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9)
2023(7169)
2022(6087)
2021(5878)
2020(4674)
2019(10883)
2018(10894)
2017(20301)
2016(10699)
2015(11497)
2014(11086)
2013(10894)
2012(10023)
2011(8835)
2010(8832)
2009(7867)
2008(7428)
2007(6495)
2006(5633)
2005(4761)
作者
(28236)
(23715)
(23075)
(21704)
(15062)
(11279)
(10505)
(9037)
(8998)
(8241)
(8099)
(7921)
(7471)
(7122)
(7115)
(6935)
(6894)
(6884)
(6813)
(6764)
(5742)
(5695)
(5414)
(5359)
(5295)
(5191)
(5137)
(5031)
(4682)
(4572)
学科
(36364)
经济(36319)
管理(32997)
(32921)
(27778)
企业(27778)
技术(15354)
方法(11996)
技术管理(11723)
(11716)
地方(11574)
业经(10566)
中国(10324)
数学(9921)
数学方法(9826)
(8900)
农业(8346)
(7398)
(7135)
环境(6550)
理论(6287)
(6147)
(6061)
贸易(6052)
(6029)
金融(6027)
(5969)
(5742)
(5739)
银行(5731)
机构
学院(136921)
大学(136159)
管理(54416)
(53096)
经济(51762)
理学(46733)
研究(46533)
理学院(46153)
管理学(45586)
管理学院(45277)
中国(35851)
(29198)
科学(28831)
(23924)
(22614)
中心(22084)
(21816)
研究所(20583)
(20443)
业大(20131)
(19808)
师范(19648)
财经(18587)
北京(18233)
(18127)
(17443)
(16919)
农业(15901)
师范大学(15888)
经济学(15327)
基金
项目(97280)
科学(77779)
研究(74566)
基金(69151)
(60348)
国家(59797)
科学基金(51898)
社会(46816)
社会科(44180)
社会科学(44171)
(40286)
基金项目(38094)
教育(33531)
(33152)
自然(33093)
自然科(32317)
自然科学(32311)
自然科学基金(31759)
编号(30177)
(26548)
资助(25526)
成果(24105)
创新(23701)
(22089)
重点(21774)
课题(21614)
(20762)
国家社会(18936)
(18887)
(18319)
期刊
(60701)
经济(60701)
研究(40410)
中国(32815)
管理(22054)
科学(19519)
教育(19225)
(18455)
(18370)
学报(18101)
大学(14229)
技术(13343)
农业(12958)
学学(12946)
(11874)
金融(11874)
业经(10610)
科技(9985)
经济研究(8748)
图书(8707)
(8488)
财经(8308)
资源(7731)
问题(7659)
(7608)
论坛(7608)
(7332)
技术经济(6971)
现代(6881)
(6674)
共检索到208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乔棻  柴彦威  
随着单位制度的解体,大量工业类型的单位社区面临着转型、活化、拆迁的问题,透视台湾工业社区转型之经验可为单位社区再造提供参考借鉴。通过实地调研及文献回顾,以台北松山文创园区为例,梳理其历史脉络及空间特征,归纳出其在空间上具有符合生产逻辑的功能分区、反映阶级制度的空间秩序、工业色彩浓厚的建筑及巴洛克式的庭园绿地4个特性。活化再利用成功的关键在于:(1)凸显工业特性的设计规范及规范性的空间功能置换;(2)公私合作的兴建-营运-转移(BOT)开发模式;(3)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支持。松山文创园区具体的空间功能规范及活泼多元的创意理念是中国大陆地区可借鉴之处,注重生产空间的保护却忽略生活空间的延续为其缺失。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乔棻  柴彦威  
随着单位制度的解体,大量工业类型的单位社区面临着转型、活化、拆迁的问题,透视台湾工业社区转型之经验可为单位社区再造提供参考借鉴。通过实地调研及文献回顾,以台北松山文创园区为例,梳理其历史脉络及空间特征,归纳出其在空间上具有符合生产逻辑的功能分区、反映阶级制度的空间秩序、工业色彩浓厚的建筑及巴洛克式的庭园绿地4个特性。活化再利用成功的关键在于:(1)凸显工业特性的设计规范及规范性的空间功能置换;(2)公私合作的兴建-营运-转移(BOT)开发模式;(3)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支持。松山文创园区具体的空间功能规范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莫筱筱  明亮  
台湾的社区营造实践源自日本的"造町运动",从提出"社区总体营造"概念至今的二十多年里,经历了由建立个别示范点到全面推动社区营造的发展历程。社区营造是应对全球化结构性冲击的一种"自下而上"的运动和"参与式民主"实践,藉由政府部门、社区居民和专业团体的协力合作,来实现自主性的社区价值。尽管大陆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台湾有较大的差异,但面对快速城市化和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和困境,仍可以参考和借鉴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陈鹏  李建强  
研究了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定位、管理结构和运作机制,提出对大陆正在建设的共性技术研发机构的启示:(1)非营利性应用技术研发发挥了杠杆作用;(2)研发始终以"未来"为导向;(3)研发紧密结合内外环境和产业需求的变化;(4)开放性的运作系统;(5)与著名大学在空间上的集中配置;(6)政府在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成立和发展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岚   王馨然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秉持实务创新原则,重视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台北科技大学技术导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四个特点:培养目标凸显行业需求与技术导向,课程设置兼顾实践实训与理论创新,产学合作依托多元主体和联合培养,评价考核强调成果应用与科技转化。台湾地区在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大陆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完善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明确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强化职业教育研究生的培养特色,树立应用能力本位的培养理念;创新产学合作的培养模式,完善产学合作的配套保障措施;构建应用导向的评价体系,鼓励职业教育进行技术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宗伟  
长期以来,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职业技术培训与人文素养培育的紧密结合,造成技职院校毕业生的人文素养明显缺失。为此,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技职院校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此推动下,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形成了实施人文教育的鲜明特点:设立通识教育中心,通过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及课外活动的结合组织与实施人文教育,配备多样化的师资队伍,这些都为大陆地区的高职院校提供了启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枝实  
海峡两岸具有同宗同根同源的文化传统,而且我国台湾和内地部分省份具有地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似度,但是两岸社区教育发展却走出了两条迥异的道路。台湾社区大学的法制化进程、办学模式的多样性、经费来源的多种渠道、管理体系的规范程度、与空中大学的开放融合态度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对于台湾社区教育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吸收其经验,借鉴其不足,可以在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过程中,选择更优的战略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雨  张京祥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置身于社会变迁脉络的台湾社区规划发展进行梳理,截取快速城市化时期、地方分权时代、网络社会时期为台湾社区发展的几个重要时代背景,对其紧扣时代的发展轨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针对大陆的社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结合台湾社区规划师制度、参与式规划的模式借鉴,给大陆未来的社区发展研究方向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枝实  
台湾地区和大陆城市之间,特别是和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地理、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比较相近。台北市社区教育起步较早,发展比较成熟,其开办所采用的招标制度、营运主体的丰富性、课程分类和建设、学程创新制度、学分互认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对于大陆市域社区教育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乃刚  
台湾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梁乃刚一、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现状1工业工程学科的设置情况台湾从60年代初,在一些大学中就已开始设立工业工程学科,于1980年设立工业工程研究所硕士生班,开始招收硕士生,1985年设立博士生班,开始招收博士生。到目前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冠华  
台湾工业升级问题之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所张冠华AProbeOfTheProblemsOfIndustriesUpgradeInTaiwan¥ZHANGGUANHUAAbstract:ThestrategiesofTaiwanindustryupgr...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匡增杰  
我国台湾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加工贸易的地区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特殊的经济背景下,台湾通过设立出口加工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并从产品、产业和全球价值链层面实现了转型升级,为促进台湾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成功的经验对当前我国大陆加工贸易实现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岚  宋宸仪  
台湾地区于1997年开始推动生命教育,使其由中等学校的一项专案计划发展成为各级学校教学系统的一部分,并逐渐成为社会终身教育的一环。台湾生命教育兴起的背景是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伦理道德滑坡和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其内涵包括终极关怀领域、伦理思考领域和人格统整领域。大陆生命教育的开展可以学习台湾的经验,明确界定生命教育的范围,借鉴政府、学校、民间团体共同作用的"三角模式",改变社会对技术性知识的盲目崇拜,从而使生命教育从根本上摆脱被边缘化的命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萧芍芳  
地下金融是中国大陆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门话题,而台湾地区通过立法在引导合会向健康方向发展、依法保护合会投资者利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几个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些经验对中国大陆解决当前地下合会问题具有启示意义,值得借鉴和吸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