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68)
- 2023(5864)
- 2022(5069)
- 2021(4591)
- 2020(3799)
- 2019(8769)
- 2018(8455)
- 2017(18001)
- 2016(9466)
- 2015(10844)
- 2014(10753)
- 2013(10758)
- 2012(10258)
- 2011(9431)
- 2010(9501)
- 2009(8849)
- 2008(8682)
- 2007(7729)
- 2006(6822)
- 2005(6005)
- 学科
- 济(47370)
- 经济(47326)
- 管理(30484)
- 业(29981)
- 方法(26419)
- 数学(24968)
- 数学方法(24786)
- 企(23866)
- 企业(23866)
- 财(13362)
- 农(12179)
- 中国(10997)
- 贸(10761)
- 贸易(10758)
- 易(10494)
- 策(8563)
- 地方(8380)
- 业经(8144)
- 务(8082)
- 财务(8070)
- 财务管理(8054)
- 制(8006)
- 农业(7886)
- 企业财务(7736)
- 融(7581)
- 金融(7581)
- 银(7414)
- 银行(7414)
- 行(7078)
- 技术(5901)
- 机构
- 学院(139637)
- 大学(139162)
- 济(68370)
- 经济(67170)
- 管理(58416)
- 理学(50567)
- 理学院(50181)
- 管理学(49619)
- 管理学院(49353)
- 研究(43428)
- 中国(35884)
- 财(33859)
- 京(26842)
- 财经(26811)
- 经(24545)
- 经济学(22474)
- 科学(21102)
- 中心(21078)
- 江(20691)
- 经济学院(20551)
- 财经大学(20037)
- 所(19941)
- 研究所(17483)
- 北京(16889)
- 农(16867)
- 融(16591)
- 商学(16465)
- 金融(16345)
- 商学院(16319)
- 州(16260)
- 基金
- 项目(89360)
- 科学(72900)
- 研究(68417)
- 基金(68217)
- 家(56553)
- 国家(56118)
- 科学基金(50287)
- 社会(46578)
- 社会科(44584)
- 社会科学(44579)
- 基金项目(34621)
- 省(33075)
- 教育(32353)
- 自然(30696)
- 资助(30186)
- 自然科(30051)
- 自然科学(30048)
- 自然科学基金(29580)
- 划(27663)
- 编号(26970)
- 成果(22622)
- 部(21954)
- 教育部(19949)
- 国家社会(19740)
- 人文(19546)
- 重点(19393)
- 发(18844)
- 课题(18690)
- 创(18429)
- 大学(17871)
共检索到208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肖卫国 刘杰
本文利用SVAR模型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分解成为可预期和不可预期成分,并对各货币政策工具的产出时滞与通货膨胀时滞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成分中,不可预期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更短;相比较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利率,当银行信贷增长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时,其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时滞最短。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应继续实施相机抉择型货币政策,且在应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时,应选择控制银行信贷总量和保持均衡的信贷增长率。
关键词:
货币政策分解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时滞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廖旗平
基于前瞻性货币政策理论,运用VAR模型和方差分解技术对1998年1月~2009年9月间我国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进行实证研究。在1998年1月~2009年9月间我国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内部时滞。消费者信心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与前瞻性货币政策存在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因此,货币当局实行前瞻性货币政策时短期政策应盯住企业家信心指数,中长期政策应盯住消费者信心指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勇 涂雪梅 周浩
本文在货币当局与市场主体存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探讨了货币当局实施未预期的宽松性货币政策时,市场主体预期时变性在这一政策行动影响信贷市场融资成本过程中的机制。首先,采用外部融资溢价度量融资成本,提出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未预期的宽松性货币政策通过作用于市场主体预期的时变性特征,进而影响外部融资溢价的非线性效应假说,然后,建立包含货币政策变量的马尔科夫区制转换信贷利差模型和市场主体预期形成模型进行检验。研究显示,未预期的宽松性货币政策会暴露出经济不良的私有信息,从而使市场主体对经济前景形成悲观的预期。而且,在经济衰退阶段,政策行动促使市场主体预期恶化的影响效应较小,会较大幅度地降低外部融资溢价;在经济扩张阶段,政策行动促使市场主体预期恶化的影响效应将会增大,进而较小幅度地降低外部融资溢价,这说明,市场主体预期形成方式的时变性,影响到未预期宽松性货币政策降低信贷市场融资成本的力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夏
本文采用日度数据研究美国预期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非预期货币政策冲击会显著影响我国shi bor利率水平和公司债券到期收益率水平,而对国债到期收益率水平、股市以及人民币汇率影响并不显著。美国非预期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但对我国金融市场影响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美联储预期内的货币政策调整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关键词:
美国货币政策 非预期冲击 中国金融市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杜萌
本文采用ARIMA模型将货币供给量分为预期货币供给量和非预期货币供给量,以非预期货币供给量作为因变量,运用协整,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在长期,非预期的货币政策显著影响实际产出和物价水平,而且呈负相关;在短期,非预期货币供给量对实际产出的影响呈周期性变化,而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则没有此特征。总之,目前我国增加货币供给量能够影响国内经济指标,即货币政策在我国是有效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夏
本文采用日度数据研究美国预期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非预期货币政策冲击会显著影响我国shi bor利率水平和公司债券到期收益率水平,而对国债到期收益率水平、股市以及人民币汇率影响并不显著。美国非预期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但对我国金融市场影响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美联储预期内的货币政策调整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关键词:
美国货币政策 非预期冲击 中国金融市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邝雄 郑春梅
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否能够对价格预期进行引导,是关系货币政策能否通过引导预期提高政策有效性的关键问题。以货币政策引导价格预期的可控性为研究对象,选取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政策公示和政策实行两种政策操作情况,利用φ相关系数和过度反应检验方法,分别检验了央行的政策公示和实行引导公众日度、月度和季度价格预期的可控性情况。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存贷款利率政策,政策的公示和实行对公众日度和月度价格预期的引导效果均不显著;但公众对央行的政策公示存在过度反应现象,且反应程度大于政策实行;政策公示对季度价格预期的引导效果较明显,引导预期可能需要几个月的作用时滞。央行的货币政策对价...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预期引导 φ相关系数 过度反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韦 郑中华
近期我国货币供应量以及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引发各界对我国通胀的担忧。对我国历年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期的价格水平和前一期GDP的增长率是正相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下一年度物价水平的上升,检验结果都显著。货币当局在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该增加货币供应量调节手段,防止流动性泛滥;进行窗口指导,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国际资金流动监管,防止输入型通货膨胀;维持汇率稳定,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窗口指导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亚平
公众预期与货币政策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学中令人感到困惑的热点问题。本文力图对经典理论的基本前提进行深入的研讨 ,强调由于理性预期模型在前提假设方面的简单化 ,才使得理论与现实时常存在差异 ,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析货币政策效应与公众预期的关系 ,最后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方松
预期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一个重要的微观因素,公众理性预期行为必然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从而影响货币政策成效。基于各自的预期假设,西方不同的经济模型里货币政策效应不同。在理性预期条件下,构造简单的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均衡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只会影响通货膨胀率而真实产出不变。
关键词:
预期 货币政策效应 纳什均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薛万祥
本文讨论两个问题:第一,对中国而言,公众的预期到底属何性质;第二,在理性预期假设之下,我们真的可以得出货币政策无用,而应实施单一规则的结论吗? 一、关于中国预期的性质 在货币需求的函数中,收入预期、价格预期和汇率预期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货币需求不稳定性的重要根源之一。如果预期是理性的,那么按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是无用的,决策者们不能(即使是短期内)通过总需求管理来系统地改变就业水平,这反而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由理性预期是否就能得出该结论,我们在下一节再进行分析),因而主张稳定的货币规则。就本文的货币需求型调控来说,如果预期是理性的,那么,货币当局企图通过公开市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徐亚平 徐韬 兰茹佳
由于资产价格含有未来经济运行的一定信息,按照理性预期理论,人们会根据资产价格所包含的特定信息来改变对未来的预期。但另一方面,不完全信息与有限理性决定了人们对于实际经济运行只有模糊的认识。由于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一般比较复杂,资产价格对相关信息的反应也非常灵敏迅速,不仅波动比较频繁,往往波动幅度也比较大,使得资产价格的波动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一般也比较大,导致人们在依据资产价格信息来调整对未来的预期时,状态往往是不稳定的,有时会做出超调或过度反应。所以中央银行虽然并非必须要对资产价格的波动做出直接的政策调控,但必须要加强相关的信息沟通,加强对公众预期的管理,稳定和引导公众的预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鲁臻
本文研究公众预期的货币政策效应,发现公众预期能够影响宏观经济,公众预期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管理与引导公众预期来调控宏观经济。同时,本文还发现,相对于对物价的影响而言,公众预期对产出水平的影响效果更明显,这样,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更注重促进经济增长时,应该更注重利用沟通来管理与引导公众预期,而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更注重稳定物价时,除了沟通引导公众预期之外,还需要其他的政策工具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稳定物价的政策目标。
关键词:
公众预期 货币政策沟通 货币政策效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康庄
本文从我国微观经济主体对宏观经济政策反应的角度入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1995年第1季度至2004年第3季度我国货币政策信号与厂商预期之间的影响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信号与厂商预期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货币政策未能有效引导厂商的预期,厂商的经济活动没有按货币当局的意图行事,这导致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程度不尽如人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力军
本文实证分析了2001年第1季度至2006年第1季度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的相互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反方向变动,间接证明了钉住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的反周期性质;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的相互影响具有持久性;我国居民消费/储蓄(或消费贷款)受到跨期最优的约束,我们不能忽视前瞻性变量对居民行为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