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30)
2023(9736)
2022(8008)
2021(7264)
2020(6052)
2019(13597)
2018(12826)
2017(24263)
2016(12753)
2015(13945)
2014(13388)
2013(13204)
2012(12086)
2011(10820)
2010(11113)
2009(10427)
2008(9572)
2007(8254)
2006(7409)
2005(6552)
作者
(38360)
(31805)
(31742)
(29820)
(20538)
(15521)
(14285)
(12357)
(12263)
(11227)
(11012)
(10713)
(10354)
(9981)
(9926)
(9869)
(9608)
(9353)
(9308)
(9297)
(7956)
(7821)
(7678)
(7418)
(7283)
(7073)
(7067)
(6938)
(6387)
(6345)
学科
(47952)
经济(47885)
(35829)
管理(34318)
(28871)
企业(28871)
(26784)
金融(26782)
(23477)
银行(23434)
(22747)
中国(20593)
方法(20008)
数学(17465)
数学方法(17280)
(15672)
(13774)
贸易(13764)
(13370)
(13290)
(12612)
地方(12167)
业经(12011)
中国金融(11135)
(10584)
财务(10563)
财务管理(10547)
(10533)
企业财务(10106)
农业(9597)
机构
大学(179623)
学院(178131)
(74332)
经济(72906)
管理(64772)
研究(63915)
理学(56353)
理学院(55655)
管理学(54682)
管理学院(54365)
中国(53990)
科学(39792)
(37246)
(36626)
(34451)
(32982)
中心(31165)
研究所(30596)
业大(29881)
农业(29818)
财经(27883)
(25694)
(25509)
经济学(24092)
(22742)
北京(22623)
经济学院(22086)
(21625)
(21302)
师范(21211)
基金
项目(124883)
科学(97178)
基金(91811)
研究(85092)
(82967)
国家(82295)
科学基金(69102)
社会(55587)
社会科(52964)
社会科学(52948)
基金项目(48951)
(48499)
自然(45872)
自然科(44912)
自然科学(44892)
自然科学基金(44114)
(41718)
教育(37954)
资助(36759)
编号(31935)
重点(28824)
(27355)
(27143)
(26933)
创新(25463)
成果(25375)
科研(24821)
计划(24726)
国家社会(23886)
(22974)
期刊
(75108)
经济(75108)
研究(50539)
学报(35188)
(33311)
金融(33311)
(33141)
中国(32946)
科学(29823)
大学(25632)
(25614)
学学(24666)
管理(22365)
农业(21500)
财经(13580)
教育(13341)
经济研究(13111)
技术(12273)
国际(11915)
业经(11780)
(11654)
(11585)
(10616)
问题(10080)
(9815)
业大(9468)
科技(8553)
理论(8542)
世界(8444)
商业(8350)
共检索到266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则强  
近几年,台湾货币当局积极致力于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政策,特别是1991年6月,台湾“行政院”确定把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纳入“因家建设六年计划”,并明确提出台湾要成为与香港、新加坡并驾齐驱的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本文拟对台湾筹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构想、条件及其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影响谈些初步看法。一、台湾设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构想及条件台湾筹设国际金融中心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期。1982年7月,台“行政院”通过“提高台湾在远东地区经贸地位方案”要点,明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瑞德  
战前,香港只是一个从事转口贸易的商埠,经过战后30多年,特别是70年代以来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发展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它的形成对世界经济、特别是亚太经济有何影响?研究这一问题,对将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 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是进入70年代以后才逐步形成的。 50年代中期以后,香港的银行金融机构随着工业化的转变而得到迅速发展,到1961年底,香港大小规模的注册银行已发展到85家,共开设分支机构101个。由于香港政府采取保守的金融政策,认为当时金融业的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尤安山  
近二、三十年,香港经济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成就,莫过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崛起,并且,这已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涵和特征。“九七”以后,能不能保持、巩固和进一步提高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这不仅关系到香港整体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一国两制”、“港人制港”伟大构想的实践。本文将就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崛起及其前景问题作一论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春红  武岩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回顾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发展与合作历程,粤港澳大湾区对支撑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制度基础的互联互通、城市间金融的差异化供给、金融资源对接是未来粤港澳金融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应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优势,把握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一体化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守荣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及与内地的金融关系李守荣今年7月1日,香港要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大转变——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了!香港的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百余年的一大历史耻辱。从此,香港就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保持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按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煜  
国家“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定位与方向,香港金融业正持续稳步发展,助力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时光流转,岁月更迭,香港回归祖国已经25周年。回顾香港这25年来走过的非凡历程,这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东方之珠”历经风风雨雨,始终励精图治、奋发图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卢受采  
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国务院港澳办公室港澳研究所研究员卢受采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特征战后香港由单纯转口港发展为工业城市又发展为国际贸易、金融、交通运输中心的整个过程中,金融业始终是整体经济的重要支柱,表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征:第一、金融机构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鄂志寰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及经济发展措施的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2015年3月伦敦金融城公司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球金融中心大排名前三甲仍依次为纽约、伦敦、香港。显然,金融市场不时出现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朋  程雪  
被誉为“东方明珠”的香港,以其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赢得了世人的赞誉。勤劳智慧的港人更创造出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第七位;199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2.5万美元……然而其中最辉煌、最耀眼的莫过于香港作为世界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对于这份殊荣,香港是当之无愧的。目前在港的外国金融机构达171家,仅次于伦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小知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实际上是近二三十年以来的事情,特别是七八十年代,香港金融业迅猛发展使它成为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第三国际金融中心或远东国际金融中心。80年代后期,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就日益突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数量急剧增加。1969—1978年,香港持牌银行的分支机构从362家猛增到851家,注册接受存款公司从0剧增到234家,保险公司从156家增至227家,外国银行代表处从21家扩大到104家,目前,香港已有537家来自43个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虎城  
上海和香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既取决于自身的经济金融实力,也有赖于经济腹地的发展水平。本文从大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的视角对香港和上海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香港在总部经济集聚效应、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地方金融机构实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上海则在经济发展腹地、城市群重点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均衡程度等方面具有潜在的竞争优势。未来上海和香港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取决于各自所在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水平以及金融机构和重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黄焕山  黄蕾  
“九七”后,香港能否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这一“东方明珠”的美誉,巳成为世人关注的热门话题。纵观多种因素,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前景看好。 一、法律制度因素: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巩固的根本保证 香港回归,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分享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主权国应有的国际地位,这是香港稳定与繁荣的政治基础。香港回归,仍然保持现行的资本主义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