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63)
2023(5278)
2022(4546)
2021(4384)
2020(3527)
2019(8300)
2018(8236)
2017(15863)
2016(8815)
2015(9651)
2014(9709)
2013(9982)
2012(9192)
2011(8423)
2010(8710)
2009(8060)
2008(7957)
2007(7251)
2006(6720)
2005(5797)
作者
(25949)
(22440)
(21788)
(20708)
(13661)
(11097)
(9910)
(8972)
(8455)
(7852)
(7581)
(7541)
(7015)
(6818)
(6739)
(6687)
(6575)
(6524)
(6243)
(6036)
(5731)
(5667)
(5387)
(5240)
(5181)
(5059)
(4961)
(4732)
(4685)
(4462)
学科
(44779)
(42535)
经济(42493)
(31804)
农业(29967)
管理(17546)
业经(13601)
方法(13246)
地方(12662)
数学(12090)
数学方法(11909)
(11337)
企业(11337)
农业经济(10118)
中国(9449)
土地(9112)
(9034)
农村(9022)
(8993)
(8095)
发展(7150)
(7143)
(7120)
(7015)
(6771)
收入(6738)
(6707)
劳动(6707)
(6529)
贸易(6526)
机构
学院(126731)
大学(120603)
(52803)
经济(51647)
管理(49712)
(46264)
研究(45775)
理学(42800)
理学院(42318)
管理学(41659)
管理学院(41441)
中国(36159)
农业(34912)
科学(29326)
业大(28261)
(25929)
(24141)
中心(22535)
研究所(21841)
农业大学(21257)
(20527)
(20068)
(17980)
经济管理(17292)
(16895)
(16892)
师范(16765)
(16026)
(15978)
科学院(15853)
基金
项目(87009)
科学(67530)
研究(65192)
基金(60964)
(53742)
国家(53186)
科学基金(44575)
社会(40722)
社会科(38011)
社会科学(37996)
(36281)
基金项目(33353)
(29500)
编号(28512)
自然(28071)
(27544)
自然科(27276)
自然科学(27271)
教育(27106)
自然科学基金(26715)
资助(23800)
成果(21563)
(20890)
重点(19204)
(19096)
课题(18569)
(17324)
(17028)
发展(16873)
(16604)
期刊
(67761)
经济(67761)
(52241)
农业(35606)
研究(34103)
中国(30102)
科学(20647)
学报(20400)
业经(18324)
(16849)
大学(16086)
学学(15522)
(13860)
农业经济(13403)
农村(13178)
(13178)
(13038)
金融(13038)
管理(12534)
技术(11596)
问题(10384)
教育(10127)
资源(10109)
农村经济(8885)
(8793)
世界(8408)
经济问题(8254)
业大(7215)
技术经济(7160)
社会(7018)
共检索到194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谭峻  
台湾地区从1958年办理农地重划整理以来,面积已经超过48万公顷。重划整理的效益很显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便于机械化作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农田道路、灌溉、排水等进行了妥善配置;重划整理后农地产权明晰,土地权利由复杂趋于单纯,减少了产权纠纷,改善了人际关系。土地整理促进了区域均衡发展,使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缩小了城乡差距。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宪法  
本文分析了台湾农地重划制度的起因及其经济社会背景,系统介绍了台湾农地重划制度的形成与运作过程及其绩效,讨论了台湾农地重划制度成功实施的内在因素和目前出现的问题,并将中国大陆有关农地整理的做法与台湾的农地重划进行了比较。其主要结论是:实施农地重划需要建立完善配套的制度和一整套规范的操作程序;农地重划得以快速推进的关键是,在政府主导和支持下,充分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保障农户的土地权益。中国大陆应借鉴台湾农地重划的经验,将推行土地规模经营及土地流转与农地整理有机结合起来,并着眼于制度建设,确立农民在农地整理中的主体地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峻  
研究目的:探寻中国大陆在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深化改革的思路。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论:台湾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农地荒废现象严重、农地经营规模缩小、农业就业人口急剧减少与老龄化等情形和中国大陆现状十分相似。为此,台湾启动第二次农地制度改革,转变农地经营方式,实施农地重划改善耕作条件,其改革经验值得借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秀萍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为我国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给农村金融部门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构建以农户土地承包权为抵押的农地金融制度,是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充分吸收台湾地区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如何更好地构建和发展中国大陆农地金融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惠献波  
目前,我国有不少地区的农村正在进行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尝试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进一步的制度建设,也在探索中。笔者认为,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农地抵押贷款制度,有可借鉴之处。日本、台湾地区农地抵押贷款制度的比较贷款主体。1.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农业协同组织的基础之上,日本政府组建了完备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从构成上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由基层农协中的信用合作组织、都道府县的信用联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一夫  薛莉  
20世纪中期以来,台湾地区开展了三次农地制度改革。其中,农地重划和"小地主大佃农"政策在台湾地区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尤其是促进规模化经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当前大陆推动的农村土地流转虽然在制度基础和实施办法上有所差异,但政策目标具有相似性,其改革做法具有参考价值。大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既要坚持强调经营主体多元化,更要强调农地农用的原则;规范土地整理工作;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搭建有效的中介服务平台;给予配套的金融服务支持;分阶段、分区域试验和推广先进做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清勇  
研究目的:讨论台湾地区农地银行政策的推行经过、政策目的、筹备内容、工作流程及成效,作为内地推进农地流转工作的参考。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中国台湾地区从2007年起实施农地银行政策,后来将农地银行列入"小地主大佃农"政策,作为第三阶段农地改革的重要内容。经过几年的实践,该政策初步达到了扩大经营规模和使农业劳动力年轻化的目标。研究结论:内地可以考虑借鉴台湾地区农地银行在建制、人员、工作内容、流程、网站等方面的经验,完善内地农村土地银行等农地流转服务组织的功能,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邵科  于占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台湾地区农业发展大体经历了农业扶持工业与第一次农地改革、农业调整转型与第二次农地改革、精致永续农业与第三次农地改革3个时期。中国台湾地区的农业政策从早期的保供给、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积累等,逐步转向发展精致农业,开拓农业多功能性,提高农民福利。农地制度从坚守"农地农有农用"转向"农地农用"原则,变得管地不管人,从注重"公平"导向转为更加追求"效率"导向。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教训说明,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形势变化而调整革新农业发展战略和农地制度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邵科  于占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台湾地区农业发展大体经历了农业扶持工业与第一次农地改革、农业调整转型与第二次农地改革、精致永续农业与第三次农地改革3个时期。中国台湾地区的农业政策从早期的保供给、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积累等,逐步转向发展精致农业,开拓农业多功能性,提高农民福利。农地制度从坚守"农地农有农用"转向"农地农用"原则,变得管地不管人,从注重"公平"导向转为更加追求"效率"导向。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教训说明,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形势变化而调整革新农业发展战略和农地制度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萧承勇  
农业社会要实现工业化 ,农业必须作出巨大的贡献。成功的农业改革促使台湾地区在短短的三、四十年里就实现了工业化 ,本文运用大量的事实材料证明 :台湾地区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原因 ,是当年的中国国民党当局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农地改革和实施以“农业培养工业 ,以工业扶植农业”的经济发展策略良性循环的结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光宏  赵小睿  
农村土地不动产证券化作为农村金融的创新,不仅能克服农地制度缺陷,吸引外来资金、盘活农村土地,还推动农村规模经营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实现,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台湾地区与大陆同为大陆法系,农地制度有较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台湾地区农业转型时期遇到的问题,以及农地制度变迁和农地不动产证券化运行模式的分析,对我国大陆地区农地证券化的实施提供参考。并结合我国现有问题和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霜  张安录  
研究目的:总结国外和台湾地区农地开发管制的方式和特点,对农地开发管制产生的外部性和补偿的主要研究进行分析和梳理,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中国的农地管制政策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农地开发管制的成功实施,主要依靠配套的法律及辅助手段、全社会对农地保护的共识以及能够吸引参与者的各项突出特点。研究结论:对农地开发管制的外部性研究视角目前主要集中在使测度更加准确、方式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和空间范围从限制开发区与临近区域扩散到更远的范围;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可能是考察外部性市场的相关利益主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立足于参与主体对管制的认知和内生性,探索更为准确的外部性测度和合理补偿方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谢静琪  
依照土地使用管制及土地性质,台湾土地重划实施的地域及方式分成——在都市土地实施的市地重划和在非都市土地实施的农地重划,2000年又从农地重划中独立出农村小区土地重划。归结起来,目前与台湾农村发展相关的重划,有"农地重划"与"农村小区土地重划"两种。农地重划与农村小区土地重划的发展演变依重划性质,台湾推动农地重划过程分为6个阶段:1.1961年之前为实验、试办及示范时期,共办理农地重划4,567公顷;2.1962年~1971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修川  
●对重划利益进行公平、公正、合理分配是农村社区土地重划取得成功的关键●依据"按劳分配"的原则让各利益主体共享重划利益,把农民作为主要受益方,能够使利益主体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利益关系台湾的土地重划体系包括市地重划和农地重划,而农地重划又可分为农业生产用地重划和农村社区土地重划。台湾农村社区土地重划的雏形是1987年实施的农渔村社区更新(又称为农村社区更新),是台湾针对农渔村缺乏统一规划、无序发展、道路弯曲狭窄、排水不畅、公共设施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金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台湾地区农业对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了社会稳定、经济成长的平衡砝码。其农业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7.07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32.67亿美元;1951年至1988年,农业指数上升72.8,年均增长率达3.44%。与此同时,台湾农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还有力地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使台湾地区被誉为著名的亚洲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