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44)
2023(5349)
2022(4372)
2021(4078)
2020(3329)
2019(7629)
2018(7298)
2017(14504)
2016(7261)
2015(8186)
2014(7739)
2013(7697)
2012(7077)
2011(6106)
2010(6244)
2009(6023)
2008(4768)
2007(4101)
2006(3619)
2005(3285)
作者
(18029)
(14960)
(14461)
(13978)
(9333)
(7359)
(6890)
(5936)
(5484)
(5252)
(5166)
(4855)
(4708)
(4548)
(4525)
(4486)
(4304)
(4303)
(4135)
(4127)
(3595)
(3479)
(3423)
(3410)
(3355)
(3329)
(3181)
(3148)
(3027)
(2930)
学科
(25293)
经济(25264)
(24767)
金融(24765)
(21807)
银行(21807)
(21171)
(20046)
管理(18597)
(16601)
企业(16601)
中国(15165)
中国金融(10916)
地方(10506)
(10386)
(9156)
方法(8764)
(8195)
数学(7947)
(7891)
数学方法(7888)
财务(7874)
财务管理(7861)
企业财务(7512)
业经(7021)
农业(6200)
(5525)
事业(4828)
理论(4808)
体制(4728)
机构
学院(89649)
大学(87771)
(37270)
经济(36288)
管理(32675)
中国(30997)
研究(28356)
理学(27445)
理学院(27096)
管理学(26750)
管理学院(26561)
(20519)
(18227)
(17032)
中心(16610)
银行(16488)
财经(15800)
(15742)
(15410)
金融(15410)
科学(15348)
(14248)
(13498)
人民(13192)
(12922)
经济学(12437)
(12124)
(12081)
国人(12009)
中国人(11963)
基金
项目(59355)
研究(46770)
科学(46646)
基金(42542)
(35485)
国家(35129)
科学基金(30904)
社会(29638)
社会科(28183)
社会科学(28176)
(24146)
基金项目(23216)
教育(20404)
编号(19735)
(19415)
自然(18768)
自然科(18287)
自然科学(18285)
自然科学基金(17949)
资助(16866)
成果(16025)
(13799)
课题(13312)
重点(13125)
(13084)
(12603)
(12397)
创新(12186)
项目编号(12122)
国家社会(12074)
期刊
(40179)
经济(40179)
研究(29449)
(28815)
金融(28815)
中国(19155)
(17120)
(11336)
管理(10619)
学报(9851)
科学(9778)
大学(8042)
教育(7930)
财经(7710)
学学(7468)
技术(6815)
农业(6667)
(6540)
业经(6320)
经济研究(6226)
理论(5315)
问题(5280)
财会(5279)
中国金融(5175)
(5044)
实践(4881)
(4881)
现代(4390)
资源(4277)
图书(4117)
共检索到144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艳艳  黄文韬  
本文以广东嘉元科技有限公司发行嘉元转债为例,探讨可转债的融资动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代理理论是主流解释理论,然而研究发现,嘉元转债的发行动机并不是降低信息不对称或者降低代理成本,而是调整资本结构。嘉元转债发行之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从10%上升至40%,更为接近行业均值。而且,公司预期可转债的融资成本为5.1%,明显低于同期可比的其他债务融资工具;公司也不准备行使提前赎回权利,以降低可转债的整体融资成本。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福广  李西文  
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衍生融资工具,可转债发行动机和条款设计受到理论和实践的普遍关注。从代理问题的视角,文章对歌华有线公司发行可转债主要条款,包括利率条款、转股条款及触发条款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歌华转债"股性较强,条款设计倾向于变相发行股票,而不是降低代理成本。这一发现与经典融资理论矛盾。论文从逃避市场规则和证券发行制度缺陷两方面进行了解释。研究对公司设计转债条款和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玉琴  
一、引言早在20世纪,国外有金融财务学者就指出,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可转债减少信息不对称(Stein,1992)、抑制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以及减少代理成本(Green,1984)。较近的研究Lewis(1999,2003)也认为,可转债发行人可以通过转债条款的设计有效地解决公司外部融资时面临的特定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以及财务风险等问题。但是国内不少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这与发达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不相符。从理论上说,在我国市场背景下进行可转债融资选择研究,可以丰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理论,特别是符合我国实际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佩  
2008年4月18日,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山铝业)公开发行总额为28亿元人民币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南山转债),该债券按面值人民币100元平价发行,票面利率第一年1.0%、第二年1.5%、第三年1.9%、第四年2.3%、第五年2.7%;债券期限自申购日2008年4月18日起共五年;债券的资信评估机构为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丁立章  
一、引言可转换债券是一种混合型证券,由于可转换债券是发行公司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一种承诺,其被视为是一种债务融资工具。而可转换的特性又给予了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其转换为一定数额的普通股的权力。换言之,可转债的持有者是拥有成为公司股东选择的债务人。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有价值的转换权,让持有者也能够参与到公司股票的增值中来,所以可转债的利率将会比直接发放债券的利率低。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上是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流行起来的,而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裴珍珍  
本文通过对我国2007~2011年发行可转债、公司债、增发的上市公司的公司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相比于增发公司,可转债发行公司具有大规模、低杠杆、低成长、相对发行规模较小的特征;相比于公司债发行公司,可转债发行公司具有成立时间短、未来投资机会多、获取经营现金能力强、较多自由现金流量和股权集中的特征。结论部分符合风险转移假说。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娅  周卓尔  董怀军  
可转换债券在我国目前来说,属于一种较为新型的金融衍生品,其兼具债券和期权的双重性质,日渐受到投资者和融资者的重视。然而就尚德电力有限公司破产重组这一事件,使人意识到上市公司在利用可转债融资时存在着一定的融资风险。文章通过对尚德电力可转债的研究,分析这些风险的形成与规避。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君梅  
本文选取2015-2019年间发行可转债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总资产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公司发行状态为解释变量,资产水平、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资产负债率为控制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可转债融资对A股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股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与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且经营绩效与公司资产水平、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显著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曾健  唐明哲  
从1997年起 ,中国陆续发行了南化转债、丝绸转债、茂炼转债、机场转债和鞍钢转债等5只可转换债券。本文利用简单的两期模型分析了公司采用可转债这种新的融资工具的理论依据及其前提条件 ,并阐述了中国发行可转换债券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根明  方勇华  
一、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产生 信息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代理成本的产生是由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引起的。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委托人无法准确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从而导致代理人不以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产生了“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问题”,并给委托人带来一定损失(剩余损失)。于是,委托人的问题是设计合理的契约(激励机制),以诱使代理人选择对委托人最为有利的行动,因此而产生了监督成本与激励费用。代理成本主要包括剩余损失、监督成本以及激励费用三部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国华  田茂川  
文章引入市场时机影响因素,对我国2002~2007年已发行可转债和已增发股票的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进行了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反映市场时机的市净率与可转债融资选择负相关,在5%的水平上显著;换手率与可转债融资选择负相关,在10%水平上显著;前一年股票回报率与可转债融资选择正相关,在5%的水平上显著。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利用了有利的市场时机,支持了市场时机选择理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秉祥  李娟  
为了探讨我国转型期公司治理机制下股东控制权收益和经理管理防御对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行为的影响,文章以2006—2011年我国发行可转债上市公司和增发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综合考虑外部宏观环境、公司基本特征和经理人自身特征三个方面,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控制权收益动机和管理防御动机对可转债融资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反映股东控制权收益的Z指数、每股净资产和每股股东自由现金流量与反映经理管理防御的现金股利支付率、每股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和管理防御指数六个变量分别与是否发行可转债呈显著正相关,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管理费用与是否发行可转债的关系不显著。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冬年  韩丹  李宝新  
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表现出了较强的债券性特征,因此,上市公司可依其来选择可转换债券融资。这与Essige(1992)美国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表现出期权性特征,重视可转债在降低企业风险方面发挥作用的研究结果不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高擎  廉鹏  
本文基于投票权与现金流量权分离的理论框架,通过案例分析考察了湖南华菱管线股份有限公司可转债融资中机构投资者基于股价操纵的套利侵占行为及其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投票过程中与大股东的合谋行为,揭示了机构投资者的套利侵占行为是导致可转债发行后股价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在大股东丧失对公司绝对控制权的条件下,一方面,可转债发行后机构投资者通过负向股价操纵行为,迫使公司执行高价回售条款,实现套利侵占;另一方面,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投票过程中,机构投资者通过将其持有的可转债转股,控制股改投票权,诱使大股东合谋,侵占股东利益。结论表明,强化价格操纵行为的监管及可转债契约的合理设计是防范可转债发行中的侵占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