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71)
2023(8291)
2022(6857)
2021(6008)
2020(4713)
2019(10541)
2018(10155)
2017(19310)
2016(10066)
2015(11052)
2014(11166)
2013(11207)
2012(10847)
2011(10025)
2010(10289)
2009(9173)
2008(8919)
2007(8071)
2006(7475)
2005(7027)
作者
(30692)
(25624)
(25387)
(23861)
(16271)
(12120)
(11537)
(9906)
(9738)
(9132)
(8732)
(8585)
(8287)
(8200)
(7897)
(7883)
(7658)
(7297)
(7266)
(7262)
(6607)
(6322)
(6186)
(5831)
(5719)
(5686)
(5642)
(5642)
(5219)
(5034)
学科
(57180)
经济(57145)
(24115)
地方(23903)
管理(23457)
中国(18658)
(16570)
企业(16570)
(15593)
业经(14781)
地方经济(14498)
方法(14039)
数学(11713)
产业(11685)
数学方法(11635)
农业(11031)
(10797)
(9609)
金融(9608)
环境(9542)
(9262)
(9251)
贸易(9239)
技术(9001)
(8872)
银行(8862)
(8764)
(8739)
(8026)
发展(7896)
机构
学院(148988)
大学(144776)
(65663)
经济(64332)
研究(58886)
管理(53493)
理学(44750)
理学院(44113)
中国(43872)
管理学(43494)
管理学院(43184)
科学(35681)
(32324)
(30344)
研究所(27402)
(27122)
中心(26072)
(24784)
(24544)
(22656)
师范(22425)
(21664)
北京(20879)
财经(20696)
(20159)
经济学(20061)
业大(20017)
农业(19062)
(18553)
(18485)
基金
项目(97663)
科学(77718)
研究(74560)
基金(67946)
(58875)
国家(58369)
科学基金(49816)
社会(48150)
社会科(45866)
社会科学(45862)
(41165)
基金项目(35872)
(33532)
教育(31869)
编号(30266)
(29895)
自然(29167)
自然科(28442)
自然科学(28437)
自然科学基金(27887)
资助(26322)
发展(24746)
(24328)
成果(24011)
重点(22987)
课题(22383)
(21116)
(20056)
国家社会(20035)
创新(19794)
期刊
(83748)
经济(83748)
研究(48015)
中国(36227)
(24404)
管理(22002)
科学(20816)
学报(20048)
教育(18617)
(17950)
农业(17141)
(16316)
金融(16316)
业经(16131)
大学(15148)
技术(14636)
学学(14158)
经济研究(13344)
问题(11019)
财经(9797)
(8960)
(8767)
商业(8710)
资源(8342)
科技(8197)
技术经济(7964)
(7808)
(7801)
论坛(7801)
(7554)
共检索到242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许文忠  林欣美  施懿恬  颜逸帆  
本文目的在于论述台湾在产业结构变迁背景下,北、中、南三个不同产业群聚区域之型态与区域发展所受的冲击有所不同,而造成此差异的原因,除产业连结特质及其坐落的群聚类型特性外,也受当地政府在产业发展上所扮演的角色,及当地技术社群的异同所影响。研究也发现,虽然对不同群聚区域的影响有异,但有一个共同特色,便是台湾的群聚地区,并未因中国大陆崛起而趋向落没或造成产业空洞化,而是更促使产业群聚发展,透过建立紧密的生产网络相互支持及互动学习,而提升技术与全球竞争力。本研究除了针对台湾产业群聚之类型与区域之发展做探讨之外,更进一步分析台湾产业群聚之文献回顾与发展进行探索。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莉  
为充分利用南台湾地理、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南北产业平衡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当局设置了南部科学园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南部科学园区凭借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已发展为台湾第二大科学园区。台湾南部科学园区所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产业群聚的初步形成,而产业群聚的形成又离不开台湾当局的支持与干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麻昌港  
本文主要是在总结已有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衡量产业集群发展程度的一种新方法:产业群聚度,亦称CES测度法,然后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群聚度和经典的产业集聚度具有明显的差别。一般来说,两者在技术密集型的重工业上一致性最大,而在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和自然资源型的重工业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卢振彬  戴泉水  颜尤明  
:以初级生产力为基础 ,应用Steele模式估算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中上层鱼类资源年生产量为16 9.88× 10 4 t。估算鲐鱼类群聚资源量为 10 2 .0 8× 10 4 t。Gulland模式和简单模式估算鲐鱼类群聚资源的MSY分别为 50 .6 6× 10 4 t和 51.0 4× 10 4 t。Schaefer和Fox 2种剩余产量模式所估算的MSY分别为52 .4 1× 10 4 t和 51.73× 10 4 t,估算的fMSY换算为福建灯围渔船分别为 10 17组和 10 75组 ,并从海峡南、北 2个不同群系的鲐鱼类主要种群结构和生态学变化及渔业现状 ,讨论该 2个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梅雪  
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过程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即为经济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城市化过程。这种现象,在台湾地区更为显著,国民生产总值及火均收入均高速增加。根据1952年至1980年的统计资料,国民生产总值增加10.2倍,人均收入增加3.9倍,平均每年增长率维持在9.1%~6%之间。随同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农业产值占全区工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5.9%降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世渊  
IC产业是台湾“十大新兴工业”之一,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IC封装业。目前已成为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笔者认为,台湾IC产业发展特点,主要表现3个方面:一是以“聚群”为发展模式;二是以晶圆代工为主体;三是以DRAM产品为主轴。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台湾IC产业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一些探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斌,谢章澍  
本文研究了台湾海峡两岸区域高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分析了动力机制、耦合机制、外部环境控制机制、自组织运行机制等机制构成,并建立起机制系统网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景辉  
大陆对外开放以来,经济成长快速,如持续稳健发展,极可能成为世界重要经济中心及主要市场之一。而因近年的两岸经济交流,大陆已成为台湾经贸成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在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对仰赖外贸的海岛经济的压力下,台湾各界在探讨未来经济发展规划时,整合化地将大陆及香港地区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共同研讨,已渐成趋势。台湾将在大中华经济发展中扮演何种角色,有必要从台湾的角度进一步加以探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淑芬  高策  
资源型区域的持续发展一直被理论界关注,本文分析认为资源型区域要持续发展需走产业群之路,并对资源型区域产业群的特点、形成或建构产业群的难点与问题做了讨论。最后提出了要建构产业群就需"培植当地化科技资源"等几点看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维杰  
产业群的存在、发展与壮大,是地区经济发展与竞争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及各国政府的有关部门所接受和重视。然而,有关产业群的理论,在我国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本文评价产业群的概念及特征、理论渊源和主要观点等,介绍了这一理论的基本概况。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曾忠禄  
产业群集与区域经济发展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曾忠禄产业群集是指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产业群集现象在西方国家比较普遍。研究产业群集特征,利用产业群集优势发展区域经济,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项文惠  
开埠以来,台湾逐步迈入近代化阶段,为了明确近代化阶段台湾区域发展的特点及其变化,利用1714年法国传教士冯秉正绘制的实测地图、1891年《台湾地舆总图》、1904年《台湾堡图》,并辅以大量数据和文献,考察了开埠以来台湾区域发展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台湾的社会、经济在开埠以来获得较大发展,但大清王朝、日本殖民者的统治也曾不断加强;近代地图是治理台湾的重要工具,体现了统治者的权力和作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项文惠  
开埠以来,台湾逐步迈入近代化阶段,为了明确近代化阶段台湾区域发展的特点及其变化,利用1714年法国传教士冯秉正绘制的实测地图、1891年《台湾地舆总图》、1904年《台湾堡图》,并辅以大量数据和文献,考察了开埠以来台湾区域发展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台湾的社会、经济在开埠以来获得较大发展,但大清王朝、日本殖民者的统治也曾不断加强;近代地图是治理台湾的重要工具,体现了统治者的权力和作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钟明  
文章论述了台湾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台湾信息产业崛起的原因 ,今后的发展 ,及两岸在信息产业合作的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