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11)
- 2023(10551)
- 2022(8865)
- 2021(7902)
- 2020(6330)
- 2019(14255)
- 2018(14126)
- 2017(26728)
- 2016(14105)
- 2015(15746)
- 2014(15894)
- 2013(15857)
- 2012(15004)
- 2011(13773)
- 2010(14233)
- 2009(13228)
- 2008(13100)
- 2007(12034)
- 2006(10963)
- 2005(10478)
- 学科
- 济(68465)
- 经济(68373)
- 管理(44417)
- 业(43204)
- 企(34539)
- 企业(34539)
- 中国(22487)
- 地方(22196)
- 农(19698)
- 业经(18879)
- 方法(18530)
- 制(17516)
- 财(15994)
- 数学(15148)
- 数学方法(15026)
- 技术(13607)
- 银(13472)
- 银行(13458)
- 农业(13361)
- 融(13329)
- 金融(13327)
- 行(13098)
- 产业(12887)
- 地方经济(12697)
- 体(12196)
- 贸(11646)
- 贸易(11633)
- 发(11574)
- 环境(11213)
- 易(11146)
- 机构
- 学院(208695)
- 大学(205671)
- 济(91750)
- 经济(89832)
- 管理(77547)
- 研究(76859)
- 理学(64737)
- 理学院(63997)
- 管理学(63217)
- 管理学院(62799)
- 中国(59334)
- 京(44702)
- 财(44651)
- 科学(43607)
- 所(38705)
- 中心(34573)
- 江(34538)
- 研究所(34273)
- 财经(33375)
- 农(32440)
- 经(29943)
- 北京(28930)
- 经济学(28191)
- 院(27962)
- 范(27846)
- 师范(27568)
- 州(27446)
- 业大(26930)
- 经济学院(25162)
- 省(25015)
- 基金
- 项目(131062)
- 科学(104239)
- 研究(101671)
- 基金(92620)
- 家(78909)
- 国家(78205)
- 科学基金(67433)
- 社会(65740)
- 社会科(62514)
- 社会科学(62506)
- 省(53682)
- 基金项目(48308)
- 教育(44685)
- 划(43616)
- 编号(41015)
- 自然(39410)
- 自然科(38430)
- 自然科学(38423)
- 自然科学基金(37733)
- 资助(36723)
- 发(35189)
- 成果(34285)
- 制(30068)
- 课题(30038)
- 重点(29988)
- 发展(29139)
- 创(29004)
- 展(28662)
- 部(28529)
- 国家社会(27342)
- 期刊
- 济(115800)
- 经济(115800)
- 研究(69921)
- 中国(52589)
- 财(34581)
- 管理(33613)
- 农(32383)
- 科学(27704)
- 学报(26961)
- 教育(25378)
- 融(24996)
- 金融(24996)
- 农业(21748)
- 大学(21546)
- 业经(20711)
- 学学(20115)
- 技术(19720)
- 经济研究(17996)
- 财经(17156)
- 问题(15069)
- 经(14935)
- 科技(12158)
- 贸(11096)
- 业(10974)
- 坛(10919)
- 论坛(10919)
- 技术经济(10782)
- 世界(10438)
- 商业(10389)
- 现代(10329)
共检索到344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非 熊俊莉
在科技产业的国际分工中,台湾利用"后起者优势"占据了重要地位。台湾发展科技产业的方法和模式也因此引人注目。其发展的有效机制可归结为:科技投入与产出逐年增长、科技政策的辅助推动、产学合作促进产业科技化以及科学园区的集聚效应。
关键词:
台湾 科技产业 有效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斌,谢章澍
本文研究了台湾海峡两岸区域高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分析了动力机制、耦合机制、外部环境控制机制、自组织运行机制等机制构成,并建立起机制系统网络。
关键词:
台湾海峡 高科技产业 协同发展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冰 吴添祖
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令人瞩目 ,分析、探究个中原因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探讨为什么台湾高科技产业能够获得卓越的发展 ?我们分别从客观优势 ,发展历史 ,政府支持 ,市场机会等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施卫东
本文从政策制定与实施、重点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科学园区与风险投资业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李国鼎对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贡献 ,指出李国鼎是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规划者、决策者和推动者之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谷家恒 方正珽
台湾在考虑到若高科技产业全由民间企业自然发展,其成长的速度恐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国庆,李先国,牛海鹏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殷国华
近年来,台湾接连发生美国状告台湾企业侵犯其知识产权与窃取商业机密案件,原本存在的台美知识产权矛盾再次突显,也使台湾正在推动的以资讯与生物科技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及建立“科技岛”目标面临新的挑战。这也充分说明知识产权在高科技时代的重要地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卫丽春,陈小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代明
为达至“知己知彼”并寻求借鉴和超越之路,本文基于近距离观察、利用最新资料数据、从不同角度对台湾科技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系统评析,进而得出了祖国和平统一的真正希望在经济超越,而经济超越的切入点在科技产业的结论。
关键词:
台湾 成长竞争力 科技产业 产业链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世渊 赵奕山
本文从产业规模、产业聚落和风险投资三个层对台湾高科技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台湾高科技产业是“投资驱动型”高科技经济,而非“创新驱动型”高科技经济。因此,其最突出的特征是产业标准的被动和核心技术的匮乏。
关键词:
台湾 高科技产业 研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世渊
IC产业是台湾“十大新兴工业”之一,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IC封装业。目前已成为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笔者认为,台湾IC产业发展特点,主要表现3个方面:一是以“聚群”为发展模式;二是以晶圆代工为主体;三是以DRAM产品为主轴。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台湾IC产业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台湾 IC 特点 研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景章
本文从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入手进行分析,根据台湾IC产业的发展历程,提出技术进步、制度变迁是促进和保障产业发展的关键,并给出对大陆产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IC产业 要素禀赋 技术引进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金希 李宪振
本文通过对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ITRI)科技成果转化中技术选择、技术开发、技术应用三个部分的剖析,总结了ITRI科技成果转化率高的主要原因,认为政府的积极扶持、清晰的目标定位、开放式创新的思维、坚持公益性导向是其主要经验特色。相比较而言,大陆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存在一些问题,ITRI运作模式和经验值得借鉴,推动工研院建设的机制设计对新兴产业发展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恩 白军强
本文通过分析1991年至2008年间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大陆的影响因素,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检验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台湾高科技产业对大陆的投资主要受到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劳动力质量等影响;而传统的开放度水平和税负水平等因素则不是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大陆的格兰杰原因,并依此提出了进一步吸引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台湾 高科技产业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远鹏
最近几年,以资讯电子业为中心的台湾高科技产业大举投资祖国大陆。台湾高科技产业是在传统产业外移之后发展起来的,为何它又追随传统产业外移祖国大陆呢?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台湾高科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大陆除具有“同文同种”的文化优势和邻近的地理区位优势外,还独具人才、劳工、市场等资源优势,两岸投资环境优势的消长产生的推拉效应,两岸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国际竞争等因素,促成了台商挑战“戒急用忍”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