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96)
2023(15290)
2022(13232)
2021(12529)
2020(10296)
2019(23352)
2018(22941)
2017(44047)
2016(23840)
2015(26456)
2014(25766)
2013(25072)
2012(22701)
2011(20282)
2010(20406)
2009(19012)
2008(18217)
2007(15886)
2006(14201)
2005(12316)
作者
(65620)
(54198)
(53847)
(51296)
(34572)
(25947)
(24416)
(21124)
(20579)
(19285)
(18538)
(18142)
(17036)
(16876)
(16640)
(16378)
(16075)
(16011)
(15483)
(15343)
(13264)
(13132)
(12916)
(12448)
(12049)
(12013)
(11996)
(11862)
(10833)
(10619)
学科
(89964)
经济(89840)
管理(73190)
(69757)
(57885)
企业(57885)
方法(38262)
数学(32148)
数学方法(31696)
(27675)
中国(27457)
(24461)
业经(22081)
地方(19891)
(19204)
农业(18856)
技术(18323)
(18106)
理论(16686)
(15990)
贸易(15981)
环境(15732)
(15482)
(15479)
财务(15408)
财务管理(15375)
(14873)
企业财务(14557)
(14446)
银行(14409)
机构
学院(327109)
大学(326297)
管理(131707)
(126493)
经济(123435)
理学(113849)
理学院(112600)
管理学(110684)
管理学院(110088)
研究(106696)
中国(79871)
(69277)
科学(65899)
(59251)
(51946)
中心(48824)
(47813)
(47313)
财经(47256)
研究所(46990)
业大(46397)
(45234)
师范(44915)
北京(43739)
(42880)
(39537)
(39362)
经济学(37418)
农业(36919)
师范大学(36222)
基金
项目(225060)
科学(178196)
研究(168934)
基金(162582)
(140093)
国家(138867)
科学基金(120543)
社会(106977)
社会科(101132)
社会科学(101102)
(88245)
基金项目(86622)
教育(77323)
自然(76916)
自然科(75109)
自然科学(75095)
自然科学基金(73714)
(73594)
编号(70130)
资助(64863)
成果(56981)
重点(49837)
(48817)
(48387)
(48000)
课题(47920)
创新(45098)
国家社会(43472)
项目编号(43333)
教育部(42441)
期刊
(141701)
经济(141701)
研究(98147)
中国(61443)
管理(48339)
学报(47570)
科学(45588)
(44868)
(44685)
教育(40367)
大学(36491)
学学(34093)
农业(30848)
技术(27886)
(27737)
金融(27737)
业经(24977)
财经(22325)
经济研究(21859)
问题(19809)
(19100)
图书(18109)
科技(16502)
理论(16016)
技术经济(15502)
现代(15452)
(14961)
实践(14681)
(14681)
(14647)
共检索到476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璐琳  
城市新贫困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新型贫困,具有经济和社会"体制性"特征,属于再生性与被动性贫困,本质上属于失业型贫困。城市新贫困人口既具有生活状态差、收入水平低等传统贫困的特征,又有缺乏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机会,在城市生活中处于边缘化、家庭负担重、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固定资产、居住高度集中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庞楷  
我国城市贫困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国企改革进行而日渐凸显的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该问题还将进一步演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难题。本文从构建社会资本的视角,通过对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剖析,说明社会资本对贫困的滋生以及反贫困制度安排有重大影响,从构建制度型社会资本和关系型社会资本的视角,提出提升贫困人口社会资本的政策性建议,以期为破解我国城市贫困这一难题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翟彬  梁流涛  
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基础,作者通过对甘肃省天水地区农户生计状况的调查,运用多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非农生计策略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生计水平对农户的扶贫需求做出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天水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指数偏低且比例不均,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相对不足,生计策略存在空间异质性;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是影响农户非农生计策略对抗贫困的显著因素;农户反贫困需求受生计资本拥有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存在很强的空间差异性。基于研究结果,文中提出了加快农户可持续脱贫能力培养,扶贫投入应瞄准农户需求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黎洁  李亚莉  邰秀军  李聪  
本文根据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陕西省周至县退耕山区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的生计状况。在对农户的"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后果"等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本文对1074个样本农户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农业户,兼业户的生计资本禀赋更好,生计活动更加多样化,抗风险能力更强,贫困程度较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也更小,因而可以通过鼓励农户兼业经营来综合解决当地的农村贫困与环境保护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梦娜  
贫困农民工在进入城市以后社会网络资本发生断裂与重建:一方面,贫困农民工无法完全脱离迁出地的社会性关联,在农村村域内的原始社会网络资本发生部分断裂;另一方面,他们无法完全融入迁入地的社会生活,在城市空间内的新型社会网络资本只能部分嵌入。贫困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呈现这一特征是由于多重隔离的影响,主要包括空间隔离、制度隔离、自我隔离与社会隔离。从社会资本视角分析农民工的贫困机理,发现社会资本对贫困发生的作用逻辑在于"资本欠缺"与"回报欠缺",分别是社会资本数量匮乏或质量低下和同等条件下制度性歧视所引起社会资本回报更低,导致农民工所获取的社会支持有限从而陷入贫困。由此,城市农民工反贫困治理对策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多元化社会支持网络,增加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存量;提升农民工的社会经济地位,提高农民工的社会资本质量;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增强农民工的资本回报能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钢  王丽娟  
在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逐渐减少的情况下 ,城市贫困日益严峻 :贫困户的贫困程度加剧 ,贫富差距扩大 ;贫困职工绝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文化程度偏低 ;不同阶层、行业、职业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市贫困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个 :从国际上看 ,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城市贫困等社会问题的产生 ;从国内看 ,深层的原因是体制转轨导致社会分层结构向两极化发展。因此 ,新世纪中国城市反贫困应采取如下对策 :( 1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 2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 ,拓宽中小企业就业渠道 ;( 3 )提高劳动者素质 ,以培训促进就业 ;( 4)创新扶贫制度是城市扶贫战略的灵魂 ;( 5...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方迎风  
贫困依然是世界各国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随着各国扶贫的深入,扶贫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贫困研究已无法满足当前扶贫工作的需要,亟须有新的突破点,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发展为贫困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发现,个体的行为选择会因为贫困而受到约束并产生偏差,进而影响个体及其家庭成员的发展,形成持久性贫困、代际贫困、贫困聚集等各种贫困均衡状态。扶贫政策也会与贫困者行为相互作用,政策对行为有激励效应,行为效应又会反向影响政策的减贫效率。因此,本文认为,行为选择是影响贫困动态变化的重要内在驱动机制,贫困者行为干预是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长效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华  曹成航  李博康  
基于代表性年份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从“吃穿”“用”“住”、教育和医疗五个维度构建了多维贫困指标体系,运用Biprobit模型从贫困状态变动的角度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可持续扶贫的作用机理、实施效果和异质性特征。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为可能返贫主体提供差别化金融供给、定向性金融创新和可及性金融覆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可持续扶贫的建议和对策,具体包括:加强偏远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当地农户的金融素养和提高农民的金融需求能力,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供给主体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昀  李小云  叶敬忠  
本文提出了性别在贫困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展开理论论述 ,并对中国缓贫实践中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展开讨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伟军  谢若扬  
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措施、增强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是脱贫攻坚阶段必须着力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基于能力贫困视角,解析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结构,探求可持续脱贫能力形成机制,剖析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面临的突出难题,提出了促进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的根本路径。研究发现,扶贫移民的可持续脱贫能力主要由社会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层面的能力所构成,形成机制在于能力建设主体各自定位清晰、分工明确、形成合力。当前能力建设面临移民自身生存发展能力不足、城乡二元贫困治理体制制约、社会组织扶贫参与不够等难题。协同治理是促进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的根本路径,需要移民自身主动提高生存发展能力,政府部门强化制度政策供给,民营企业积极履行扶贫责任,社会组织深度参与脱贫攻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敏  
本文从理论上将可持续生计框架引入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分析中来,针对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政策重点在于从可持续生计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政策的引导作用,激发失地农民自身的主动性,利用自有资源和政府帮助,达到再就业甚至创业的目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敏  
本文从理论上将可持续生计框架引入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分析中来,针对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政策重点在于从可持续生计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政策的引导作用,激发失地农民自身的主动性,利用自有资源和政府帮助,达到再就业甚至创业的目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帆  陈凌珠  庄天慧  曾圣丰  
从可持续生计视角,构建县域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对四川藏区不同县域多维贫困状况展开跨时区测度与比较。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四川藏区农牧业、社会事业得到较大发展,藏区社会成员收入得到较大提高。随着时间推移,四川藏区各县域多维贫困程度在波动中不断减轻。在扶贫开发的相对初期,各县域多维贫困趋同性大于异质性("均贫");在扶贫开发的相对中期,其异质性大于趋同性("贫富不均");在扶贫开发的相对后期,其趋同性大于异质性("均富")。目前四川藏区各县域多维贫困以轻度和中度为主。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四川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帆  陈凌珠  庄天慧  曾圣丰  
从可持续生计视角,构建县域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对四川藏区不同县域多维贫困状况展开跨时区测度与比较。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四川藏区农牧业、社会事业得到较大发展,藏区社会成员收入得到较大提高。随着时间推移,四川藏区各县域多维贫困程度在波动中不断减轻。在扶贫开发的相对初期,各县域多维贫困趋同性大于异质性("均贫");在扶贫开发的相对中期,其异质性大于趋同性("贫富不均");在扶贫开发的相对后期,其趋同性大于异质性("均富")。目前四川藏区各县域多维贫困以轻度和中度为主。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四川藏区各县域多维贫困贡献度较大,自然资本贡献度呈上升趋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曦  
20世纪 9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贫困率呈上升趋势 ,本文系统地分析和阐释了城市扶贫战略的社会意义、城市贫困与可持续发展、城市扶贫制度创新 ,认为在城市反贫困战略中 ,应选择以绝对贫困人口为对象、满足贫困人口基本需要为核心的城市扶贫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