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7)
- 2023(10713)
- 2022(9514)
- 2021(9060)
- 2020(7535)
- 2019(17406)
- 2018(17380)
- 2017(33691)
- 2016(18602)
- 2015(20676)
- 2014(20618)
- 2013(20491)
- 2012(18682)
- 2011(16742)
- 2010(16406)
- 2009(14805)
- 2008(14313)
- 2007(12228)
- 2006(10423)
- 2005(8947)
- 学科
- 济(68066)
- 经济(67986)
- 管理(51556)
- 业(49455)
- 企(41277)
- 企业(41277)
- 方法(34308)
- 数学(29694)
- 数学方法(29348)
- 农(18481)
- 学(17832)
- 财(17440)
- 中国(16562)
- 业经(15075)
- 地方(13423)
- 农业(12257)
- 理论(12205)
- 贸(11794)
- 贸易(11789)
- 务(11720)
- 财务(11660)
- 财务管理(11640)
- 技术(11619)
- 和(11591)
- 制(11531)
- 易(11450)
- 企业财务(11106)
- 环境(11027)
- 银(9846)
- 银行(9800)
- 机构
- 大学(260925)
- 学院(258846)
- 管理(103456)
- 济(95862)
- 经济(93672)
- 理学(91016)
- 理学院(89955)
- 管理学(88263)
- 管理学院(87807)
- 研究(87279)
- 中国(61923)
- 科学(59133)
- 京(55790)
- 农(49774)
- 所(44985)
- 业大(44805)
- 财(42618)
- 研究所(41775)
- 农业(39741)
- 中心(38900)
- 江(35948)
- 财经(35268)
- 北京(34582)
- 范(33895)
- 师范(33480)
- 经(32262)
- 院(31548)
- 州(29658)
- 技术(28402)
- 经济学(27669)
- 基金
- 项目(187943)
- 科学(146639)
- 基金(136510)
- 研究(132328)
- 家(121479)
- 国家(120509)
- 科学基金(102199)
- 社会(80746)
- 社会科(76452)
- 社会科学(76428)
- 省(73997)
- 基金项目(73404)
- 自然(69958)
- 自然科(68305)
- 自然科学(68287)
- 自然科学基金(67060)
- 划(63025)
- 教育(60097)
- 资助(56218)
- 编号(53330)
- 成果(42481)
- 重点(42112)
- 部(40635)
- 发(39320)
- 创(39110)
- 科研(36784)
- 创新(36497)
- 课题(36373)
- 计划(36314)
- 大学(34498)
共检索到357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新健
以由小麦面筋蛋白制得的可食性保鲜膜为研究对象 ,对影响其贮藏保鲜性较大的透湿性的 5种因素的影响效果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控制小麦面筋蛋白膜的 p H值为 5~ 11,乙醇体积分数为 10 % ,热处理温度为 6 0℃ ,热处理时间为 4h,同时添加 1.5 %的增塑剂和 2 .0 %的硬脂酸 ,膜的透湿性较低 ,效果较好 ,说明可食性小麦面筋蛋白膜是有良好阻湿性能的保鲜膜 .
关键词:
可食性膜 小麦面筋蛋白 透湿性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大军 尹晨 张永智
【目的】研究可食性玉米淀粉膜的成膜工艺条件和改性剂的作用,为开发多功能可食包装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选择不同的淀粉液质量浓度、糊化温度、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制备玉米淀粉膜,根据成膜效果及膜的物理性能,确定玉米淀粉膜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添加10g/L的6种糖醇型改性剂(乙二醇、丙三醇、木糖醇、甘露糖醇、山梨醇和麦芽糖醇)以及5种聚合型改性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明胶、葡甘聚糖和聚氧化乙烯)对膜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玉米淀粉膜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为:浆液淀粉质量浓度50~60g/L,糊化温度90℃,膜干燥温度40~60℃,膜干燥时间4~6h。木糖醇可使淀粉膜表面结构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丽桃 蒋跃明 杨书珍 李月标 屈红霞 林文彬
综述了可食性被膜的类型、特点及其防腐保鲜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被膜在园艺产品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可食性被膜 果蔬贮藏 鲜切产品 果蔬保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雄飞 张凯强 任文来 韩长志
【目的】通过对小麦3种不同营养型病原真菌的候选GPCR蛋白进行找寻及性质对比分析,为进一步找寻新型农药作用靶标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择全基因组序列已经公布的小麦3种营养型病原真菌,基于GPCR蛋白所具有的7重跨膜结构典型特征,利用3种蛋白跨膜在线预测程序(TOPCONS、TMHMM、Philius)对上述病原真菌的候选GPCR蛋白开展找寻,以及候选GPCR蛋白序列长度、理论等电点、不稳定系数、最强亲(疏)水性残基等特征和遗传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麦白粉病菌、叶枯病菌、叶斑病菌中分别含有候选GPCR蛋白11、32、69个,蛋白序列平均长度为396 aa。蛋白的理论等电点平均值在8.78左右、不稳定系数在40左右,亲水性在-2.70左右,疏水性在3.20左右,而最强亲(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分布不一致。上述112个候选GPCR蛋白的遗传关系聚类为三大类,分别具有71、36、5个蛋白。【结论】小麦不同营养型病原真菌的候选GPCR蛋白数量以活体型真菌数量最少、死体型真菌数量最多,半活体型真菌介于两者之间。不同候选GPCR蛋白在理论等电点、不稳定系数等理化性质及遗传关系等方面具有一定同质性特征,然而最强亲(疏)水性氨基酸残基相对具有较大差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海萍 唐朝晖 刘少翔 张兰萍 逯成芳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分析了山西100份小麦品种(系)Waxy蛋白的缺失类型,筛选出缺失Wx-B1蛋白亚基的材料8份。利用2个STS标记和1个SSR标记对不同Waxy蛋白缺失类型进行鉴定,验证其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Wx-7A位点的STS引物在野生型中扩增出1条450 bp的特异带,而在缺失Wx-A1蛋白亚基的突变材料中扩增出1条327 bp的特异带;Wx-4A位点的STS引物在野生型中扩增出1条440 bp的特异带,缺失Wx-B1蛋白亚基的突变材料中没有该扩增片段;Wx-7A,Wx-7D位点的SSR引物在野生型中分别扩增出1条265 bp和1条204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兆华 夏兰芹 陈新民 夏先春 何中虎
利用SDS-PAGE分析了国内外306份小麦品种(系)Waxy蛋白的缺失类型,筛选出缺失Wx-B1蛋白亚基的材料46份;通过对济麦19×豫麦47的120个F2单株Waxy蛋白亚基分析,发现缺失Wx-B1的比例接近1/4,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利用3个STS标记和1个SSR标记对不同Waxy蛋白缺失类型进行鉴定,验证其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Wx-7A位点的STS引物在野生型中扩增出1条1172bp的特异带,而缺失Wx-A1蛋白亚基的突变材料中没有扩增出该特异带;Wx-4A位点的STS引物在野生型中扩增出1条440bp的特异带,缺失Wx-B1蛋白亚基的突变材料中没有该扩增片段;Wx...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晏月明 刘广田 S.Prodanovic D.Zoric G.Surlan-Momirovic N.Mladenov
用酸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A-PAGE,pH3.1)研究了4对醇溶蛋白群(Block)和19个组分在杂种后代的遗传特点。用已知醇溶蛋白Block(等位基因)组成的标准品种鉴定了2个亲本Sana和Francuska4对Block,即Alm和Alf,Ble和Bib,A2f和A21,D2m和D2g,它们分别由同源群1和6组染色体短臂上的Gli-1和Gli2位点编码。正反交F1和F2世代群体的遗传分析显示,每对醇溶蛋白Block呈共显性遗传,由一个等位位点支配,并观察到明显的基因剂量效应。19个不同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分析表明,16个组分由显性单基因控制,3个组分则受控于两对等位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艳敏 郭北海 温之雨 蒋春志 李辉
对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 32 3个无性系进行了SDS PAGE电泳分析 ,结果表明 ,小麦储藏蛋白变异几率随愈伤辐射剂量的增强而增加 ,但是随辐射剂量的增加 ,愈伤存活率、绿苗再生率也随之剧烈降低。同时分析了麦谷蛋白变异类型及其与植株形态变异的关系 ,提出了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辐射诱变的适宜剂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永春 张春艳 张宁 孟凡荣 任江萍 牛洪斌 王翔 尹钧
【目的】分析小麦质膜蛋白基因TaPM19-1的特征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并探讨其在小麦抗逆调控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该基因cDNA全长,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克隆基因编码蛋白的特性,并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该基因在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结果】TaPM19-1的cDNA全长1 090 bp,无内含子,编码蛋白包含18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9.02 kD,包含有典型的AWPM19保守域;依据氨基酸序列将来源于不同植物的16个AWPM19类蛋白分为3组,TaPM19-1与2个来源于大麦及1个二穗短柄草的AWPM19类蛋白亲源关系最近,同属于第三组。高级结构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顾沛雯 吴云锋 王海妮 安凤秋
【目的】探讨小麦蓝矮植原体免疫膜蛋白在介体-病原-寄主互作的分子机理。【方法】通过植原体免疫膜蛋白基因序列两侧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对Imp1051/Imp2265,用PCR方法扩增小麦蓝矮植原体免疫膜蛋白基因;对扩增片段的最大开放阅读框和基因的同源矩阵、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克隆基因所编码蛋白进行跨膜区、亲疏水区和前导信号序列分析。【结果】从小麦蓝矮病病株和接种长春花中均扩增到约1.0kb的特异片段,其中小麦蓝矮植原体免疫膜蛋白基因长495bp,推导的编码蛋白含有164个氨基酸。与10种植原体的免疫膜蛋白基因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小麦蓝矮与三叶草绿变植原体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率分别...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方荣 梁旭方 杨宇晖 杜嵇华 曹亮 叶卫 符云
本研究旨在探寻胃蛋白酶(pepsinogen,PEP)基因的等位基因及其基因型在不同食性驯化表型鳜(Siniperca chuatsi)群体中的分布情况。通过2周食性驯化,挑选出最易驯化和最不易驯化的2组,提取各组鳜鳍条组织DNA,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direct sequencing,DS)、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和创造限制酶切位点PCR法(created restriction site PCR,CRS-PCR)对鳜胃蛋白酶基因5、6、7、8内含子和6、7、8外显子进行SNPs遗传多态性...
关键词:
鳜 胃蛋白酶 SNP 食性驯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太飞 徐兆师 李盼松 陈明 李连城 张俊华 马有志
【目的】利用构建的干旱胁迫处理的小麦cDNA文库,通过酵母双杂系统筛选与小麦TaMAPK2互作的蛋白,并对其进行验证分析。【方法】以小麦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TaMAPK2,构建pGBKT7-TaMAPK2诱饵载体,将诱饵载体pGBKT7-TaMAPK2质粒以及pGADT7和小麦cDNA文库共转化酵母AH109菌株感受态细胞,在SD/-Trp/-Leu/-His/-Ade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30℃培养3—5 d,挑选单克隆于YPDA培养基中培养,吸取1μL各候选克隆的菌液点至于SD/Raf/Gal/x-gal平板上培养,筛选蓝色单克隆。将筛出的单克隆经测序、序列比对分析,初步获得与TaMAPK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占全 宋水山 张英春 杨文香 刘大群
【目的】研究异三聚体G蛋白是否参与小麦抗叶锈病反应的过程,为更深入地了解小麦抗叶锈病的反应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异三聚体G蛋白的效应剂处理离体培养的小麦叶片后接种叶锈菌观察侵染型的变化。测量经异三聚体G蛋白的效应剂诱导后防卫反应酶活性值,观察变化趋势。另外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接种毒性菌株和无毒性菌株后异三聚体G蛋白α亚基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用激活剂(GTPγS、Mastoparan-7)处理后明显可以推迟叶片发病,而抑制剂百日咳毒素(PTX)作用不明显。用G蛋白的激活剂(GTPγS、Mastoparan-7)处理后防卫反应酶的活性升高,而用抑制剂百日咳毒素(PTX)处理后24h再...
关键词:
小麦叶锈病 异三聚体G蛋白 防卫反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辉 刘广田 李保云 刘桂芳 王岳光
采用 SDS- PAGE法 ,对 4个优质亲本与 3个农艺亲本及其杂交获得的正反交 F1,F2 ,BC1F1,BC1F1′籽粒进行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HMW- GS)遗传分析表明 :1普通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受遗传控制 ,不受环境影响 ,具有品种的特性 ;2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在 F1代中呈共显性和倾母遗传现象 ;3控制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基因遗传行为遵从孟德尔的基因的独立分配和自由结合规律规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玉珍 孟繁静
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结合生化技术分析了冬小麦春化期间的玉米赤霉烯酮(ZEN)特异结合蛋白。表明在冬小麦幼苗中存在着ZEN的特异结合蛋白(ZBP)。ZBP对ZEN的结合具有可饱和的性质,Scatchard分析表明解离常数Kd=1.9×10-7mol.L-1,结合位点数目n=6.2mol.mg-1可溶性蛋白。30%饱和硫酸铵沉淀可使ZBP纯化3~4倍。对ZBP进行的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3H-ZEN结合到两个组分上,特异结合组分可能在Rm0.5处。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结合蛋白 冬小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