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
2023(2)
2022(4)
2021(2)
2019(2)
2018(2)
2017(5)
2016(3)
2015(1)
2014(7)
2013(2)
2012(8)
2011(3)
2010(2)
2009(5)
2007(2)
2006(2)
2005(2)
2004(1)
2002(1)
作者
(9)
(6)
(5)
(5)
(4)
(4)
(4)
(3)
(3)
(3)
(3)
(3)
(3)
(2)
(2)
(2)
(2)
(2)
(2)
(2)
(2)
(2)
(2)
富强(2)
(2)
(2)
(2)
(2)
(2)
(2)
学科
(23)
经济(23)
(14)
中国(10)
(7)
中国经济(6)
思想(6)
教育(6)
经济史(6)
经济学(6)
事业(5)
(5)
1640(3)
德育(3)
思想政治(3)
政治(3)
政治教育(3)
治教(3)
现代(3)
近现代(3)
1949(2)
业经(2)
书馆(2)
(2)
出版(2)
出版事业(2)
图书(2)
图书馆(2)
(2)
增长(2)
机构
大学(39)
学院(33)
研究(20)
(15)
经济(15)
中国(14)
(13)
研究所(12)
科学(12)
社会(10)
(10)
(9)
财经(9)
中国社会(8)
教育(8)
社会科(8)
社会科学(8)
社会科学院(8)
科学院(8)
中国社会科学院(7)
(7)
历史(7)
(7)
经济研究(7)
书馆(6)
图书(6)
图书馆(6)
大学图书馆(6)
学历(6)
财经大学(6)
基金
项目(14)
基金(12)
研究(12)
国家(10)
(10)
成果(7)
科学(7)
社会(6)
社科(6)
基金项目(5)
教育(5)
社会科(5)
社会科学(5)
科学基金(5)
(4)
(4)
教育部(4)
(4)
研究成果(4)
(4)
阶段(4)
bjl(3)
之一(3)
(3)
(3)
(3)
发展(3)
国家社会(3)
大学(3)
(3)
期刊
研究(24)
(21)
经济(21)
中国(17)
学报(15)
史研究(13)
经济史(13)
中国经济(12)
大学(12)
图书(10)
教育(9)
(9)
书馆(8)
图书馆(8)
科学(8)
学学(7)
社会(7)
(5)
社会科(5)
社会科学(5)
科技(4)
(4)
会计(3)
(3)
图书馆学(3)
科技大(3)
科技大学(3)
(3)
财经(3)
业大(2)
共检索到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坦  
在去年那个闷热难熬的八月,几经犹豫后我还是决定应邀撰写关于不久前辞世的吴承明先生的学问人生。尽管此前也为之写过两文②,还是担心自己因先生离去的悲痛昏昏沉沉,而且时间很紧恐难完成这篇长文,更怕能力学养不逮无法全面、准确地写好先生一生的坎坷光辉与博大精深。不过,好在最终还是按时交了稿,刊出后也产生一些反响。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蕾  
史蕾(以下简称"史"):赵先生,您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工作程序》中提出科研过程的规则性和有序性。您是在强调治学的规矩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论述?赵德馨(以下简称"赵"):这本书是给研究生讲研究方法的讲稿。他们初次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不知从何下手。我就告诉他们进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根蟠  
经济史界一颗智慧之星陨落了。2011年7月8日,94岁高龄的吴承明先生离开了我们。吴承明先生无疑是当今中国经济史界最具影响力的一位学者。学贯中西,淹通今古,年高德劭,机敏睿智,在经济史园地耕垦不辍,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他的离去在中国经济史学界所留下的空缺,短时期内是难以填补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袁为鹏  
2012年8月18日,为了纪念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吴承明先生逝世一周年,来自海内外30多名专家学者集聚在吴老生前长期工作过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同经济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当代经济史研究室的各位同仁一起,共同回顾吴老不平凡的一生,深切缅怀吴老对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大贡献与学术风范,坦诚交流对吴老一系列重要学术思想与方法理解和体会,并畅谈自己对中国经济史学科创新与发展的看法与建议。各位学者专家们的发言感情真挚,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精彩纷呈。兹将其主要内容概述如下,以飨读者。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顾明远  李敏谊  滕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北师大出版社早在2005年就约请顾明远先生写口述史。先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他常说自己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教师,做的都是一般老师要做的工作,只是因为当了几年副校长,参加了一些会议,知道一些学校以外的事情。后因出版社坚持,先生终于同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蔡思明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展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成果,以自选集的形式推出了"北京社科名家文库",著名学者傅璇琮先生的自选集《治学清历》即是其第四辑中的重要一部。《治学清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历史钩沉向未来——介绍王承绪先生主编的《比较教育学史》顾明远对每一门学科的发展来说,整理和反思自身的发展历程,都是一件很有意义而且非常必要的事情。比较教育还十分年轻,从朱利安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至今,不过一百八十年的历史。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范兴坤  
《中国图书馆事业史》是以我国传统史学研究方法撰著的一部中国图书馆事业的通史专著。本文在对该书著者卢荷生先生专业师承、学术生涯及其所习治学方法的历史源流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史学专著六个方面的特点,认为该书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实证史学和西方兰克学派史学的"实证"和"科学化"特点。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苏全有  
作为"图书馆"三个字缩写的"圕"字发明于何时?众说纷纭,大致时间是酝酿于1924年或之前数年间,1926年杜定友日本之行使之明确化。发明的促动因素,在于节省书写笔画。20世纪20年代末,得到了日本和我国"中华图书馆协会"的认可。"圕"字的使用一直延续至今,其中20世纪30年代较为流行,其他时段较少。有关"圕"字的社会认知,民国时期以认同为主,新中国成立后否定论有所抬头。未来"圕"字还会继续存在,并产生新的影响,升华出新的意义。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黄艺农  黄治正  
学科史的拓荒之作──评吴仲强等的《中国图书馆学史》黄艺农,黄治正Abstract:The″ChineseHistoryofLibraryscience″writtenbyWuZhongqiangandothersisapioneerworkforth...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立   黄显中  
新文科建设是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学情基础,需要立体把握其使命目标、前瞻规避其主要风险、深刻领会其根本任务。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教师应主动担负起引领文科教育的职责,突出政治铸魂、价值引领、文化滋养、实践导向,增强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自主性”构建、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人文性”关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牢固性”树立、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教育“示范性”建设的引领。高校思政课必须根据新文科建设使命目标和性质特点,有的放矢开展教学改革,从内容、队伍、技术、渠道等方面实现全融合创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立   黄显中  
新文科建设是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学情基础,需要立体把握其使命目标、前瞻规避其主要风险、深刻领会其根本任务。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教师应主动担负起引领文科教育的职责,突出政治铸魂、价值引领、文化滋养、实践导向,增强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自主性”构建、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人文性”关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牢固性”树立、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教育“示范性”建设的引领。高校思政课必须根据新文科建设使命目标和性质特点,有的放矢开展教学改革,从内容、队伍、技术、渠道等方面实现全融合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潘虹  
范文澜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他著作等身,治学严谨,主持编纂的《中国通史简编》,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将马克思主义与民族特征相融合的史学巨著,开中国史学研究之新风,对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贡献不言而喻。时至今日,他"实事求是、力戒浮夸"的治学精神仍对我国历史研究工作有着重要影响,不愧为"治学典范,史林巨擘"。范文澜早年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曾任蔡元培先生的私人秘书。民主革命时期,他参加五卅运动,积极投身民族救亡运动。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到达延安后,先后任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华北大学副校长和北方大学校长等职,并主持编纂了《中国通史简编》。新中国成立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史...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江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