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18)
2023(12909)
2022(11440)
2021(10757)
2020(9007)
2019(20922)
2018(20920)
2017(39878)
2016(22040)
2015(24872)
2014(24843)
2013(24332)
2012(22387)
2011(20166)
2010(20141)
2009(18548)
2008(18225)
2007(15899)
2006(14065)
2005(12489)
作者
(64887)
(53958)
(53716)
(51115)
(34714)
(25968)
(24300)
(21204)
(20691)
(19403)
(18643)
(18382)
(17443)
(16987)
(16927)
(16660)
(16222)
(16013)
(15635)
(15597)
(13533)
(13513)
(13065)
(12393)
(12151)
(12069)
(12015)
(11936)
(10926)
(10695)
学科
(81595)
经济(81470)
管理(66220)
(61149)
(52419)
企业(52419)
方法(37045)
数学(31480)
数学方法(31065)
(23619)
(21728)
(21221)
中国(20868)
业经(19512)
(19425)
地方(16106)
(14936)
理论(14898)
财务(14867)
财务管理(14832)
(14682)
贸易(14674)
农业(14250)
(14198)
企业财务(14075)
(13915)
环境(13721)
(13424)
(13424)
技术(13390)
机构
大学(316536)
学院(312088)
管理(121951)
(118022)
经济(115288)
研究(106445)
理学(105805)
理学院(104538)
管理学(102639)
管理学院(102064)
中国(77035)
科学(68605)
(67528)
(57184)
(54592)
(53665)
研究所(49965)
业大(49119)
中心(47276)
(46067)
财经(45408)
北京(42372)
农业(42247)
(41652)
(41186)
师范(41159)
(38643)
(37085)
经济学(35177)
财经大学(33828)
基金
项目(217500)
科学(170056)
基金(157501)
研究(156933)
(138353)
国家(137246)
科学基金(116979)
社会(96842)
社会科(91582)
社会科学(91559)
(85030)
基金项目(84184)
自然(77789)
自然科(75940)
自然科学(75916)
自然科学基金(74543)
(72307)
教育(71906)
资助(64480)
编号(63597)
成果(52809)
重点(48967)
(47716)
(45470)
(45400)
课题(44225)
创新(42440)
科研(41939)
(41437)
大学(40534)
期刊
(130222)
经济(130222)
研究(91320)
中国(59587)
学报(55016)
科学(49015)
(48923)
管理(45321)
(44002)
大学(40935)
学学(38569)
教育(35341)
农业(33745)
技术(25968)
(25511)
金融(25511)
财经(22152)
业经(20634)
经济研究(19702)
(18751)
(16884)
问题(16817)
图书(16787)
科技(15988)
(15906)
理论(15687)
业大(14467)
实践(14443)
(14443)
技术经济(13952)
共检索到453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丹丹  王云  付晓萍  唐卿雁  李凌飞  
对台湾青枣(ZiZyphus mauritiana Lam.)致腐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研究导致青枣腐败的微生物种类及其抑制方法。结果表明,本研究共分离到6株细菌和24株霉菌,经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细菌属于肠杆菌科的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霉菌属于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草茎点霉(phoma herbarum)和嘴突脐孢(exserohiLum rostratum),其中链铬孢属是优势菌群。采用紫外照射、山梨酸钾-植酸混合液浸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阮志平  向平  
通过植物单宁对植物病原和非病原物的作用机制的综述,单宁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单宁能与主要蛋白质如酶等形成氢键作用;其中单宁聚合体的分子大小是决定单宁对微生物毒性的重要因子,因为低聚体的体积足够以蛋白质形成氢键,又能够插入微生物的敏感部位,所以,低聚体对微生物有最强的抑制作用,而在实践中单宁的毒性是动态过程,单体的聚合作用也可以产生毒性,而低聚体的聚合使得单宁的毒性反而降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小龙  孙焕良  谢达平  孟桂元  
为了克服传统沤麻工艺的不足,提高沤麻的效率,以亚麻原茎为菌种筛选的来源,通过初筛、复筛得到了1株产果胶酶和木聚糖酶活性较高,不产纤维素酶的脱胶菌株A6.摇瓶脱胶试验表明,A6菌能24h完成亚麻脱胶,脱胶后,纤维残胶率为20.63%,胶质脱除率达38.80%,比天然水脱胶高出11%.初步鉴定并命名为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circulans)A6.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敬民  陈跃进  胡民强  周娜芳  
为克服台湾青枣嫁接育苗繁殖系数低的缺陷,加速苗木繁殖,以 MS 为基本培养基,选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台湾青枣进行了离体培养,从外植体诱导培养中,愈伤组织产生率和愈伤组织质量及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基中生长情况的观测,筛选出了较理想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较理想的以幼果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是:MS+0.5 mg/L 2,4-D+0.1 mg/L KT;较理想的以带腋芽的茎段作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是:MS+1.0 mg/L 2,4-D+0.1 mg/L KT;较理想的继代培养基是 MS +0.1 mg/L ZT.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单红  马世锋  王少登  姜丽丽  张汝民  侯平  
为了探讨不同林地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以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为样地,采用自然沉降法,于春季对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杨梅Myrica rubra和黄皮刚竹Phyllostachys viridis林的空气微生物结构特征差异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抑菌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樟树林、桂花林、杨梅林和竹林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4种林分对空气细菌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38.9%,62.2%,70.0%和91.1%;桂花林和竹林对空气真菌和放线菌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超  李潞滨  杨凯  张利平  彭镇华  
以不同腐朽程度的毛竹伐桩为样品,对其中的具有降解纤维素或木质素的竹腐微生物进行富集、分离、纯化。通过定性和定量筛选共得到16株具有较好纤维素降解能力或木质素降解能力的菌株,包括8株真菌,5株细菌和3株放线菌。采用固态竹屑培养基测定各菌株对毛竹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能力,真菌菌株F2和F10的降解效果最好,15 d对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23.96%和24.31%,优于参照菌株绿色木霉YJ-3的19.59%;对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16.92%和19.15%,优于参照菌株黄孢原毛平革菌ME-446的16.5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成钢  朱庆辉  王嘉琪  徐伟钢  胡冰洁  崔京珍  赵铭  
【目的】从蚯蚓粪中分离和筛选高效促腐与除臭微生物。【方法】以新鲜蚯蚓粪为材料,分别在常规培养基中加入适量浓度的氨水和Na_2S,采用梯度稀释法对蚓粪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初步培养,富集耐氨、耐硫微生物;采用平板涂布法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初筛,运用瓶装腐熟发酵法,通过对腐熟温度、pH值和GI值指标的观测进行复筛和综合促腐效果验证,筛选促腐微生物。运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和碘量法分别对NH_3和H_2S气体有显著吸收效果的微生物初步筛选;运用瓶装腐熟发酵法,对初筛微生物进行综合除氨与除硫效果验证,获得除臭微生物。【结果】从新鲜蚯蚓粪中共分离、筛选获得5株对羊粪具有显著促腐作用的微生物,其中细菌4株、真菌1株,腐熟发酵第18~24天,各瓶温度较空白对照高2~5℃;腐熟第34~36天,各瓶内温度均高于空白对照1.5~6℃(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佳  余龙江  何峰  鲁明波  
基于高频交变电磁场技术,探索一种新的抑杀能引起管道腐蚀的微生物的新方法,研制了一种交变电磁场抑杀微生物的高性能的新型装置,以解决由水体中有害微生物引起的腐蚀问题。结果表明,高频交变电磁场能有效抑制水体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减少这些有害微生物带来的腐蚀问题。该方法在石油化工、材料防腐、工业水处理等管道防腐领域都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云  周义贵  李贤伟  苗宇  范川  陈栎霖  
在四川省丹棱县退耕还林地,设置台湾桤木+多花黑麦草(AL)与台湾桤木+扁穗牛鞭草(AH)2种林草模式,以台湾桤木自然模式(AN)为对照,研究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增加,2种林草模式与对照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在下降幅度上均表现为台湾桤木+扁穗牛鞭草模式较缓慢,对照模式下降最快;3种模式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从春季到冬季随季节变化均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夏季含量最高,秋季最低,但这种变化趋势在台湾桤木+扁穗牛鞭草模式下0~10和10~20cm土层表现得并不明显;而3种模式各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则表现出与土壤有机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红莉  刘丽娟  张德锋  尹纪元  石存斌  任燕  夏苏东  王庆  
微生物制剂因其具有无毒害、无污染、低成本的优点在水产领域迅速发展,成为最具潜力的抗生素的替代产品。本研究通过对市场在售水产微生物制剂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以及抗生素药敏实验、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检测,评估水产微生物制剂源细菌的耐药性,为水产养殖中益生菌的筛选和安全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211株细菌可分为9个属,其中以芽孢杆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为主。药敏实验结果显示,211株分离菌株中98株(46.7%)细菌表现为耐药。进一步对耐药性较强和多重耐药的79株细菌进行五大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结果显示,79株耐药菌中携带耐药基因的菌株阳性率为74.7%,存在多重耐药基因的菌株高达40.5%,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耐药基因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3.2%和40.5%。可移动遗传元件(Tn916/1545)检出率为13.9%。综上可知,市售微生物制剂中发现了耐药菌株以及耐药基因,表明水产用微生物制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加强对微生物制剂的安全性检测和风险评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凯娣  黄学屏  何磊鸣  翟永彪  慕卫  刘峰  
【目的】评价挥发性化合物苯并噻唑防治灰霉病的应用潜力,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密封盘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山东省73株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苯并噻唑的敏感性,并比较不同地区和不同表现型菌株(多菌灵抗性和敏感菌株:CarR,CarS;腐霉利抗性和敏感菌株:PrcR,PrcS;嘧霉胺抗性和敏感菌株:PyrR,PyrS;啶酰菌胺抗性和敏感菌株:BosR,BosS)间的敏感性差异;测定苯并噻唑与多菌灵、啶酰菌胺室内混用对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通过离体黄瓜叶片接种试验验证苯并噻唑对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芳  曾路生  石元亮  王玲莉  房娜娜  
为了提高盐渍土壤中作物的肥料利用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NAM添加剂对盐渍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和蔬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在同等氮水平下添加NAM土壤呼吸强度增加了86.39%103.00%,脲酶活性减少了53.41%54.01%,脱氢酶增加了10.00%11.11%,磷酸酶增加了54.43%60.00%,蔗糖酶增加了9.84%43.19%。微生物量碳、氮、磷分别增加了49.15%62.26%,74.72%96.78%,64.10%94.34%,代谢熵增加了16.67%20.00%。试验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奕君  丛苑  李平兰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玉米中分离纯化的优势霉菌进行鉴定,并在一定梯度的温度和湿度中进行培养,测量每日菌落和芽管生长速度,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玉米中的优势霉菌为草酸青霉、串珠镰刀菌和黑曲霉。草酸青霉及串珠镰刀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黑曲霉为35℃;草酸青霉、串珠镰刀菌和黑曲霉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25和35℃;草酸青霉及串珠镰刀菌最适生长湿度为70%,黑曲霉为80%;在自由水情况下,草酸青霉、串珠镰刀菌和黑曲霉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2.5%、79.2%和85.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魏超  郭灵安  代晓航  周虹  罗玲  
本实验采用沙门氏菌国家检测标准从新鲜猪肉中检测出3株非常见致病微生物,经ATB生化鉴定为摩根菌摩根亚种、产碱普罗旺斯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此3种菌均为沙门氏菌选择培养基阳性,且产摩根菌摩根亚种和嗜水气单胞菌对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有明显阳性反应。试验对此3种微生物采用9种5类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青霉素对3种微生物均无抑制作用,罗红霉素对其中2种菌无抑制作用,土霉素和复方新诺明分别对1种菌无抑制作用。本文对这3种微生物血清、选择培养基假阳性以及非常见微生物危险性进行分析,旨在为避免微生物对畜产品食用危害及优化检测手段提供理论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