鞭藻门(1.34%)、丝足虫门(1.12%); 63日龄沙氏下鱵幼鱼胃含物样品中共检出18个物种门类,其中节肢动物门序列数占绝对优势(97.31%),其他门类物种序列数占比均小于1%,同期水环境样品中甲藻门(57.92%)为优势门类,其他物种序列数占比超过1%的门类依次为纤毛虫门(10.97%)、硅藻门(8.05%)、金藻门(4.54%)、隐藻门(3.88%)、异鞭藻门(3.85%)、刺胞动物门(2.30%)、节肢动物门(1.61%)、绿藻门(1.07%)。不同发育阶段的沙氏下鱵幼鱼食物组成存在差异,说明沙氏下鱵的食性随着生长发育可能存在由浮游生物为主的杂食性向浮游动物食性的转变。此外,通过DNA宏条形码技术还检测出传统胃含物检测方法未鉴定到的真菌、纤毛虫类以及链形植物等食物种类。研究结果表明,DNA宏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食性分析方法,适用于幼鱼阶段鱼类的食性分析,且比基于传统形态学的食性分析具有更高的鉴别潜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露姣  陈立侨  宋兵  
报道了饥饿和再投喂对史氏鲟幼鱼摄食、生长以及生化组成的影响。22±2℃条件下,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鱼白肌的RNA/DNA比值不断减小,体重逐渐下降,后者与同期对照组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饥饿7d,鱼的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文华  高文  罗莉  尚晓迪  何宋伟  钟利桥  李飞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8.35±0.06)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饲喂苏氨酸水平为0.72%、1.02%、1.32%、1.62%、1.92%和2.22%(占饲料的质量分数)的6组等氮半精制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35%),经60d生长实验确定草鱼幼鱼的苏氨酸需要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苏氨酸水平增加,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肌肉RNA/DNA比值和血氨水平显著升高(P<0.05),均在1.62%组达到最大值;饲料系数和肝脏谷氨酸脱氢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均在1.62%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沈钰博  王际英  李宝山  刘财礼  王晓艳  黄炳山  王世信  孙永智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精氨酸含量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幼鱼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相关酶活的影响,以确定其对精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晶体L-精氨酸配制精氨酸含量分别为1.39%、1.83%、2.34%、2.80%、3.39%和4.08%的6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D1、D2、D3、D4、D5和D6)。饲喂初始体重为(12.03±0.03)g的许氏平鲉幼鱼8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精氨酸含量的升高,1)实验鱼的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先升后降,在D3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D1、D2、D5和D6组(P<0.05);饲料系数(FCR)先降后升,在D3组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D1、D2、D5和D6组(P<0.05);2)D3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肌肉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和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无显著性差异;3)全鱼和肌肉总必需氨基酸(ΣEAA)和总氨基酸(ΣAA)含量均先升后降;4)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力先降后升,D3组显著小于其它组(P<0.05),一氧化氮(NO)含量先升后降,D3和D4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尿素氮(BUN)含量先升后平;5)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均先升后降,丙二醛(MDA)含量先降后升,D2-D4组显著低于D1、D5和D6组(P<0.05)。本实验条件下,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许氏平鲉幼鱼(12.03±0.03)g饲料中精氨酸适宜需求量为2.78%(占5.56%饲料粗蛋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大鹏  庄平  严安生  章龙珍  
实验用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幼鱼为黑龙江捕获的野生亲本经人工繁殖、培育所得,8月龄,体长(32 63±1 80)cm,实验周期35d。实验设计了4个水温处理组,实验水温分别为17℃、20℃、23℃和26℃,实验观察到,生活在不同水温环境中的幼鱼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养殖在23℃温度环境中的施氏鲟幼鱼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幼鱼,水温对施氏鲟的特定生长率(SGR)、日增重(DWG)、食物转化率(FCR)和摄食率(FR)有着显著的影响。这些参数与水温(T)之间的相关关系可用二次回归曲线来描述,生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SGR=-12 933+1 418T...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管敏  张厚本  王龙  唐大明  张德志  姜伟  
为探究急性低温胁迫对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将实验鱼从23℃水中直接转入11、17和23℃(对照组)水中,2 h后再转至23℃水中进行恢复,并于0、3、6、12、24、48 h时取样检测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在抗氧化指标中,11℃组SOD、CAT活性、GSH含量和MDA含量随恢复时间的变化趋势与17℃组基本相同,即呈波浪式变化,但其趋势变化的时间拐点明显滞后于17℃组。23℃组SOD、CAT活性和MDA含量逐渐增加,GSH含量则呈波浪式变化。各温度组T-AOC活性随时间的增加基本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免疫指标中,11℃组和17℃组LZM活性随恢复时间增加呈波浪式变化,但11℃组趋势变化的时间拐点明显滞后于17℃组; Ig M含量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 23℃组LZM活性和Ig M含量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呈缓慢增加的趋势。结果表明,急性低温胁迫对史氏鲟幼鱼肝脏机能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并对其抗氧化防御能力和免疫机能产生了较大影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雷  张学振  王力  刘琪  李建  张殿福  田大才  
以酵母硒(总硒含量2 000 mg/kg)的形式分别向基础饲料(硒含量0.78 mg/kg)中添加0、2、4、6 mg/kg(饲料中硒总含量为0.78、2.42、4.26和6.73 mg/kg)的硒,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硒对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25.89±0.74) g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选取360尾体质健康的史氏鲟幼鱼,随机分配至12个养殖缸(30尾/缸),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酵母硒对史氏鲟幼鱼肌肉硒含量、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及饲料转化率(FCR)、内脏比(VSI)、肝重比(HIS)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肥满度(CF)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6.73 mg/kg添加组的史氏鲟幼鱼增重率(WGR)和特定增长率(SGR)显著升高,肌肉蒸煮损失、冻融损失和滴水损失均显著降低;(2)对史氏鲟幼鱼投喂添加2.42~6.73 mg/kg的酵母硒饲料,其肌纤维密度显著增加、肌纤维直径显著降低;(3)添加6.73 mg/kg的硒显著提升了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_X)活性。结果表明,饲料中以酵母硒的形式添加6.73 mg/kg的硒可以显著地促进史氏鲟幼鱼生长、改善肌肉品质、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斌  张波  戴芳群  金显仕  
根据2008年8月在黄海海州湾海域进行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K-W非参数秩检验、卡平方检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黄鲫幼鱼(35~79mm)的食物组成及其与叉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鲫幼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40种,甲壳类(桡足类,磷虾类和糠虾类)是主要的饵料类群,占食物总个数的94.65%。优势饵料有小拟哲水蚤、中华哲水蚤、真刺唇角水蚤和太平洋磷虾。黄鲫的摄食强度和食物组成随叉长都有明显的变化。随着叉长的增大,磷虾类的比例有所增加,比重从3.57%增加到50.62%,而桡足类的比例则减少。Levin氏标准指数和叉长成反比,说明黄鲫幼鱼随着自身生长发育,其食性逐渐产生特化。黄鲫幼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