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99)
2023(10435)
2022(8808)
2021(7941)
2020(6255)
2019(14236)
2018(13978)
2017(26943)
2016(14178)
2015(15839)
2014(15976)
2013(15995)
2012(15268)
2011(14345)
2010(14997)
2009(13961)
2008(13605)
2007(12456)
2006(11785)
2005(11183)
作者
(42310)
(35244)
(35167)
(33547)
(22956)
(16760)
(15986)
(13605)
(13465)
(12925)
(12176)
(11697)
(11607)
(11446)
(11352)
(10926)
(10481)
(10271)
(10267)
(9891)
(9328)
(8693)
(8597)
(8310)
(8119)
(7986)
(7795)
(7763)
(7160)
(6963)
学科
(82700)
经济(82636)
管理(40745)
(37729)
(28078)
企业(28078)
地方(25746)
中国(23725)
方法(21515)
(21313)
数学(18597)
数学方法(18400)
业经(17538)
地方经济(15921)
农业(14285)
(13949)
(13738)
贸易(13725)
(13567)
(13158)
(13144)
(12920)
金融(12920)
(12864)
银行(12856)
(12617)
(12431)
(11593)
环境(11398)
及其(9670)
机构
学院(213760)
大学(209126)
(102031)
经济(99990)
研究(82673)
管理(77786)
中国(64957)
理学(64392)
理学院(63646)
管理学(62827)
管理学院(62404)
科学(46246)
(45787)
(45210)
(42509)
研究所(37755)
中心(36619)
(35388)
(34674)
财经(34387)
经济学(31597)
(30968)
北京(29681)
(29383)
(29327)
师范(29124)
(28141)
经济学院(27881)
业大(26705)
农业(26492)
基金
项目(126723)
科学(99957)
研究(97936)
基金(89556)
(76585)
国家(75884)
科学基金(64536)
社会(63187)
社会科(59960)
社会科学(59951)
(50367)
基金项目(45497)
教育(43393)
(41529)
编号(40160)
自然(38048)
资助(37479)
自然科(37087)
自然科学(37078)
自然科学基金(36406)
(34417)
成果(33852)
课题(29378)
重点(28853)
发展(28715)
(28245)
(27692)
国家社会(25944)
(25904)
(24912)
期刊
(132857)
经济(132857)
研究(75127)
中国(50088)
(33848)
管理(33404)
(33100)
(27430)
金融(27430)
科学(26854)
学报(26021)
教育(24769)
农业(23313)
经济研究(21963)
业经(21659)
技术(20822)
大学(20562)
学学(19296)
财经(17768)
问题(16661)
(15542)
(13856)
世界(13129)
国际(12659)
技术经济(12478)
(12136)
商业(11509)
经济问题(10880)
现代(10596)
经济管理(10539)
共检索到361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彭作奎  
本刊在1992年第10期首次刊登了一组台湾学者的文章,它对我国大陆读者了解台湾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促进海峡两岸学者交流学术观点起了很好的作用,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好评。本刊这一期再次推出一组台湾学者的文章,这些文章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台湾的农产品产品政策、产销制度及农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对正在走向市场经济、深化改革的我国大陆农村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为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农经学界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我们欢迎海峡两岸学者继续就90年代中国大陆和台湾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撰稿投寄本刊我们将择优发表,以飨两岸读者。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尹云松  
工业化进程中的台湾粮食生产政策安徽农业大学农经系尹云松五十年代,台湾开始了其工业化的进程。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台湾实行的是农业歧视政策,即以农业培育工业,这一阶段的结束是以1974年颁布的《粮食平准基金设置办法》为标志的。在这一时期,台湾的粮食生产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伍长南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台湾经济发展面临诸多的困难与挑战。自2011年台湾经济主管部门颁布《产业发展纲领》以来,台湾提出诸多刺激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动能的政策与措施。与此同时,福建全面实施"三规划两方案",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定增长、结构优化、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经贸合作是推进闽台两省发展的基础,新形势下深化闽台经贸合作,必须正视闽台两省发展的差异,发挥独特对台优势,做强做大经济总量,加快经济总量追赶台湾,促进两岸融合、海峡经济圈共同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元钊  
随着人口老龄化、健康医疗、环保等问题的出现,美国、OECD和台湾等地纷纷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各自生物经济发展方案,希望通过生物技术创新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增长,增加人民福利。通过比较台湾地区与部分发达国家生物经济发展战略及特点,为大陆生物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元钊  
随着人口老龄化、健康医疗、环保等问题的出现,美国、OECD和台湾等地纷纷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各自生物经济发展方案,希望通过生物技术创新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增长,增加人民福利。通过比较台湾地区与部分发达国家生物经济发展战略及特点,为大陆生物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飞宝  
本文从台湾媒体与台湾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对台湾媒体的发展、演进的特点进行一些探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冠华  
2000年台湾经济发展的基本估计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张冠华一、现阶段台湾经济的发展特征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岛内外一系列经济因素的急剧变化,促使台湾传统的经济发展型态以及产业结构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台湾当局也因此采取了一系列大幅度经济调整措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盛九元  
长期以来,台湾的城市发展走的是一条以中小城市发展为主体的道路,这对于国民经济的均衡增长与分配有着积极的意义,也使得台湾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相对稳定与富有活力的态势。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资源与人口向中心都市集中的现象日益显著,从而对台湾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台湾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互动历程的分析,力图揭示台湾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与规律,并从中获得对大陆发展有益的经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秋阳  
日本的“倾斜竞争”发展战略与台湾的“夹缝进击”发展战略截然不同,但都取得了成功。对这两种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我们研究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之选择。一、日本和台湾发展战略经济条件的异同“倾斜竞争”战略是一种超常的发展战略,它属于国民经济非平衡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选择一至几个产业做为支柱产业,倾注全力优先发展,以便在国际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再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日本战后四十余年始终实行“倾斜竞争”战略。“夹缝进击”战略,是指选择那些不为人注意的产业或产品,以避开竞争锋芒,在强敌林立的国际市场上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茂法  
台湾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的海岛经济,对外依赖性极强,其经济发展不能不受世界经贸格局的影响。因此,研究世界经贸格局的变化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无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90年代以来,全球经贸格局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性变化。一方面,世界经济区域化取得了重大发展,并将逐步形成以欧洲联盟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梁钧平  
“蒋王”之争与台湾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梁钧平从亚当·斯密开始,古典经济学家就已经致力于揭示经济发展的源泉,分析经济变化的长期进程。然而,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所创的边际分析法引入静态的思维模式,把研究的注意力转向较...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鲁丹萍  
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地区双边贸易发展快速,利益共同点广泛,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有利于双边经济社会发展。签署ECFA之后,中国内地企业进入中国台湾地区的壁垒会大为降低。本文通过ECFA对温州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和预测,指出新形势下温州对接台湾,加快发展的战略措施。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泽彧  武毅英  
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一方面教育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所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必须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服务。探讨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主要是战后)的相互关系,在个性中发现共性,在共性中认清个性,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理论。这一研究对于目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祖国大陆,尤其是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的这一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地发展高等教育、为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