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4)
- 2023(11924)
- 2022(10532)
- 2021(10100)
- 2020(8392)
- 2019(19360)
- 2018(19312)
- 2017(37300)
- 2016(20359)
- 2015(22653)
- 2014(22624)
- 2013(22511)
- 2012(20636)
- 2011(18505)
- 2010(18369)
- 2009(16581)
- 2008(16163)
- 2007(13996)
- 2006(12147)
- 2005(10558)
- 学科
- 济(77161)
- 经济(77065)
- 管理(62312)
- 业(57208)
- 企(48150)
- 企业(48150)
- 方法(38382)
- 数学(33000)
- 数学方法(32633)
- 农(20412)
- 财(20332)
- 中国(19642)
- 学(19040)
- 业经(17185)
- 地方(15177)
- 制(14210)
- 理论(14029)
- 农业(13862)
- 贸(13418)
- 贸易(13407)
- 技术(13330)
- 务(13289)
- 财务(13228)
- 财务管理(13204)
- 易(12967)
- 和(12914)
- 企业财务(12617)
- 环境(12025)
- 银(11969)
- 银行(11925)
- 机构
- 大学(288025)
- 学院(284365)
- 管理(116906)
- 济(108031)
- 经济(105538)
- 理学(102551)
- 理学院(101344)
- 管理学(99461)
- 管理学院(98958)
- 研究(93163)
- 中国(68385)
- 京(61395)
- 科学(60550)
- 财(49452)
- 农(48038)
- 所(46967)
- 业大(45328)
- 研究所(43228)
- 中心(42305)
- 江(40313)
- 财经(40266)
- 北京(38456)
- 农业(37856)
- 范(37772)
- 师范(37396)
- 经(36831)
- 院(33966)
- 州(33286)
- 经济学(31217)
- 商学(30517)
- 基金
- 项目(202618)
- 科学(159606)
- 基金(148486)
- 研究(144949)
- 家(130278)
- 国家(129188)
- 科学基金(111268)
- 社会(90727)
- 社会科(85780)
- 社会科学(85758)
- 基金项目(80017)
- 省(78347)
- 自然(74879)
- 自然科(73190)
- 自然科学(73173)
- 自然科学基金(71900)
- 划(66482)
- 教育(66469)
- 资助(60938)
- 编号(58477)
- 成果(46691)
- 重点(44744)
- 部(44611)
- 创(42061)
- 发(41553)
- 课题(39635)
- 科研(39128)
- 创新(39078)
- 教育部(38065)
- 大学(37666)
- 期刊
- 济(114165)
- 经济(114165)
- 研究(80561)
- 中国(53417)
- 学报(49102)
- 科学(44594)
- 农(42634)
- 管理(42250)
- 大学(36839)
- 财(36370)
- 学学(34604)
- 教育(31499)
- 农业(29911)
- 技术(23386)
- 融(22080)
- 金融(22080)
- 财经(19367)
- 业经(19220)
- 经济研究(17921)
- 图书(16571)
- 经(16375)
- 业(15540)
- 科技(14883)
- 问题(14648)
- 理论(14640)
- 版(13655)
- 实践(13653)
- 践(13653)
- 技术经济(13342)
- 资源(13158)
共检索到404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朱朴义 胡蓓
基于国内32家企业的749份问卷调查数据样本,在相关分析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统计分析方法对员工可雇佣性与EVLN行为之间关系及工作不安全感在两者关系中存在的中介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内部可雇佣性对忠诚、建言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退出、忽略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外部可雇佣性对退出、忽略、忠诚和建言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不安全感在内部、外部可雇佣性与退出、忽略及忠诚行为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而在与建言行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研究结果为探讨EVLN行为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组织可以通过内部、外部可雇佣性干预员工的EVLN行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朴义 胡蓓
文章基于399份劳务派遣员工样本数据,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劳务派遣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对EVLN(Exit,Voice,Loyalty and Neglect)行为的影响及身份转换期望对工作不安全感与EVLN行为影响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作不安全感对派遣员工退出行为、忽略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忠诚行为、建言行为影响作用不显著;身份转换期望在工作不安全感与EVLN行为关系中均存在显著调节效应,身份转换期望正向调节工作不安全感对退出行为、忽略行为的正向影响关系;对工作不安全感与忠诚行为、建言行为的关系方向进行了调节,而对关系强度不存在调节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爽 陈莉 陈洋 马菲菲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理论模型和资源保存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在中国背景下企业员工工作要求对出勤主义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要求与工作不安全感及出勤主义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工作不安全感在工作要求与出勤主义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心理资本能够缓冲工作要求对工作不安全感的消极影响,从而有效消除或限制了企业员工的出勤主义行为。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张莉 陈龙 赵宁 刘轩
从自我知觉的理论视角构建了主动化行为在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承诺之间的中介作用,并分析了数量工作不安全感和质量工作不安全感两种类型的工作不安全感对组织承诺的差异化影响。通过调查222名制造企业的员工,对假设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质量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承诺呈负相关关系;质量工作不安全感对组织承诺的负向影响要大于数量工作不安全感的影响;员工的主动化行为能够中介质量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三嫚
本文旨在考察工作不安全感对组织承诺的影响过程中的心理契约破坏感的中介机制。本文对来自企业的398个有效调查样本,采用层级回归法和中介效应检验程序,获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在工作不安全感的五个分维度中,工作丧失不安全感、薪酬晋升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不安全感均对组织承诺不具有显著影响,但工作执行不安全感对组织承诺具有负向影响,过度竞争不安全感对组织承诺则具有正向影响;(2)心理契约破坏感对组织承诺具有负向影响;(3)心理契约破坏感在工作执行不安全感和组织承诺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在过度竞争不安全感和组织承诺间则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最后,研究结合以上研究结果和心理契约理论与可雇佣性理论阐发了相关管理启...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弘 陈浩
员工看似处于工作状态,但不安全感和焦虑像一张网将其紧紧束缚,使员工没有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工作效率明显低下。随着新技术对传统行业的巨大冲击,高技能岗位加速崛起,企业大幅削减了低技能岗位的设置,而一些后备支持岗位(如行政、公关)更是惨遭"灭顶之灾"。这种变化引发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后续反应
关键词:
工作不安全感 焦虑 四维结构 干预对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秦润莹
从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的概念、内容及测量、前因与结果等角度对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理清了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的概念特征、内容结构、影响因素及其对企业员工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工作不安全感 企业员工 情绪 态度 行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黄爱华 黎子森
本文从资源保存理论出发,以180名企业员工为样本探讨了知识隐藏在工作不安全感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关系的中介机制及任务互赖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工作不安全感通过正向影响知识隐藏间接对员工创造力产生负向影响;(3)任务互赖调节了工作安全感与知识隐藏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任务互赖程度越高,工作不安全感对知识隐藏的影响越弱,反之越强;(4)任务互赖对工作不安全感与员工创造力的负向影响体现为第一阶段被调节的中介作用,即任务互赖程度越高,工作不安全感通过知识隐藏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越弱。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叶龙 余彬彬 郭名
基于社会比较理论,以来自12家企业的330名员工为调查样本,探讨了中国传统耻感文化情景下工作不安全感影响工作场所非正式学习的中介机制及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工作场所非正式学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自尊在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场所非正式学习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成就动机越强,组织自尊对工作场所非正式学习的反向刺激效应就越强,同时组织自尊在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场所非正式学习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也越强。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张莉 林与川 张林
工作不安全感作为组织变革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压力源,不仅引发员工对工作持续性和稳定性的担忧,同时导致员工诸多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的作用机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压力源-压力框架,构建情绪劳动为中介的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影响和作用机制模型,从资源角度阐述认知性工作不安全感和情感性工作不安全感如何通过情绪劳动引发情绪耗竭,运用层次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10家企业的197份样本数据进行模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认知性工作不安全感和情感性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均有正向影响,工作不安全感通过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两种情绪劳动的方式消耗心理努力以导致情绪耗竭。因此,组织不仅可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吴欢伟 潘紫晨 雷宣
在乌卡时代背景下,组织和员工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危机。面对危机,员工可能无所适从并表现出不适应行为,也可能快速适应变化并积极响应。积极心理学重视帮助员工在危机中实现积极结果 ,并强调防御性悲观这种忧患思想的积极作用。对此,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探究员工危机经历如何影响适应性绩效,以及防御性悲观如何为员工应对危机做出贡献。本研究搜集了331名员工两阶段的调查问卷,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员工危机经历激发了员工的工作不安全感,进而降低了适应性绩效;防御性悲观削弱了工作不安全感对适应性绩效的消极影响,进而削弱了员工危机经历通过工作不安全感对适应性绩效的消极影响。本研究既从理论上将研究视角拓宽至防御性悲观的积极作用,也为员工更好地创造适应性绩效以应对危机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迎伟 张露 毛竹
创新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服务型企业,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源",其创新往往需要一线员工的积极参与。本文以压力评价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服务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并重点分析了情绪劳动的表层策略和深层策略在其中起到的不同中介作用,以及验证了组织支持感的调节效应。本文分阶段收集到632份服务业员工问卷,研究结果表明:工作不安全感既能通过表层策略负向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又能够通过深层策略增进员工的创新行为,而其中深层策略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组织支持感在表层策略和深层策略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并验证了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朱瑜 李云健 马智妍 王小霏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在保护广大员工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对企业的制度与管理创新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因此相当一部分企业或多或少地采取了规避劳动合同法的行为。当组织的这种行为被新生代员工所感知后,对新生代员工的心理与行为会造成什么影响,是目前国内研究较少关注和本研究将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华南地区企业新生代员工为调查对象,通过两次实证调查,在系统检验员工组织劳动合同法规避认知、工作不安全感和组织报复行为测量工具有效性的基础上,建构了员工组织劳动合同法规避认知、工作不安全感和组织报复行为关系的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新生代员工组织劳动合同法规避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工作不安全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宁 周密 赵西萍
探讨新员工典型的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政治化的关系,并验证反馈寻求策略的中介作用;同时结合文化背景,辨析权力距离感知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208份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询问组织外部朋友在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政治化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权力距离感知对工作不安全感与反馈寻求策略关系的调节作用被证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宁 周密 赵西萍
探讨新员工典型的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政治化的关系,并验证反馈寻求策略的中介作用;同时结合文化背景,辨析权力距离感知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208份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询问组织外部朋友在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政治化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权力距离感知对工作不安全感与反馈寻求策略关系的调节作用被证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