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07)
- 2023(11437)
- 2022(9407)
- 2021(8777)
- 2020(7098)
- 2019(16013)
- 2018(15572)
- 2017(29486)
- 2016(15538)
- 2015(17127)
- 2014(17064)
- 2013(17046)
- 2012(15699)
- 2011(14309)
- 2010(15066)
- 2009(14540)
- 2008(13592)
- 2007(12124)
- 2006(11395)
- 2005(10439)
- 学科
- 济(88883)
- 经济(88808)
- 业(52029)
- 农(49354)
- 管理(41996)
- 农业(32997)
- 企(31414)
- 企业(31414)
- 财(29387)
- 中国(27430)
- 融(26415)
- 金融(26415)
- 地方(26341)
- 银(24665)
- 银行(24658)
- 方法(24079)
- 行(23840)
- 业经(23591)
- 数学(21700)
- 数学方法(21608)
- 制(21569)
- 体(16015)
- 务(14188)
- 财务(14172)
- 财务管理(14128)
- 财政(13633)
- 企业财务(13577)
- 发(13435)
- 学(12891)
- 地方经济(12841)
- 机构
- 学院(220315)
- 大学(213736)
- 济(108293)
- 经济(106323)
- 管理(80547)
- 研究(79589)
- 中国(69136)
- 理学(68437)
- 理学院(67762)
- 管理学(66912)
- 管理学院(66512)
- 财(55966)
- 农(50226)
- 京(42755)
- 科学(42435)
- 所(39957)
- 财经(39878)
- 中心(38019)
- 农业(37389)
- 经(36054)
- 研究所(35198)
- 江(34729)
- 经济学(34333)
- 业大(32727)
- 经济学院(30653)
- 财经大学(28699)
- 州(27181)
- 北京(27153)
- 范(27068)
- 师范(26883)
- 基金
- 项目(134345)
- 科学(105749)
- 研究(105479)
- 基金(96853)
- 家(81946)
- 国家(81065)
- 社会(70834)
- 科学基金(69707)
- 社会科(66839)
- 社会科学(66821)
- 省(53761)
- 基金项目(51031)
- 教育(45609)
- 编号(43469)
- 划(42035)
- 自然(39227)
- 资助(38453)
- 自然科(38271)
- 自然科学(38263)
- 自然科学基金(37584)
- 成果(35728)
- 发(31974)
- 部(30326)
- 国家社会(29990)
- 重点(29924)
- 课题(29814)
- 农(29639)
- 性(28672)
- 创(28025)
- 制(27606)
- 期刊
- 济(138094)
- 经济(138094)
- 研究(75756)
- 农(56006)
- 中国(51804)
- 财(46289)
- 融(39766)
- 金融(39766)
- 农业(37102)
- 学报(28709)
- 科学(28074)
- 管理(27845)
- 业经(25427)
- 大学(24217)
- 学学(23401)
- 经济研究(21432)
- 财经(21207)
- 教育(18572)
- 技术(18397)
- 经(18321)
- 问题(18117)
- 业(16387)
- 农村(15601)
- 村(15601)
- 农业经济(14901)
- 世界(14731)
- 经济问题(12958)
- 技术经济(12211)
- 版(11826)
- 贸(10792)
共检索到366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家驹
一、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三年的“土地改革” (一)“土地改革”的内容 1、“三七五”减租。土改前,台湾地租率很高,一般不少于年收获量的50%,有的高达70—80%,一九四九年台湾当局公布《台湾省私有耕地租用办法》,一九五一年六月公布了《耕地三七五减租条例》。所谓“三七五”减租,是对私有耕地限定地租额不得超过正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华增 兰庆高
文章通过VAR模型对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财政金融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利用协整检查、格兰杰因果检查、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财政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金融配置现处于较低的效率,应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发展农村财政金融,以此来创新金融制度和降低风险,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关键词:
VAR模型 农村财政 经济增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孙志红 周婷
基于农村财政金融、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间的作用联系,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00-2014年中国的时序数据,分别对农村财政金融的子系统与农业科技创新之间,农村财政金融、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两个系统之间和三者总体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农村财政金融子系统中,财政支农与农业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不强,需要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农村财政金融、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三者之间始终存在着耦合关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耦合协调关系不断加强,但仍存在很大上升空间,需进一步发挥出农村财政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促进作用,进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农村 财政金融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玉玲 杨晓
利用新疆1984~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新疆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协整关系,但农村金融并没有很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这种不协调的关系,首先要提高农村金融的运营效率;其次政府应该创造宏观环境,引导和规范农村金融。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村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德华
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激发农业经营主体动力活力,是提升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本文结合浙江省宁波市实际情况,从财政金融视角考察相关政策对农村土地流转支持情况及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社保机制、发挥财政补贴引导作用、提升金融手段支持、拓展农村土地流转范围等相关建议。一、近年宁波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宁波市属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之一,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起步较早。据统计,截止2013年末全市农村家庭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洪丹 朱显平
本文首先通过对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和结构的分析发现,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改革存在"路径依赖",农村贷款和财政支农的相对比例较低,这不利于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发展;然而,中央政府能够适时改变发展战略,愈加尊重市场的作用,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逐渐协调。然后,实证检验了1952-1977年、1978-1993年和1994-2012年三个不同的市场化进程阶段的农村金融和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村金融和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逐步显现,且作用的力度不断增强。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制度和结构的分析结论。最后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视角...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乔桂明
本文首先对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与特点 ,尤其是农业投入存在的隐忧 ,农村金融的现状与突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与论述 ,从农村经济发展呼唤农村金融变革的高度 ,对当前强化金融支农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对策性研究。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农村金融 金融变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林 温涛
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 2005~2016年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发现当前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出西部向东部递减、非粮食主产区高于粮食主产区的区域特征。进一步实证检验金融支持与财政引导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和财政支农均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其中财政支农的促进作用最大,农业保险的影响效应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财政支农对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的影响效应具有强化作用,加强财政支农与农业信贷、农业保险的协同配合有助于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因此,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需要强化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和财政支农的促进作用,还需要充分发挥财政支农的引导,加强财政、信贷和保险三者之间的协同配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学军 陈雪君
文章在线性检验与剩余非线性检验基础上选取转移支付、公共投入作为财政金融支农模式的转换变量进行PSTR模型分析,并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后的转换变量及门槛参数估计。结果证实,由转移支付、公共投入构成的财政金融支农模式,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增速的因素,存在门槛条件特征限制,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民可支配收入、农业产业增值在上述两类转换变量下,存在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速非线性关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秦月星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需战略之重根据经济学原理,促进经济增长的需求有两大类三种,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属于内部有效需求)和外部需求,扩大内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的和稳定的动力。“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在当前投资需求过快可能引发经济硬着陆的背景下,重点扩大消费需求,采取各项措施使城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建军 李腊云
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无不与财政金融支持关系紧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农村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存在着财政拨款投入总量不足、政策性银行业务范围太窄、商业性银行撤离农村、农村资金严重流出等问题,由于新农村建设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应该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的农村财政金融支持体系以适应新农村的建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汪兴益 吴东胜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这个目标,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也相应地要从集权型的、以计划经济体制为特征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管理方式转向政企分开、中央和省两级调控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特征的、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方式。在这个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这程中,财政和银行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将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体,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财政和银行如何改革,尤其是两者在改革中确立什么样的关系,就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大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