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75)
- 2023(8218)
- 2022(7164)
- 2021(6922)
- 2020(6059)
- 2019(13803)
- 2018(14124)
- 2017(26230)
- 2016(15114)
- 2015(17344)
- 2014(17773)
- 2013(16785)
- 2012(15777)
- 2011(14122)
- 2010(14819)
- 2009(13694)
- 2008(14041)
- 2007(12635)
- 2006(11294)
- 2005(9928)
- 学科
- 济(55396)
- 经济(55325)
- 管理(44113)
- 业(38307)
- 企(33363)
- 企业(33363)
- 方法(26012)
- 数学(22448)
- 数学方法(21782)
- 财(15994)
- 学(15364)
- 中国(15057)
- 农(14261)
- 制(13198)
- 理论(12893)
- 业经(11269)
- 务(10739)
- 财务(10683)
- 财务管理(10657)
- 地方(10007)
- 企业财务(9996)
- 体(9974)
- 银(9549)
- 银行(9515)
- 行(9010)
- 融(8868)
- 金融(8860)
- 农业(8788)
- 和(8774)
- 贸(8701)
- 机构
- 大学(212073)
- 学院(212050)
- 管理(75847)
- 研究(74707)
- 济(73749)
- 经济(71711)
- 理学(64395)
- 理学院(63524)
- 管理学(61501)
- 管理学院(61137)
- 中国(56809)
- 科学(50166)
- 京(47807)
- 农(41113)
- 所(40294)
- 财(36887)
- 研究所(36644)
- 业大(34873)
- 江(34635)
- 中心(34075)
- 农业(32630)
- 北京(30228)
- 范(29657)
- 师范(29239)
- 财经(28222)
- 州(27380)
- 院(27364)
- 技术(26923)
- 经(25414)
- 省(24955)
- 基金
- 项目(139219)
- 科学(107312)
- 基金(98017)
- 研究(97157)
- 家(88004)
- 国家(87303)
- 科学基金(73045)
- 社会(56764)
- 省(56253)
- 社会科(53493)
- 社会科学(53474)
- 基金项目(50888)
- 自然(50663)
- 自然科(49548)
- 自然科学(49531)
- 自然科学基金(48556)
- 划(48288)
- 教育(47283)
- 资助(42482)
- 编号(40099)
- 成果(34301)
- 重点(32427)
- 部(29704)
- 课题(29615)
- 发(28588)
- 创(28154)
- 计划(27851)
- 科研(26954)
- 创新(26329)
- 大学(25413)
共检索到328511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万宝珍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搞活流通、发展经济的重要环节和必备条件。在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以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的交通业方针指引下,交通部门提出从“八五”开始,用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建设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现代化交通支持系统,即“三主一支持”的长远规划设想。这一设想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赞许。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小辉 过秀成 杜小川 邓润飞
在综合运输体系、城市化进程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对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形成、引导城市空间发展、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各类枢纽规划的管理机制,从综合客运枢纽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分析出发,引出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的要点,提出在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和地市层面枢纽规划关注的主要问题和落脚点,重点研究了地市层面综合客运枢纽规划编制的主要框架和技术指引,并提出规划编制的相关保障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文尝
一、中国交通枢纽现状分析 (一)交通枢纽的定义与作用 交通枢纽是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交通干线的交叉与衔接之处,共同办理旅客与货物中转、发送、到达的多种交通设施的综合体。它由多功能中心站和一些辅助站点组成,或由多个专业化站点组成,并以联络线和短途交通线所联接,是大量交通建筑物与设备组成的复杂有机体。由同种运输方式两条以上干线组成的枢纽为单一枢纽,如铁路枢纽、公路枢纽。由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干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兵 过秀成 李星 孔哲
论文在分析边缘型高速铁路枢纽地区与城市关系、客流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等的基础上,研究枢纽地区路网布设的要求;通过对枢纽地区的道路功能分析和基本布局形式的对比,提出边缘型高速铁路枢纽地区路网方格网的布局思路和分区规划的思想,以及分区各等级道路网密度的相互关系和取值范围,并结合南京高铁南站地区的路网规划进行实例应用和验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淑芝 李长虹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贺宏 张云芳 刘宝学
首先对经典的AVL算法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拓展,从而在理论上解决了经典AVL算法无法适用于企业枢纽布局的不足。最后利用实证调研数据,对甘肃省某物流企业如何进行枢纽布局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平衡二叉树 物流公司 枢纽结构布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秋平 刘军立 严宝杰
分析并确立了城市货运交通枢纽优化布局评价的指标体系 ,提出了定量指标、定性指标隶属空间确定的方法及指标权重向量的确定方法 ,建立了城市货运交通枢纽模糊评价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
货运交通枢纽 指标 权重向量 评价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晓河 胡拥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镇化的制度安排经历了由限制农民进城到允许、引导农民进城、再到鼓励农民进城的过程,对创造就业机会、提升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中国城镇化还面临着内需开发、农民工市民化、城镇体系结构布局等方面的问题。下一步,中国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从布局突破过渡到全面推进阶段,从规模重组、空间重组、产业重组三个维度确立中国城市体系的总体布局。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傅惠 姚奕鹏 陈赛飞
为了保证枢纽站内旅客在给定流线上顺畅流动,枢纽站场通过调整站内的设施部署方案、建筑结构设计和旅客服务流程设计,以减少旅客流线冲突,提高旅客通行效率,实现枢纽站内的客流组织优化。从枢纽站的旅客流线组织优化工作出发,构建支持细致描述旅客行为的智能体仿真框架;基于仿真框架搭建枢纽站场流线仿真模型,再根据实际数据验证枢纽站场流线仿真模型的可靠性;结合枢纽站场流线仿真,构建枢纽站的流线组织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构建的智能体模型及其方法可以支撑枢纽站内的行人流线仿真,以较低的误差模拟行人在设施内的运动行为;通过设施优化方案能够节省广州南站入站流线的多余设施能力。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郑红星 邓春远 冯盼盼 司志涛
为提高城市公交枢纽的运营效率,对枢纽内线路选择及站台布局优化进行研究。首先采用熵权—密切值法遴选入驻公交枢纽的线路;其次以乘客移动成本、发车时间间隔成本最小以及站台关联度最大为优化目标,构建多目标公交枢纽内站台布局优化数学模型,并设计了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以某市公交枢纽为实例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顾六宝 李艳婕
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推进中国和东盟的深度和更加广泛的合作,交通与信息高速通道的建立势在必行,因此应该把和东盟接壤的我国门户省份作为战略枢纽布局的中心,合理布局我国面对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枢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中源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立足现阶段基本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所作的顶层设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局出发,立足现阶段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在深刻把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要素的运行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的基础上,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周尔民 陈科楼
以钢铁厂总生产工艺流程为基础,按主要作业单元的总体设计要求,对钢铁厂主要作业场地的总体布置关系予以确定。依据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动力车间、交通运输设施、职能部门、附属生产和生活服务等部门之间的内外关联、物料进出状况,进行系统优化布置设计。再由各个作业单位的面积大小、位置关系,适当参考其他限制条件和常识惯例,做出钢铁厂总体布局设计,达到布局科学、节约资源、产能提升的效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胡锦涛同志2012年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江志娟 董千里
为研究可持续的枢纽选址问题,在现有枢纽选址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函数,在决策变量中增加运输类型决策变量,构建了联运枢纽配置模型。采用随机数的方法处理不确定型数据,将联运枢纽配置模型转换为运输类型选择和枢纽配置两个模型,运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并通过实验证明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成本、时间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等指标在目标函数中所占权重、枢纽与城市节点之间运输类型影响枢纽位置设置。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