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6)
2023(7345)
2022(6118)
2021(5567)
2020(4708)
2019(10060)
2018(9606)
2017(18323)
2016(10191)
2015(10629)
2014(10354)
2013(10114)
2012(9232)
2011(8288)
2010(7885)
2009(7181)
2008(6994)
2007(5928)
2006(4930)
2005(4197)
作者
(32917)
(27783)
(27625)
(26071)
(17681)
(13764)
(12188)
(10893)
(10414)
(9664)
(9652)
(9089)
(9028)
(8944)
(8840)
(8555)
(8337)
(8236)
(8012)
(7982)
(7314)
(6874)
(6539)
(6321)
(6255)
(6185)
(6080)
(6011)
(5741)
(5701)
学科
(36729)
经济(36683)
(28366)
管理(27624)
(22330)
企业(22330)
方法(19009)
数学(17175)
数学方法(17038)
(11027)
(10164)
(10087)
中国(8943)
(8482)
贸易(8482)
(8300)
业经(7810)
(7392)
财务(7387)
财务管理(7376)
企业财务(7131)
农业(7053)
技术(7028)
(6959)
(6328)
银行(6279)
(6108)
金融(6105)
(5929)
环境(5726)
机构
大学(144101)
学院(143212)
(56284)
经济(55272)
研究(52454)
管理(51986)
理学(46753)
理学院(46139)
管理学(45181)
管理学院(44946)
(39012)
科学(37515)
中国(36302)
农业(31779)
业大(30569)
(29045)
(28860)
研究所(27413)
(24192)
中心(23112)
农业大学(21059)
财经(20428)
(19752)
(18909)
(18517)
(18186)
经济学(17939)
(17449)
科学院(17402)
(17192)
基金
项目(109690)
科学(84804)
基金(81858)
(77202)
国家(76606)
研究(67306)
科学基金(63388)
自然(45163)
社会(44407)
自然科(44239)
自然科学(44215)
基金项目(44007)
自然科学基金(43489)
(42997)
社会科(42253)
社会科学(42240)
(37397)
资助(32834)
教育(30188)
重点(25341)
计划(24786)
(23534)
(23352)
编号(22777)
(22621)
科研(22571)
科技(22364)
创新(22008)
(21784)
国家社会(19525)
期刊
(51173)
经济(51173)
学报(37808)
研究(34323)
(34124)
科学(29764)
大学(26155)
学学(25636)
中国(24066)
农业(23018)
(18321)
管理(16692)
(12672)
业大(11472)
(11306)
金融(11306)
财经(10095)
农业大学(9903)
经济研究(9857)
(9712)
业经(8620)
(8576)
科技(8358)
技术(8131)
教育(7529)
问题(7199)
林业(7185)
中国农业(7063)
商业(6662)
自然(6542)
共检索到189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永强  孙厚俊  陈晓宇  邢继英  谢逸萍  
为了明确硅对甘薯苗期黑斑病抗性的影响,以胜利百号(Triumph 100)薯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硅酸盐溶液预处理5 d后接种甘薯黑斑病菌,每24 h调查薯苗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硅能够延长甘薯黑斑病的潜伏期,显著降低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减轻其对薯苗的危害,提高甘薯苗期对黑斑病的抗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阎文昭  王大一  
1989年至1992年采用薯块针刺接种培养方法,对473份甘薯品种资源进行了黑斑病抗性鉴定与筛选,结果未发现免疫抗性品种;抗病品种共19份,占4.0%;感病与高感病品种共367份,占77.6%;中间型耐病品种共87份,占18.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凤兰  徐家炳  严红  李明远  
采用4×4完全双列杂交对大白菜苗期黑斑病的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抗病亲本和两个感病亲本抗性差异显著;两个抗病亲本杂交的F1仍表现抗病,两个感病亲本的F1仍表现感病,一个抗病亲本和一个感病亲本杂交的F1表现中间偏抗类型,F1的抗性和中亲值差异显著,但未达到极显著水平,为部分显性,正反交差异不显著呈现核遗传,细胞质作用不显著。一般配合力的F值极显著,而特殊配合力F值不显著,大白菜苗期对黑斑病的抗性以加性效应为主,其广义遗传力为64.45%,狭义遗传力为61.9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明生  谢波  谈锋  张启堂  
对水分胁迫下甘薯叶片部分物质和能量代谢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 ;ATP含量有增有减 ,但品种抗旱性愈强 ,ATP含量愈高。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b比值、ATP含量占对照百分率与品种抗旱性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896 8、- 0 .85 0 9和 0 .82 0 0 ,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英  李合生  
选用对黑斑病菌具有不同抗感程度的甘薯品种2399(抗)和徐—18(感)块根组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甘薯品种对黑斑病菌的抗性与膜脂过氧化、各种酶及抗氰呼吸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抗、感品种在病原菌侵染初期均出现一膜脂过氧化高峰,它对早期杀伤和抑制病原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及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都有利于抗病。此处,抗氰呼唤增强与磷酸戊糖呼吸途径增强密切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波薇  
采用室内人工接种,对320份(次)甘薯品种(系)进行甘薯黑斑病(Cerato-cystisfimbriataEliselHalsted)抗性鉴定,筛选出高抗品种(系)10份,抗病品种56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蒲志刚  唐静  王大一  谭文芳  吴洁  阎文昭  
以南薯88等12个抗感黑斑病品种为材料,通过甘薯黑斑病室内抗性鉴定,确定其抗感病程度。通过DNA提取、酶切、PCR扩增、凝胶电泳等系列程序摸索和优化,建立了甘薯黑斑病的AFLP分子标记体系。并用该体系找到了与甘薯抗黑斑病紧密相关的特异性DNA片段,对该片段克隆、测序后发现该DNA片段由320个碱基组成,为进一步分析该片段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甘薯抗黑斑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莹  柳李旺  谢学文  孟霖  刘博  王晓武  李宝聚  武剑  
【目的】鉴定白菜类作物黑斑病抗性,同时进行白菜黑斑病抗病QTL定位研究,为白菜抗黑斑病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喷雾法接种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分生孢子液于30 d苗龄的白菜离体叶片或植株,黑暗保湿处理后统计病情指数,比较在接种后不同接种部位和不同保湿天数抗性的差异。以优化后的方法鉴定白菜品种的黑斑病抗性,利用白菜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进行黑斑病抗性QTL定位。【结果】优化了白菜黑斑病抗性鉴定方法,并利用该方法鉴定了70份白菜类作物品种的黑斑病抗性,筛选出14份抗黑斑病材料。同时利用白菜RILs群体,定位出两个黑斑病抗性QTL位点,分别位于A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俊龙  刘恩勇  石俊华  丁书田  刘钟灵  姚宝安  赵胜明  刘朝华  罗永香  
体外培养获得的东方巴贝斯虫可溶性抗原与等量弗氏完全佐剂混合后用作疫苗进行疫区免疫保护试验。试验动物共分 2组 ,免疫组 82头牛在发病季节前 1个月用疫苗间隔 2周免疫 2次 ,对照组不作处理。所有试验动物在试验前和发病季节后分别采血检测血清抗体水平 ,同时 ,在发病季节观察试验动物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 :在发病季节内 ,免疫组牛无一发病 ,血清抗体水平与试验前相比升高明显 ,而对照组 86头牛有 5头出现临床症状 ,虽经治疗仍有 2头死亡 ,血清抗体水平与试验前相比变化不明显。结果说明由可溶性抗原制备的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艳红  张颢  陈宇春  蹇洪英  陈敏  唐开学  邱显钦  
【目的】黑斑病是月季露地种植中的重要病害,其病原菌为蔷薇盘二孢(Marssonina rosae),筛选出抗黑斑病的月季种质资源是月季抗病育种的物质基础。【方法】为了筛选出高抗黑斑病月季种质资源,于月季黑斑病盛发期,对野生蔷薇属9个组的46份野生种进行黑斑病室内鉴定和田间鉴定的抗病性评价。对筛选出的免疫材料和高感材料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等3种酶活性的测定,并利用电镜扫描对其进行叶片组织结构形态观察。【结果】室内鉴定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基本一致。46份蔷薇属种质资源中鉴定出2份免疫材料,13份高抗材料。感染黑斑病后,3种酶活性抗病品种均比感病品种高,感病野生种粉红香水月季的PPO活性上升幅度最大,达到767.78%。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免疫材料金樱子叶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蜡质层密质均匀,气孔开合度小,叶片结构不易感染黑斑病原菌;高感材料粉红香水月季叶表皮细胞排列疏松,蜡质层疏散不均匀,气孔开合度大,叶片结构较易感染黑斑病原菌。【结论】叶片酶活性、叶片表皮蜡质层和气孔开合度可以作为黑斑病抗性筛选的初步鉴定指标。筛选出的黑斑病免疫及高抗野生种质资源,可作为抗病育种亲本材料,利用杂交育种或分子育种等手段,选育出高抗黑斑病的月季新品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杰辉  张宏志  陈己任  熊兴耀  钟晓红  李炎林  
月季黑斑病是由蔷薇双壳菌及细极链格孢侵染引发的一类严重影响月季观赏价值和生物产量的病害。综述了月季黑斑病的发生与危害及抗性育种的研究进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善枝  李雪平  张志毅  
The effect of cold acclimation on the freezing resistance and total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in Populus tomentosa seedlings was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order to acquire higher freezing resistance, cold acclimation of Populus tomentosa seedlings mig...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惠珍  喻敏  萧洪东  蔡凤玲  邓文杰  
探讨施硅后海滨雀稗硅细胞的变化及其对光照严重不足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试验设对照(不施硅,CK)和施硅(+Si,K2SiO32 mmol/L)及光照1 h和自然光照(约12 h)处理,观察海滨雀稗叶片硅细胞的发育,测定植株可溶性总糖、蔗糖和还原性糖含量。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不施硅时叶尖硅细胞发育不良,叶基硅细胞发育较好;施硅后硅细胞发育完全,数目增多,体积增大,哑铃型突出;表明施硅促进了硅在叶片的沉积。不施硅时,植株可溶性总糖、蔗糖和还原糖含量均为光反映极显著小于12 h光照处理;1 h光照条件下,植株可溶性总糖、蔗糖和还原糖含量均为施硅处理极显著高于不施硅处理;表明光照时间不足时硅有提高可溶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冬静  徐振  赵永强  张成玲  孙厚俊  谢逸萍  
通过对甘薯软腐病菌侵染甘薯的发病特征进行研究,首次建立了一种甘薯软腐病抗性鉴定的方法:每个品种取3块中等大小的薯块,经严格消毒晾干后,切薯块中部薯片,每薯块切3个薯片,每薯片厚度约为8 mm,置于放有灭菌湿润滤纸保湿的灭菌培养皿中,接种1块6 mm的甘薯软腐病菌菌碟于薯片中央,将接种好的薯片置于26℃生化培养箱中培养,期间加无菌水保湿1次。21 h后将鉴定材料取出,量取薯片发病直径,根据病斑直径进行分级,计算病情指数,进行抗感评价。该方法的建立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该方法对44份品种资源进行抗性评价,结果显示,鲁薯4号和广紫8号对甘薯软腐病的抗性级别为中抗;湛薯271、泰中1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绳桃  
不同培养条件对甘薯黑斑病菌产孢量的影响杨绳桃(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武汉430070)关键词甘薯黑斑病菌;培养条件;产孢量THEEFFECTOFDIFFERENTINCUBATIONCONDITIONONTHESPOREPRODUCTIONINCER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