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54)
2023(10065)
2022(8889)
2021(8364)
2020(6788)
2019(15983)
2018(16004)
2017(30456)
2016(16441)
2015(18506)
2014(18478)
2013(18398)
2012(16644)
2011(15108)
2010(14871)
2009(13309)
2008(12628)
2007(10693)
2006(9249)
2005(7870)
作者
(47056)
(38898)
(38697)
(36728)
(24915)
(18679)
(17562)
(15391)
(14882)
(13814)
(13541)
(12962)
(12166)
(12165)
(11982)
(11701)
(11686)
(11609)
(11097)
(10970)
(9683)
(9434)
(9231)
(8822)
(8737)
(8687)
(8605)
(8463)
(7738)
(7651)
学科
(65643)
经济(65572)
管理(46014)
(44169)
(36893)
企业(36893)
方法(30605)
数学(26282)
数学方法(25985)
(20250)
中国(16792)
业经(16778)
(15929)
(14877)
地方(14863)
农业(13929)
理论(11407)
(11271)
贸易(11265)
(10865)
(10773)
(10079)
技术(10069)
环境(10009)
(9676)
财务(9617)
财务管理(9601)
教育(9391)
企业财务(9092)
(8890)
机构
大学(231844)
学院(229435)
管理(95395)
(86556)
经济(84514)
理学(83711)
理学院(82789)
管理学(81400)
管理学院(80991)
研究(74943)
中国(53378)
(49174)
科学(47915)
(37968)
(36957)
(35725)
业大(35211)
研究所(34000)
中心(33649)
(31514)
(31404)
师范(31139)
财经(31090)
北京(30982)
(28323)
农业(27715)
(27474)
(26312)
师范大学(25351)
经济学(24745)
基金
项目(164518)
科学(128739)
研究(121411)
基金(118630)
(102692)
国家(101808)
科学基金(87781)
社会(74759)
社会科(70678)
社会科学(70658)
(64338)
基金项目(64143)
自然(57684)
自然科(56311)
自然科学(56301)
自然科学基金(55253)
教育(54882)
(53989)
编号(50456)
资助(48159)
成果(40427)
重点(36131)
(35664)
(34648)
(34187)
课题(33922)
创新(31687)
科研(31495)
项目编号(31227)
大学(30719)
期刊
(93899)
经济(93899)
研究(66199)
中国(40131)
学报(37031)
科学(34327)
(33955)
管理(33738)
大学(27998)
教育(26685)
(26667)
学学(26153)
农业(24326)
技术(19836)
业经(16481)
(15831)
金融(15831)
图书(14736)
经济研究(14252)
财经(13855)
理论(12252)
科技(12006)
问题(11859)
(11631)
实践(11445)
(11445)
(11169)
(11087)
情报(10718)
技术经济(10650)
共检索到321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建芳  
21世纪最初十年间台湾文论界出现了一个新的批评概念"新乡土小说",用以指称一类运用乡土题材并借鉴后现代主义技巧来创作,表现出与传统乡土小说不同面貌的新创作现象。文章对这一新文学现象的批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概述。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郭雨晴  
乡土小说一直在台湾文坛占有重要地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台湾文坛涌现了一批具有新风貌的乡土小说,以袁哲生、吴明益、童伟格、甘耀明、伊格言、许荣哲、张耀升、王聪威、高翊峰等人为代表,他们的小说迥异于以启蒙为立场的描写乡村社会或以批判为态度描写城乡对立的前代乡土小说,以“零度写作”的姿态,通过描写乡村的怪力乱神来实现较为私人化的文学关怀,体现了新乡土小说的显著特征。文章在介绍新乡土小说的概念和特点的同时,以新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童伟格为例,分析他作品中对死亡与时间的关注,并将这种关注与他书写的“弱者”“废人”的生存逻辑联系在一起,来具体考察台湾新乡土小说的写作实践,指出了新乡土小说创作中的不足和对当下的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宗秋荣  
终身学习近些年来受到了台湾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台湾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在1996年提出的教育改革五大方向中,就有一条是“建立学习化社会”,并将1998年定为“终身学习年”。台湾有关方面认为台湾21世纪将进入一个学习社会,并发表了《迈向学习社会》白皮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饶旭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进入了社会转型加速期,传统农村"乡土社会"迅速转向"新乡土社会"。"乡土社会"具有乡土依赖、聚村而居、家族归属等显著特点。在向"新乡土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农村居民的乡土依赖性降低、乡土意识逐渐式微、家庭规模小型化且发生了功能转向。这一社会转型过程是理解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基础,也是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前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思  
新乡土主义作为一种艺术设计风格,其中心思想是强调新时期乡土社会的在地性与差异化,也是城市化后反过来对乡土社会如何建设的再思考与再诠释。新乡土主义艺术设计所关注的,不仅是对乡村自然条件的保护、对乡土文化的继承发扬,还有当地乡土风格、民俗特点的主动适应,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史华楠  
中国乡土教育已从“传统态”进入“现代态”,亟待探索新时代乡土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发展道路。运用历史、比较、思辨的方法,从“文化根性”的视角,对植根于民族传统和乡土资源的新乡土教育进行整体分析,从思想旨趣、价值定位、教育内容、资源开掘、实施过程、课程表达、学科延展、学术研究等维度,揭示和论证了新乡土教育所表现出的“根性”“应时”“创新”等特质内涵以及新时代“根性的教育”与“教育的根性”实现高度统一的必然性。当下中国“新乡土教育”亟待解决的议题有:构建以直面现实为范式的学科化教育理论;建立以分工协同为特征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探索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的课程化教育架构;拓展以国家战略为选择的功能化教育价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鹰  曾天雄  
当中国社会现代转型迈向以城市信仰为中心的意义表述体系,发展主义深入骨髓之时,由亲缘地缘、民间信仰、乡规民约等构成的"后乡土"社会正面临着共同体的瓦解甚至是"农民的终结"的重大问题。在"后乡土"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找寻、重塑与创新乡村社会的内生价值。以客观科学礼敬态度,发掘"新乡贤"文化的传统人文精神,构建交融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新乡村共同体,赋予乡村的新人文系统,确立乡村研究的新乡土叙事,促成农民的文化自觉以及乡村文化发展的价值皈依,实现"三治合一"的乡村善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温润芳  
本文对有关乡土教材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归纳分析,分别就乡土教材的内涵和价值、乡土教材的开发、乡土教材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这三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总结了当前乡土教材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谨   马千里  
乡村文明是中华文明史的主体,而乡土德治缔造了农耕文明的基因。新乡土德治是乡土性与国家化相结合产生的乡村德治新形态,其理论生成来源于“根脉”与“魂脉”的统一,是乡村德治重释文明与重塑认同的产物。新乡土德治的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乡土性与国家化的关系,让传统道德赓续民族血脉,传承文明基因,体现乡村德治的民族特色、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让国家化成风化俗,正心明道,赋予传统道德以现代性力量。在乡土社会的现代性变迁中,新乡土德治面临德治价值之困,德治规范之散,德治权威之尴等系列现实困境,冲击着乡村德治的价值、结构与秩序。基于“以何治-如何治-谁来治”的逻辑,从基因传承、制度支撑和结构化权威方面探究了新乡土德治的实践路径,实质是“历史-文化-政治”维度的价值共生,是传统与现代德治元素的共契共治。只有如此,新乡土德治才能实现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的治理目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海英  
作为一个兼具经验基础、理论洞察及学术使命感的概念,“新乡土幼教”试图以乡土幼教为支点再造乡土社会新形态,推动乡村生活新变革。所谓“新乡土幼教”是在县域范围内,超越传统乡土幼教单一本体功能,实现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合一的全新“园-村”、“园-社”、“城-乡”互动关系新格局。文章从本体论故事、认识论自觉、方法论创新三方面阐述了“新乡土幼教”作为一个本土概念的社会学想象力。首先,本体论故事。强调如何通过“整体直观”“、察理悟道”“、以象会意”等方式,讲述辐合故事、编织理论体系、建构分析模型;其次,认识论自觉。强调如何运用嵌入性视角在结构性关系中思考,采取建构论取向在不透明的世界驰骋,践行大循环思维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最后,方法论创新。以长时段“结构”沉积,穿越乡村幼教的“历史小三峡”;以中时段“态势”变化,从局域性概念发展到模式化思维;以短时段“事件”节点,创新数字化行动研究。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曹亚新  
乡土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几乎是一个勿需论证的事实。乡土文学的诞生,几乎和新文学的诞生同步,自此以后,它的脉流就不曾中断,在现代文学史上,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形态的文学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卫国  
新时期乡土小说生存或毁灭叙事模式中所谓的生存,是指乡土小说对美好乡土社会的继承、向往和营造;而其所谓的毁灭,则是指乡土小说对破坏乡土社会行为的批判、背弃和决绝。生存或毁灭叙事模式的运用,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即乡土小说在为人们描画一个永远被回忆、幻想和守望的毁灭的乡土社会的同时,其虚构、想像和前瞻性叙事,又为乡土社会的生存,预留了必要的空间。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冬华  李真  
经验主义认为,认识产生于经验。基于经验主义的实证会计研究,其最直接最准确的经验来源是基于中国本乡本土的认识,这也符合知识创造与传播的供求规律。由于现代化的进程、路径和结果之间的差异,作为转型中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中国)与后现代新兴国家(美国)在学术的诉求上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就对会计学术的要求提出了不同的挑战。我国会计学者应回归乡土经验,建设属于自己的学术城邦。但是,目前我国的会计研究被美国的会计研究所裹挟,变成了以美国旨趣和需求为取向的会计学研究。这既非我们的比较优势,也不合我们的学术使命。旧模式仍在延续,且有进一步发展的态势,新模式尚在襁褓酝酿,步履维艰。何去何从,如何破局,本文作者不揣冒...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萧子扬  黄超  
当前是一个迅疾发展的时代,中国农村发生了嬗变,乡土中国逐渐向后(新)乡土中国转变。新乡贤作为一股农村治理新力量正在不断涌现,并发挥着地方治理的作用,而且他们是近现代以来后乡土中国知识分子为探求农村脱贫、农业振兴而进行的社会知觉运动。本文认为乡村建设运动就是乡贤在近代的一次突变,新乡贤由此诞生。并着重强调新乡贤及其背后的社会知觉是后乡土中国农村脱贫和农业振兴的关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鹏波  雷大朋  张立杰  吴军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和美丽乡村的提出,乡村旅游、古村落保护、城镇规划、乡村建设等成为继城市化运动之后的乡村环境提升运动的关键词,乡土景观设计成为一种新的景观设计视角被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关注。文章从乡土景观要素的基本构成入手,运用类型学方法,分析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提出生态景观要素、生产景观要素、生活景观要素和生命景观要素构成的"四生乡土景观"体系,并对各要素景观特性进行了阐释,以期为乡土景观的识别、保护、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