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46)
2023(7044)
2022(5918)
2021(5320)
2020(4509)
2019(9614)
2018(9563)
2017(17815)
2016(8943)
2015(9954)
2014(9176)
2013(9287)
2012(8502)
2011(7730)
2010(8300)
2009(7979)
2008(6797)
2007(6040)
2006(5188)
2005(4427)
作者
(24685)
(20682)
(20384)
(19389)
(13223)
(9671)
(9143)
(7841)
(7595)
(7374)
(6906)
(6901)
(6612)
(6497)
(6321)
(6221)
(6183)
(6074)
(5888)
(5645)
(5127)
(4966)
(4833)
(4692)
(4584)
(4533)
(4504)
(4496)
(4127)
(4018)
学科
(39763)
经济(39747)
(36226)
管理(33392)
(32341)
企业(32341)
技术(19971)
方法(13972)
技术管理(13091)
业经(12069)
产业(11204)
数学(10965)
数学方法(10883)
中国(10272)
(9818)
地方(9443)
(8102)
理论(7396)
(7157)
贸易(7151)
农业(7003)
(6889)
(6867)
(6539)
金融(6539)
(6266)
(6037)
银行(6025)
(5978)
(5778)
机构
学院(128443)
大学(124962)
(56651)
经济(55727)
管理(53874)
理学(46600)
理学院(46200)
管理学(45694)
管理学院(45430)
研究(41039)
中国(30103)
(25484)
科学(23097)
(22810)
(19896)
(19413)
中心(18831)
财经(18243)
研究所(17491)
经济学(17100)
业大(16714)
(16507)
(16229)
北京(15919)
技术(15817)
(15796)
(15548)
师范(15388)
经济学院(15385)
商学(15312)
基金
项目(87542)
科学(70895)
研究(67946)
基金(62328)
(53375)
国家(52938)
科学基金(46930)
社会(44815)
社会科(42735)
社会科学(42727)
(36998)
基金项目(33269)
教育(30552)
(29491)
自然(28198)
自然科(27594)
自然科学(27589)
自然科学基金(27162)
编号(26608)
(25856)
资助(23227)
创新(22996)
(20799)
成果(20336)
重点(19866)
课题(19049)
国家社会(18798)
(18751)
(18553)
(17539)
期刊
(63340)
经济(63340)
研究(37170)
中国(28800)
管理(24467)
(18043)
教育(16712)
科学(16485)
技术(16186)
学报(14875)
(14528)
大学(12262)
业经(11605)
学学(11489)
科技(10681)
经济研究(10591)
农业(10532)
(10464)
金融(10464)
技术经济(9543)
财经(9085)
(8155)
(7780)
论坛(7780)
问题(7680)
商业(7004)
(6722)
(6473)
现代(6338)
(6123)
共检索到192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熊俊莉  
产业技术供给遵循最低成本法则,"自产成本"与"交易成本"的权衡,使外部技术创新成为台湾产业技术的主要来源。50年来,其为台湾产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而且适时的技术支持,但也引致台湾产业发展的价值危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蒋含明  李非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与产业间同化能力计算公式对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能力和溢出同化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台湾的医药制造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能力逐步上升;但除了电子计算机及办公制造设备产业外,其他产业的溢出同化能力却出现弱化特征,尤其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产业的同化能力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世政  曾海亮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当前尚缺乏在国际金融危机视角下探讨创新政策对企业绩效滞后效应的研究。本研究采用我国台湾地区新竹科学园区1988年至2018年在创新政策的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和企业绩效的大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创新政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滞后效应。结果显示,新竹科学园区在研发投入、专利件数与企业绩效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产业别之间的研发投入、专利与企业绩效滞后效应存在差异;创新政策对产业的研发投入、专利与企业绩效滞后效应存在差异化,其中集成电路、计算机周边、精密机械产业滞后效应显著,而通讯、光电、生物科技产业没有滞后效应;且创新政策的研发投入会透过专利产出影响企业绩效。故政府应依据产业特性制定创新政策,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恩  
自1998年初以来,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台湾经济冲击增大,造成岛内出口严重衰退,物价和失业率上升,股、汇两市双双持续剧挫。为对应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台湾金融、贸易和对外投资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台湾当局制定和实施了“政府再造”、扩大岛内需求、布建金融防火墙、“全球专项拓销方案”等一系列旨在稳定岛内股\汇两市,打击国际投机客炒作,提振外贸出口,刺激岛内需求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荣义  
一、台湾在东亚金融风暴的表现东亚金融风暴造成了亚洲主要国家的股市及汇市重挫,至今依然余波荡漾。在此危机中,台湾股汇市总跌幅为2182%,所受到的创击仅次于其它东亚国家,其稳健的表现的确十分突出。对于台湾的卓越表现,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特别指出台湾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少芬  梁晖晴  
本文在总结和思考台湾地区卡债问题的基础上,从宏观经济背景、市场规模、市场结构等方面分析当前我国大陆地区信用卡市场的特点和潜在的风险点,并提出了加强监管、健全征信系统、强化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培养正确的用卡观念等务实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卢锐  吴云  赵峰  
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下,台湾从先进国家转移了适宜半导体的技术。同时,为了实现技术创新收益,又建立各种制度安排以便于利用和吸收技术创新。正是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台湾IC产业在使用中创新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熊健  
近一个世纪来,台湾农会在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提高农民所得、带动工商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然而,进入七十年代以来,台湾农业逐渐面临经贸自由化与国际化的冲击,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加上政府对农业保护政策的改变,连带影响农会的组织发展,农会组织面临着种...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廖添土  
台湾全民健康保险自1995年实施至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民众的健康有了基本的保障。但是,台湾健保也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问题,至今已经爆发了三次财务危机。本文从台湾健保的管理制度、财务收入制度和财务支出制度等方面对其财务危机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它为完善我国大陆健康保险制度提供的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峰  
本文阐述了台湾地区消费金融的兴起过程,从供给、需求和制度等三个角度分析推动消费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重点讨论消费金融中的重要产品——信用卡和现金卡业务的发展、市场格局和卡债危机,并从银行、消费者和监管者三个层面探讨卡债危机爆发的原因;最后总结消费金融发展的经验,并提出针对中国内地消费金融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庄芮  蔡彤娟  郑学党  
一、欧债危机的最新进展自2009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债危机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在经历了一个痛苦艰难的2012年之后,随着希腊退出危机暂告段落以及欧元区永久性救助基金正式启动,欧元区似乎已经从解体的悬崖边被拉了回来,在解决债务危机方面出现了一些可喜进展:欧盟已制定并正在完善让欧元区走出主权债务危机的制度框架,提出一些积极有效政策(比如直接债券收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范文仲  杜杰阳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后,台湾地区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繁荣时期,由于政策层面的制度引导、资金层面的供给扩张以及民生层面的需求崛起,共同推动了台湾地区消费金融的发展热潮,但也为后来台湾金融史上严重的"双卡风暴"埋下了危机伏笔,给台湾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鉴于台湾与大陆类似的经济发展轨迹,探究台湾地区消费金融从繁荣到危机的商业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敬伟  田新  
经济危机对于很多企业来讲是难言的噩梦,但对于另外一些企业来讲却是难得的机遇。正如通用汽车在破产保护的凄风冷雨中飘摇落魄之时,福特、菲亚特、丰田、本田等竞争对手却摩拳擦掌,意欲趁机抢占通用汽车的地盘,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彬  
马克思从生产过剩角度,凯恩斯从总需求不足的角度,熊彼特则从创新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周期以及经济危机的根源和传导机制。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结构经历较大变化,从第一产业为主到第二产业占优,目前服务业比例又逐渐上升。探究经济危机深层次原因应该更多考虑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引起的经济结构变化因素,从而劳动价值论升级为科技劳动价值论。经济结构调整增加了有效需求,科学技术缓解了利润率的下降,从而周期性的危机具有经济生态环境中的自我平衡和修复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