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42)
- 2023(15750)
- 2022(13711)
- 2021(12605)
- 2020(10789)
- 2019(24295)
- 2018(23999)
- 2017(46561)
- 2016(25466)
- 2015(28290)
- 2014(27975)
- 2013(27743)
- 2012(25331)
- 2011(22835)
- 2010(22509)
- 2009(20833)
- 2008(20626)
- 2007(18020)
- 2006(15731)
- 2005(13818)
- 学科
- 济(99230)
- 经济(99076)
- 管理(79150)
- 业(73552)
- 企(62200)
- 企业(62200)
- 方法(47973)
- 数学(42055)
- 数学方法(41644)
- 财(30799)
- 农(26143)
- 中国(24625)
- 制(22492)
- 业经(22307)
- 学(21574)
- 务(19964)
- 财务(19895)
- 财务管理(19852)
- 企业财务(18940)
- 贸(18539)
- 贸易(18530)
- 地方(18036)
- 易(17969)
- 农业(17298)
- 银(16264)
- 银行(16198)
- 环境(15857)
- 技术(15855)
- 融(15642)
- 金融(15639)
- 机构
- 大学(364741)
- 学院(361046)
- 济(143863)
- 管理(143504)
- 经济(140841)
- 理学(125128)
- 理学院(123765)
- 管理学(121706)
- 管理学院(121057)
- 研究(119402)
- 中国(88895)
- 京(76632)
- 科学(74682)
- 财(69844)
- 农(63442)
- 所(60051)
- 业大(57897)
- 财经(55724)
- 研究所(54692)
- 中心(53958)
- 江(51913)
- 经(50749)
- 农业(50078)
- 北京(47936)
- 范(44625)
- 师范(44059)
- 经济学(43830)
- 院(43108)
- 财经大学(41703)
- 州(41576)
- 基金
- 项目(252365)
- 科学(197783)
- 基金(184952)
- 研究(179440)
- 家(162865)
- 国家(161575)
- 科学基金(138408)
- 社会(114309)
- 社会科(108440)
- 社会科学(108413)
- 基金项目(98688)
- 省(97831)
- 自然(91816)
- 自然科(89643)
- 自然科学(89618)
- 自然科学基金(88051)
- 划(82795)
- 教育(81898)
- 资助(75984)
- 编号(71289)
- 成果(57313)
- 重点(56396)
- 部(55853)
- 创(52564)
- 发(52268)
- 创新(49145)
- 科研(48823)
- 课题(48812)
- 制(47937)
- 教育部(47844)
- 期刊
- 济(152215)
- 经济(152215)
- 研究(104560)
- 中国(66070)
- 学报(63418)
- 农(56754)
- 科学(54984)
- 财(54629)
- 管理(51381)
- 大学(47506)
- 学学(45190)
- 农业(38325)
- 教育(34494)
- 融(32598)
- 金融(32598)
- 技术(28470)
- 财经(27944)
- 业经(24567)
- 经济研究(24471)
- 经(23653)
- 问题(20061)
- 业(19610)
- 科技(18085)
- 版(17953)
- 理论(17597)
- 技术经济(16910)
- 业大(16500)
- 图书(16113)
- 实践(15972)
- 践(15972)
共检索到517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牛玉科
控制权利益虽然在配股和增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本文研究发现,可转债债券属性的潜在约束和转换期权的不确定性对控制权利益起一定的抑制作用,控制权利益在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中不起主导作用。可转债债券属性对控制利益的潜在约束作用明显,我国可以适度发展可转债融资来抑制资本市场上较普遍的控制权利益。
关键词:
可转债 控制权利益 债券性 期权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义辉 黄国良
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根源于大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而导致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长远利益的背离,可以用控制权私人收益来度量控制权利益侵占程度,对控制性股东的监督强度、控制性股东持股期限以及控制性股东未来收益的贴现因子等影响控制权利益侵占程度。
关键词:
控制权 利益侵占 私人收益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振兴
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内部人控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控股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共同构成内部人,内部人共同分享控制权利益带来的好处。监管政策的出发点是降低控制权利益,减少内部人(控股股东和管理层)与中小股东、债权人的利益冲突,维护市场的“三公”原则。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善民 张媛春
本文运用纳什谈判解的概念,从“专有管理才能”的间接交易这一角度分析控制权利益,认为:控制权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是所有者获取“专有管理才能”所支付的代价,是“专有管理才能”的间接定价形式。本文分析的主要政策含义是:控制权利益对于管理者有激励作用,过度强调对控制权的限制可能会损失“专有管理才能,”这将成为公司治理的机会成本;限制控制权利益不能单纯地通过减少管理者手中的权力,更重要的是依靠产权排他性权威形成的有效约束机制。
关键词:
控制权利益 专有管理才能 间接交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珉 江伟
本文从大股东控制权利益的角度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控制权稳固的公司负债比率较低,大股东控制权不太稳固的公司负债比率较高,总体上,公司的负债比率与大股东控制权的稳固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公司需要从外部筹集资金时,大股东控制权稳固的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大股东控制权不太稳固的公司偏好债务融资。这些结果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并非单一地偏好外部股权融资,上市公司对债务融资或股权融资的选择,是大股东出于控制权利益的考虑,在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保持控制权和控制权价值的大小所造成的影响之间进行权衡的结果。
关键词:
控制权利益 债务融资 股权融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秉祥 李娟
为了探讨我国转型期公司治理机制下股东控制权收益和经理管理防御对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行为的影响,文章以2006—2011年我国发行可转债上市公司和增发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综合考虑外部宏观环境、公司基本特征和经理人自身特征三个方面,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控制权收益动机和管理防御动机对可转债融资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反映股东控制权收益的Z指数、每股净资产和每股股东自由现金流量与反映经理管理防御的现金股利支付率、每股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和管理防御指数六个变量分别与是否发行可转债呈显著正相关,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管理费用与是否发行可转债的关系不显著。
关键词:
可转债 融资动机 控制权收益 管理防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佳 夏晖
本文扩展Stein( 1 992 )的模型,从控股股东角度出发考察在有控制权利益的情形下,企业对不同融资工具的选择,包括发行普通债券、可转换债券以及股票三种融资形式。控制权利益的存在使得“好”企业有内在动力发行可转换债券,Stein模型中无成本的分离均衡将不是唯一的。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是市场上各类企业的控股股东和外部投资者相互博弈的结果,而控股股东追求控制权利益的行为会给市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企业融资的代理成本,加剧了市场波动和投机行为,对此有必要加以控制
关键词:
控制权利益 可转换债券 财务困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蔡祥
本文从管理者所有权出发 ,围绕其与控制权利益以及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作者认为 ,管理者所有权的上升从价值的创造与分配两个方面影响着其自身和其他股东的利益。就整体的企业价值来说 ,管理者股权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其所产生的激励效应与风险效应的综合作用。在分配方面 ,管理者的持股所导致的控制力上升将使其在创造的企业价值剩余中获取更大的份额 ,但对于其他股东来说 ,一方面他们将分享一部分股权激励效应所产生的价值增值 ,另一方面 ,这种分享又为管理者控制权利益的上升以及风险负效应所抵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叶会 李善民
文章利用2006-2010年发生的大宗股权交易事件,对大股东获取控制权利益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大股东在所有权结构中的控制能力越强,能够获取的控制权利益水平就越高,但是与非控股大股东相比,处于控股地位的大股东更倾向于以私有收益的方式实现控制权利益;与非国有股东相比,国有性质的股东更倾向于以私有收益的方式实现控制权利益;较好的市场环境能够有效抑制获取控制权私利行为,尤其是对控股大股东和国有性质股东获取私利行为的作用程度和效果更明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德宗,叶春华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heory of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and estimates the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1)The average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 in China are much more than the average around the world and decrease year by year;(2)Three variables have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they are the total assets of listed corporation,the latest net yield per share,the proportion of liquid shares to the total shares.
关键词:
控制权收益 控制性股东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大巍
文章利用事件研究方法研究了我国可转债在不同情况下的转股价格调整行为对可转债价格及其收益率的影响。通过对事件窗口内累计异常收益率的回归分析发现,利用可转债自身的状态因素不能很好的解释其收益率的变化情况,也就是说,由转股价格调整而产生的可转债价值变化并不是引发可转债收益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转股价格调整行为在真实市场上更多的是被当作一个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信号,而市场的非完全有效性和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才是影响可转债收益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白云霞 林秉旋 王亚平 吴联生
负债的公司治理作用是公司财务研究的重要问题。已有文献探讨了负债在股权分散公司中的公司治理作用,而在股权集中公司中负债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的影响,已有的经验证据相当有限。本文以我国国有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负债在股权集中公司中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负债与大股东的利益侵占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来说,私有公司的负债水平更高,其原因在于私有大股东通过负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程度高于国有大股东。本文提供了负债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关系的直接证据,揭示了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以及所有权性质对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负债 大股东利益侵占 私有化 控制权转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福广 齐寅峰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田昆儒 王冬年
可转换债券(简称可转债)有双重属性,即债券性和期权性,因而关于可转债双重属性的理论研究也分为两类:强调可转债债券性的研究和强调可转债期权性的研究。可转债的双重属性使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也表现出两种特征,即可转债融资的债券性特征和可转债融资的期权性特征。通过从资产规模、资产结构、负债水平、偿债能力、公司成长性、公司风险、过度投资等7个方面对可转债双重属性的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可转债双重属性与公司可转债融资特征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可转换债券 双重属性 债券性 期权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玮婷
文章通过2006年到2008年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大宗股权交易的数据,对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股权交易中的溢价问题进行对比,并对其中的控制权私人利益进行了度量。研究发现,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国有上市公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存在更高的控制权私人利益水平,国有控股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关键词:
国有股权 控制权私人利益 投资者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