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4)
- 2023(11579)
- 2022(9864)
- 2021(9309)
- 2020(7517)
- 2019(16767)
- 2018(16409)
- 2017(31246)
- 2016(16480)
- 2015(18017)
- 2014(17095)
- 2013(16395)
- 2012(14888)
- 2011(13378)
- 2010(13815)
- 2009(12874)
- 2008(12372)
- 2007(11210)
- 2006(10006)
- 2005(8853)
- 学科
- 管理(59486)
- 济(57755)
- 经济(57680)
- 业(57567)
- 企(51164)
- 企业(51164)
- 方法(20862)
- 农(19167)
- 技术(18014)
- 中国(17784)
- 财(17689)
- 业经(17345)
- 数学(15985)
- 数学方法(15711)
- 策(14637)
- 制(13774)
- 技术管理(12756)
- 理论(12612)
- 农业(12568)
- 贸(12184)
- 贸易(12172)
- 地方(12036)
- 易(11868)
- 划(11565)
- 银(11456)
- 银行(11440)
- 务(11109)
- 财务(11076)
- 财务管理(11059)
- 行(10975)
- 机构
- 学院(224945)
- 大学(220001)
- 管理(94022)
- 济(92890)
- 经济(90944)
- 理学(81104)
- 理学院(80324)
- 管理学(79259)
- 管理学院(78788)
- 研究(70341)
- 中国(54768)
- 财(45022)
- 京(44180)
- 科学(38934)
- 江(35018)
- 财经(34936)
- 中心(33026)
- 所(32539)
- 经(31668)
- 农(29716)
- 范(29287)
- 研究所(29033)
- 师范(29029)
- 业大(27849)
- 州(27739)
- 北京(27237)
- 经济学(26780)
- 院(26010)
- 商学(25858)
- 财经大学(25719)
- 基金
- 项目(147847)
- 科学(120692)
- 研究(115515)
- 基金(108055)
- 家(91733)
- 国家(90889)
- 科学基金(80978)
- 社会(74991)
- 社会科(71088)
- 社会科学(71076)
- 省(59209)
- 基金项目(56646)
- 教育(53984)
- 自然(50535)
- 自然科(49490)
- 自然科学(49482)
- 自然科学基金(48666)
- 划(48635)
- 编号(48176)
- 资助(41725)
- 成果(39552)
- 创(36882)
- 课题(33389)
- 创新(33310)
- 部(32761)
- 重点(32652)
- 发(32324)
- 国家社会(30423)
- 制(30250)
- 项目编号(30130)
- 期刊
- 济(108009)
- 经济(108009)
- 研究(67476)
- 中国(47836)
- 管理(40156)
- 财(34807)
- 教育(30616)
- 科学(28445)
- 农(28059)
- 学报(25462)
- 融(23346)
- 金融(23346)
- 大学(20748)
- 技术(20576)
- 业经(20237)
- 学学(19297)
- 农业(18853)
- 经济研究(17176)
- 财经(17028)
- 经(14752)
- 问题(12975)
- 科技(12131)
- 技术经济(11696)
- 现代(11579)
- 坛(11407)
- 论坛(11407)
- 贸(11403)
- 商业(11114)
- 业(10251)
- 图书(10204)
共检索到339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凌玲 闫燕
力图开辟创新研究的新视角、探索组织激励员工创新行为的策略。基于可雇佣能力视角,分析员工可雇佣能力内涵演进的必然性,在可雇佣能力各维度中融入创新要素;依据计划行为理论,从创新态度、创新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个维度分析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机理,将员工创新行为影响因素归纳为与员工可雇佣能力密切相关的内在因素和与组织创新氛围紧密关联的外在因素,分别包括从可雇佣能力视角加以解释的内生态度、示范性规范、创新自我效能感,以及与组织氛围、主管支持及工作特征密切相关的外生态度、指令性规范与控制力。基于研究发现,提出识别、培养员工可雇佣能力的创新要素,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与员工构建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等企业引导员工产生创新行为的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巍 彭纪生
探讨可雇佣性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调节作用。统计分析发现:可雇佣性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于长期雇佣,可雇佣性对短期雇佣员工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同时,回避失败倾向、雇佣方式和可雇佣性的三项交互作用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巍 彭纪生
探讨可雇佣性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调节作用。统计分析发现:可雇佣性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于长期雇佣,可雇佣性对短期雇佣员工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同时,回避失败倾向、雇佣方式和可雇佣性的三项交互作用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游浚 郑倩倩 张宁俊
基于310名员工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实证研究了知识型员工的心理授权对雇佣关系与服务创新关系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一是互相投资型雇佣关系对服务创新行为有直接正向影响,投资不足型、投资过度型雇佣关系对服务创新行为有负向影响;二是互相投资型雇佣关系对知识型员工心理授权有正向影响,投资不足型、投资过度型雇佣关系对心理授权的部分维度有负向影响;三是投资不足型、投资过度型雇佣关系通过不同的心理授权维度影响员工服务创新行为。
关键词:
雇佣关系 服务创新 心理授权 知识型员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凌玲
雇佣关系稳定性是新型雇佣关系背景下面临的现实困境之一。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发现,直接研究雇佣关系稳定性与可雇佣能力二者关系的文献较为缺乏。据此,本文首先总结我国雇佣稳定性变迁的三个阶段,进而提出"可雇佣能力"是平衡员工的就业保障性与灵活性、组织的变革需要与构建竞争优势的枢纽。可雇佣能力与雇佣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从可雇佣能力的角度保持雇佣关系稳定的雇佣策略创新在于重构以可雇佣能力为核心的心理契约,构建弹性化、差异化和匹配度高的雇佣关系模式。拜耳中国公司的实践表明,员工可雇佣能力提升能够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
关键词:
可雇佣能力 雇佣关系稳定性 新型雇佣关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裴嘉良 刘善仕 蒋建武 黄小霞 冯镜铭
共享经济下的新型非典型雇佣呈现出组织形态平台化、雇佣关系复杂化、用工类型多样化和劳动控制数字化的新特征,新型非典型雇佣策略也逐渐成为企业应对动态环境变化、优化综合用工成本以及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本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依据企业动态能力的获取方向和实现方式两个维度,对共享经济下企业新型非典型雇佣的组织环境进行构型分析,根据不同动态能力管理目标针对性地提炼出众包分布式、在线匹配式、自主竞争式和外包集约式四种新型非典型雇佣策略,同时构建出共享经济下新型非典型雇佣配置策略选择机制的理论模型。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谭亚莉 万晶晶
本文首先总结了可雇佣能力概念自出现至今近一个世纪以来所经历的七个阶段的内涵演进,并从交互视角、转换视角、适应视角和契约视角四个不同视角对可雇佣能力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了几种典型的可雇佣能力因素构成模型,并对可雇佣能力的测量方法、前因及结果变量进行了阐述;最后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可雇佣能力 多重视角 内涵 因素构成模型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赵红丹 彭正龙 梁东
整合组织信任理论和知识分享理论,基于雇佣关系视角,构建组织信任与知识分享的概念模型,并通过选取本土企业管理者及其直接下属的504个配对样本,运用层级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组织信任与知识分享、领导-部属交换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契约违背显著负相关;领导-部属交换与知识分享显著正相关,心理契约违背与知识分享显著负相关;心理契约违背对组织信任和知识分享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而领导-部属交换对组织信任和知识分享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这表明,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从组织信任视角促进员工的知识分享,要特别重视雇佣关系在其中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娜
大学生可雇佣技能是使大学生成功获得并胜任一定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包括以通识技能为基础的人际技能、国际化技能、应用技能、自我发展技能、随机应变技能和创新技能。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技能是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和解决人才瓶颈问题的关键。在深刻理解大学生可雇佣技能内涵和生成机制的基础上,高等教育要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清晰的定位,转变教育观念,以应用教育为导向,创新通识教育、专业实践和综合素质的集成课程体系和可雇佣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通过引导式教育、校企合作订单式教育、中外合作国际化教育和创业教育等途径培
关键词:
雇佣技能 生成机制 通识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赵莉
大学生可雇佣性和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也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大学生可雇佣性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内部相通性,以就业实现为指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对高等教育的现实要求,也符合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定位。在充分解读可雇佣性和创新能力的内涵与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可雇佣性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要素模型,并重点从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两个层面探讨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
可雇佣性 创新能力 大学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雪莲 祝怀新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加深,高职院校学生因可雇佣性不足导致的就业竞争力不强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可雇佣性情况调查,明晰其可雇佣性结构现状,在教育生态理论的指导下,从学校、企业、政府、教师、学生等教育各要素出发,建构学生可雇佣性培养共同体,整体优化可雇佣性的课程生态和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素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增强专业自信和职业自我效能,切实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可雇佣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静静 赵曙明 蒋守芬
本文利用全国多个省份和地区的60多家企业860名员工的调研数据,对雇佣关系视角下冲突管理行为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检验了心理授权的中介效应,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合作型的冲突管理行为、竞争型的冲突管理行为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授权在在合作型的冲突管理行为、竞争型的冲突管理行为和员工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冲突管理行为 心理授权 员工创造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柳 程延园 张庆 薛峰
组织不公平破坏了员工与组织之间的雇佣关系,补救受损的雇佣关系对组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情境模拟实验的方法,以企业员工为主要对象,探讨了不公平情境下道歉策略对雇佣关系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道歉策略能够提高员工的组织公平感和组织信任,缓解愤怒情绪,而且尊重感部分中介了道歉策略与互动公平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不公平 道歉 雇佣关系 尊重感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何勤 程雅馨 邹建刚
互联网经济下由于生产组织方式、企业边界、技术进步、管理与组织创新等发生变化,就业方式和就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雇佣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从引发雇佣关系转型的关键的因素出发,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互联网经济下雇佣关系的转型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的创新措施。互联网经济下雇佣关系的职业类型、雇佣性质、雇佣结构、雇佣方式等特征发生转变,更加灵活、松散的灵活雇佣关系模式大量存在,占到六成以上,这种雇佣关系在互联网经济下将成为主流雇佣关系模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人力资本价值共创、共享、共治"的管理新模式、建立灵活雇佣关系的劳资冲突预警机制、创新预防灵活雇佣关系风险的策略、变革雇主策略,由"控制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秦敏 黄丽华
将员工IT创新使用分为复杂信息系统创新使用和简单软件工具创新使用两种类型,从需要理论(ERG)和社会资本双重理论视角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员工IT创新使用形成机理模型和理论假设。通过246份企业IT员工的调查问卷,以SPSS和LISREL统计软件作为分析工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专家网络连结、信任、生存需要和成长需要对员工复杂信息系统创新使用形成有显著影响,同时信任和关系需要对员工简单软件工具创新使用形成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