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65)
- 2023(15302)
- 2022(12636)
- 2021(11571)
- 2020(9955)
- 2019(22512)
- 2018(21972)
- 2017(42000)
- 2016(22964)
- 2015(25710)
- 2014(25428)
- 2013(25469)
- 2012(23664)
- 2011(21355)
- 2010(21421)
- 2009(20472)
- 2008(20678)
- 2007(18637)
- 2006(16423)
- 2005(15427)
- 学科
- 济(105176)
- 经济(105022)
- 业(92867)
- 企(84340)
- 企业(84340)
- 管理(83727)
- 方法(48010)
- 数学(39121)
- 数学方法(38835)
- 财(35207)
- 业经(31113)
- 农(30263)
- 中国(27887)
- 制(25440)
- 务(24367)
- 财务(24341)
- 财务管理(24301)
- 企业财务(23138)
- 农业(21170)
- 技术(19560)
- 贸(19513)
- 贸易(19500)
- 易(19036)
- 体(18709)
- 学(18007)
- 策(17780)
- 划(17756)
- 银(17194)
- 银行(17159)
- 和(16950)
- 机构
- 学院(338742)
- 大学(338410)
- 济(150930)
- 经济(148316)
- 管理(130943)
- 研究(116574)
- 理学(112339)
- 理学院(111192)
- 管理学(109729)
- 管理学院(109082)
- 中国(93300)
- 财(73896)
- 京(71355)
- 科学(67555)
- 农(59871)
- 所(59244)
- 财经(58039)
- 研究所(53197)
- 经(52950)
- 中心(51983)
- 江(51509)
- 业大(48723)
- 经济学(47935)
- 农业(47303)
- 北京(45097)
- 经济学院(43234)
- 财经大学(43177)
- 院(41735)
- 州(39787)
- 范(38555)
- 基金
- 项目(218853)
- 科学(174924)
- 基金(164276)
- 研究(157650)
- 家(143912)
- 国家(142736)
- 科学基金(123078)
- 社会(104757)
- 社会科(99506)
- 社会科学(99483)
- 基金项目(85395)
- 省(82838)
- 自然(79267)
- 自然科(77500)
- 自然科学(77472)
- 自然科学基金(76222)
- 教育(71792)
- 划(70043)
- 资助(68255)
- 编号(59779)
- 部(50560)
- 重点(49406)
- 成果(49016)
- 创(48110)
- 发(46197)
- 业(45323)
- 国家社会(44981)
- 制(44583)
- 创新(44348)
- 教育部(43774)
- 期刊
- 济(168398)
- 经济(168398)
- 研究(104311)
- 中国(68764)
- 财(61519)
- 农(55458)
- 管理(54800)
- 学报(53150)
- 科学(50749)
- 大学(41202)
- 学学(39368)
- 农业(37609)
- 融(35887)
- 金融(35887)
- 财经(31005)
- 教育(28984)
- 技术(28608)
- 经济研究(28020)
- 经(26717)
- 业经(26310)
- 业(22899)
- 问题(22192)
- 贸(19708)
- 技术经济(18741)
- 世界(18363)
- 国际(17246)
- 版(16036)
- 现代(15973)
- 财会(15644)
- 统计(15566)
共检索到518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周浩 余壮雄 杨铮
以城市作为空间单位,本文利用泊松模型考察了1998—2007年间可达性和集聚经济对中国制造业新企业选址的影响。主要结论是:(1)区域间需求可达性对新企业具有排斥力,供给可达性和区域内需求可达性对新企业具有吸引力。(2)区域内需求可达性对出口企业选址的影响并不显著,对非出口企业选址则具有明显的吸引力。(3)集聚经济是吸引新企业落户的重要因素,其中地方化经济比城市化经济对新企业的吸引力更大。
关键词:
可达性 集聚 企业选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荣 顾乃华
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将262个地级市作为企业选择空间,运用负二项回归检验上游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企业选址的影响,并考察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来自上游企业的服务供给成为新企业向"中心"地区靠拢的驱动力;上游服务业发展所引发的知识溢出与经济集聚对工业企业选址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制度环境能够增强上游服务业对工业企业选址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宣烨 余泳泽
研究目标:考察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OP方法测度了制造业企业生产率,采用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对于专业化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更明显;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国有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的作用大于非国有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中小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效果不明显。研究创新:将空间集聚外溢效应的衰减指数纳入城市生产性服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宣烨 余泳泽
研究目标:考察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OP方法测度了制造业企业生产率,采用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对于专业化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更明显;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国有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的作用大于非国有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中小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效果不明显。研究创新:将空间集聚外溢效应的衰减指数纳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指标设定之中,考察了不同城市规模和产业层级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企业生产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价值: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修岩 陈至人
本文基于 2005—2007 年中国近 14 多万个制造业企业样本组成的面板数据,采用分层线性模型的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集聚经济和所有制类型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企业个体特征后,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等外部性集聚收益依然显著存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所有制类型对企业从集聚中获得的收益也存在显著影响,国有企业获得的地方化经济效应明显大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外资企业获得的城市化经济效应则显著高于内资企业。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蓉 夏晓华 黄桂田
本文通过构建关联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势能(APE)指标,从理论与实证上考察了由劳动力选择性集聚带来的学习交流效应对当地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带来的学习交流机会的增加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的创新行为显著提升地区企业生产效率,其中由移民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带来的贡献不断凸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APE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较大的经济区域内均显著存在,移民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动与集聚削弱了区域间人才交流壁垒,促进了区域间交流合作与融合。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黎日荣 周政
制造业依然有进一步向城市集聚的趋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在什么条件下集聚才能避免拥挤效应,从而有效地提高集聚效应,对此,现有文献尚未作出很好的解释。对不同空间尺度下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应,可使用中国2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分析。与已有文献普遍认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提升制造业生产率不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在不同空间单元表现不同,在全市范围表现为显著的集聚效应,每平方公里增加100个生产性服务就业人口,企业的平均生产率提升19.52%;在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毛其淋
本文使用1998—2007年高度细化的关税数据测算了最终品关税和中间品关税,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了贸易自由化与异质性企业生产率变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进步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其中中间品关税减让引致的成本节约以及优质要素获得效应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比最终品关税减让引致的竞争效应更大;(2)贸易自由化对非出口企业、非加工企业以及本土企业的生产率提高的影响效应分别显著地大于出口企业、加工企业和外资企业,并且这些差异又主要体现在中间品关税减让引致的成本节约以及优质要素获得效应对生产率的作用上;(3)制造业行业总体生产率的上升主要来自企业内...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陆旸
本文在状态依存模型框架内,估计了中国制造业企业价格粘性的非对称性和异质性。结果显示制造业产品的价格粘性具有非对称的特征,同时企业的"异质性"也影响了产品的价格粘性。根据价格粘性理论,存在价格粘性时,货币是"非中性"的,通过调整货币数量能够影响短期内的产出。然而,由于价格粘性的非对称性,在通货膨胀时期,央行为了抑制通胀而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将更多地表现为产出减少,而非价格水平下降;相反,为提高产出而实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将更多地表现为价格水平上升,而非产出水平提高。只有通货紧缩时期,价格粘性的非对称性出现反转,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才更有效。
关键词:
价格粘性 状态依存定价模型 成本冲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范红忠 胡草
基于中国120个城市新建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系统,评估了政府管制对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管制对新建企业的选址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同时,政府管制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选址存在异质性影响:(1)政府管制对非国有企业的选址产生了显著阻碍作用,但并未对国有企业的选址产生显著影响;(2)政府管制对内资和外资企业的选址都产生了显著阻碍作用,但政府管制对外资企业选址的阻碍作用更强。这意味着,政府部门积极推行的"简政放权"改革会提升对新企业的吸引力,并有助于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
政府管制 企业选址 负二项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范红忠 胡草
基于中国120个城市新建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系统,评估了政府管制对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管制对新建企业的选址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同时,政府管制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选址存在异质性影响:(1)政府管制对非国有企业的选址产生了显著阻碍作用,但并未对国有企业的选址产生显著影响;(2)政府管制对内资和外资企业的选址都产生了显著阻碍作用,但政府管制对外资企业选址的阻碍作用更强。这意味着,政府部门积极推行的"简政放权"改革会提升对新企业的吸引力,并有助于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
政府管制 企业选址 负二项模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林善浪 叶炜 王娜
以中国现有所有高速公路的基本数据为样本,结合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研究高速公路发展对于企业选址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高速公路的发展对企业选址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地区来看,高速公路发展对于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企业选址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内陆地区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分行业看,高速公路建设对原材料导向型企业的选址促进作用最强,市场导向型企业次之,流动型较强的产业对于高速公路的依赖程度较弱,对内陆地区流动型产业甚至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运输成本 企业选址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林善浪 叶炜 王娜
以中国现有所有高速公路的基本数据为样本,结合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研究高速公路发展对于企业选址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高速公路的发展对企业选址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地区来看,高速公路发展对于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企业选址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内陆地区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分行业看,高速公路建设对原材料导向型企业的选址促进作用最强,市场导向型企业次之,流动型较强的产业对于高速公路的依赖程度较弱,对内陆地区流动型产业甚至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运输成本 企业选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申 海鹏
采用2005—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样本,评估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源错配显著抑制了企业的研发决策,一地的资源错配程度平均每增长10%,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倾向会下降0.37%;资源错配还显著抑制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这一结论随着行业、地区和企业生产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资源错配会显著抑制一般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行为,而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受资源错配影响不显著;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企业受资源错配影响不显著;资源错配显著抑制高效率和低效率企业的创新行为,但对低效率企业的抑制作用更大。减少政府干预、改善资源错配,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制度性保障。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永培
本文运用2000~2008年我国267个地级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在控制地区和企业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消费性、投资性内需规模及制造业地理集聚对企业出口二元扩张的影响机制。为消除遗漏变量和逆向因果关系造成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引入两种差异化的工具变量集合,并通过比较不同估计方法的参数结果确保实证结论的稳健性。结果表明我国地级市内外需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联机制,扩大消费性和投资性内需、提高行业地理集聚程度都具有提升企业出口参与度和增强企业出口强度的作用,地级市的内需规模构成企业扩大出口的市场基础。因此,应该通过积极培育内需市场、加快省内地级市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等措施提升企业出口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