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85)
- 2023(7086)
- 2022(6022)
- 2021(5555)
- 2020(4733)
- 2019(10314)
- 2018(10141)
- 2017(18455)
- 2016(10504)
- 2015(11857)
- 2014(11803)
- 2013(11689)
- 2012(11100)
- 2011(10404)
- 2010(10402)
- 2009(9457)
- 2008(9295)
- 2007(8471)
- 2006(7829)
- 2005(6992)
- 学科
- 济(42553)
- 经济(42517)
- 管理(25165)
- 业(19216)
- 地方(16546)
- 方法(13875)
- 企(13867)
- 企业(13867)
- 学(12905)
- 农(11817)
- 中国(11543)
- 数学(10785)
- 数学方法(10628)
- 地方经济(9357)
- 业经(9217)
- 农业(8599)
- 环境(8490)
- 资源(7911)
- 和(7868)
- 理论(7585)
- 贸(7126)
- 贸易(7120)
- 易(6725)
- 制(6574)
- 财(6507)
- 发(6421)
- 融(6141)
- 金融(6140)
- 银(5651)
- 银行(5612)
- 机构
- 学院(152661)
- 大学(150472)
- 研究(63270)
- 济(51853)
- 管理(50844)
- 经济(50331)
- 科学(46035)
- 中国(45796)
- 理学(42276)
- 理学院(41577)
- 管理学(40535)
- 管理学院(40263)
- 所(35562)
- 农(35417)
- 京(34984)
- 研究所(32974)
- 农业(28344)
- 中心(28090)
- 业大(27104)
- 江(25394)
- 范(24149)
- 院(23873)
- 师范(23738)
- 北京(22625)
- 财(22619)
- 省(22376)
- 科学院(20955)
- 州(20943)
- 技术(20150)
- 师范大学(19163)
- 基金
- 项目(108025)
- 科学(81984)
- 基金(74016)
- 研究(73346)
- 家(69416)
- 国家(68862)
- 科学基金(55295)
- 省(44828)
- 社会(42748)
- 社会科(40301)
- 社会科学(40287)
- 基金项目(39492)
- 划(38726)
- 自然(38309)
- 自然科(37084)
- 自然科学(37065)
- 自然科学基金(36378)
- 教育(32407)
- 资助(31203)
- 编号(29357)
- 发(26379)
- 重点(26169)
- 计划(23467)
- 成果(23447)
- 课题(22569)
- 科技(22056)
- 部(21581)
- 创(21501)
- 科研(21005)
- 创新(20254)
共检索到235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戴泉水 卢振彬 洪明进 肖方森 朱进福
20 0 0~ 2 0 0 1年台湾海峡南部海域游泳生物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该海域的游泳生物有 36 5种 ,其中鱼类 2 72种 (硬骨鱼类 2 6 1种 ,软骨鱼类 11种 ) ,隶属 2 0目 ,86科 179属 ;其次为甲壳类 70种 ;头足类 2 3种。暖水性鱼类种类 2 0 8种 ,占鱼类种数的 76 .4 7% ;暖温性鱼类为 6 4种 ,占 2 3.5 3% ;无冷温性鱼类。鱼类区系属于印度 -太平洋的中国 -日本亚区。种类数的季节变化依次呈秋季大于春季大于冬季大于夏季。生物量的季节变化 ,依次呈夏季大于秋季大于冬季大于春季。而生物量尾数的季节变化依次呈春季大于冬季大于秋季大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戴泉水 卢振彬 戴天元 肖方森 林法玲 林晞
2000-2001年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游泳生物调查研究表明,该海域的游泳生物有497种,其中鱼类 367种,甲壳类102种,头足类28种。种类数随纬度逐步增高而减少。鱼类区系属于印度-太平洋的中国- 日本亚区。种类数的季节变化呈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相对生物量指数的季节变化,呈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而相对密度指数的季节变化呈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相对生物量指数和相对密度的优势种分别为中国枪乌贼和发光鲷。各站位月平均相对生物量指数分布为每网8.149(17站)-72.679 kg·h-1(23 站),平均为每网27.089 kg·h-1。按渔场分,月平均相对生物量指数以闽南-台湾浅滩渔场...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戴天元
利用1999~2001年课题组在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采集的海洋渔业资源生物资料和在岸上采集的生产技术资料,通过分析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和结构、测算初级生产力,检测浮游植物含碳率,鱼类、虾蟹类、头足类等主要种的营养级及其含碳量率、测算生态效率;利用Cushing模型和营养动态模型估算该海区的潜在渔业资源量,利用Cadima经验公式和Gulland经验公式估算渔业资源最大持续开发量。结果表明,该海区的潜在渔业资源量为250.34×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136.98×104t。2000年该海区的实际年捕捞量为217.2×104t,超过了渔业资源的剩余产量80.22×104t。因此,为了持续利用该海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卢振彬 戴泉水 颜尤明
应用营养动态模式和Cushing模式估算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生产力分别为 3 0 6.0 9× 10 4t和3 0 3 .84× 10 4t;Gulland和最大持续产量Yms简单模式估算该海域的最大持续产量分别为 15 5 .0 6× 10 4t和 15 2 .4 9× 10 4t ;Schaefer和Fox剩余产量模式估算其最大持续产量分别为 187.0 8× 10 4t和 15 7.89× 10 4t,扣除非可捕群体后 ,实际为 15 9.0 2× 10 4t和 13 4 .2 1× 10 4t;估算以 1996年福建动力拖网渔船单位kW渔捞效率为标准的最适捕捞力量分别为 168...
关键词:
台湾海峡 渔业资源 生产力 最大持续产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卢振彬 戴泉水 颜尤明
:以初级生产力为基础 ,应用Steele模式估算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中上层鱼类资源年生产量为16 9.88× 10 4 t。估算鲐鱼类群聚资源量为 10 2 .0 8× 10 4 t。Gulland模式和简单模式估算鲐鱼类群聚资源的MSY分别为 50 .6 6× 10 4 t和 51.0 4× 10 4 t。Schaefer和Fox 2种剩余产量模式所估算的MSY分别为52 .4 1× 10 4 t和 51.73× 10 4 t,估算的fMSY换算为福建灯围渔船分别为 10 17组和 10 75组 ,并从海峡南、北 2个不同群系的鲐鱼类主要种群结构和生态学变化及渔业现状 ,讨论该 2个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渊 张静 张然 宋普庆 钟指挥 王燕平 林龙山 窦硕增
根据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进行的秋季和春季两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这两个区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计算渔获种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eI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资源密度。结果表明,南海调查海域春秋两个航次的渔获物中,共鉴定出游泳动物663种,隶属于4纲36目171科374属;其中鱼类为504种,占所有渔获种类的76.0%。优势种种数较少,且季节变化较大。春季游泳动物的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这主要是由于春季出现大量补充群体,并且有许多种类在秋季向较深海区移动所造成的。南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卢振彬 杜建国
为了评估台湾海峡南部条尾绯鲤的种群资源现状,2000-2002年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单拖渔船采集的条尾鲱鲤样品,进行其种群结构和生长与死亡的研究,并与1977、1994年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探讨种群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条尾鲱鲤渔获群体叉长范围65~169mm,优势叉长组101~130 mm,平均116.3 m。体重范围6~86 g,优势体重组21~40 g,平均34.4 g。年龄范围0~5龄,优势年龄组1龄,平均年龄1.12龄。渐近叉长L∞为182.73 mm、渐近体重W∞为131.42 g、生长速率K为0.4204t、0为-1.0424、体重生长拐点tr为1.5933。总死亡系数Z为2.1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尊雷 杨林林 严利平 袁兴伟 程家骅
根据2014年7月台湾海峡中部、北部及邻近水域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包括种类组成、区系特点、优势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等,探讨了鱼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阐述了鱼类群落的群聚结构。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捕获鱼类84种,隶属于16目、48科、69属。从种类数上看,适温类型以暖水种为主,区系类型以大陆架浅水底层鱼类以及大陆架岩礁性鱼类为主;从生物量组成上看,区系类型则以大陆架浅水中低层鱼类为主。优势种为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和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合计渔获质量占总渔获质量的46.92%,对总渔获质量的回归贡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童大林
1985年春天,我率领一个经济与科学考察团去法国和英国,途经香港,曾和一些知名人士和记者说过,香港、高雄、厦门是一个大的“金三角”,应该成为太平洋上的一顶金冠。意思是说,如果香港、广东、福建、台湾联合起来,共同发展,从而促进我国成为现代化大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是大有希望的。我至今仍然坚持这个想法。现在我引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炳庆 吕振波 李凡 包家国 徐维柱
根据2008年8月在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组成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海域共捕获游泳动物54种,平均相对资源量为129.9 kg/h。以生物量为单位计算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1.43,Margalrf种类丰富度指数D平均为1.18,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63。优势种为鳀和戴氏赤虾,重要种为方氏锦鳚、日本蟳、小黄鱼、矛尾虾虎鱼、口虾蛄和枪乌贼。通过聚类分析表明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异质性,主要包括3组,引起组间平均相异性贡献的分歧种主要包括戴氏赤虾、方氏锦鳚、矛尾虾虎鱼、日...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戴泉水 卢振彬 蔡清海
1992~1993年和2001~2002 年,分别对筼筜湖的游泳生物进行了 4 季度月的调查。结果表明,筼筜湖游泳生物种类数由 1992~1993 年的 43 种,恢复到 2001~2002 年的 60 种,增加 17种。其中鱼类增加6种,蟹类增加9种,头足类出现两种。并且采集到了两种贝类和1种海兔。刺网平均单位面积渔获量由1992年的0 450 9 g/m2·h,增加到0 529 8 g/m2·h,提高17 50%,单位面积渔获尾数由1992~1993年的0 008 3 ind/m2·h, 增加到0 0145 5 ind/m2·h,提高75.30%。游泳生物种类的增加和群落结构的变化以及相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全毅
构建台湾海峡经济区不仅适应了世界经济区域化潮流,而且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它的构建不仅可以形成一个能与长三角与珠三角相媲美的又一个经济增长中心,而且将促进两岸经济一体化,进而促进政治和解与和平统一。本文认为类似自由贸易区或CEPA的模式是台湾海峡经济区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台湾海峡经济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方水美 杨圣云 张澄茂
研究结果表明 :①鱼类对水温具有一定的选择范围 ,随水温的变化 ,鱼类对温度的选择保持与水温变化方向相同的定向变化。暖水种的选择温度比暖温种更偏向高温方向。如果水温上升较快或鱼种原来所适应的水温较低 ,鱼种对温度的选择就会偏向低温方向。②本海域灯围主要捕捞对象在不同月份所选择的水温 ,大多数比该月水温的中间值高 1~ 3℃ ,较多集中在偏高 1~ 2℃。③主要捕捞对象在冬、春季的选择水温为 2 0~ 2 4℃ ,在夏、秋季的选择水温则为 2 6~ 2 9℃。主要鱼种在不同月份中的选择温度变化幅度为 2~ 6℃ ,多数为 3~ 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海 王咏雪 求锦津 张苗苗 俞松立 韩晓凤 章翊涵 来洪运 蒋宇轩 水柏年
基于2016年10月和2017年4月在台州益顽湾海域(27.9°N~28.6°N和121.1°E~121.9°E)的渔获物调查数据,采用功能群结合种间相遇机率(PIE)与生态位的方法,对主要游泳动物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春季与秋季主要游泳动物分别有13种与11种,多以短距离洄游种或定居种为主,季节更替率较低;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功能群(FG4)在两季主要游泳动物中占优势地位且营养级偏低;春季与秋季主要游泳动物种间相遇机率总和分别为0.66与0.76,秋季较春季的种间相遇机率高;春秋两季的生态位宽度差异均较大,春季广生态位种4种,中生态位种7种,秋季广生态位种5种,中生态位种4种,窄生态位种两季均为2种;生态位宽度(Bi)与种间相遇机率(PIE)呈显著正相关;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在两季相遇机率值最高且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其竞争能力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最强;春季与秋季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分别为0.14~0.88与0.21~0.91,表明两季种对间重叠程度不均匀。综上,该海域主要游泳动物组成的季节性变化较小,单一功能群占主导且多为中低营养级物种,其生态位宽度值与种间相遇机率值却较大,可能造成了群落数量波动、群落结构与功能稳定性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