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3)
- 2023(12541)
- 2022(10865)
- 2021(10105)
- 2020(8492)
- 2019(19779)
- 2018(19279)
- 2017(38467)
- 2016(20233)
- 2015(22844)
- 2014(22543)
- 2013(22494)
- 2012(20607)
- 2011(18437)
- 2010(18459)
- 2009(17209)
- 2008(15827)
- 2007(13738)
- 2006(12020)
- 2005(10448)
- 学科
- 济(82384)
- 经济(82292)
- 管理(60131)
- 业(59904)
- 企(50706)
- 企业(50706)
- 方法(41751)
- 数学(37017)
- 数学方法(36703)
- 融(27743)
- 金融(27742)
- 中国(26338)
- 银(25565)
- 银行(25533)
- 行(24564)
- 财(24171)
- 农(20809)
- 地方(18298)
- 业经(18273)
- 制(17606)
- 务(16875)
- 财务(16811)
- 财务管理(16781)
- 企业财务(16113)
- 学(15478)
- 贸(14757)
- 贸易(14745)
- 农业(14419)
- 易(14303)
- 理论(13785)
- 机构
- 大学(284887)
- 学院(282823)
- 管理(117199)
- 济(116489)
- 经济(114048)
- 理学(102268)
- 理学院(101270)
- 管理学(99753)
- 管理学院(99255)
- 研究(89352)
- 中国(73341)
- 京(58899)
- 财(55589)
- 科学(52784)
- 财经(45394)
- 所(42946)
- 中心(42860)
- 经(41389)
- 农(40585)
- 业大(40064)
- 研究所(39085)
- 江(38803)
- 北京(37244)
- 经济学(36132)
- 范(34772)
- 师范(34477)
- 财经大学(34286)
- 经济学院(32936)
- 州(32785)
- 院(32383)
- 基金
- 项目(196690)
- 科学(155428)
- 研究(145860)
- 基金(144421)
- 家(123866)
- 国家(122831)
- 科学基金(107144)
- 社会(92959)
- 社会科(88373)
- 社会科学(88351)
- 基金项目(77103)
- 省(75870)
- 自然(69178)
- 自然科(67560)
- 自然科学(67549)
- 教育(66534)
- 自然科学基金(66356)
- 划(63390)
- 资助(60357)
- 编号(59368)
- 成果(47771)
- 部(44121)
- 重点(43230)
- 发(41265)
- 创(41202)
- 课题(39908)
- 教育部(38684)
- 创新(38330)
- 人文(38152)
- 国家社会(38121)
- 期刊
- 济(118332)
- 经济(118332)
- 研究(84727)
- 中国(48539)
- 财(41504)
- 学报(41159)
- 管理(40803)
- 融(40408)
- 金融(40408)
- 科学(37997)
- 农(35900)
- 大学(31818)
- 学学(30066)
- 教育(27639)
- 农业(24252)
- 技术(22968)
- 财经(22363)
- 经济研究(19380)
- 经(18839)
- 业经(18784)
- 理论(15796)
- 问题(15419)
- 实践(14552)
- 践(14552)
- 图书(13820)
- 技术经济(13528)
- 科技(12687)
- 现代(12593)
- 商业(12386)
- 业(11630)
共检索到405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玉琴
一、引言早在20世纪,国外有金融财务学者就指出,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可转债减少信息不对称(Stein,1992)、抑制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以及减少代理成本(Green,1984)。较近的研究Lewis(1999,2003)也认为,可转债发行人可以通过转债条款的设计有效地解决公司外部融资时面临的特定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以及财务风险等问题。但是国内不少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这与发达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不相符。从理论上说,在我国市场背景下进行可转债融资选择研究,可以丰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理论,特别是符合我国实际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付雷鸣 万迪昉 张雅慧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当中产生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财务成本等契约成本为研究视角,从上市公司融资时所处宏观经济环境及企业自身的财务指标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融资选择。研究表明市场总成交额、公司所处行业的绩效、贷款的利率、公司的成长性、资产负债率及GDP增长均与公司的可转债融资选择负相关。公司规模、固定资产比率、财务松弛度与企业可转债融资选择正相关。公司年龄和融资前一年的股价波动对企业的可转债融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红平
宏观经济环境和个股表现会影响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选择决策。公司规模和股权结构对公司在普通股和可转债之间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盈利能力和所得税对公司在公司债券和可转债之间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公司总风险和成长机会与可转债融资选择显著负相关。财务杠杆和资金宽松度对可转债融资选择没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可转债 融资选择 决定因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娅 周卓尔 董怀军
可转换债券在我国目前来说,属于一种较为新型的金融衍生品,其兼具债券和期权的双重性质,日渐受到投资者和融资者的重视。然而就尚德电力有限公司破产重组这一事件,使人意识到上市公司在利用可转债融资时存在着一定的融资风险。文章通过对尚德电力可转债的研究,分析这些风险的形成与规避。
关键词:
可转换债券 融资风险 风险规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国华 田茂川
文章引入市场时机影响因素,对我国2002~2007年已发行可转债和已增发股票的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进行了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反映市场时机的市净率与可转债融资选择负相关,在5%的水平上显著;换手率与可转债融资选择负相关,在10%水平上显著;前一年股票回报率与可转债融资选择正相关,在5%的水平上显著。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利用了有利的市场时机,支持了市场时机选择理论。
关键词:
可转债 融资选择 市场时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子尧
近年来,发行可转换债券成为中国上市公司重要的再融资渠道之一。通过对中国2001~2006年公告拟发行可转债及拟增发的上市公司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市净率与可转债融资选择显著负相关,成长性、经营现金流易变程度与可转债融资选择显著正相关,公司的规模、成立年限、实物资产比例及盈利性对上市公司再融资选择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可转换债券 融资 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裴珍珍
本文通过对我国2007~2011年发行可转债、公司债、增发的上市公司的公司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相比于增发公司,可转债发行公司具有大规模、低杠杆、低成长、相对发行规模较小的特征;相比于公司债发行公司,可转债发行公司具有成立时间短、未来投资机会多、获取经营现金能力强、较多自由现金流量和股权集中的特征。结论部分符合风险转移假说。
关键词:
可转债 增发 公司债 公司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微
可转债定价是可转债发行与投资分析的关键。文章通过引入Tsiveriotis&Fernandes模型和LSM模型,以编程的形式在matlab软件上模拟中行转债的理论价格,编程充分考虑赎回、回售、转股价格调整等要素,并利用对偶变量技术提高LSM模型的模拟精确度。实证分析表明,TF98和LSM模型对可转债价格拟合较好,并进一步解释各模型定价高于或低于实际价格的原因,并就哪一个模型更适用于可转债投资决策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
可转债 赎回 回售 TF98 LSM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君梅
本文选取2015-2019年间发行可转债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总资产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公司发行状态为解释变量,资产水平、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资产负债率为控制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可转债融资对A股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股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与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且经营绩效与公司资产水平、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显著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可转债融资 经营绩效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高擎 廉鹏
本文基于投票权与现金流量权分离的理论框架,通过案例分析考察了湖南华菱管线股份有限公司可转债融资中机构投资者基于股价操纵的套利侵占行为及其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投票过程中与大股东的合谋行为,揭示了机构投资者的套利侵占行为是导致可转债发行后股价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在大股东丧失对公司绝对控制权的条件下,一方面,可转债发行后机构投资者通过负向股价操纵行为,迫使公司执行高价回售条款,实现套利侵占;另一方面,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投票过程中,机构投资者通过将其持有的可转债转股,控制股改投票权,诱使大股东合谋,侵占股东利益。结论表明,强化价格操纵行为的监管及可转债契约的合理设计是防范可转债发行中的侵占行为...
关键词:
可转换债券 侵占行为 价格操纵 合作博弈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黎明
企业的融资效率分为资金筹集过程中的宏观融资效率和资金使用过程中微观融资效率。从债务融资期限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实证检验不同期限的银行信贷资金对企业微观融资效率的影响可以发现,短期债务资金和融资效率显著负相关,并低于长期债务资金的融资效率,不支持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的短期债务资金能更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结论。
关键词:
债务融资 融资效率 融资期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牟晖 韩立岩 谢朵 陈之安
本文对中国截至2004年底发行的全部可转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可转债发行公告对股东价值存在显著的负效应。将可转债按股性价值大小排序后发现,发行股性可转债对股东价值的负效应小于发行债性可转债的负效应,这与Myers和Majluf(1984)模型的“优序融资顺序”不一致,反映了中国市场特有的“股权融资优先于债券融资”的融资顺序选择。结合考虑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治理结构,在回归分析中引入反映“二元”股权结构的变量,发现可转债公告效应不仅与股性价值负相关,与公司规模和发债规模负相关,且与股权流动性结构、非流通股帐面值和财务杠杆等反映公司治理结构的变量正相关。由此可见,上市公司股权分置与治理结构的变革对中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牟星 方先明
文章从分离交易可转债的价格特征出发,构建其理论价格分析框架。基于所构建的理论框架,分析了19家上市公司所发行的分离交易可转债发行日的理论价格,并对其折价情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价格视角 分离交易可转债 融资偏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良成 姜慧妮
基于我国的金融环境,将银行背景董事的来源分为五大行和非五大行两种类型,以此考察不同来源的银行背景董事对可转债融资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来自五大行的银行背景董事对可转债融资申请是否被证监会审核通过不会产生显著影响,而来自非五大行的银行背景董事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是,在可转债融资后的经营业绩上,两者都不会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这表明银行背景董事的作用,主要来自于非五大行的银行背景董事,并且,发挥的作用有限,仅体现了其咨询功能,而非监督功能。
关键词:
银行背景董事 可转债 审核 经营业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良成 姜慧妮
基于我国的金融环境,将银行背景董事的来源分为五大行和非五大行两种类型,以此考察不同来源的银行背景董事对可转债融资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来自五大行的银行背景董事对可转债融资申请是否被证监会审核通过不会产生显著影响,而来自非五大行的银行背景董事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是,在可转债融资后的经营业绩上,两者都不会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这表明银行背景董事的作用,主要来自于非五大行的银行背景董事,并且,发挥的作用有限,仅体现了其咨询功能,而非监督功能。
关键词:
银行背景董事 可转债 审核 经营业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