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17)
2023(15247)
2022(13361)
2021(12580)
2020(10691)
2019(24779)
2018(24828)
2017(48445)
2016(26641)
2015(30334)
2014(30827)
2013(30700)
2012(28362)
2011(25707)
2010(25911)
2009(24001)
2008(23846)
2007(21611)
2006(18897)
2005(16521)
作者
(79502)
(66699)
(66007)
(62946)
(41987)
(31927)
(30067)
(26296)
(25017)
(23634)
(22594)
(22347)
(20884)
(20839)
(20500)
(20451)
(20385)
(19563)
(19013)
(18897)
(16705)
(16273)
(16171)
(15237)
(15038)
(15028)
(14778)
(14694)
(13515)
(13315)
学科
(114876)
经济(114765)
(76719)
管理(71996)
(54997)
企业(54997)
方法(52398)
(49577)
数学(46058)
数学方法(45526)
农业(32849)
中国(27361)
业经(26569)
(25893)
地方(25619)
(24509)
(20075)
(19738)
贸易(19733)
(19122)
环境(17352)
理论(17267)
(16735)
技术(16148)
(15927)
财务(15853)
(15830)
财务管理(15814)
银行(15775)
(15410)
机构
学院(388344)
大学(386293)
(153514)
管理(153442)
经济(149998)
理学(133382)
理学院(131911)
管理学(129530)
研究(129134)
管理学院(128846)
中国(96774)
科学(83627)
(82346)
(81128)
(66840)
(66650)
业大(65033)
农业(62932)
研究所(60917)
中心(60198)
(57534)
财经(53959)
北京(51650)
(51527)
师范(51071)
(48989)
(46710)
(45879)
经济学(44677)
经济管理(42305)
基金
项目(264485)
科学(205975)
研究(192904)
基金(189318)
(164978)
国家(163572)
科学基金(139188)
社会(118826)
社会科(112161)
社会科学(112124)
(105422)
基金项目(101665)
自然(91131)
自然科(88868)
自然科学(88843)
教育(87740)
(87687)
自然科学基金(87217)
编号(81149)
资助(77916)
成果(65206)
重点(59077)
(58046)
(57483)
课题(54902)
(54029)
科研(50676)
创新(50429)
大学(48752)
教育部(48638)
期刊
(170306)
经济(170306)
研究(108030)
(79428)
中国(71755)
学报(64269)
科学(58803)
农业(54032)
管理(50022)
(49652)
大学(47993)
学学(45449)
教育(40528)
技术(34260)
(33038)
金融(33038)
业经(32620)
(26275)
财经(24845)
经济研究(24736)
问题(23758)
(21032)
(20412)
图书(19969)
技术经济(19945)
资源(19116)
理论(18792)
科技(18737)
实践(17379)
(17379)
共检索到558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靳小怡  李成华  杜海峰  杜巍  
农民工生计日益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生计概念和对英国国际发展署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重新认识,探讨将其应用于农民工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总结目前农民工生计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农民工可持续生计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对拓展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应用领域,加深对农民工生计研究和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静  朱琳  
[目的]宅基地流转是城乡建设用地优化配置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对解决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的供需矛盾,推动高效用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家庭生计资产量化入手,探讨不同资产配置类型农户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旨在进一步推进宅基地流转进程。[方法]通过农户生计量化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农户整体宅基地的流转意愿较高,达到69.84%,但资产缺乏型农户的流转意愿非常低,仅有37.93%;(2)非农迁移意愿、宅基地功能和家庭生计资产总值对宅基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年龄、专业技能、住房的满意度、宅基地面积、非农收入比例、非农就业状况6个因素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影响出现差异。[结论]该文提出建立贫困农户的技能培训机制,制定多样化的宅基地流转制度,从而保证不同类型农户在宅基地流转后,整体福利水平不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格格  葛颜祥  李颖  张化楠  
[目的]为检验生态补偿在水源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发展方面的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在调整DFID生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改进基于生计资本测量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价生态补偿前后东平湖水源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变化情况。[结果]从整体上看,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以来东平湖水源地保护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得到显著增强,可持续生计能力从补偿前的0.300 2增至补偿后的0.322 5,但当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仍处于较弱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从生计资本来看,补偿后自然、社会、金融、人力、物质、信息、环境资本指数值分别为0.016、0.459、0.258、0.384、0.450、0.508、0.901,自然、金融、人力资本存量较低是当地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值得注意的是,补偿后信息资本与物质、金融、环境资本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提高,而自然资本与物质、人力资本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降低,表明水源地农户的生产方式正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或非农行业过渡。[结论]当地政府应致力于提高自然、金融、人力资本存量,实施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方式,积极引导水源地农户寻找替代生计。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黎洁  李亚莉  邰秀军  李聪  
本文根据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陕西省周至县退耕山区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的生计状况。在对农户的"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后果"等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本文对1074个样本农户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农业户,兼业户的生计资本禀赋更好,生计活动更加多样化,抗风险能力更强,贫困程度较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也更小,因而可以通过鼓励农户兼业经营来综合解决当地的农村贫困与环境保护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云彦  赵锋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一种甄别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主要限制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集成分析方法和建设性工具。本文借助于这一研究框架,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库区农户生计资本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库区农户生计资本整体脆弱,生计资本的社会融合程度低。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外力冲击作用下,库区农户必须借助移民开发政策与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生计资本的优化和转型;同时,应重点着眼于以人力资本为主线的生计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为生计模式向可持续转化创造条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树茁  徐洁  左冬梅  曾卫红  
本文基于对当前转型期农村老年人生计与福祉现状的认识,探讨将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于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该框架研究中国农村老年人家庭生活福祉脆弱性的形成与特点、养老模式的形成、演化与变迁的途径和规律,探索农村家庭养老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用生计来研究老年人福祉,并建立了农村老年人生计、福祉与家庭支持政策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福祉研究和实践有积极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树茁  徐洁  左冬梅  曾卫红  
本文基于对当前转型期农村老年人生计与福祉现状的认识,探讨将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于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该框架研究中国农村老年人家庭生活福祉脆弱性的形成与特点、养老模式的形成、演化与变迁的途径和规律,探索农村家庭养老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用生计来研究老年人福祉,并建立了农村老年人生计、福祉与家庭支持政策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福祉研究和实践有积极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冰涛  李松柏  
本文借助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秦巴山区"生态贫民"生计范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秦巴山区"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潜力降低、生计资本脆弱,生计功能弱化、可持续生计能力与生计范式转变呈现出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但由于生计资本的限制,生计范式转变受到制约。鉴于此,建议政府应增强对"生态贫民"的赔偿与补偿力度,从"生态贫民"的可持续生计潜力与生计资本出发,构建符合实际的生计转变范式,推动"生态贫民"实现脱贫致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阮冬燕  陈玉萍  周晶  
为理解我国养殖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大量退出生猪散养这一突出现象,本研究尝试在经典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局部生计系统、生计功能、生计依赖和生计突破等概念,构建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分析框架,并将农户按照生计功能分为收入多样化户、猪肉自给户和风险防范户3类,同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退出现象表现为各类农户同时但不同程度的退出;不同类型农户退出的驱动因素可能不同,同一因素对不同类型农户退出的作用机制也可能不同;有利的地理和交通条件、户主低龄化、耕地资源短缺和非农就业等因素相互交织是收入多样化农户退出的主要原因;交通条件、非农务工、非农经营和总收入增长引起的消费偏好改变是猪肉自给农户退出的主要原因;生存风险显著降低是风险防范农户退出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应对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魏雪  袁承程  刘黎明  
从生计角度探求农户的城镇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激励农户进行城镇化有重要现实作用。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农户城镇化意愿概念模型,利用湖南省桃江县农村入户调研数据,分析农户城镇化意愿和生计资本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农户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现阶段桃江县农户城镇定居意愿不高,其中仅有18.84%的农户有明确的进城居住意愿,且偏向定居小城镇。不同进城定居意愿的农户群体存在生计资本差异,愿意进城居住的农户群体在人力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脆弱性环境方面显著高于不愿意进城居住的农户群体,但物质资本存量显著低于后者。具体而言,有效劳动力数量、家庭抚养比和家庭总收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城镇定居意愿,距城镇距离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的城镇定居意愿。因此,应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能力,重点提高农户的金融资本,促进农户各类生计资本之间的转换;继续扩大城市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解决城镇迁移农户的城镇化生计诉求,以提升农户城镇化意愿,进而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高效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苏芳  马南南  宋妮妮  殷娅娟  阚立娜  
农户生计的脆弱性是造成贫困的最根本原因,而改善仍处于贫困水平农户的生计资本状况,进一步优化帮扶措施,则是避免已脱贫农户重新陷入贫困,实现"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目标的关键。本文基于陕西省3市12个乡镇24个行政村414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单侧截断Bootstrap方法深入剖析不同帮扶措施的执行效果。研究表明:各种帮扶措施之间实施效果差异较大,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是提高当地扶贫效率最有力的帮扶措施;对纯农户而言,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与扶贫效率呈负相关关系,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对兼业户来说,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对扶贫效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金融扶贫在整体和局部样本数据中对扶贫效率的影响都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结论,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农户的产业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同时继续注重教育扶贫对脱贫的促进作用,并加强陕南贫困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信用环境,努力促使扶贫模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锋  
能力是个体经常、稳固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和行动效果,反映了个体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能力问题既是一个战略问题,也是一个策略问题,更是一种动力机制。能力是家庭及个体可持续生计的重要构成部分。从长期来看,可持续生计与生计能力经常互为条件,推动家庭及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可从整合观、生计资本观和管理观三个层面进行家庭生计动态能力的分析。居民可持续生计动态能力的形成是资源整合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生计创新能力的复合集。生计动态能力更注重了家庭发展的策略运用和策略"顺势应变"型的提升。对贫困人口来说,生计动态能力更能完整描绘出其窘迫的生存状态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肖云  郭峰  
农村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农民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以重庆市女性农民工为例进行调查后,揭示出当前女性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现状及问题,并通过对影响女性农民工可持续生计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女性农民工可持续生计的相应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丁娜  高力力  
介绍了贫困经济学视野下的可持续生计理论,运用DIF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分析泰国社区林业对于改善林农生计的影响,根据当地林农的访谈调查获得五种生计资产的变化及可持续情况,验证了社区林业在其生计改善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林农生计改善为目标,对我国集体林权改革背景下如何发挥社区林业的积极作用提出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士军  张银银  马志雄  
科学评价农户受到征地外部冲击时生计能力的变化是帮助失地农户改善生计的前提,本研究提出一套基于生计资本测量农户生计能力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价失地前后农户生计资本变化。研究表明,采用可持续生计框架并利用因子分析及因子综合得分方法,能够解决失地农户生计资本指标选取和权重设置的难题,从水平和结构两维度较好地评价征地前后农户生计资本变化。总体上征地后农户的自然资本显著小于征地前的水平,而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则显著大于征地前的水平;征地在直接降低每个农户自然资本的同时,并不必然增加每个农户的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仍有一定比例农户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发生下降;征地对农户的社会资本影响不明显,社会资本在考察期内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