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
- 2023(194)
- 2022(168)
- 2021(129)
- 2020(147)
- 2019(331)
- 2018(337)
- 2017(421)
- 2016(329)
- 2015(367)
- 2014(398)
- 2013(407)
- 2012(373)
- 2011(381)
- 2010(323)
- 2009(293)
- 2008(313)
- 2007(275)
- 2006(228)
- 2005(220)
- 学科
- 学(878)
- 物(423)
- 济(386)
- 经济(385)
- 水产(383)
- 植(357)
- 植物(355)
- 环境(278)
- 管理(255)
- 及其(254)
- 业(243)
- 资源(238)
- 防(238)
- 防治(227)
- 治(224)
- 农(222)
- 水(217)
- 植物学(216)
- 方法(203)
- 土壤(192)
- 壤(192)
- 害(192)
- 生态(186)
- 分析(182)
- 析(182)
- 理学(181)
- 动物(179)
- 生物(177)
- 化学(170)
- 虫(163)
- 机构
- 大学(4969)
- 学院(4862)
- 研究(2851)
- 科学(2838)
- 农(2500)
- 农业(2050)
- 中国(1990)
- 所(1987)
- 研究所(1926)
- 实验(1770)
- 室(1762)
- 实验室(1700)
- 业大(1668)
- 重点(1630)
- 省(1344)
- 农业大学(1232)
- 京(1224)
- 业(1216)
- 环境(1193)
- 中心(1190)
- 院(1183)
- 资源(1115)
- 工程(1100)
- 科学院(1062)
- 部(1050)
- 研究院(1020)
- 江(960)
- 技术(944)
- 科学研究(936)
- 水产(864)
共检索到7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先文 董元彦 张新萍 叶发兵
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华鱼腥藻 (Anabaenaflos aquae)藻液的吸光度A。这种方法与细胞计数法、叶绿素a含量测定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相比较 ,既简便又准确 ,且可获得十分理想的线性相关性 ,其测得的A值可以作为水华鱼腥藻现存量的指标
关键词:
水华鱼腥藻 测定 可见分光光度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谷燕华 程康华 倪洁 顾晓利
Cu(Ⅱ)、Cr(Ⅵ)、As(Ⅴ)、季铵盐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显色剂后生成的物质可对光选择性吸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实现对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木材防腐剂CCA(加铬砷酸铜)和ACQ(氨/胺溶季铵铜)木材防腐剂中铜、铬、砷和季铵盐的含量。结果表明:此法重复性和准确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均在2%之内,加标回收率为95%~105%,与化学分析法比较,相对偏差在-5%~5%之内,准确度高,简便易行,可用于大批试样的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伟
利用KFe[Fe(CN)_6]深蓝色配合物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果实中的单宁,结果表明,在pH2.5~3.0HCl介质中,KFe[Fe(CN)_6]的最大吸收波长在760nm;在760nm处.KFe[Fe(CN)_6]的摩尔吸光系数为7.4×10~5L.mol~(-1),cm~(-1);单宁浓度在0.1~1.6μg·ml~(-1)范围内遵守Beer定律;回收率在96.0~103.3%之间;多次平行测定的变异系数约为1.6%.
关键词:
果实 单宁 吸光度 分光光度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晓凤 罗玲 张义蓉
在磷酸酸性条件下,用凯氏定氮仪代替传统的蒸馏装置对样品进行蒸馏,吸收液中的甲醛与乙酰丙酮作用生成稳定的黄色化合物,在波长435 nm处进行比色定量。用该法测定水发产品中的甲醛含量,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2.31%(n=5),回收率为95.9%~101.0%,结果满意。
关键词:
光度法 甲醛 乙酰丙酮 水产食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亮 胡先文 岳霞丽 王虹 叶发兵 董元彦
将甲壳素溶于NaOH/CO(NH)2水相溶剂中,研究了甲壳素水溶液的紫外光谱性质,确定甲壳素在新溶剂中的最佳紫外吸收波长为230 nm,试验了不同溶剂组分浓度、测试温度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壳素浓度的影响,发现对于不同溶剂组分浓度的甲壳素溶液,甲壳素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与紫外吸收值均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且测定时温度在8-20℃范围内时,测定结果准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庆鑫 魏艳秀 刘攀峰 杜红岩
采用NaNO_2-Al(NO_3)_3-NaOH显色法和AlCl_3比色法分别测定杜仲雄花和杜仲叶中总黄酮,研究杜仲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并对杜仲雄花和杜仲叶中总黄酮含量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aNO_2-Al(NO_3)_3-NaOH显色法干扰严重,测定结果偏高,AlCl_3比色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合理,在5.030μg·m L(-1)范围内,芦丁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达99.27%,RSD为1.21%,适合杜仲中总黄酮含量的大量测定;杜仲雄花和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叶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纯 张凯农 阳长敏 侯大军
分析了FeCl3—K3Fe(CN)6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单宁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pH<2.2时的酸性介质中单宁-KFe[Fe(CN)6]最大吸收峰在680~720nm之间,绝大多数情况下吸收峰在695nm处,比色液单宁浓度在0~80μg·ml-1时未形成沉淀前,遵守朗伯—比耳定律。时间变异系数每分钟±0.05%,回收率94.7%~105.2%,相对误差1.2%~5.3%。该方法受在酸性条件下能将Fe3+还原为Fe2+的物质和形成沉淀的物质干扰。测定结果与靛红—高锰酸钾滴淀法相接近。
关键词:
植物成分,单宁,分光光度法,铁氰化钾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海燕 周德庆
在目前我国海洋生物中石油烃检测方法(GB17378.6-1998)基础上,对方法中的皂化温度和时间、萃取剂和溶剂的选择以及萃取过程的优化进行了研究。将海洋生物样品于38℃烘箱中经NaOH皂化10 h,能确保样品皂化完全且不受室温限制;用石油醚(30~50℃)代替氟里昂萃取,其效果更佳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蒸干后的残留物用石油醚(60~90℃)溶解,去水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检测限为0.26 mg/kg,比目前采用的国标方法高3倍多;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7.7%,加标回收率结果在88.5%~108.9%之间,适合于水产品中石油烃的检测。
关键词:
水产品 石油烃 荧光分光光度法 测定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莹 李兆新 耿霞 冷凯良 姬泓巍
研究了海水中化学耗氧量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并用分光光度法和碘量法分别对3种不同COD浓度水平的葡萄糖标准溶液(COD=0.5、1.5、2.5mg/L)以及两种海水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7%,回收率在96.3%~103.8%之间,表明该法测定海水中COD可行,且方法操作简便,更适宜于海上自动化分析。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化学耗氧量(COD) 海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为毅 王葵 彭晓赟 黄明春 萧浪涛 刘登友 王若仲
建立了一种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稻米植酸含量的方法:加入过量Fe~(3+)与植酸生成4∶1PA(Fe)_4沉淀,再利用盐酸羟胺将剩余Fe~(3+)还原为Fe~(2+),以邻二氮菲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Fe~(2+),从而实现对稻米植酸含量的检测。对测定体系的pH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分析无机磷酸对植酸含量测定的影响,验证方法的重复性和精确度。结果表明:在溶液p H为2.5、反应时间为30 min条件下,可准确测定的植酸浓度为6.7×10~(–7)~2.5×10~(–5)mol/L,低浓度和高浓度植酸测定工作曲线的R~2均大于0.99;无机磷酸浓度低于2.0×10~(–5 )mol/L时,游离的无机磷酸对植酸检测无影响;对6.7×10~(–7)~2.5×10~(–5 )mol/L的标准样品进行5次平行试验,回收率为93.30%~104.67%,RSD为1.25%~7.34%。利用该方法测定的黄华占、金穗408、Kitaake、日本晴等4个品种的稻米植酸含量分别为5.42、4.72、6.40、5.68 mg/g,RSD为1.23%~7.60%。
关键词:
稻米 植酸 分光光度法 邻二氮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晓凤 韩梅 胡莉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老鹰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芦丁作为标准,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作为显色体系对老鹰茶中总黄酮含量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该方法在0.00~0.08 mg/mL时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加标回收率为90.4%~93.7%,相对标准偏差(n=5)为2.8%~4.0%,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老鹰茶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用该方法测得黄酮含量达2.83%。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黄酮 老鹰茶 芦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寿民 韩文华 樊后保 王幸斌
采用高频电场激发氧灰化溴代卟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鄱阳湖野生藜蒿中铅的含量。在0.08 mol/LNaOH介质中,铅与溴代卟啉试剂形成1∶2橙黄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479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2×105。铅量在0.04~0.48μg/mL内符合比耳定律,可用于鄱阳湖野生藜蒿中的铅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取样土壤已受到重金属铅的轻微污染,样品野生藜蒿中含有较低浓度的铅。
关键词:
二溴羟基卟啉 分光光度法 铅 野生藜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苗杰 李斐 张加康 魏邦泰 贾禹泽 杨海波
土壤硝态氮在旱地作物氮素养分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硝态氮具有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以及干扰因素较少等优点被多数实验室所青睐,然而紫外分光光度法中校正因数由于受到浸提剂、波长选择以及土壤类型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需要优化。选取内蒙古从东到西不同生态区域的8种土壤类型进行了土壤硝态氮的测定,研究了浸提剂种类以及波长选取和土壤类型对紫外分光光度法中校正因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剂和波长对于校正因数都具有重要的影响,CaCl_2和KCl浸提剂得出的校正因数值之间没有相关性,210,220 nm处的校正因数值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且210 nm处的校正因数值普遍高于220 nm。不同土壤类型在不同浸提剂和波长对校正因数的影响不尽相同。KCl浸提剂在210,220 nm处的校正因数值分别为3. 4,2. 8,而CaCl_2浸提剂在210,220 nm处的校正因数值分别为4. 4,2. 9。在不同浸提剂和不同波长条件下测定硝态氮含量与酚二磺酸法相比,以KCl为浸提剂选取220 nm波长(校正因数2. 8)有最低的RMSE和RE%,分别为1. 8,15. 6%,流动分析法和反射仪法的比较进一步证明了KCl浸提剂220 nm处修正校正因数为2. 8的可靠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涛 章龙珍 庄平 田美平 刘鉴毅 赵峰 高露姣 冯广朋 黄晓荣 闫文罡
为了标准化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和人工授精程序,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俄罗斯鲟精子密度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波长(380 nm、530 nm、780 nm)下吸光度(A)与精子密度(C)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光光度法的检测下限为3×106cells/mL,且检测上限随波长的增加而上升,当精子密度为3×106~1.5×109cells/mL时,530 nm为最适检测波长,吸光度与精子密度呈对数回归关系,其回归方程为:A530=-8.560+1.323 lgC(R2=0.971)。
关键词:
俄罗斯鲟 精子密度 分光光度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增茹 李长荣
本文探讨了6-苄基氨基嘌呤的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方法,测定波长为275um,在0~9mg·kg-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变异系数为0.72,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紫外法测定样品的可靠性加以确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