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49)
2023(2325)
2022(1982)
2021(1674)
2020(1498)
2019(3206)
2018(3106)
2017(6081)
2016(3309)
2015(3729)
2014(3533)
2013(3639)
2012(3260)
2011(2903)
2010(2967)
2009(2891)
2008(3060)
2007(2723)
2006(2365)
2005(2207)
作者
(9078)
(7568)
(7331)
(7256)
(4791)
(3486)
(3417)
(2861)
(2828)
(2721)
(2694)
(2558)
(2347)
(2335)
(2324)
(2284)
(2218)
(2206)
(2203)
(2128)
(1888)
(1883)
(1775)
(1711)
(1701)
(1672)
(1633)
(1607)
(1476)
(1449)
学科
(13415)
经济(13401)
(11203)
管理(11048)
(8526)
企业(8526)
(6110)
方法(5617)
(5170)
劳动(5153)
中国(4831)
数学(4542)
数学方法(4466)
(4456)
(4247)
农业(3775)
业经(3572)
(3223)
财务(3220)
财务管理(3216)
(3125)
企业财务(2940)
(2817)
理论(2581)
动力(2502)
人口(2408)
(2388)
劳动力(2378)
农业劳动(2290)
农业人口(2153)
机构
大学(49005)
学院(48455)
(18943)
经济(18602)
管理(16875)
研究(14781)
理学(14350)
理学院(14177)
管理学(13905)
管理学院(13801)
中国(11477)
(10166)
(9338)
科学(8648)
财经(7671)
(7519)
(7300)
(6928)
(6766)
师范(6716)
研究所(6519)
北京(6440)
(6439)
中心(6266)
业大(6248)
经济学(6189)
(5667)
财经大学(5610)
经济学院(5503)
(5493)
基金
项目(30299)
科学(23641)
研究(22883)
基金(22078)
(18975)
国家(18794)
科学基金(16004)
社会(15329)
社会科(14442)
社会科学(14441)
基金项目(11268)
(11199)
教育(10424)
自然(9610)
(9603)
自然科(9347)
自然科学(9344)
自然科学基金(9182)
编号(9139)
资助(8955)
成果(7973)
(6790)
重点(6621)
国家社会(6507)
课题(6269)
(6174)
(6092)
人文(6068)
(6025)
(6007)
期刊
(21892)
经济(21892)
研究(14002)
中国(11302)
(8695)
学报(7920)
科学(6669)
管理(6467)
大学(6279)
(6143)
学学(5873)
教育(5494)
财经(4547)
农业(4120)
(3854)
技术(3771)
业经(3741)
(3616)
金融(3616)
经济研究(3345)
问题(2934)
图书(2905)
(2677)
(2645)
国际(2510)
财会(2494)
资源(2340)
书馆(2308)
图书馆(2308)
(2277)
共检索到74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傅晨  
可比劳动力法与价值规律─—兼与刘福垣同志商榷傅晨在新一轮剪刀差讨论中,可比劳动力法成为热点之一。这个深层理论问题由于事关剪刀差的基本判断而受到学者们的共同关注。然而,讨论中分歧很大。笔者认为,这一分歧很大程度上是在检阅农经学者的基础理论功底,因此,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福垣  
我在《破除剪刀差的迷雾》一文中曾指出:可比劳动力法违背劳动价值论,由于篇幅所限没有展开论述。看了一些商榷文章之后,感到有必要就可比劳动力法如何违背劳动价值论,如何违背价值形成与实现规律再谈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各位商榷者。 一、可比劳动力不等于可比劳动 如果有人把可比劳动力只当作同质同量的劳动力来使用的话,这就没有什么可讨论和商榷的,是完全可以的。我们这里讨论的是人们把可比劳动力当作可比劳动来使用的情况。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炼成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商品,具有价值;劳动作为流动状态,本身没有价值,但可以创造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也可以成为商品,因而具有价值,而劳动本身也没有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贾文儒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理论在我国经济学界的形成由来已久,《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2期发表了刘福垣同志的《破除剪刀差的迷雾》一文(以下简称刘文),对这一理论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几乎全面的否定。还说他“试图从根本上破除笼罩中国经济学界的剪刀差之迷”。本作者不敢苟同,且不知剪刀差之迷雾何在?本文按照刘文的顺序,就其主要观点逐一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找出迷雾的来源,以此求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玉珠  
《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2期刊登了刘福垣同志的《破除剪刀差的迷雾》一文(下称刘文),该文认为工农业劳动者全年收入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农业劳动者就业不充分,以及对加速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吸收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缩小工农劳动者的收入差距等的分析,读了之后颇受启发,但文中的另一些基本论断,我不能赞同。本文拟对工农业产品剪刀差谈几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姜明  
“剪刀差”理论的讨论在国内经济学界由来已久,一直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刘福垣同志在《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2期上发表的文章“破除剪刀差的迷雾”(以下简称刘文),对剪刀差理论进行了几乎是全面的否定。本人认为刘福垣同志提出的问题是切中要害的,但由此得出的结论却有许多不妥之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林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从选择的途径和方式来看,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的模式:一种是农业劳动力伴随其它生产要素异地向城市集中,并完全脱离农业生产转入非农产业的分业型、集中转移模式;另一种是农业劳动力就地分散转移到非农产业,并与农业生产和土地保持一定弹性联系的兼业型、分散转移模式。田烨、史福祯同志在《论农业劳动力的兼业型转移》(以下简称“田文”)一文中对后一种模式在我国现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冯丛林  
关于劳动力是否商品问题,我国学术界8年前就开展过讨论。当时笔者曾以《以劳动力商品论若干论点的质疑—与何伟、韩志国同志商榷》为题,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一期)所开展的专题讨论。近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这一争论又重新展开。主张社会主义公有经济范围内劳动力也是商品的同志又有增加之势,杨坚白同志在《经济学动态》1994年第12期上发的《也谈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是否商品》(简称《也谈》)就颇具代表性。这里仅就此文提些不同看法,向作者和参加讨论的同志请教。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洲鸿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内 ,“劳动产权”范畴是不科学的 ,它自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逻辑矛盾 ,它的提出实际上是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力商品理论的歪曲。劳动力资本化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产权获得全面实现的途径 ,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 ,是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化的否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关柏春  
也谈“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不等于按劳分配”──与申晓梅同志商榷关柏春申晓梅同志在贵刊撰文探讨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既"有重大差别",又"可以结合或统一"起来。①我不同意这种观点。现在提出几点不同意见与申晓梅同志商榷。欢迎申晓梅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傅晨  
《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2期发表的刘福垣同志的力作《破除剪刀差的迷雾》(以下简称《刘文》)一文,对我国工农产品剪刀差研究中普遍使用的可比劳动力法提出质疑,称该方法违背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作者另辟蹊径,从投入产出角度,依据等量投入取得等量利润的原则,直接计算工农业占有生产资料不对等价值创造的影响,得出了工业未获得社会平均利润而农业获得超额利润的结论。我们认为,虽然《刘文》对准确比较工农业收入差异提出了不少极有价值的见解,但是《刘文》的立论依据以及其结论,却是值得商榷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持位  
用什么生产量价值指标来反映、研究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速度和比例,进行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讨论问题,也是计划统计工作中有待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很不一致。刘奇同志在《社会总产品和国民生产价值指标》一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设想。为了使问题讨论进一步深入,并向刘奇同志求教,我也发表一孔之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戴达远  
物化劳动不创造价值,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公式(商品价值=c+v+m)是正确的.否定马克思商品价值公式的理由不能成立.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理由难以使人信服.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不是一回事,`谁创造,谁分配'是错误的.分配是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庄丹  
贵刊1995年11期刊载了刘峰同志的文章《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的比较研究》(以下简称《刘文》),读后受益匪浅,但笔者愿就文中某些观点与刘峰同志商榷。 《刘文》对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作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下面笔者将就会计目标、会计职能及二者关系进行重新界定和诠释,悖谬之处,敬祈指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