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0)
2023(4303)
2022(3786)
2021(3629)
2020(3109)
2019(6987)
2018(7011)
2017(13542)
2016(7737)
2015(8691)
2014(8764)
2013(8804)
2012(8138)
2011(7459)
2010(7650)
2009(7144)
2008(6993)
2007(6626)
2006(5999)
2005(5313)
作者
(22547)
(19685)
(19101)
(18170)
(11915)
(9698)
(8765)
(7899)
(7388)
(6896)
(6727)
(6492)
(6276)
(6092)
(5978)
(5930)
(5706)
(5621)
(5488)
(5333)
(5042)
(4977)
(4796)
(4694)
(4642)
(4521)
(4375)
(4189)
(4173)
(4166)
学科
(43799)
(34114)
经济(34068)
(30662)
农业(29123)
管理(14629)
业经(12736)
方法(10992)
(10729)
企业(10729)
数学(9952)
数学方法(9805)
农业经济(9732)
(8889)
农村(8883)
中国(8230)
地方(8029)
(8001)
(7440)
土地(7112)
(6751)
发展(6670)
(6663)
(6639)
劳动(6639)
农业劳动(6321)
人口(6217)
收入(6210)
及其(5892)
技术(5855)
机构
学院(112247)
大学(105402)
(46800)
经济(45787)
(44705)
管理(44663)
理学(38795)
研究(38599)
理学院(38453)
管理学(37809)
管理学院(37650)
农业(33909)
中国(30491)
业大(26457)
科学(24911)
(22079)
(20695)
农业大学(20406)
中心(19328)
研究所(18854)
(18230)
(17054)
(16712)
经济管理(16314)
(15566)
(14864)
师范(14732)
(13864)
(13571)
科学院(13544)
基金
项目(76029)
科学(58985)
研究(58686)
基金(51957)
(45264)
国家(44691)
科学基金(37478)
社会(35993)
(33528)
社会科(33517)
社会科学(33505)
基金项目(28116)
(27093)
编号(26645)
(26157)
教育(25479)
自然(22903)
自然科(22314)
自然科学(22308)
自然科学基金(21876)
成果(20479)
资助(20366)
(18400)
课题(17717)
(17030)
(16815)
重点(16787)
(15962)
(14995)
发展(14953)
期刊
(59561)
经济(59561)
(51347)
农业(35063)
研究(27979)
中国(27003)
学报(18616)
科学(17608)
业经(17487)
(16016)
大学(14739)
学学(14176)
农业经济(13192)
农村(12787)
(12787)
(12041)
金融(12041)
教育(12031)
(10881)
技术(10773)
管理(10368)
问题(9148)
农村经济(8629)
(8053)
世界(7959)
经济问题(7596)
资源(7420)
业大(6865)
技术经济(6665)
社会(6378)
共检索到168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广胜  陈技伟  江金启  郭江影  
基于辽宁省沈阳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应用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对农民工的福利状况进行整体评价。结果发现,农民工福利水平的总模糊指数为0.365,处于较低水平。分指标看,健康状况方面的福利状况处于较高水平,居住环境和精神感受方面的福利状况处于中间水平,其它功能性指标的福利水平较低。在影响农民工福利的主要因素中,工作环境和防护性保障的改善对提升农民工福利影响最大。运用OLS回归模型对农民工的福利状况进行扩展分析,发现农民工群体内部存在较强的异质性,并且不同特征的农民工群体福利水平相差很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龙  白南风  李萌  
在北京和深圳655名农民工调查数据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研究"课题组2001年对6232名农民工的调研数据基础上,本文对农民工在城镇的居住状况、定居意愿和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在城镇中住房水平总体偏低,群体内部居住条件出现分化;农民工聚居区域形成城镇社区的"边缘居住格局";农民工有较强的进城意愿,其工资水平虽然在不断上升,但他们依然不具备进城定居的能力;住房问题阻碍了农民工进城意愿的实现;受户籍制度、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等限制,当前城镇保障政策并未惠及农民工。为此文章提出三点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贾燕  李钢  朱新华  王静  李妍  
本文在森的可行能力分析框架下研究了集中居住过程中农民福利的变化,提出了构成农民福利的功能性活动和指标,使用模糊评判方法对江苏江都市集中居住前后农民福利变化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集中居住使得农户总体福利水平稍有提高,模糊评价值从0.443上升到0.471。其中,从功能指标看,农民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发展空间、心理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社会保障、社区生活和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转换因素看,农民家庭被抚养人口比重、教育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是农民福变化产生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贾燕  李钢  朱新华  王静  李妍  
本文在森的可行能力分析框架下研究了集中居住过程中农民福利的变化,提出了农民福利构成指标,使用模糊评判方法对江苏省江都市集中居住前后农民福利变化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集中居住使农户总体福利水平稍有提高,模糊评价值从0.443上升到0.471。其中,从功能指标看,农民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发展空间、心理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社会保障、社区生活和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转换因素看,农民家庭被抚养人口比重、教育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是农民福利变化产生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孟传慧  田奇恒  
随着我国向现代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脱离田园式生活环境并放弃传统农村的生活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农村农民的福利保障方式,削弱了家庭和土地对农民的福利供给,接纳地的福利保障制度尚未形成,这给正在蓬勃发展的经济社会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风险。本文基于对重庆市两江新区48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实证调查,从经济福利、文化福利和发展福利3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福利保障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和完善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福利保障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为了解我国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为党和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2006年8月,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城市农民工工作和生活条件普遍较差。他们劳动强度大,生活开销大;文化程度低,社会保障低;工作环境差,生活条件差;文化娱乐少,技能培训少。尽管如此,但多数农民工仍认可目前生存的现状,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冯虹  李芳  
在京农民工绝大部分处于中低层职业,经常面临失业风险,在陷入生活困境时容易铤而走险,走向失范,影响和谐社会建设。本文通过就业状况相关因素与城市适应关系的数据模型,就怎样通过改善就业状况来提高在京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水平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景晓芬  
公共文化空间对农民工了解城市生活和更深层次地融入城市有着重要意义,但农民工对公共文化空间的使用和消费水平较低,在公共文化空间消费过程中,并未形成有效的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交往。导致农民工公共文化空间消费水平偏低的因素有代际差异、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时城市的认同程度等。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降低公共文化空间进入门槛、将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公共文化空间的交往功能等方面入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迎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苏燕  王晗  伍玥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变迁、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农民工群体的回流数量日渐增多,同时农民工回流的个人特征、地点选择等逐渐出现分化,回流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也使得他们的政策诉求不尽相同。文章利用在江苏省、山东省、河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回流农民工的外出务工经历与回流情况,并从就业、收支、社保、政策需求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回流农民工生活状况,以保障和提高他们的基本生活质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春兰  袁红霞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何欣  吴蕾  
文章聚焦返乡工伤致残农民工这一特殊弱势群体,以SAFE模型为分析框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21名返乡工伤致残农民工进行面对面、半结构的深度访谈,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以及影响其生存发展的风险因素。研究发现,工伤、残障与户籍的叠加效应致使这一群体处于极端弱势地位,返乡是其迫不得已的生存策略。医疗康复资源严重不足、社会连接及支持系统的脆弱与单一、以及单纯自我依赖的经济保障构成了影响其生存发展的三大风险性因素。返乡工伤致残群体处于极端弱势地位且带有强烈的隐蔽性,而提供基本的、整合的、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保障政策和相关服务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和有效途径,注重个案管理的制度设计是有益的政策方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明娟  
采用等价收入法和客观指标指数法构建了关于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测量框架,并利用中国城乡劳动力调查数据对农民工的就业质量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等价收入法与客观指标指数法在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测量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具体来说,受雇就业和自营就业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与其年龄均呈倒"U"型关系;男性的平均就业质量高于女性;与受教育程度和培训经历呈正相关关系;在制造业的就业质量最高;就业的企业规模越大,受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越高。同时,就业质量的变动趋势表明,受雇就业农民工与自营就业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均显著提高,而自营就业者养老保险的参保率明显下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启营  
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不仅关系其自身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农民工的文化消费状况则直接反映出自身的文化生活现状,具有鲜明的特点。本文以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和社会观察法对青岛市农民工的文化消费内容、形式进行调研,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