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2)
2023(7861)
2022(6745)
2021(6033)
2020(4889)
2019(10582)
2018(10305)
2017(19977)
2016(10657)
2015(11564)
2014(11811)
2013(11784)
2012(11218)
2011(10462)
2010(10656)
2009(9924)
2008(9767)
2007(8851)
2006(8107)
2005(7417)
作者
(32108)
(27064)
(26721)
(25738)
(17354)
(12950)
(12242)
(10513)
(10127)
(9720)
(9536)
(8880)
(8745)
(8710)
(8541)
(8138)
(7882)
(7797)
(7671)
(7590)
(6795)
(6581)
(6481)
(6247)
(6232)
(5968)
(5947)
(5628)
(5543)
(5335)
学科
(67465)
经济(67311)
管理(29919)
(25677)
方法(22607)
(22230)
企业(22230)
数学(18029)
数学方法(17832)
地方(16379)
中国(14086)
(13840)
业经(12909)
地方经济(12172)
(11826)
(11718)
(9901)
理论(9824)
(9357)
(8067)
金融(8066)
环境(8017)
农业(7618)
经济学(7609)
(7453)
(7363)
银行(7354)
(7056)
(7049)
财务(7038)
机构
大学(163631)
学院(162025)
(75789)
经济(74220)
研究(61473)
管理(56884)
理学(48784)
理学院(48088)
管理学(47204)
管理学院(46879)
中国(44362)
科学(35975)
(34254)
(34173)
(31734)
研究所(28505)
财经(27197)
中心(26425)
(26379)
经济学(24975)
(24664)
(24069)
业大(22081)
(22071)
经济学院(22050)
师范(21893)
北京(21841)
(21632)
农业(20610)
财经大学(20091)
基金
项目(102074)
科学(80772)
基金(75921)
研究(72385)
(66842)
国家(66326)
科学基金(56155)
社会(50562)
社会科(46818)
社会科学(46797)
基金项目(39218)
(38236)
自然(35109)
自然科(34318)
自然科学(34307)
自然科学基金(33739)
(33089)
教育(32683)
资助(31331)
编号(26671)
重点(23253)
(23072)
成果(22717)
(22594)
国家社会(21266)
(20287)
(20286)
教育部(20010)
课题(19411)
科研(19281)
期刊
(91928)
经济(91928)
研究(55024)
中国(32879)
(27915)
学报(27017)
(24668)
科学(24218)
管理(24048)
大学(20358)
学学(19375)
农业(16461)
经济研究(15887)
财经(15403)
教育(15192)
(14575)
金融(14575)
(13488)
技术(12564)
问题(11535)
业经(11496)
技术经济(9187)
统计(9186)
(8629)
世界(8502)
(8494)
(7830)
(7828)
现代(7391)
国际(7282)
共检索到253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丁堡骏   夏鑫雨  
米塞斯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可行性提出了著名的可通约性诘难:从“人的行动学”出发,米塞斯认为经济领域目的与手段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要求经济行动具有可计算性,后者则要求经济产品具有可通约性,而货币是唯一可赋予产品以可通约性的交换工具。米塞斯据此认为马克思主义扬弃货币的自由人联合体构想是不可行的。这种诘难陷入了商品拜物教的思维陷阱。在对价值规律的认识上,米塞斯将价值规律视为社会按比例分配劳动、节约劳动时间的唯一实现形式,从而错把货币核算视为最精确的核算方式。在对生产方式的理解上,米塞斯将资本主义视为永恒的生产方式,从而错把产品的可通约性视为社会组织生产的必要条件。在处理劳动与货币的关系时,米塞斯没有追问货币形式的起源,从而错把货币视为商品具有可通约性的原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延  姜腾凯  
赫苏斯·韦尔塔·德索托(Jesús Huerta de Soto)是当代奥地利学派代表人之一,他深入批评了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等主流的宏观经济学派,以及主流经济学微观分析框架中的效率标准和市场均衡。他继承和发展了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构建起奥地利学派的宏微观分析框架,推动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理论的体系化,其"动态效率"理论也为奥地利学派的福利经济学开辟了道路。德索托还追溯了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渊源,并总结出奥地利学派的风格特点。此外,他对社会主义经济核算争论进行了回顾与评判,证明奥地利学派才是经济理论史上那场著名辩论的胜利者,并阐明科技的发展不仅不会为计划经济提供可能,反而更强化了市场经济的重要性与地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萍  张曼  
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选择郑萍,张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的具有根本性质和决定意义的突破,这种制度选择和制度创新也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概括总结,它必将引发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方式和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艳萍  
20世纪前期的社会主义经济核算论战讨论了市场与计划的关系问题,论战以"经济核算"概念为切入点,指出经济核算是人类理性经济行为的选择,进而将论战延伸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之间的争论,引起了关注。"论战"更新了人们对计划和市场的传统认识,强调市场与计划在本质上是一种工具性存在,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可以被调整和塑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已经在经验上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既不能迷信市场也不能忽视计划,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实现市场经济与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建安  
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存在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计划经济作为有计划发展国民经济的社会经济制度,既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也可以建立在产品经济基础上,而不可能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建立在产品经济基础上的计划经济,或日产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舒化鲁  
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是错误的.造成这一错误的深层原因是对历史唯物论的简单化教条化.按照简单化教条化的历史唯物论,社会结构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三个层次.而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都只能属于中间层次的生产关系,因而使之获得了理论上的同一性.造成这一错误的直接原因是混淆了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与劳动的组织形式的区别.在已有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中,也从没有这种区别.所以属于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的计划经济与属于劳动的组织形式的社会主义的区别也就不存在了.劳动的组织形式也就是生产关系的核心,但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却只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中介层次.就其实质而言,计划经济与自然经济都属于同一社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于光远  
文章认为,从理解和使用上的差异来看,计划经济一词事实上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前者指的是有计划发展的经济,后者指的是社会资源主要由计划来调节,而不是由市场来调节的一种经济制度。作为广义的计划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建立起来之后仍然是存在的,即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并存的。但作为狭义的计划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建立起来之后是不再存在的。市场经济一家独存的局面早就存在了,但狭义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格局则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才形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场经济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计划经济在改革中也发生了某些变化,但狭义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格局,目前尚没有改变。不仅...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清平  
米塞斯的行为逻辑学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悖论:我们怎样才能摆脱自己的规范性价值评判的误导和扭曲,从实然性的视角出发,考察同样富于规范性价值内涵的人的行为的逻辑结构?尽管他的解答也存在着忽视善恶价值基准等不足之处,却对于包括经济学在内的整个人文社科领域都做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贡献,尤其是清晰地分辨了"事实"与"价值"、"元"与"规范性"这两个许多西方哲学家也往往混为一谈的不同层面,值得我们在考察人的行为特别是市场交换行为时深入反思:如何通过引入善恶是非这些人的行为必须诉诸的元价值学基本标准,依据"人性的逻辑"探讨包括"不等价交换"在内的种种市场行为的内在机制,从中揭示诸如"看不见的手"、"边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国光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体制。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80年代初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后,在90年代初发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这一突破对今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结果,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建设实践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我们现在提出用市场经济概念代替有计划商品经济概念,就是强调要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在资源配置问题上就必须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卓元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进入了崭新的加速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正在逐步形成和进一步探索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开...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文利  
本文从计划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系统的运行机制和政府行为出发 ,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在体制转型时期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所经历的一系列改革 ,展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系统的运行机制 ,讨论了劳动力市场和高等教育市场的形成 ,并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主要手段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潼  
本文用数理经济学方法从理论上论证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可结合性,划分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和职能。在实施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条件下,提出了国家宏观调控理论上应考虑的一些经济数量界限。一、社会经济活动宏观效果函数国家组织、管理、计划、调控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岳巍  
如何进一步健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问题,已经提到我国统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我们要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水平,逐步实现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必须有一个适合我国情况的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大力开展综合分析研究工作,系统地反映我国国民经济比例,效益和速度,反映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春学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争论"始于米塞斯1920年的著名论文。第一轮争论的核心问题是:没有市场价格,社会主义经济能否进行理性的核算,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上世纪50~80年代,争论以"计划经济和市场之间关系"的形式再次出现,核心问题是由哪一种方式("计划"或"市场")形成的价格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争论转化为新奥地利经济学与作为兰格模式理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之间的辩论,争论的核心问题是:究竟哪一种经济学能更好地解释市场价格和自由市场制度的效率?中国的实践已经否定了社会主义与市场制度不相容的观点,但这不等于说他们的观点完全没有意义。对这场争论的反思,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市场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