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51)
- 2023(15237)
- 2022(13204)
- 2021(12430)
- 2020(10467)
- 2019(24187)
- 2018(23657)
- 2017(46495)
- 2016(24495)
- 2015(27314)
- 2014(26934)
- 2013(26493)
- 2012(24040)
- 2011(21204)
- 2010(21079)
- 2009(19461)
- 2008(17864)
- 2007(15233)
- 2006(13090)
- 2005(11192)
- 学科
- 济(94713)
- 经济(94612)
- 管理(73404)
- 业(71524)
- 企(61370)
- 企业(61370)
- 方法(47832)
- 数学(42208)
- 数学方法(41680)
- 财(28658)
- 中国(28249)
- 融(28246)
- 金融(28244)
- 银(26224)
- 银行(26191)
- 行(25132)
- 农(24026)
- 业经(21508)
- 务(20409)
- 财务(20338)
- 财务管理(20303)
- 制(19624)
- 地方(19606)
- 企业财务(19452)
- 学(18149)
- 贸(16615)
- 贸易(16603)
- 农业(16547)
- 理论(16496)
- 易(16157)
- 机构
- 大学(335205)
- 学院(333364)
- 管理(139108)
- 济(134979)
- 经济(132132)
- 理学(121775)
- 理学院(120559)
- 管理学(118475)
- 管理学院(117875)
- 研究(103699)
- 中国(83965)
- 京(68845)
- 财(63110)
- 科学(61904)
- 财经(51723)
- 中心(50394)
- 所(49228)
- 农(48140)
- 业大(48049)
- 经(47198)
- 江(45461)
- 研究所(45023)
- 北京(42959)
- 范(41199)
- 经济学(40891)
- 师范(40812)
- 财经大学(39042)
- 州(38117)
- 院(38087)
- 农业(37510)
- 基金
- 项目(236184)
- 科学(187289)
- 基金(174028)
- 研究(173017)
- 家(150091)
- 国家(148851)
- 科学基金(130377)
- 社会(110082)
- 社会科(104555)
- 社会科学(104527)
- 基金项目(93144)
- 省(91010)
- 自然(85693)
- 自然科(83781)
- 自然科学(83763)
- 自然科学基金(82249)
- 教育(79716)
- 划(76381)
- 资助(71735)
- 编号(70620)
- 成果(55210)
- 部(52552)
- 重点(51941)
- 创(49636)
- 发(48954)
- 课题(46841)
- 创新(46236)
- 教育部(45939)
- 科研(45525)
- 国家社会(45293)
- 期刊
- 济(136543)
- 经济(136543)
- 研究(95092)
- 中国(57528)
- 管理(49512)
- 财(49009)
- 学报(48879)
- 科学(45666)
- 农(42013)
- 融(41891)
- 金融(41891)
- 大学(38364)
- 学学(36346)
- 教育(32421)
- 技术(29018)
- 农业(28704)
- 财经(25030)
- 业经(22238)
- 经济研究(22089)
- 经(21267)
- 问题(17437)
- 理论(17107)
- 技术经济(15920)
- 图书(15878)
- 实践(15785)
- 践(15785)
- 科技(15268)
- 财会(14607)
- 商业(14534)
- 现代(14485)
共检索到471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高擎 廉鹏
本文基于投票权与现金流量权分离的理论框架,通过案例分析考察了湖南华菱管线股份有限公司可转债融资中机构投资者基于股价操纵的套利侵占行为及其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投票过程中与大股东的合谋行为,揭示了机构投资者的套利侵占行为是导致可转债发行后股价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在大股东丧失对公司绝对控制权的条件下,一方面,可转债发行后机构投资者通过负向股价操纵行为,迫使公司执行高价回售条款,实现套利侵占;另一方面,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投票过程中,机构投资者通过将其持有的可转债转股,控制股改投票权,诱使大股东合谋,侵占股东利益。结论表明,强化价格操纵行为的监管及可转债契约的合理设计是防范可转债发行中的侵占行为...
关键词:
可转换债券 侵占行为 价格操纵 合作博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娅 周卓尔 董怀军
可转换债券在我国目前来说,属于一种较为新型的金融衍生品,其兼具债券和期权的双重性质,日渐受到投资者和融资者的重视。然而就尚德电力有限公司破产重组这一事件,使人意识到上市公司在利用可转债融资时存在着一定的融资风险。文章通过对尚德电力可转债的研究,分析这些风险的形成与规避。
关键词:
可转换债券 融资风险 风险规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峥 魏聃 唐国正 刘力
可转债的实际转股行为是否与金融学理论的预期相一致是金融学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应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数据对可转债投资者的转股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市场存在投资者的非理性转股的现象,有32%的实际转股违背投资者的理性选择,而大部分的非理性转股可能是个人投资者所为。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中国市场可转债的转股没有表现出星期效应;可转债的非理性转股的显著影响因素是标的股票的历史收益与股价水平,这与投资者可能具有的前景理论偏好相一致。
关键词:
可转债 非理性转股 前景理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玉琴
一、引言早在20世纪,国外有金融财务学者就指出,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可转债减少信息不对称(Stein,1992)、抑制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以及减少代理成本(Green,1984)。较近的研究Lewis(1999,2003)也认为,可转债发行人可以通过转债条款的设计有效地解决公司外部融资时面临的特定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以及财务风险等问题。但是国内不少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这与发达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不相符。从理论上说,在我国市场背景下进行可转债融资选择研究,可以丰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理论,特别是符合我国实际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正位 朱武祥 赵冬青 马菁蕴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管理者乐观的数理模型,通过数理推导,证明了当公司存在破产成本、管理层对公司经营乐观的情况下,可转债可以是最优的融资选择。福记食品是一个使用可转债融资的典型案例,本文对福记食品三次发行可转债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传统公司金融理论很难解释其连续进行可转债发行的融资选择,而本文基于管理者乐观的模型则能很好地解释福记食品的可转债发行行为。本文用行为公司金融解释上市公司的可转债发行,丰富了公司金融领域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
管理层乐观 可转债 福记食品
[期刊] 预测
[作者]
胡敏杰 王娟 余怒涛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沪深两市2000~2010年间公司发行可转债导致的股价效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可转债除权日前,股价存在显著性的正效应,在除权日后存在显著的负效应;股票价格在可转债发行公告日及股权登记日时并不存在显著的负效应,这表明发行可转债的消息到来并没有使股票价格下跌。回归分析表明投资者情绪指标可以很好地解释除权日后的股价负效应,而对除权日前股价正效应没有解释能力,这进一步证明除权日前的股价正效应是由于发行可转债信息本身所驱动的。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可转换债券 股价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芳丽 严太华 曾祥艳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7年的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债务融资类型及期限在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内对终极股东侵占行为的影响,并采用似无相关模型检验了该影响强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在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内,银行债务、商业信用及长期债务都显著正向影响终极股东侵占行为,短期债务显著负向影响终极股东侵占行为;(2)银行债务、商业信用、短期债务及长期债务在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内对终极股东侵占行为的影响强度都存在差异,其中,衰退期的影响强度最大。相应结论为债权人制定合理的借贷决策以及上市公司制定内部治理方案提供了一种参考依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付雷鸣 万迪昉 张雅慧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当中产生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财务成本等契约成本为研究视角,从上市公司融资时所处宏观经济环境及企业自身的财务指标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融资选择。研究表明市场总成交额、公司所处行业的绩效、贷款的利率、公司的成长性、资产负债率及GDP增长均与公司的可转债融资选择负相关。公司规模、固定资产比率、财务松弛度与企业可转债融资选择正相关。公司年龄和融资前一年的股价波动对企业的可转债融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君梅
本文选取2015-2019年间发行可转债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总资产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公司发行状态为解释变量,资产水平、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资产负债率为控制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可转债融资对A股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股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与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且经营绩效与公司资产水平、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显著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可转债融资 经营绩效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大楷 王鹏
基于国内外有关大股东侵占、债权人保护和债务融资关系的研究,结合中国实际,为上市公司治理改革和债务融资问题的研究提供依据。结果发现,大股东侵占和债权人法律保护都能够影响债务融资的规模、期限结构以及融资成本。
关键词:
大股东侵占 债权人保护 债务融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丹丹 张岳松
在运营时滞的背景下,将债务协商机制引入到利用股权和可转债融资的上市企业,建立动态模型分析企业的投资问题。数值分析表明:在相同的运营时滞下,如果股东谈判能力较弱(强),相比于破产清算,债务协商会加速(推迟)投资;项目首次投资成本和股东谈判能力会同时影响运营时滞与企业投资水平之间的关系。当首次投资成本低时,随着运营时滞增加,较强(弱)的股东谈判能力会推迟(加速)投资;当首次投资成本较高时,运营时滞增加会推迟投资,但股东谈判能力越强,推迟程度越小;债务协商可以提高实物期权价值,并且实物期权价值和股东谈判能力成正比,和运营时滞成反比。
关键词:
可转换债券 债务协商 运营时滞 投资水平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世辉 林勇 贺勇 曾辉祥
以控股股东担保为切入点,在考虑担保的连带责任风险的基础上,构建控股股东通过担保进行资金侵占的理论模型,并以2010—2014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担保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债务规模,并通过债务融资加大了资金侵占程度;现金流权在担保对债务规模和资金侵占程度影响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控股股东向较高现金流权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担保债务从而进行资金侵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世辉 林勇 贺勇 曾辉祥
以控股股东担保为切入点,在考虑担保的连带责任风险的基础上,构建控股股东通过担保进行资金侵占的理论模型,并以2010—2014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担保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债务规模,并通过债务融资加大了资金侵占程度;现金流权在担保对债务规模和资金侵占程度影响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控股股东向较高现金流权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担保债务从而进行资金侵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世辉 林勇 贺勇 曾辉祥
以控股股东担保为切入点,在考虑担保的连带责任风险的基础上,构建控股股东通过担保进行资金侵占的理论模型,并以2010—2014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担保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债务规模,并通过债务融资加大了资金侵占程度;现金流权在担保对债务规模和资金侵占程度影响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控股股东向较高现金流权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担保债务从而进行资金侵占。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艳艳 黄文韬
本文以广东嘉元科技有限公司发行嘉元转债为例,探讨可转债的融资动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代理理论是主流解释理论,然而研究发现,嘉元转债的发行动机并不是降低信息不对称或者降低代理成本,而是调整资本结构。嘉元转债发行之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从10%上升至40%,更为接近行业均值。而且,公司预期可转债的融资成本为5.1%,明显低于同期可比的其他债务融资工具;公司也不准备行使提前赎回权利,以降低可转债的整体融资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